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调压变压器伏安容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386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增加调压变压器伏安容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增加调压变压器伏安容量的装置。
这种装置用于凡是使用调压变压器使得仪表、电器可以在电源电压波动时经调整而调到规定的运转输入电压的场合,以及从电网电压获得可变的用于仪表、电器的某些工频低值电压的场合。在前者场合,未加本装置之前。使用调压、变压器的联接形式,是如图(1)所示。其伏安定额是它的标称使用电压(例如市电220V)乘以它的绕组电流容量。当调压变压器绕组的线径确定后,其伏安容量也随而已决定了。如果一台调压变压器负载的伏安值超过该调压变压器的额定伏安容量,则该台调压变压器将不能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个附属变压器T2,在上述前者使用场合下,可联接如图(2)所示。T2按自耦变压器形式制成,T2抽头端5的上半绕组匝数n1和下半绕组匝数n2之比根据所要求的调压变压器伏安容量增加的比值决定。当 (n1)/(n2) =1时,根据变压器各绕组安匝数之代数和等于0的原理,则n1、n2二绕组内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等于输入电流Ii的 1/2 ,即Ii/2。由图(2)可见,输入电流Ii的一半流经T1(调压变压器)绕组的3-2段,另一半直接流向负载。(T1绕组的0-2段电流= (2(Ui-U0))/(U0) · (Ii)/2 一般很小)。这相当于减轻了T1绕组电流负荷,使之成为Ii的一半;而负载中的电流I0,为T1的3-2段绕组中电流Ii/2,加上直接从T2下半绕组流过来的电流Ii/2,再加上自耦变压器0-2段绕组中的电流 (2(Ui-U0))/(U0) × (Ii)/2 ,得总和负载I0近似为Ii。总的来说,调压变压器T12-3段绕组中的电流,基本上是负载电流I0的一半,并且等于电源馈给电流Ii的一半。如果T2的二半绕组匝数之比为 (n1)/(n2) =N2,则流经T1绕组的电流将减小到成为 (Ii)/((1+N2)) 这相当调压变压器T1在T2的配合下,伏安容量比没有T2时增加到(1+N2)倍。N2的值在1~10范围内为宜。
当T2的n2=n1,有T2绕组的二半的电流值均等于Ii/2;若电网电压与负载标准工作电压之差的最大值为
,则T2作为一个变压器其二半绕组的伏安定额为UT1×Ii/2]]>,而T2作为一个自耦变压器来考虑其伏安定额为2VT1×Ii/2=UT1Ii]]>。按调压变压器的一般制造规格,T1的3端之最高置放点的规定电压值为250V,故
= 1/2 (250V-220V)=15V。所以当Ii/2已达T1绕组的极限值电流,T2作为一个变压器的伏安定额是15V×Ii/2,而调压变压器的伏安定额是220V×Ii/2,因此,附加件T2的伏安定额定值是与它所配合的调压变压器T1的伏安定额值的 15/220 。由于在n2=n1的情况下,调压变压器的伏安值被扩大了一倍(×2),因而,附加件T2的伏安额定值是使用了它以后调压变压器伏安容量值增大值的 15/220 ;如果将T2的伏安容量按自耦变压器伏安值计算方法计算,则此比值是 30/220 。所以,大体上,T2的伏安值是它所带来的增加的伏安值的约 1/10 。
当调压变压器被用作供给可调低电压的调压器,则负载电流等于T13-0段绕组的电流I30加上T12-3段绕组的电流I30×( (2U0)/(Ui) ),然后乘上(1+N2)。当2U0/Ui甚小于1,这基本上等于T13-0段绕组中的电流I30乘以(1+N2)。因此,如果I30到达T1绕组电流限额值,则负载电流可增到此限额值的(1+N2)倍。这本来就是T2作为自耦变压器在抽头上电流可以增加(1+N2)倍的原理之结果。
本发明可作为一个独立附件与调压变压器配用,也可以在结构上与调压变压器制作或一个组合件。
与原型的调压变压器相比,本发明所述的附加件T2可以用远小于增加的伏安容量的铜线与矽钢片材料用量实现调压变压器伏安容量的有效增加,使用本发明后,可以使原来的低容量调压变压器增加伏安容量值2倍到10倍左右。
本发明说明有如下附图图(1)为不加附件T2时,一般使用调压变压器的使用联接图图(2)为将T2接在调压变压器电源侧时的使用联接图。
图(3)为将T2接在调压变压器负载侧时的使用联接图。
图(4)为将调压变压器用作供给可调低压时,附加了T2后的联接图。
权利要求
1.一种增加调压变压器伏安容量的装置,其特征是在原有的变压器T1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联接一个附属变压器T2,Tα由端点2、3和抽头5构成,抽头5的上、下绕组比 (n1)/(n2) =N2。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增加调压变压器伏安容量的装置,其特征是附属变压器T2的上、下绕组之比为N2时,负载伏安值增加到原来调压器伏安容量的(1+N2)倍左右。N2在1~10范围。
专利摘要
一种增加调压变压器T
文档编号H01F27/00GK86204065SQ86204065
公开日1987年8月5日 申请日期1986年9月12日
发明者陈鸿彬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