一种电池放电去壳装置及车载式废旧电池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39101发布日期:2024-02-02 22:08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放电去壳装置及车载式废旧电池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载废旧电池回收设备的,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放电去壳装置及废旧电池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1、在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时,通过去壳回收机构先对废旧电池进行去壳并取出卷芯,再将卷芯进行分离回收,使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相互分离,如cn202211615646.1,避免了电池破碎回收方式存在的电池材料回收率较低且分离难度较大的问题。

2、然而,传统的废旧电池的去壳回收机构在去壳操作时需要人工逐个放电,再将放电后的电芯从放电工位放置于去壳机构进行逐个去壳,使批量的废旧电池的整体回收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快速回收的需要,尤其对于车载式废旧电池回收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批量的废旧电池的整体回收时间较短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及废旧电池回收设备。

2、一种电池放电去壳装置,包括:

3、机体;

4、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上料输送组件、滑动座及辅助放电组件;所述上料输送组件安装于所述机体,且所述上料输送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滑动座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座从上料位运动至放电位;所述辅助放电组件安装于所述滑动座,所述辅助放电组件设有定位放电区;

5、放电机构,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放电机构用于在所述滑动座位于所述放电位时分别抵接于所述电池放置架的电池及所述辅助放电组件;

6、第二输送机构,包括平移驱动组件及旋转组件,所述平移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旋转组件安装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以驱动所述旋转组件分别运动至去壳位及取芯位;

7、电池放置架,开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磁吸贯穿孔,每一所述磁吸贯穿孔贯穿于所述电池放置架,所述电池放置架的底部在所述放电位时定位于所述定位放电区,所述电池放置架的底部或顶部在所述去壳位时定位于所述旋转组件;

8、去壳机构,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去壳机构用于在所述旋转组件位于所述去壳位时对所述电池放置架的电池进行去壳处理;

9、取芯机构,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取芯机构用于对所述旋转组件位于所述取芯位时对所述电池放置架的电池进行取芯处理;

10、搬运机构,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搬运机构用于将所述电池放置架从所述定位放电区搬运至所述旋转组件。

11、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公开包括但不局限于具有以下优点:

12、1、上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将多个电池20通过电池放置架300在上料位进行批量上料至定位放电区,并且辅助放电组件230通过滑动座220运动至放电位,通过放电机构400对辅助放电组件230上的多个电池20进行批量放电,节省了单个电池20的放电时间;

13、2、通过搬运机构800将电池放置架300从定位放电区搬运至旋转组件520,以便进一步地将电池放置架300上放电后的多个电池20进行去壳及取芯处理;接着,先通过去壳机构600对电池放置架300的电池20进行去壳处理,再通过取芯机构700对电池放置架300的电池20进行取芯处理,这样实现对多个电池20进行批量放电去壳处理,中间无需人工介入,加上单个电池20的放电时间缩短,缩短了电池20的整体回收时间。

14、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下面的附图和描述中提出。本公开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从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变得明显。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输送组件(210)包括上料输送驱动件(212)、上料丝杆件(214)及两个第一固定块(216),所述上料输送驱动件(212)及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216)均安装于所述机体(100),所述上料丝杆件(214)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216),所述上料丝杆件(214)的一端伸出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块(216)并与所述上料输送驱动件(212)的动力轴连接,所述滑动座(220)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216)之间,且所述滑动座(220)套设于所述上料丝杆件(214)并与所述上料丝杆件(214)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放电组件(230)包括第一放电极板(232)及放电电阻(234),所述第一放电极板(232)固定于所述滑动座(220),所述定位放电区设于所述第一放电极板(232),所述放电电阻(234)安装于所述第一放电极板(232)的背离所述滑动座(220)的一侧,所述放电机构(400)用于在所述滑动座(220)位于所述放电位时分别抵接于所述电池放置架(300)的电池(20)及所述放电电阻(234)的抵触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放电区为槽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机构(400)包括竖直下压组件(410)及第二放电极板(420),所述竖直下压组件(410)安装于所述机体(100),所述竖直下压组件(410)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放电极板(420)绝缘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下压组件(410)包括第一下压驱动气缸(412)及第一绝缘板(414),所述第一下压驱动气缸(412)安装于所述机体(100),所述第一下压驱动气缸(412)的动力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绝缘板(414)连接于所述第二放电极板(4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00)凸设有第一固定柱(102),所述第一下压驱动气缸(412)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柱(102),所述竖直下压组件(410)还包括滑动块(416),所述滑动块(416)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柱(102),所述滑动块(416)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下压驱动气缸(412)的伸缩轴,所述第一绝缘板(414)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块(416)。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电极板(420)与所述第一放电极板(232)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机构(800)包括第一竖直驱动组件(810)、第一横向驱动组件(820)及夹紧组件(830);所述机体(100)凸设有第二固定柱(104),所述第一竖直驱动组件(810)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柱(104),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组件(820)安装于所述第一竖直驱动组件(810)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夹紧组件(830)安装于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组件(820)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竖直驱动组件(810)的动力输出方向与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组件(820)的动力输出方向存在夹角;所述夹紧组件(830)用于松开或夹紧所述电池放置架(3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驱动组件(810)包括第一竖直驱动电机(812)、第一升降丝杆(814)及第一升降螺接块(816),所述第一竖直驱动电机(812)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柱(104),所述第一升降丝杆(814)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柱(104),所述第一升降丝杆(814)与所述第一竖直驱动电机(812)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螺接块(816)套接于所述第一升降丝杆(814)并与所述第一升降丝杆(814)螺接,且所述第一升降螺接块(816)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柱(104),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组件(820)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螺接块(816),所述夹紧组件(830)安装于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组件(820)的动力输出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螺接块(816)包括第一升降螺接块主体(816a)及第一安装板(816b);所述第一升降螺接块主体(816a)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升降丝杆(814)穿设于所述第一螺孔内并与所述第一升降螺接块主体(816a)螺接;所述第一安装板(816b)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螺接块主体(816a);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组件(820)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第一感应片,所述第一传感器及所述第二传感器均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816b),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放电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去壳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感应片安装于所述第一横移螺接块(826),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在感应到所述第一感应片时发出第一感应信号,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在感应到所述第一感应片时发出第二感应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510)包括平移驱动件(512)、平移丝杆(514)、平滑座(515)及两个第二固定块(516),所述平移驱动件(512)及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516)均安装于所述机体(100),所述平移丝杆(514)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516),所述平移丝杆(514)的一端伸出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块(516)并与所述平移驱动件(512)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平滑座(515)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516)之间,且所述平滑座(515)套设于所述平移丝杆(514)并与所述平移丝杆(514)螺接,所述旋转组件(520)安装于所述平滑座(515)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520)包括旋转电机(522)及旋转柱(524),所述旋转电机(522)安装于所述平滑座(515)上,所述旋转柱(524)安装于所述旋转电机(522)的动力输出轴,以驱动所述旋转柱(524)转动;所述定位放电区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旋转柱(524)开设有第二定位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510)还包括第三传感器(517)、第四传感器(518)及第二感应片(519),所述第三传感器(517)及第四传感器(518)均设于所述机体(100),所述第三传感器(517)与所述去壳位对应设置,所述第四传感器(518)与所述取芯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感应片(519)设于所述平滑座(515),所述第三传感器(517)用于在感应到所述第二感应片(519)时发出第三感应信号,所述第四传感器(518)用于在感应到所述第二感应片(519)时发出第四感应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830)包括翻转驱动件(832)、夹紧气缸(834)、第一夹持件(836)及第二夹持件(838),所述翻转驱动件(832)安装于所述第一横移螺接块(826)的动力输出轴,所述翻转驱动件(832)的动力轴连接于所述夹紧气缸(834),以驱动所述夹紧气缸(834)相对于所述螺接块转动,所述夹紧气缸(834)的动力输出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836)及第二夹持件(838),以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836)与第二夹持件(838)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电池放置架(300)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夹持槽及第二夹持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壳机构(600)包括第一升降组件(610)、第一平移组件(620)及切割组件(630);所述第一升降组件(610)安装于所述机体(100)上,所述第一平移组件(620)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610)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切割组件(630)安装于所述第一平移组件(620)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切割组件(630)用于对所述电池放置架(300)的电池(20)进行切割。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芯机构(700)包括第二升降组件(710)、第二平移组件(720)及顶芯组件(730),所述第二升降组件(710)安装于所述机体(100)上,所述第二平移组件(720)安装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710)的动力输出端,所述顶芯组件(730)安装于所述第二平移组件(720)的动力输出端,所述顶芯组件(730)用于将所述电池放置架(300)的电池(20)的卷芯进行顶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芯组件(730)包括顶出气缸(732)及顶杆件(734),所述顶出气缸(732)安装于所述第二平移组件(720)的动力输出端,所述顶杆件(734)固定连接于所述顶出气缸(732)的动力输出轴。

20.一种废旧电池(20)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放电去壳装置(10),包括:机体(100);第一输送机构(200),包括上料输送组件(210)、滑动座(220)及辅助放电组件(230);所述上料输送组件(210)安装于所述机体(100),且所述上料输送组件(210)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滑动座(220)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座(220)从上料位运动至放电位;所述辅助放电组件(230)安装于所述滑动座(220),所述辅助放电组件(230)设有定位放电区;放电机构(400),安装于所述机体(100),所述放电机构(400)用于在所述滑动座(220)位于所述放电位时分别抵接于所述电池放置架(300)的电池(20)及所述辅助放电组件(230);第二输送机构(500),包括平移驱动组件(510)及旋转组件(520),所述平移驱动组件(510)安装于所述机体(100),所述旋转组件(520)安装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510)的动力输出端,以驱动所述旋转组件(520)分别运动至去壳位及取芯位;电池放置架(300),开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磁吸贯穿孔(302),每一所述磁吸贯穿孔(302)贯穿于所述电池放置架(300),所述电池放置架(300)的底部在所述放电位时定位于所述定位放电区,所述电池放置架(300)的底部或顶部在所述去壳位时定位于所述旋转组件(520);去壳机构(600),安装于所述机体(100),所述去壳机构(600)用于在所述旋转组件(520)位于所述去壳位时对所述电池放置架(300)的电池(20)进行去壳处理;取芯机构(700),安装于所述机体(100),所述取芯机构(700)用于对所述旋转组件(520)位于所述取芯位时对所述电池放置架(300)的电池(20)进行取芯处理;搬运机构(800),安装于所述机体(100),所述搬运机构(800)用于将所述电池放置架(300)从所述定位放电区搬运至所述旋转组件(520)。

技术研发人员:廖世贤,余海军,李爱霞,谢英豪,李长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