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558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能使连接器的连接插座及与其相配合的端子组的组合更稳固及电性接触更佳的排线连接器。
一般电子产品在主机板或其他电路板上会预先焊附或配置连接器,供排线与主机相配接,作为主机与硬盘相插组连接以提升、扩充电子产品功能。


图1、图2所示,这是现有技术连接器,该连接器1在一塑胶射出成型的连接插座10上,由一第一、二座体10a、10b构成,在该第一座体10a顶面上配置有多数排端子孔101,并将多数排端子11装设于端子孔101,而该第一、二座体10a、10b间可供排线设置而与该等端子接触;请配合参见图2所示,该第二座体10b相对该第一座体10a面上设有连续波浪状而在相邻两半凹弧间所形成的尖缘10c,而该等端子11是在一基板111上延着其上边缘冲压有数个接触端脚12,该等接触端脚12为相邻两个互为交错的水平位设计(截面呈Y状),而在该基板111的下侧边则有凹陷缺口113,且在凹陷缺口113的侧缘凸设有接触凸脚114,该接触凸脚114是由凹陷缺口113处倾斜凸出。
当该端子11以基板111插入该连接插座10的第一座体10a的端子孔101后,该端子11通过由其基板111上侧两交错接触端脚12抵接在该第一座体10a上,再使嵌入孔内的基板111下侧边的接触凸脚114由其倾斜形状接触位于连接插座10侧边缘的侧排端子11′的接触凸脚114′,因此与该连接插座10固定结合。
上述连接器1在制造及组配上常出现不佳的情形,原因在于该连接器1在设计上存在如下的缺点(1)该端子11的基板111上方必须冲压有数个相邻两个互为交错的水平位设计的接触端子12(截面呈Y状),以及在基板111下方的凹陷缺口113的侧缘所凸设的接触凸脚114,使该接触凸脚114由凹陷缺口113处倾斜凸出,此种结构设计在冲压制造上非常困难,容易歪斜、断裂,极为费工费时及耗费成本。
(2)当该端子11与该连接插座10结合时,该端子11藉由其基座111嵌入该第一座体10a的端子内,若偏位则位于该凹陷缺口113处倾斜凸出的接触凸脚114极易被折断,而影响后续的电性接触。
(3)该端子11的基座111上方数个相邻两个互为交错的水平位设计的接触端子12(截面呈Y状),当端子11插入端子孔101内时,该两相对接触端子12只能帮助该端子11位在该端子孔101内,而缺乏定位的作用,因为两相对接触端子12并无任何外加的定位设计,造成端子11在插入端子孔101后左右偏摆而无法定位,所以将排线设置在其上。而将该第二座体10b配置于排线上时,容易因定位不够而使被第二座体10b的尖缘10c所刺破的排线,无法准确地与该接触端子12良好电气接触,而产生品质不良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改进的排线连接器,它能使连接器的连接插座及与其相配合的端子组的组合更稳固且电性接触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改进的排线连接器,它具有较佳结合性而可以准确地定位在该连接插座的端子孔中而不会歪斜,且与排线相配接时具有较佳的安装性,并可有效定位配置排线而不易位移的排线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排线连接器,包括一连接插座及多数端子组,其特点是所述的该连接插座设有第一座体及设置于该第一座体上的第二座体及多数排相邻置的端子孔,在座面上设有一定位部;该等多数端子组设有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及第三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对应该第一座体中央排端子孔及侧旁的定位部设有一基板,该基板上凸设有多数对互相交错的端子;该第二端子组设有一基板,该基板上凸设有多数个端子及在基板下凸设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于该第一座体外侧排端子孔且朝向第一端子组方向;该第三端子组设有一上基板且该上基板连接多数个下基板,并在每一下基板上的相反方向各设有第一、二接触部,第一、二接触部设置于第一、二端子组间的端子孔内且与第一、二端子组分别电性接触。
在上述的排线连接器中,其中,所述的该连接插座设有一定位座体,该定位座体位于该第一、二座体间且对应该第一座体上的端子孔及定位部设有数排端子孔及连接部,且在该第二座体的相对面上设有卡制部。
在上述的排线连接器中,其中,所述的该第一座体顶面上的定位部在中间排端子孔两侧旁凸设有定位墙,支撑定位设置于该端子孔内第一端子组上互相交错的端子。
在上述的排线连接器中,其中,所述的该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为一接触脚且自由端是弯弧状,该接触脚设置于该第一座体外侧的端子孔且接触脚弯弧端缘朝向第一端子组方向。
在上述的排线连接器中,其中,所述的该第三端子组的第一接触部为一第一接触脚,是由该下基板直接冲压而出并与板面呈45度角;该二接触部为一第二接触脚,由该下基板向下凸出并呈倾斜,且自由端为弯弧。
在上述的排线连接器中,其中,所述的该定位座体上的连接部是连接孔且该定位座体与第二座体的相对面上设有卡制部,该卡制部设有多数排呈连续波浪状的凹弧且相邻两凹弧间形成一尖缘。
一种端子组,其特点是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及第三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设有一基板,该基板上凸设有多数对互相交错的端子;该第二端子组设有一基板,该基板上凸设有多数个端子及在该基板下凸设有一接触部;该第三端子组设有一上基板且该上基板连接多数个下基板,并在每一下基板上相反方向各设有第一、二接触部。
在上述的端子组中,其中,所述的该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为一接触脚且自由端是弯弧状,该接触脚设置于该第一座体外侧的端子孔且接触脚弯弧端缘朝向第一端子组方向。
在上述的端子组中,其中,所述的该第三端子组的第一接触部为一第一接触脚,是由该下基板直接冲压而出并与板面呈45度角;而该二接触部为一第二接触脚,由该下基板向下凸出并呈倾斜,且自由端为弯弧;第一、二接触脚设置于该第一座体端子孔内且分别接触第一、二端子组。
本实用新型由于其第一端子组提供具有两纵向排列且交错设计的端子,因此,能提供稳固不动摇、不歪斜等较佳的电性接触插接;同时,由于在第一、二座体间增设一定位座体,并在该定位座体与第二座体的相对面上设有卡制部,因此可有效刺穿、定位该排线设置于两座体间;另外,由于其第一、二、三端子组通过由各自接触脚的设计,使该等端子组的电性接触性能更稳固、优良;并且,由于其三种端子组结构设计,可有效定位配置排线,不易位移,同时也能避免端子组在预装时不易定位或提早折断脱离的问题。
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排线连接器的一实施例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图1是现有技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排线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排线连接器中第一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排线连接器中第二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排线连接器中第三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排线连接器中第一座体上中间端子孔内插置定位第一端子组的组合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3的组合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3的组合侧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排线连接器是用来提供一排线插装结合,将排线与主机相配接,作为主机与硬盘的连接;该排线连接器包括有一连接插座20及第一端子组30、第二端子组40、第三端子组50;该连接插座20由第一座体21、设置于第一座体21上的第二座体22及位于第一、二座体21、22间的定位座体23所组成;如图7所示,其中该第一座体21设有多数排相邻置的端子孔211,并在其顶面且位于中间排端子孔211的两侧旁凸设有定位部24,该定位部24在本实施例中是定位墙;该第二座体22可设置组配于第一座体21上,而该定位座体23对应该第一座体21上数排端子孔211及其间的定位墙24,设有数排端子孔231及连接部25,该连接部25在本实施例中贯设有数个连接孔,且该第二座体22与定位座体23的相对面上设有卡制部26,该卡制部26在本实施例中是在该第二座体与该定位座体相对座面上设有多数排连续波浪状的凹弧261,且相邻两凹弧261间形成尖缘262,可有效刺穿、定位该排线设置于两座体间。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组30在制作时,是在一基板31上方设有多数对端子32,该多数对端子32对应该第一座体21中间排端子孔211及两侧的定位墙24纵向排成两排且相互交错为不同的水平位置,使其截面呈Y形,第一端子组30以基板31插置于该第一座体21中排端子孔211内,使该多对呈交错位置的端子32可受该两侧旁的定位墙24的支持而定位。
请配合参见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端子组40在制作时,是在一基板41上凸设有数个端子42,及在该基板41下方朝一侧方向并向外凸设一接触脚43,该接触脚43自由端是呈弯弧形设计的一弯弧端431。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端子组50在制作时,在一上基板51下方连接有多数个下基板52,在每一下基板52上朝正反两侧方向各设有第一、二接触脚53、54,该第一接触脚53是由该下基板52直接冲压出来,并与板面呈45度角,而该第二接触脚54则由该下基板52向下凸设,并由连接端逐渐向自由端缘呈弯弧设计,使自由端缘为一弯弧端541;当第三端子组50置于位在具第一、二端子组30、40间的端子孔内时,可通过该第一接触脚53、第二接触脚54分别与第一、二端子组30、40分别电性接触。
请配合参见图7、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排线连接器在组装时,将该第一端子组30置设于该连接插座20的第一座体21中间排端子孔211内,使其上多数对端子32都能受到中间排端子孔211两侧旁的定位墙24的支撑、定位,再将该第二端子组40置设于该第一座体21两侧最外排端子孔211内,使其上数个端子42凸出端子孔外,并使该基板41下方外凸的接触脚43以其弯弧端431朝向内部,在将该第三端子组50插置于位在第一、二端子组30、40间的端子孔211内时,可通过其上该第一接触脚53、第二接触脚54分别与第一、二端子组30、40电性接触,而该等端子组30、40、50即被迅速又准确地组配、定位于第一座体21上,再将该定位座体23通过其上数排端子孔231及连接孔25对应该等端子组30、40的端子32、42,使定位座体23准确地组配,先将一排线置于其上,再将该呈U形的第二座体22盖置于排线上方,通过由该第二座体22与定位座体23相对的卡制部26的连续波浪状的凹弧261及相邻两凹弧261间的尖缘262,可有效刺穿、定位该排线于两座体间,并与端子电性连接,便完成组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的优点及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由于其第一端子组提供具有两纵向排列且交错设计的端子,当设置于第一座体中间排端子孔内时,受到端子孔两侧的定位墙24的支撑、定位,使该第一端子组可方便、准确又有效地组配、定位于第一座体上,以提供简单的制造及较佳的稳固、定位效果,进而搭配位于外侧端子孔内的第二端子组40与位于第一、二端子组间的第三端子组50,提供稳固不动摇、不歪斜等较佳的电性接触接。
(2)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第一、二座体21、22间增设一定位座体23,并在该定位座体23与第二座体22的相对面上设有卡制部26,该卡制部26是在两相对座面上设有数排连续波浪状的凹弧261,且相邻两凹弧261间形成尖缘262,可有效刺穿、定位该排线设置于两座体间。
(3)本实用新型由于其第一、二、三端子组30、40、50通过由各自接触脚的设计,组装时在不会有歪斜的情形下,不仅加强了与该连接插座精确、紧密的结合性,也使该等端子组的电性接触性能更稳固、优良。
(4)本实用新型由于其三种端子组30、40、50的结构设计,使得在冲压制造时更为简单、稳固(因第一端子组本身无接触脚设计,而第二端子组的接触脚直接由基板直接冲压出来,并具有弯弧端缘431而有弹性作用,而第二端子组的第一接触脚53是由下基板直接冲压出来,第二接触脚54由下基板直接凸设出来,且弯弧端541为弯弧设计,具有塑性作用),同时也能避免端子组在预装时不易定位或提早折断脱离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排线连接器能使连接器的连接插座及其相配合的端子组制造简单,组合更稳固及电性接触更佳;具有较佳结合性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的端子可以准确地定位在该连接插座的端子孔中而不会歪斜;具有较佳安装性;可有效定位配置排线,不易位移。由此提供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构造设计,并能提高整体的使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排线连接器,包括一连接插座及多数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连接插座设有第一座体及设置于该第一座体上的第二座体及多数排相邻置的端子孔,在座面上设有一定位部;该等多数端子组设有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及第三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对应该第一座体中央排端子孔及侧旁的定位部设有一基板,该基板上凸设有多数对互相交错的端子;该第二端子组设有一基板,该基板上凸设有多数个端子及在基板下凸设有一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于该第一座体外侧排端子孔且朝向第一端子组方向;该第三端子组设有一上基板且该上基板连接多数个下基板,并在每一下基板上的相反方向各设有第一、二接触部,第一、二接触部设置于第一、二端子组间的端子孔内且与第一、二端子组分别电性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连接插座设有一定位座体,该定位座体位于该第一、二座体间且对应该第一座体上的端子孔及定位部设有数排端子孔及连接部,且在该第二座体的相对面上设有卡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第一座体顶面上的定位部在中间排端子孔两侧旁凸设有定位墙,支撑定位设置于该端子孔内第一端子组上互相交错的端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为一接触脚且自由端是弯弧状,该接触脚设置于该第一座体外侧的端子孔且接触脚弯弧端缘朝向第一端子组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第三端子组的第一接触部为一第一接触脚,是由该下基板直接冲压而出并与板面呈45度角;该二接触部为一第二接触脚,由该下基板向下凸出并呈倾斜,且自由端为弯弧。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定位座体上的连接部是连接孔且该定位座体与第二座体的相对面上设有卡制部,该卡制部设有多数排呈连续波浪状的凹弧且相邻两凹弧间形成一尖缘。
7.一种端子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及第三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设有一基板,该基板上凸设有多数对互相交错的端子;该第二端子组设有一基板,该基板上凸设有多数个端子及在该基板下凸设有一接触部;该第三端子组设有一上基板且该上基板连接多数个下基板,并在每一下基板上相反方向各设有第一、二接触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为一接触脚且自由端是弯弧状,该接触脚设置于该第一座体外侧的端子孔且接触脚弯弧端缘朝向第一端子组方向。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第三端子组的第一接触部为一第一接触脚,是由该下基板直接冲压而出并与板面呈45度角;而该二接触部为一第二接触脚,由该下基板向下凸出并呈倾斜,且自由端为弯弧;第一、二接触脚设置于该第一座体端子孔内且分别接触第一、二端子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线连接器,包括一连接插座及多数对相配合的第一、二、三端子组,其特点是,该连接插座设有第一座体与位于第一座体上的第二座体,该第一座体于数排端子孔的中间排两侧设有定位部,利于第一端子组插置定位;该第二端子组下方具有朝一侧方向的接触脚,当置外排端子孔内使接触脚朝中央;该第三端子组下半部朝相对两侧方向各设有上、下接触脚,当插置第一、二端子组时,可与上、下接触脚分别电性接触。
文档编号H01R13/514GK2363389SQ9920160
公开日2000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7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7日
发明者杨胜合 申请人:连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