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出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28044发布日期:2024-05-17 13:04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出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缆加工,尤其是涉及一种挤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1、电缆挤出冷却装置是电线电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在电缆制作过程中,为方便后续对电缆进行安装、维护和故障排查等操作,在对电缆进行挤出成型前,需要对电缆绝缘线芯进行标识,电缆在后牵引端的牵引下,标识线与电缆导体一起从挤出机中挤出,电缆挤出成型后,在冷却装置中进行冷却,以便于后续的收卷和质量控制。

2、现有技术中,电缆冷却装置包括机架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水槽,水槽长度方向的两端相贯通,水槽中放置有用于对电缆进行冷却的液体,电缆浸没在液体中,在后牵引端的牵引下,电缆在水槽中移动进行冷却,对电缆进行冷却时,由于从挤出机中挤出的电缆温度高,在水槽中进行冷却时,电缆浸没在水槽中,电缆的冷却速度慢,为使电缆温度降低到适宜收卷的温度,水槽的长度需要足够长,浪费场地空间,并且,电缆在水槽中冷却的时间长,电缆的冷却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挤出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挤出冷却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挤出冷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挤出冷却装置,包括水槽,所述水槽的两端开设有进线口与出线口,所述进线口至所述出线口方向为电缆的走料方向,所述水槽中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顶部开设有槽口,所述支撑件的槽口处转动连接有用于搭设电缆的支撑辊;挤水机构,用于将所述水槽两侧的冷却水挤向所述水槽的中部,所述挤水机构与所述水槽相滑移,所述挤水机构与所述支撑件相贴紧;翻水机构,所述挤水机构位于所述翻水机构的底部,所述翻水机构与所述水槽转动连接,所述水槽的槽壁固定安装有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挤水机构停止移动,且向所述翻水机构传递翻转信号。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电缆进行冷却时,电缆浸没在冷却水中进行冷却,电缆在后牵引端的牵引下进行移动,冷却水对电缆进行热交换实现降温冷却,水槽两侧的冷却水未接触电缆,使电缆附近冷却水的温度高于水槽两侧冷却水的温度,启动挤水机构,挤水机构在水槽中进行滑移,挤水机构向水槽槽壁靠近,将水槽两侧的水挤向水槽中部,同时对电缆附近的升温后的冷却水下移,对电缆附近的冷却水进行替换,使两侧未进行升温热交换的冷却水流动到电缆位置对电缆进行冷却,降低热交换后的冷却水持续对电缆降温冷却导致电缆效果不佳、冷却时间长的可能,提高冷却水对电缆的冷却效率,感应器感应到挤水机构停止移动时,此时挤水机构靠近水槽槽壁,水槽两侧大部分的冷却水已挤向水槽中部,且进行热交换,水槽中的冷却水由于热传递,冷却水受热不均匀,感应器向翻水机构传递翻转信号,翻水机构对冷却水进行翻转,使水槽中的冷却水温度均匀,降低冷却水受热不均匀导致电缆接触过热的冷却水降温效果差的可能,可实现不需要延长水槽长度也可减少冷却时间的效果,提高电缆的冷却效率。

5、可选的,所述挤水机构包括挤水组件和带轮组件,所述支撑辊通过所述带轮组件带动所述挤水组件与所述水槽相滑移,所述挤水组件与所述支撑件相紧贴。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槽两侧冷却水向中部移动速度与挤水组件的移动速度有关,当水槽两侧冷却水向中部移动速度远快于电缆的移动速度时,易导致两侧冷却水移动到中部还未与电缆进行热交换就立即被移动到电缆底部的可能,冷却水的两侧利用率低的,且挤水组件停止移动后,翻水机构对冷却水进行翻转,均匀冷却水的温度,使电缆与未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水的接触几率降低,进而使电缆的冷却效率降低;当水槽两侧冷却水向中部移动速度远慢于电缆的移动速度时,水槽两侧的冷却水还未移动到水槽中部与电缆进行热交换,电缆以在水槽中完成冷却工序,导致电缆的冷却效果差。电缆在后牵引端的牵引下带动支撑辊转动,支撑辊转动通过带轮组件带动挤水组件在水槽中滑移,加强支撑辊与挤水组件的关联性,使挤水组件的移动速度与支撑辊的转动速度相关联,降低冷却水变换速度过快或过慢导致电缆冷却效率低的可能。

7、可选的,所述挤水组件包括双向丝杆和推动块,所述推动块与所述双向丝杆螺纹连接,所述双向丝杆不同螺纹方向的一端均设置一个所述推动块,所述推动块与所述水槽相抵,所述双向丝杆与所述水槽转动连接,所述带轮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双向丝杆转动,所述推动块沿所述双向丝杆移动时,所述推动块相贴合于所述翻水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轮组件转动带动双向丝杆转动,进而带动两个推动块相对而行或相背而行,结构简单,降低两个推动块移动步调不一致导致两侧冷却水的移动进度不一致的可能,进而降低一侧冷却水越过水槽中部移动到水槽另一侧的可能,提高两侧冷却水与电缆的接触几率,进而提高电缆的冷却效率。

9、可选的,所述带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一连接齿条、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一圆柱、第二圆柱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支撑辊相固定,所述第一齿轮设置数量与所述支撑辊数量相一致,所述第一连接齿条圈设且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水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连接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水槽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圆柱固定于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一圆柱的侧壁一部分固定有齿牙,另一部分呈光面,所述第二圆柱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固定,所述第二圆柱的侧壁一部分固定有齿牙,另一部分呈光面,所述挤水组件通过所述第四齿轮转动与所述水槽相滑移,所述第四齿轮无啮合,或啮合于所述第一圆柱或第二圆柱。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一圆柱、第二圆柱和第四齿轮之间相互配合使挤水组件在水槽中进行往返以及停止运动三种状态,增强挤水组件与支撑辊之间关联,结构简单,采用齿轮与齿轮相啮合传动,提高挤水组件在水槽中滑移稳定性,降低挤水组件在水槽中滑移不稳导致冷却水交换出现卡壳使电缆冷却效率低的可能。

11、可选的,所述水槽靠近出线口的一端设置有冷吹风装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在水槽中冷却结束后,电缆在冷吹风装置中进行吹风操作,吹干电缆上的水分以及对电缆进一步降温,提高电缆冷却效率。

13、可选的,所述翻水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水槽的两侧,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件、翻转轴、翻水驱动件与固定组件,所述翻转件与所述翻转轴相固定,所述翻转轴与所述水槽转动连接,所述翻水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翻转件绕所述翻转轴翻转,所述翻水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水槽,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翻转件停止转动后的位置进行固定,且所述翻转件的底壁呈水平状,所述翻转驱动件与所述感应器电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进行翻水操作时,启动翻水驱动件,翻水驱动件驱动翻转轴转动,翻转轴转动带动翻转件在水槽中进行翻转,提高翻转件翻转稳定性,降低翻转件因水阻力大导致翻转件翻转幅度小或无法翻转的可能,进而使翻转件对冷却水进行充分翻转,提高冷却水的均匀度,进而提高冷却水对电缆的冷却效果,加快冷却时间。

15、可选的,所述翻转件呈折弯状,所述翻转件靠近所述水槽槽壁的一端呈水平状,对称设置的所述翻转件的折弯部分呈八字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转件对称设置在水槽的两侧,令电缆放置在两个翻转件之间,需要进行挤水操作时,水槽附近的冷却水向水槽中部移动,水槽中部的水向翻转件的底部移动,使经过热交换的冷却水聚集在挤水组件与翻转件底部形成的空间中,而未经过热交换的冷却水挤至电缆上对电缆进行冷却,提高电缆的冷却效率。

17、可选的,所述水槽的底部设置有水冷却循环装置,用于为水槽提供可循环使用的冷却水,所述冷却水在水槽中的流动方向与电缆的牵引方向相反。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冷却循环装置对水槽中的冷却水进行更换,提高电缆的冷却效率,同时,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与电缆的移动方向相反,使冷却水对电缆冷却更充分,进而提高电缆的冷却效率。

19、可选的,所述支撑辊的侧壁开设有条纹槽,所述条纹槽的延伸方向与电缆的牵引方向相垂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电缆进行冷却时,降低搭设在支撑辊部分的电缆表面与冷却水接触的可能性小,在支撑辊的侧壁开设条纹槽,使冷却水可以渗入条纹槽中,加大电缆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与此同时,在支撑辊转动的过程中,冷却水在条纹槽处形成搅拌操作,均匀支撑辊附近的冷却水温度,提高电缆冷却效率。

21、可选的,所述水槽的槽壁滑移连接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两根电缆的连接点。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生产时,根据生产要求,每根电缆的长度有限,为使电缆冷却进程持续进行,需要将两根电缆使用布条进行连接,为降低两根电缆连接点进水导致电缆报废的可能,操作员手握在电缆连接点处,将电缆连接点的位置抬高,电缆连接点到冷却水之间的距离由操作员目测,使得电缆靠近连接点的两端冷却效率差,将两根电缆的连接点夹持在夹持组件中,使电缆的连接点不易进水,令夹持组件靠近冷却水的水平面,缩短电缆连接点与冷却水之间的距离,提高冷却效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需要对电缆进行冷却时,电缆浸没在冷却水中进行冷却,电缆在后牵引端的牵引下进行移动,冷却水对电缆进行热交换实现降温冷却,水槽两侧的冷却水未接触电缆,使电缆附近冷却水的温度高于水槽两侧冷却水的温度,启动挤水机构,挤水机构在水槽中进行滑移,挤水机构向水槽槽壁靠近,将水槽两侧的水挤向水槽中部,同时对电缆附近的升温后的冷却水下移,对电缆附近的冷却水进行替换,使两侧未进行升温热交换的冷却水流动到电缆位置对电缆进行冷却,降低热交换后的冷却水持续对电缆降温冷却导致电缆效果不佳、冷却时间长的可能,提高冷却水对电缆的冷却效率,感应器感应到挤水机构停止移动时,此时挤水机构靠近水槽槽壁,水槽两侧大部分的冷却水已挤向水槽中部,且进行热交换,水槽中的冷却水由于热传递,冷却水受热不均匀,感应器向翻水机构传递翻转信号,翻水机构对冷却水进行翻转,使水槽中的冷却水温度均匀,降低冷却水受热不均匀导致电缆接触过热的冷却水降温效果差的可能,可实现不需要延长水槽长度也可减少冷却时间的效果,提高电缆的冷却效率;

25、2.需要进行翻水操作时,启动翻水驱动件,翻水驱动件驱动翻转轴转动,翻转轴转动带动翻转件在水槽中进行翻转,提高翻转件翻转稳定性,降低翻转件因水阻力大导致翻转件翻转幅度小或无法翻转的可能,进而使翻转件对冷却水进行充分翻转,提高冷却水的均匀度,进而提高冷却水对电缆的冷却效果,加快冷却时间;

26、3.需要对电缆进行冷却时,降低搭设在支撑辊部分的电缆表面与冷却水接触的可能性小,在支撑辊的侧壁开设条纹槽,使冷却水可以渗入条纹槽中,加大电缆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与此同时,在支撑辊转动的过程中,冷却水在条纹槽处形成搅拌操作,均匀支撑辊附近的冷却水温度,提高电缆冷却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