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259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可防止端子子被异物碰撞并具有防止静电干扰功能的电连接器。
台湾专利第84207642号、第86212787号等公开了一种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用以提供线缆与电路板之间电性通路的电连接器。这些现有的电连接器的构造请配合参照图7所示,其主要包括具有两膨大末端并且呈纵长延伸状的绝缘本体51,在绝缘本体51一侧面适当位置上凸设有数个肋板52用于对接,而若干导电端子61嵌置在此肋板52的两侧而形成插接端62,同时其另一侧的接合端63则贯穿绝缘本体51并从绝缘本体51的另一侧凸伸而出,并弯折成直角延伸而与电路板相接。同时,在肋板52的外周设置有遮蔽壳体71,此遮蔽壳体71是由纵长的板体冲压形成,并由设置于其纵长边缘上的扣持片74扣持于绝缘本体51对应设置的扣持装置53上而得以固定在绝缘本体51上。遮蔽壳体71两端各设有凸缘72,这两个凸缘72之间凸伸出中空的罩盖体73,此罩盖体73恰可将绝缘本体51的肋板52罩盖住,同时其中空内腔则形成对接孔75。上述遮蔽壳体71可提供对端子插接端62的屏蔽与保护。但是,与端子61的插接端62不同的是,其接合端63是水平延伸适当长度后弯折成直角并再延伸至电路板并与之焊接,而在绝缘本体51上并未相应设置有屏蔽构件,使得端子接合端63直接暴露于周围环境中,无任何保护及屏蔽。因此,在将电连接器安装到印刷电路板时,在电连接器的构造、体积较为小巧的情况下,由于未设有充分、良好的保护构件来保护裸露于绝缘本体外的导电端子,操作者很容易碰及这些裸露在外的端子而使其变形,甚至造成其过度弯折而触及其它端子导致短路。同时,由于未对应设置有电性屏蔽构件,这些端子的裸露部分极易受到外部静电干扰,以致于影响其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此电连接器设有屏蔽构件,罩盖在电连接器端子的裸露部分上方,从而避免这些端子的裸露部分受到异物碰撞而变形,并为这些端子的裸需部分提供电性屏蔽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可提供稳固有效的锁接装置,可使其它构件如屏蔽构件等均能稳固有效地组装于其上并达到其预定的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纵长形绝缘本体、若干个导电端子、遮蔽壳体以及屏蔽构件等组件。其中,绝缘本体的一侧设为对接面,相反一侧设为接合面,对接面上凸设有肋板用于对接,沿肋板的板面设置有若干个贯通的端子收容孔,又于邻靠对接面的绝缘本体顶面及底面上设有数个扣持装置。若干个导电端子贯穿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孔,其一端延伸出对接面外并嵌置在肋板两侧面上成为对接端,另一端则延伸出接合面之外而呈裸露状态,且其适当弯折延伸而与电路板连接。同时,在肋板的外周设置有遮蔽壳体,可将肋板罩盖住以保护和屏蔽端子对接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对应于裸露在接合面外的部分端子,绝缘本体接合面上装设有屏蔽构件,此屏蔽构件恰好遮盖在这部分端子周围,从而起到机械保护和电性屏蔽的作用。
根据上述特征,本实用新型具体体现为,在绝缘本体的接合面上靠端子裸露部分的上方处开设有一朝内凹陷的导槽,并于导槽内侧适当部位上设有锁接装置,而屏蔽构件上则相应设有配合组装部。沿导槽将屏蔽构件插入,在导槽内侧屏蔽构件的配合组装部与导槽内的锁接装置配合而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并使屏蔽构件与绝缘本体组合为一体。这样,即可由屏蔽构件提供保护而使端子的弯折裸露部分免受异物碰撞,同时产生屏蔽静电干扰的效果。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不但可同样达到良好的电性通路的作用,而且还由于设置了屏蔽构件,可进一步具有保护导电端子使其免受外部碰撞以及提供电性屏蔽的良好功能。
下面结合图式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屏蔽构件局部放大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屏蔽构件组接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5是图4中沿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选定局部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现有电连接器局部分解示意的立体图。
请配合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该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若干个导电端子20、遮蔽壳体30以及屏蔽构件40等组件。其中,呈纵长延伸状、且两端为向后侧凸出的膨大端的绝缘本体10一侧设为对接面11,此对接面11上凸设有肋板12,沿肋板12两侧表面与绝缘本体10接合之处设有若干个同时贯通绝缘本体10的端子收容孔13,而邻靠对接面11的绝缘本体顶面及底面上各设有数个扣持装置14,并于此对接面11两端各设有贯通绝缘本体10、用以将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10组装为一体的组装构件15。在对接面11相反的另一侧面适当部位上朝内凹设有连续布置于绝缘本体10及其膨大端同侧上的导槽16,此导槽16内适当位置上设有数个锁接装置161(如图4所示)。另外,导电端子20一端设为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且容置于肋板12侧面上的对接端21,而另一端则适当延伸至与绝缘本体10的对接面11相反的另一侧,并弯折成直角与电路板连接而形成接合端22。再者,对应于绝缘本体10的肋板12设置有遮蔽壳体30,此遮蔽壳体30由板体冲压制成,其中央部位设有凸出的中空状罩盖部31,该罩盖部31的两侧边缘设有数个扣持片33,并且其两端各设有组装孔34。另外,屏蔽构件40是由具电性屏蔽功能的材料制造的板状体,如图2所示,其前侧边缘上设有配合组装部41,此配合组装部41包括凸出的数个凸缘42,该凸缘42适当部位上设有具圆弧形内底面的楔状扣槽43。此外,电连接器1进一步设有可辅助端子接合端22定位的端子固定座17及将电连接器1配合固定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的板锁构件23等。
再请配合参照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端子20的对接端21贯穿绝缘本体10的端子收容孔13而伸出绝缘本体10对接面11外并嵌置于肋板12上,而其接合端22则从绝缘本体10另一侧面伸出并垂直弯折后插置于端子固定座17(图1示)中。同时,遮蔽壳体30安装于绝缘本体10对接面11上,其罩盖部31恰好将肋板12罩于其内,同时形成对接孔32而可提供对接导引的作用,此遮蔽壳体30是借助于常设为通孔的组装孔34与绝缘本体10上常设为栓件的组装构件15相配合而稳固组装,同时遮蔽壳体30的扣持片33对应扣持于绝缘本体10的扣持构造14上而进一步达到稳固安装的目的。另外,屏蔽构件40插入绝缘本体10的导槽16内,并由其配合组装部41与该导槽16内的锁接装置161相组配(如图4所示)而与绝缘本体10组接为一体,其组配的情况请配合参照图4、图5及图6所示,绝缘本体10的导槽16内侧对应于屏蔽构件40的配合组装部41设有若干个锁接装置161,该锁接装置161包括可与屏蔽构件40的凸缘42相配合的凹槽162,且该凹槽162底侧设有凸体163,此凸体163呈楔状,其左右两侧为斜面,而其顶部是为圆形锁体164,当屏蔽构件40插入导槽16时,此凸体163可插入屏蔽构件40的扣槽43内,并以其顶部半圆形锁体164扣持于该扣槽43的圆弧形内底面,从而达到将屏蔽构件40与绝缘本体10组装为一体的目的。
如以上所述,借助该屏蔽构件40罩盖在导电端子20的接合端22的周侧,避免其直接暴露于周边环境中,从而在组装操作中将电连接器1安装到电路板时,即使电连接器1的构造、体积较为小巧,但由于其设有充分、良好的屏蔽构件40提供对端子接合端22的保护,因而操作者难以触及该等端子接合端22,显然不会出现因不当碰撞而使端子接合端22变形,甚至造成其过度弯折而触及其它端子以致发生短路的情况。同时,由于电连接器所设置的屏蔽构件40具电性屏蔽的功能,可为端子接合端22提供屏蔽外界静电干扰的效果,进而保障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度。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可组装在电子装置上,提供对接电子元件与电子装置的电性通路,其包括绝缘本体,呈纵长形体,其一侧设为与对接电子元件相配合的对接面,相反的另一侧则设为接合面,于对接面与接合面之间设有若干个贯穿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孔;导电端子,容纳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孔内,其一端延伸出对接面之外而形成与对接元件连接的对接端,而另一端则延伸出接合面之外与电子装置电性接合而形成接合端;其特征是于导电端子裸露在绝缘本体外的接合端周围遮盖有屏蔽构件,而在绝缘本体接合面的适当位置上设有锁接装置,并且屏蔽构件亦对应设有配合组装部,通过此配合组装部与绝缘本体锁接装置的配合将屏蔽构件组装到电连接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是,绝缘本体接合面上的锁接装置包括连续分布于接合面的纵长方向上、以及绝缘本体两端向远离接合面方向一体延伸的膨大端的相应内侧面上的导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是,绝缘本体接合面上锁接装置的导槽内侧适当位置上设有数个具有圆弧形顶部的楔形凸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是,屏蔽构件的配合组装部包括设于屏蔽构件边侧的数个凸缘,以及这此凸缘上对应导槽内的楔形凸块所设置的扣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遮蔽壳体及屏蔽构件等组件,其中绝缘本体一侧凸设有肋板以容置端子并用于对接,此肋板的四周罩盖有遮蔽壳体;导电端子从与肋板相反的另一侧凸伸而出,而在此凸伸部分附近的绝缘本体上设有锁接装置以组装屏蔽构件。另外,屏蔽构件由特殊材质制成,其对应设有配合组装部,可使屏蔽构件稳固地组装在绝缘本体上,从而达到保护端子及屏蔽静电的良好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360983SQ9825229
公开日2000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9日
发明者陈朝旭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