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电容器自动组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5656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解电容器自动组立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电容器自动组立机构,特别是指其将组立杆设为两组,使组立杆不需作旋动,而能节省该旋动时间,增加组立速度,进而提高25%的生产效率。
目前,一般的电解电容器自动组立机构(参见

图1所示的现在的电容器套合动作示意图及图2所示的现在的电容器滚压动作示意图),其主要包括一组立杆10、一机械手臂40、一组立夹50、一封口夹具60、一束腰模具70、一封口模具80及一输送装置90,其中组立杆主要是由一定位杆11、一转轴12、一转轴杆13、一顶杆14、一底杆15、一顶座16、一底座17、一铜套18及一压杆19所组成(参见图3所示),定位杆11前段设有一转轴12,中段设有一通孔且利用螺丝与主轴杆1锁固,后段设有一通孔并利用螺丝与付轴杆2锁固,转轴12上铰结有一转轴杆13,顶杆14后段铰结于转轴杆13上段,前段设有一通孔,底杆15后段铰接于转轴杆13下段,前段设有一通孔,顶座16呈一中空圆柱体状,底座17呈一中空圆柱体状焊接于底杆15前段通孔上方,铜套18呈一中空圆柱体状,下段固结于底座17的中心孔及底杆15前段通孔内,上段铰设于顶座16的中心孔内,压杆19上段固结于顶座16上,下段穿套过铜套18,并往下伸出一适当长度。
如图1中的电容器套合动作示意图所示(请同时参阅图2中的电容器滚压动作示意图),其动作时,素子A由机械手臂40送入组立夹50的夹具52内上方夹持,铝壳B开口向上藉由输送装置90下方的推杆91,推入组立夹50的夹具52内,主轴杆1带动组立杆10的压针19下压,将夹具52内的素子A推压入铝壳B内形成电容器粗胚C,推压完成后,组立杆10及推杆91分别复位,而分别依序旋动转轴12及圆转轴54,使组立杆10的压杆19及组立杆50的夹具52旋动至封口夹具60上方,由主轴杆1再带动压针19将电容器粗胚C推出夹具52内而容置于封口夹具60内束紧并旋转,组立杆10往上退回后与组立杆10再分别依序旋动回到输送装置90的推杆91上方,同时固结于圆转轴51后方的束腰模具70则被带动往封口夹具60所夹持的电容器粗胚C上段滚压,封口模具80也往该电容器粗胚C的上端缘滚压,使电容器粗胚C上段及上端向内束结,形成电容器成品D,此时组立杆10、机械手40、组立夹50及推杆91也完成另一个电容器粗胚C的组装动作,而当组立杆10与组立夹50分别再往封口夹具60上方旋动时,封口模具80及与圆转轴51后方固结的束腰模具70则同时退回原处,而封口夹具60会松开电容器成品D,下方的顶杆会将电容器成品D往上顶出,再藉由组立夹50顺势将该电容器成品D拨开,即可在封口夹具60内再容置下一个电容器粗胚C而循环组装电容器。
上述这种机构,具有下列缺点其组立杆10将素子A推压入铝壳B内形成电容器粗胚C,再旋动一角度将电容器粗胚C推出夹具52而容置封口夹具60后,必须再转回原位重复动作,其旋动过程浪费时间,无法提高有效生产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电解电容器自动组立机构,其装设有前组立杆、后组立杆,可分散组立杆的工作,节省旋转移动时间,藉以增加组立电容器的速度,提高生产效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包含有一前组立杆、一后组立杆、一机械手臂、一组立夹、一封口夹具、一封口模具、一束腰模具及一输送装置,机械手臂将素子送入组立夹的夹具内,组立夹将电容器粗胚夹持至封口夹具上方,封口夹具将电容器粗胚夹持再旋转,再藉由束腰模具往电容器粗胚上段滚压、封口模具往该电容器上端滚压,使电容器粗胚上段及上端向内束结,封口模具下方设有一顶杆能将束结完成的电容器成品往上顶出,再藉由夹送下一个电容器粗胚的组立夹将该电容器成品拨开,其特征在于前组立杆,其主要由一压针、一顶座、一底座、一铜套、四个内六角螺丝、二弹簧、一支撑杆及一接连杆所组成,其顶座呈上大下小的圆阶状体,内部设一上小下大的阶状孔,大直径台阶的外缘设有两对称的螺孔,底座为空心圆柱体且外缘设有两对称的螺孔,铜套为空心圆柱体,支撑杆的前段设有一通孔,后段设有一锁结孔,接连杆前段设有一锁结孔,后段设有一通孔,其压针顶部固结于顶座的小直径台阶孔上,底座焊设于支撑杆前端通孔下方,铜套下段固结于支撑杆的通孔与底座的中心孔内,上段则轴设于顶座的大直径台阶孔内,且与顶座小直径台阶孔固结的压针穿套过铜套的中心孔,并往下伸出一适当长度,在顶座的两螺孔与底座的两螺孔上分别锁结一内六角螺丝,再在顶座与底座同侧的内六角螺丝间分别挂设有一弹簧,利用螺丝穿过支撑杆的锁结孔与接连杆的锁结孔将其锁结,又利用螺丝穿过接连杆后段的通孔将接连杆锁结于轴杆;后组立杆,其主要由一压针、一顶座、一底座、一铜套、两内六角螺丝,一弹簧,一从动杆、一原动杆及一支杆所组成,顶座内部设有一上小下大的阶状孔,外缘设有螺孔,底座为空心圆柱体且外缘设有螺孔,铜套为空心圆柱体,从动杆前段设有一通孔,中段上方设有一竖杆,后段设有两锁结孔,原动杆前段设有两锁结孔,中段及后段各设有一通孔,其支杆前段设有一通孔,后段设有两锁结孔,其压针上段固结于顶座的小直径台阶孔上,底座锁结于从动杆的通孔上方,铜套下段固结于底座的中心孔与从动杆的通孔内,上段则轴设于顶座的大直径台阶孔内,且让顶座小直径台阶孔固结的压针穿套过铜套的中心孔,并向下伸出一适当长度,在顶座的螺孔与底座的螺孔上分别锁结有一内六角螺丝,在两内六角螺丝间挂设有一弹簧,利用螺丝穿过从动杆的两锁结孔与原动杆的两螺结孔锁结,支杆后段通过螺丝锁结于机台上,前段的通孔则穿套在支撑轴杆上段适当位置处,原动杆中段的通孔则锁结在原动轴杆上方,后段的通孔锁结于支撑轴杆上方。
藉由上述结构,前组立杆的压针下压将夹具内的素子推压入铝壳内形成电容器粗胚,后组立杆的压针下压将电容器粗胚推出夹具而容置在封口夹具内,从而可以不需旋动前、后组立杆,就可更快速地将电容器组立。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其素子A推压入铝壳B内形成电容器粗胚C及将电容器粗胚C推出夹具52而容置于封口夹具60内的动作,是由前组立杆20及后组立杆30分别完成后,其能够节省组立杆旋转动作时间,从而提高百分之二十五的生产效率。
下面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图1是现在使用的电容器套合动作示意图。
图2是现在使用的电容器滚压动作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机构的部分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组立杆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组立杆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套合动作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滚压动作示意图。
参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其包含有一前组立杆20、一后组立杆30、一机械手臂40、一组立夹50、一封口夹具60、一封口模具70、一束腰模具80及一输送装置90,其中前组立杆20,主要由一压针21、一顶座22、一底座23、一铜套24、四个内六角螺丝25、二弹簧26、一支撑杆27及一接连杆28所组成,(参见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前组立杆立体分解图),其顶座22呈上大下小的圆阶状体,内部设一上小下大的阶级孔,大直径台阶的外缘设有两对称的螺孔221,底座23为空心圆柱体且外缘设有两对称的螺孔231,铜套24为空心圆柱体,支撑杆27的前段设有一通孔271,后段设有一锁结孔272,接连杆28前段设有一锁结孔281,后段设有一通孔282,其压针21顶部固结于顶座22的小直径台阶孔上,底座23焊设于支撑杆27前端通孔271下方,铜套24下段固结于支撑杆27的通孔271与底座23的中心孔内,上段则轴设于顶座22的大直径台阶孔内,且与顶座22小直径台阶孔固结的压针21穿套过铜套24的中心孔,并往下伸出一适当长度,在顶座22的两螺孔221与底座23的两螺孔231上分别锁结一内六角螺丝25,再在顶座22与底座23同侧的内六角螺丝25间分别挂设有一弹簧26,利用螺丝穿过支撑杆27的锁结孔272与接连杆28的锁结孔281将其锁结,又利用螺丝穿过接连杆28后段的通孔282将接连杆28锁结于轴杆3上;后组立杆30,主要由一压针31、一顶座32、一底座33、一铜套34、两内六角螺丝35,一弹簧36,一从动杆37、一原动杆38及一支杆39所组成(参见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后组立杆立体分解图),顶座32内部设有一上小下大的阶状孔,外缘设有螺孔321,底座33为空心圆柱体且外缘设有螺孔331,铜套34为空心圆柱体,从动杆37前段设有一通孔371,中段上方设有一竖杆372,后段设有两锁结孔373,原动杆38前段设有两锁结孔381,中段及后段各设有一通孔382、383,其支杆39前段设有一通孔391,后段设有两锁结孔392,其压针31上段固结于顶座32的小直径阶孔上,底座33锁结于从动杆37的通孔371上方,铜套34下段固结于底座33的中心孔与从动杆37的通孔371内,上段则轴设于顶座32的大直径阶孔内,且让顶座32小直径台阶孔固结的压针31穿套过铜套34的中心孔,并向下伸出一适当长度,在顶座32的螺孔321与底座33的螺孔331上分别锁结有一内六角螺丝35,在两内六角螺丝35间挂设有一弹簧36,利用螺丝穿过从动杆37的两锁结孔373与原动杆38的两螺结孔381锁结,支杆39后段通过螺丝穿过其锁结孔392锁结于机台上,前段的通孔391则穿套在支撑轴杆4上段适当位置处,原动杆38中段的通孔382则锁结在原动轴杆5上方,后段的通孔383锁结于支撑轴杆4上方。
参见图7及图8,本实用新型动作时,素子A由机械手臂40送入组立夹50的夹具52内上方夹持,铝壳B开口朝上藉由输送装置90下方的推杆91推入组立夹50的夹具52内下方夹持,轴杆3带动前组立杆20的压针21下压,将夹具52内的素子A推压入铝壳B内而形成电容器粗胚C,推压完成后,前组立杆20及推杆91分别退回上一动作,旋动圆转轴51带动组立夹50,使组立夹50的夹具52移至封口夹具60上方,再由原动轴杆5带动后组立杆30的压针31下压,将电容器粗胚C推出夹具52内并容置于封口夹具60夹持旋转,后组立杆30退回上一动作,再旋动圆转轴51带动组立夹50,使组立夹50的夹具52退回前组立杆20的压针21下方,同时固结于圆转轴51后方的束腰模具70则往封口夹具60所夹持的电容器粗胚C上段滚压,封口模具80也往该电容器粗胚C的上端缘挤靠,使电容器粗胚C上段及上端向内束结,形成电容器成品D,此时机械手臂40、推杆91、组立夹50及前组立杆20也完成另一个电容器粗胚C的组装动作,而当圆转轴51再带动组立夹50的夹具52往封口夹具60上方旋动时,封口模具80及与固结在圆转轴51的束腰模具70会同时往后退回,而封口夹具60会松开电容器成品D,下方有一顶杆会将电容器成品D往上顶出,再藉由组立夹50的夹具52顺势将该电容器D拨开,即可在封口夹具60内再容置下一个电容器粗胚C,从而可以循环组立电容器。
权利要求1.一种电解电容器自动组立机构,其包含有一前组立杆、一后组立杆、一机械手臂、一组立夹、一封口夹具、一封口模具、一束腰模具及一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组立杆,其主要由一压针、一顶座、一底座、一铜套、四个内六角螺丝、二弹簧、一支撑杆及一接连杆所组成,其顶座呈上大下小的圆阶状体,内部设一上小下大的阶状孔,大直径台阶的外缘设有两对称的螺孔,底座为空心圆柱体且外缘设有两对称的螺孔,铜套为空心圆柱体,支撑杆的前段设有一通孔,后段设有一锁结孔,接连杆前段设有一锁结孔,后段设有一通孔,其压针顶部固结于顶座的小直径台阶孔上,底座焊设于支撑杆前端通孔下方,铜套下段固结于支撑杆的通孔与底座的中心孔内,上段则轴设于顶座的大直径台阶孔内,且与顶座小直径台阶孔固结的压针穿套过铜套的中心孔,并往下伸出一适当长度,在顶座的两螺孔与底座的两螺孔上分别锁结一内六角螺丝,再在顶座与底座同侧的内六角螺丝间分别挂设有一弹簧,利用螺丝穿过支撑杆的锁结孔与接连杆的锁结孔将其锁结,又利用螺丝穿过接连杆后段的通孔将接连杆锁结于轴杆;后组立杆,其主要由一压针、一顶座、一底座、一铜套、两内六角螺丝,一弹簧,一从动杆、一原动杆及一支杆所组成,顶座内部设有一上小下大的阶状孔,外缘设有螺孔,底座为空心圆柱体且外缘设有螺孔,铜套为空心圆柱体,从动杆前段设有一通孔,中段上方设有一竖杆,后段设有两锁结孔,原动杆前段设有两锁结孔,中段及后段各设有一通孔,其支杆前段设有一通孔,后段设有两锁结孔,其压针上段固结于顶座的小直径台阶孔上,底座锁结于从动杆的通孔上方,铜套下段固结于底座的中心孔与从动杆的通孔内,上段则轴设于顶座的大直径台阶孔内,且让顶座小直径台阶孔固结的压针穿套过铜套的中心孔,并向下伸出一适当长度,在顶座的螺孔与底座的螺孔上分别锁结有一内六角螺丝,在两内六角螺丝间挂设有一弹簧,利用螺丝穿过从动杆的两锁结孔与原动杆的两螺结孔锁结,支杆后段通过螺丝锁结于机台上,前段的通孔则穿套在支撑轴杆上段适当位置处,原动杆中段的通孔则锁结在原动轴杆上方,后段的通孔锁结于支撑轴杆上方。
专利摘要一种电解电容器自动组立机构,其包含有:一前组立杆、一后组立杆、一机械手臂、一组立夹、一封口夹具、一封口模具、一束腰模具及一输送装置,藉由上述结构,前组立杆的压针下压将夹具内的素子推压入铝壳内形成电容器粗坯,后组立杆的压针下压将电容器粗坯推出夹具而容置在封口夹具内,从而可以不需旋动前、后组立杆,就可更快速地将电容器组立。因该机构节省组立杆旋转动作时间,可以提高百分之二十五的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H01G9/00GK2373879SQ9920509
公开日2000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9日
发明者吴德铨 申请人:立富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