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激光器聚光腔及固体激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28015发布日期:2024-05-17 13:04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体激光器聚光腔及固体激光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激光器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固体激光器聚光腔及固体激光器。


背景技术:

1、固体激光器是一种利用固体材料来产生激光的装置。这种激光器通常使用激发剂来激发固体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使其产生受激辐射,从而产生激光。

2、目前,聚光腔是固体激光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集中光束、增加激光增益以及产生激光输出的作用。聚光腔可以改善激光光束的质量,使其更加集中和稳定。通过泵浦源提供激发能量,聚光腔则将这些能量集中和增强,共同促成固体激光器中激光的产生。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高功率固体激光器中,当聚光腔中的激光介质受到泵浦源激发后,会产生相当数量的热量。这些热量若不能有效地散发,则会导致聚光腔过热,影响固体激光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便于聚光腔进行散热,提高固体激光器的性能和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固体激光器聚光腔及固体激光器。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体激光器聚光腔及固体激光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固体激光器聚光腔,包括:

4、聚光腔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激发腔芯,所述壳体上穿设有泵浦管和激光管;

5、散热套筒,套设在所述聚光腔本体上,所述散热套筒采用导热材质,所述散热套筒与所述聚光腔本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散热套筒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上转动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和所述聚光腔本体之间安装有热控制件,所述热控制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聚光腔本体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散热片上,所述热控制件受热控制所述散热片进行旋转。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聚光腔本体工作时,向泵浦管内通入电源,激发腔芯内的激光介质受到泵浦源激发后,激光从激光管穿出,在激发腔芯内的激光介质时,聚光腔本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7、此时散热套筒上的散热片受到热控制件的驱动,使得散热片旋转至打开状态,此时通过张开的散热片增大聚光腔本体的散热面积,同时可通过冷风机向散热套筒上吹风,散热片又能将冷风引导至散热套筒与聚光腔本体的间隙内,通过风冷的形式对聚光腔本体进行冷却。

8、利用散热套筒和散热片增大聚光腔本体的散热面积,同时再利用散热片将冷风通过散热孔导入散热套筒与聚光腔本体的间隙内,使得冷风充分与聚光腔本体、散热套筒以及散热片充分接触,并带走热量,从而对聚光腔本体充分散热,进而提高固体激光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热控制件包括热变柱,所述热变柱的一端与所述聚光腔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所述散热套筒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散热片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同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驱动齿与所述转动轴啮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聚光腔本体发热时,热变柱受到聚光腔本体的热量导致伸长,伸长的热变柱带动驱动齿移动,驱动齿移动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转动带动散热片绕转动轴转动,从而使得散热片处于打开状态。

11、可选的,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散热套筒靠近所述聚光腔本体的一侧,所述驱动齿与所述散热片之间连接有延伸板,所述驱动齿通过所述延伸板与所述散热片固定连接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动轴设置成偏离散热套筒平面,同时利用延伸板便于驱动齿与转动轴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热变柱在受热伸长时不易抵接到散热片上,进而使得热变柱不易损坏。

13、可选的,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热变柱穿设在所述限位框内,以使所述驱动齿与所述驱动轮紧密啮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框使驱动齿与驱动轮紧密啮合,减小了驱动齿从驱动轮上脱离的可能性,使得通过驱动齿驱动驱动轮转动更加稳定。

15、可选的,所述散热孔开设在所述散热套筒相对的两侧,每个散热孔上均转动连接有散热片,位于相对两侧的所述散热片转动方向相同。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不同侧的散热片转动方向相同,使得散热片开口朝向相反,当冷风吹在散热套筒上时,此时一侧的散热片顺着冷风的方向开口,另一侧的散热片逆向冷风的方向开口。逆向冷风方向开口的散热片将冷风引导至聚光腔本体和散热套筒的间隙内,而顺着冷风方向的散热片外表面空气流速快,从而会将聚光腔本体和散热套筒的间隙内的空气抽出,使得聚光腔本体和散热套筒的间隙内的空气快速流动,进而加快冷风对聚光腔本体的降温,使得聚光腔本体散热效果更好。

17、可选的,所述散热孔开设在所述散热套筒上下两侧,且位于下侧的所述散热孔为进风口,位于上侧的所述散热孔为出风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套筒与聚光腔本体之间的间隙内热空气通常往上方流动,利用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配合,使得散热套筒与聚光腔本体之间的间隙内热空气与冷空气的流动方向一致,进而热中空的排出更加顺畅,散热效果更好。

19、可选的,所述聚光腔本体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鳍片。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鳍片的设置增大了聚光腔本体的表面积,从而使得聚光腔本体的散热效果更好。

21、可选的,位于周侧的所述散热鳍片沿竖向倾斜设置,位于上下两侧的所述散热鳍片沿长度布设。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下方的冷气运动至上侧时,能运动至上侧两端,使得冷气在散热套筒与聚光腔本体之间的间隙流动的更加全面,使得散热更加均匀。

23、可选的,所述散热片靠近所述聚光腔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块,且当所述散热片转动时,所述卡接块卡接在所述散热鳍片上。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接块与散热鳍片的抵接,使得聚光腔本体与散热片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得聚光腔本体传递至散热片的热传递速度更快。

25、本技术还提供的一种固体激光器,包括:聚光腔,所述聚光腔一种固体激光器聚光腔。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固体激光器聚光腔使得聚光腔散热效果更好,从而提高固体激光器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而维持固体激光器的长期稳定性能。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通过聚光腔本体、壳体、激发腔芯、泵浦管、激光管、散热套筒、散热孔、散热片以及控制件的配合,增大聚光腔本体的散热面积,同时再利用散热片将冷风通过散热孔导入散热套筒与聚光腔本体的间隙内,使得冷风充分与聚光腔本体、散热套筒以及散热片充分接触,并带走热量,从而对聚光腔本体充分散热,达到了提高固体激光器的性能和稳定性的效果;

29、2.通过聚光腔本体、散热套筒、热变柱、驱动齿、转动轴、驱动轮以及散热片的配合,使得当聚光腔本体发热时,能散热片处于打开状态;

30、3.通过将散热孔开设在散热套筒相对的两侧,且位于相对两侧的散热片转动方向相同,使得散热片开口朝向相反,当冷风吹在散热套筒上时,此时一侧的散热片顺着冷风的方向开口,另一侧的散热片逆向冷风的方向开口,使得聚光腔本体和散热套筒的间隙内的空气快速流动,进而加快冷风对聚光腔本体的降温,使得聚光腔本体散热效果更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