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结构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803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结构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部件,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


图1所示是一种传统结构的马达碳刷座,主要包括底盘1、锁设于底盘1上的电木2、相对铆合于电木2上的两导电铜座6、分别插置在两导电铜座6内部的碳刷4和外接于两导电铜座6端子接头上的导线5。其中的导电铜座6是由上铜制单元片61与下铜制单元片62相互对合后再与电木2铆合成一体的,上铜制单元片61中央是碳刷容置孔611,两侧设有通孔612。于上铜制单元片61的一侧设有端子接头613,于另一侧设有导电接头614。在碳刷4装入导电铜座6内后,碳刷4上的铜线41恰可从通孔612中穿出,而与导电铜座6上的导电接头614连接,组装完成马达碳刷座。
该马达碳刷座在实际使用时存在如下不尽人意之处,包括1、无法更换零件,由于导电接头614设置在导电铜座6的一侧端并与碳刷4导通,而连接外接导线5的端子接头613又设置在导电铜座6的另一侧端,两导电铜座虽具有相同的结构,但铆合在同一电木2上时却不能互换使用;2、装配繁琐复杂,装配时,首先需将组成导电铜座6的上、下铜制单元片61、62对合,再将碳刷4装入导电铜座6的碳刷容置孔611中,然后与电木2对合铆接,最后铆接端子接头613等,因此组装过程相当繁琐复杂,此外,开设有通孔612的上铜制单元片61两侧系呈平直面,在装入碳刷4时,碳刷4侧边的铜线41会卡滞于上铜制单元片61侧的平直面处,使碳刷4无法顺畅地插入碳刷容置孔611中,且导电铜座6不易与电木对合铆接;3、成本提高,由于铆合于电木2两侧的导电铜座6是用具有不同结构的上、下铜制单元片61、62对合后再与电木2铆接形成的,在铆接时因对合不易而导致铆接时的次品率高,另外,导电铜座6是用具有不同结构的上、下铜制单元片61、62对合形成的,须分别制作上、下铜制单元片61、62的模具,使成本上升且铆接质量差,凡此种种均造成成本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改进结构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针对传统马达碳刷座结构上的缺陷作出改进设计,使具有零件统一、互换性好、装配简单且可降低成本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包括底盘、锁设于底盘上的电木、铆合于电木上的两导电铜座、外接导线和插置在导电铜座内部的碳刷容置孔中并与铜线连接的碳刷,所述的导电铜座上设有通孔和与碳刷上铜线连接的导电接头及与外接导线连接的端子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接头及端子接头设置在所述导电铜座的同一侧边;所述的导电铜座上还与导电铜座一体成型有向外凸出且供碳刷上铜线穿入的弧凸槽。
所述的导电接头及端子接头成片状结构,且与导电铜座一体成型。
所述的弧凸槽设置在导电铜座的碳刷容置孔侧且靠近端子接头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具有零件统一且互换性好的优点,碳刷座主要包括底盘、锁设于底盘上的电木、分别铆合于电木两端的导电铜座、插置于导电铜座内部的碳刷和外接于导电铜座端子接头上的导线。其中,导电接头设置在导电铜座侧端并与碳刷导通,恰与外接导线的端子接头处于导电铜座的同一侧边,使铆合于电木两侧的导电铜座能以相同的结构进行互换,即导电铜座可以互换使用。
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具有装配简单的优点,由于在导电铜座碳刷容置孔侧靠近端子接头的一端,凸设有供碳刷上的铜线穿入的弧凸缘,且配合导电铜座一体成型,不仅可使碳刷能轻易地置于碳刷容置孔中,且可方便导电铜座与电木间的对合铆接,使整个碳刷座的组装过程快速、简易。
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可降低成本,由于铆合于电木两侧的导电铜座可以以相同的结构相互互换,只需制作一付导电铜座的模具,从而降低了制作导电铜座模具的成本。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图1是传统马达碳刷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改进结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改进结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改进结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的应用状态示意图图1说明前已述及不再赘述。
参见图2并结合参见图3,本改进结构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主要包括底盘1、锁设于底盘1上的电木2、分别铆合于电木2两相对端且两侧设有通孔35的导电铜座3、插置在导电铜座3内部的碳刷4和外接在导电铜座3端子接头32上的导线5。
其中,导电铜座3是一体冲制成型的,中央具有碳刷容置孔31,一侧同时设有端子接头32与导电接头33的片状结构,导电铜座3上靠近端子接头32一端的碳刷容置孔31侧,凸设有一供碳刷上的铜线41穿入的弧凸缘34。
碳刷4的一侧端设有铜线41,该铜线41恰可通过导电铜座3上的弧凸缘34,使碳刷4可轻易地置入导电铜座3的内部,不会受到碳刷容置孔31侧缘的阻挡。
参见图4,于导电铜座3碳刷容置孔侧靠近端子接头32的一端,凸设有供碳刷4的铜线41穿入的弧凸缘34,并配合导电铜座3一体成型,不仅可使碳刷4能轻易地置于导电铜座的碳刷容置孔31内,并方便导电铜座3与电木2间的对合铆接,其组装过程简易快速。再者,设置在导电铜座3侧端且恰可与碳刷4导通的导电接头33,与外接导线5的端子接头32是设置在导电铜座3的同一侧边,使铆合于电木2两侧的导电铜座3可相互互换,以降低制模成本。因此,本改进结构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零件的互换性好、组装过程简单且可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结构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铆合于电木两侧的导电铜座是一体冲制成型的,且在靠近端子接头一端的导电铜座上凸设弧凸缘,不仅可使碳刷容易置入且可方便导电铜座与电木间的对合铆接,使组装过程简易快速。又由于将导电接头与端子接头设置在导电铜座的同一侧边,使铆合于电木两相对端的导电铜座可相互互换使用,降低了制模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结构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包括底盘、锁设于底盘上的电木、铆合于电木上的两导电铜座、外接导线和插置在导电铜座内部的碳刷容置孔中并与铜线连接的碳刷,所述的导电铜座上设有通孔和与碳刷上铜线连接的导电接头及与外接导线连接的端子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接头及端子接头设置在所述导电铜座的同一侧边;所述的导电铜座上还与导电铜座一体成型有向外凸出且供碳刷上铜线穿入的弧凸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接头及端子接头成片状结构,且与导电铜座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凸槽设置在导电铜座的碳刷容置孔侧且靠近端子接头的一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隐藏式马达碳刷座,包括底盘、设于底盘上的电木、铆合于电木上的两导电铜座、外接导线和插置在导电铜座内并与铜线连接的碳刷,导电铜座上设有通孔和分别与铜线及外接导线连接的导电接头及端子接头。本改进结构将导电接头及端子接头设置在导电铜座的同一侧;导电铜座上一体成型有供铜线穿入且位于导电铜座通孔侧并靠近端子接头一端的弧凸槽。具有零件互换性好、方便组装、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R39/00GK2396539SQ99253888
公开日2000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11日
发明者林水城 申请人:林水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