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随身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259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随身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携式随身充电器。
习用移动电话充电器包含有电源插座、电源线、变压器及充电座,因此,携带不便,只能放在旅行箱内,而无法随身携带,此为现今使用移动电话的唯一缺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习用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可携式随身充电器,缩小其体积,并将必要电路结构缩小置入于充电座壳体内,再配合挂耳座与隐藏插座,而达到可随身携带的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携式随身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是由一缩小壳体的充电座、一挂耳座、及一隐藏插座三者组成,该充电座正面分设有一组滑勾、电源点、挡止及一显示灯,其背面则设有一挂耳座与一隐藏插座;该挂耳座是设于充电座背面上端,以挂置于使用者腰带;该隐藏插座可九十度活动起出,供随时插入电源插座上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可携式随身充电器,依其主体设计结构还可配合不同机型厂牌的电池,并设有套装座体以方便使用者选择,而不拘限于单种型式厂牌的电池,可多方面选择适用电池,以达到产业利用的价值。
本实用新型可携式随身充电器,依其主体设计功能,除可配合不同机型厂牌的电池充电需要外,并可做为一警示器使用,以便当移动电话手机因遗忘而与充电器远离人身一定距离时,能及时发出警响提醒使用者,不要忘了自己的移动电话,以避免因匆忙疏忽,而造成无谓的损失与困扰。
本实用新型可携式随身充电器,依其主体设计功能,因可以套装座体而适合不同厂牌的电池充电需要,亦可将其套装座体设计为具有双充电的结构,使在单个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仍可对附着于移动电话上的另一个电池进行充电。
总之,本实用新型可携带式随身充器的提供,特别方便长途旅游者漫游世界各角落而不断电。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座的俯视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充电座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套装座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套装座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座的俯视透视图,图2是充电座10的主视图,而该充电座10包括一组滑勾11、电源点12、挡止3及一显示灯14。另,其背面设有一挂耳座15与一隐藏插座16;其中挂耳座15,是设于充电座10的背面上端,可用以挂置于使用者的腰带以随身携带;该隐藏插座16,可以九十度活动拔出或推入于充电座17背面的预留凹槽17内,而便于随身携带,且方便随时插入电源插座上进行充电。
请参阅图3,是本实用新型套装座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其主视图,而该套装座体20背面设有一组滑勾21,及数个衔接点24,以便嵌合入充电座10的一组滑勾11上,除被挡滑于该一挡止13前,同时借由衔接点24接通充电座10的电源点12,可经由其套装座体20的内布电路通电至各电源点22上;另于其正面上端设有一匚形挡止23,以扣合插入电池于一端;又于其四方角落再选择设有电源点22。如此,可供使用者选择适合移动电话厂牌与其型式的电池进行充电。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10,其壳体的体积已经相应的缩小,方便随身携带使用,又依其各国的电压与插座孔的不同,只要配合自动切换的电路设计与一外置的插座套即可使用,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一种可携式随身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是由一缩小壳体的充电座、一挂耳座、及一隐藏插座三者组成,该充电座正面分设有一组滑勾、电源点、挡止及一显示灯,其背面则设有一挂耳座与一隐藏插座;该挂耳座是设于充电座背面上端,以挂置于使用者腰带;该隐藏插座可九十度活动起出,供随时插入电源插座上。
专利摘要一种可携式随身充电器,其是由一缩小壳体的充电座、一挂耳座、及一隐藏插座组成,充电座正面分设有一组滑钩、电源点、挡止及一显示灯,其背面设有一挂耳座与一隐藏插座;挂耳座是设于充电座背面上端,以挂置于使用者腰带;隐藏插座可九十度活动起出,供随时插入电源插座上进行充电。本实用新型特别方便长途旅游者漫游世界各地而不断电。
文档编号H01M10/44GK2366978SQ9825238
公开日2000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30日
发明者涂丰荣 申请人:涂丰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