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拆卸式键盘模组的假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804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于拆卸式键盘模组的假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拆卸式键盘,特别是一种可避免键盘结合牢固便于拆卸式键盘模组的假键装置。
在一般笔记型电脑或类似较小型电脑与处理器装置中,键盘通常是以一模组的方式组装在电路设置空间的上方,在维修时,需先将键盘模组卸下,才可进行电路测试与检修。
在现有技术中,上述键盘模组是以螺丝由笔记型电脑的底部锁入固定,键盘模组与笔记型电脑的基座间牢固结合;但此连接方式操作繁琐,需先将键盘置入基座上方的预留位置中,再将包含液晶显示器的上盖部分盖合在基座上,利用上盖部分压制键盘,以限制其在预留空间中位移,而后,再将整部电脑倒置,由基座底部锁入固定键盘模组的螺丝。
在上述键盘锁合技术中,虽可得到较佳的锁固力,但其锁合与拆卸都极不便,所以,对于笔记电脑内诸如硬盘、CPU或各种接口等元件的维修,都较费时与费力。
为解决上述键盘模组拆装麻烦的问题,有人将键盘模组的固定装置加以改良,如台湾专利公告348863、352167及356257号中,即公开各种简易的键盘模组在基座上的固定装置;如

图1A与图1B所示,其为专利公告第356257号所公开的固定装置,其主要是将键盘模组2的空键位置制作为一可活动扣入的固定装置3,此固定装置3由其顶面33施力操作,当在其顶面33向后推移时,可连动固定片31缩回到固定装置3中,以使固定片31脱离基座4内与固定片31配合的部分(未图示),而使键盘模组2得以与基座4分离;而当要将键盘模组2结合在基座4上时,则亦先将固定片31后移,使键盘模组2置入基座4的相对应结合位置内,而后释放顶面33,使固定片31利用固定装置3内的弹簧(未图示)突出扣入基座4内与固定片31相配合的部分,这样,可提供一便于简易拆装的键盘模组2。
但,在上述的简易固定装置中,在前述所提公告号的专利中,其固定装置虽可提供极简单的键盘模组拆装结构,以便利笔记型电脑的维修,就笔记型电脑的安全性而言,无法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尤其是对于基座内的硬件部分,运用上述的固定装置,徒然提高硬件遭破坏与失窃的几率,这对笔记型电脑并非为理想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式键盘模组的假键,利用一隐蔽式的锁紧装置,确保键盘模组在基座上定位,并可避免键盘模组任意移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键盘模组的假键,利用通常为方形假键的转动进行键盘模组的拆装,可避免无关人员直接发现,以避免无关或不法人员任意拆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措施本实用新型的1、一种便于拆卸式键盘模组的假键装置,键盘模组形成在一基座上,假键装置包括一盖体,其包括有一内部容纳空间的壳体,设置在键盘模组的基板上;一驱动轴,具有一上端及一相对应的下端,上端设在盖体上,而下端延伸在壳体的容纳空间中;一扣入件,设在壳体的容纳空间中并由驱动轴的下端驱动,其包括有一突出部;键盘模组的基座上设有一可使扣入件限位扣接的限位部。
其中,所述盖体的一边缘上可延伸出至少二个用以插入所述基板上的扣入脚。
其中,所述驱动轴的上端设在所述盖体上的一穿孔内,该上端形成一可使用螺丝起子的施力端面。
其中,所述驱动轴可为一曲轴装置。
其中,所述扣入件可具有一长形槽孔,所述驱动轴的下端限制在长形槽孔中。
其中,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盖体可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驱动轴的下端在所述基板上可形成转动支撑连接。
其中,所述基座的限位部可由键盘模组下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基板并容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位于容纳空间中的限位部设有一限位凹陷,以供所述扣入件的突出部形成限位扣接。
其中,所述驱动轴可与所述盖体为一体成型,所述扣入件可形成在所述盖体上,并以所述突出部向所述容纳空间中延伸。
其中,所述基座的限位部可设在邻接所述假键的基座相对应的一边缘上,相对应边缘的假键的盖体部分为由开放端延伸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假键为一隐蔽式的锁紧装置,可确保键盘模组在基座上定位,并可避免键盘模组任意移除。本实用新型的键盘模组便于拆卸,利用通常为方形假键的转动进行键盘模组的拆装,可避免无关人员直接发现,并可避免无关或不法人员任意拆解。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详细说明如下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A利用现有键盘固定装置的笔记型电脑的立体示意图;图1B图1A中键盘模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A图2中第一实施例的一剖面图(表示扣入件的突出部与基座的限位部分离的相对关系);图3B图2中第一实施例的一剖面图(表示扣入件的突出部与基座的限位部形成上下限位扣接的相对关系);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上视图;图5A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剖面图(表示扣入件的突出部与基座的限位部分离的相对关系);图5B图5A中第三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剖面图(表示扣入件的突出部与基座的限位部形成上下限位扣接的相对关系);图6A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表示扣入件的突出部与基座的限位部分离的相对关系);图6B图6A中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表示扣入件的突出部与基座的限位部形成上下限位扣接的相对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键盘模组的假键装置(图2至图5),其中键盘模组2由设于模组基板21上的至少一假键5,键盘模组2形成为一可在基座4上固定及便于拆卸的装置,其中,假键5包括一盖体51、一驱动轴53及一扣入件55。
盖体51包括有一开放端511及一内部容纳空间513的壳体,以开放端511向下的覆盖方式设置在键盘模组2的基板21上。
驱动轴53具有一上端531及一相对应的下端533,上端531设在盖体51上并可由盖体51外侧转动此驱动轴53,而下端533则延伸设置在容纳空间513中。
扣入件55设在容纳空间513中并由驱动轴53的下端533所驱动,扣入件55上设有一突出部551。
本实用新型中,基座4包括有一与扣入件55相对应的限位部411;当驱动轴53的上端531自盖体51转动驱动轴53时,扣入件55即随驱动轴53的下端533运动,使扣入件55的突出部551运动至与基座4的限位部411形成一下位与一上位的限位扣接,这样,键盘模组2上的假键5与基座4间的限位扣接,即可将键盘模组2限制在基座4上;当驱动轴53的上端531自盖体51转动驱动轴53,使扣入件55与限位部411形成上下分离状况时,假键5即不再将键盘模组2限制在基座4上,亦即,可将键盘模组2自基座4上取下。
本实用新型中,假键5可在键盘模组2的空键位置上设置,亦可利用原键盘模组2上的LED显示键设置,其配置与数目则以可配合键盘模组2与基座4的连接与固定为原则,其中,关于键盘模组2的基板21的边缘与基座4设置空间间的简易嵌入式构造,因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在此不再详叙。
请参阅图2、图3A与图3B所示,其分别为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以及2个动作状态的剖面图;其中,盖体51包括二个由开放端511的边缘延伸出的至少二个扣入脚515,用以插置在基板21上相对应的插入孔211中,以形成假键5的盖体51在键盘模组2上的连接。
驱动轴53为一曲轴装置,其上端531与下端533采取偏心设置,其上端531设置在盖体51的一穿孔517内,以使驱动轴53的转动与盖体51无关,而驱动轴53的上端531的顶面形成为一可使用螺丝起子操作的施力端面5311,以利使用者以一适当尺寸的螺丝起子操作驱动轴53的转动。
扣入件55上又设有长形槽孔553及一突出部551,其中,长形槽孔553用以承接驱动轴53的下端533,利用曲轴装置的驱动轴53及扣入件55上的长形槽孔553的配合,可使驱动轴53的转动转为扣入件55及其突出部551的线性运动。
请参阅图3A及图3B所示,基座4的限位部411设置在邻接假键5的相对应基座4的边缘41上,而相对应边缘41的假键5上的盖体51部分为其开放端511的延伸,利用开放端511的延伸,使扣入件55得以通过盖体51并与基座4的相对应边缘41上的限位部411形成上下扣接(如图3B所示)状态。
在图3A中,突出部551尚未与限位部411形成上下限位扣接,此时,假键5并未提供键盘模组2与基座4间的固定结合;当以螺丝起子(未图示)转动驱动轴53,而使假键5中由图3A中的状况变换至图3B状况,因曲轴的驱动轴53,乃使得下端35以推移扣入件55向前(图示中的右侧)伸出其突出部551,此突出部551即进入对应的基座4边缘41的限位部411下方形成上下限位状态(图3B),这样,可以使键盘模组2限制在基座4上。
在此实施例中,若要将锁固的键盘模组2自基座4上分离时,则亦以一螺丝起子(未图示)转动驱动轴53,而使假键5中的结构由图3B的状况变换至图3A的状况即可。
请参阅图4所示,其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此一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不同处在于驱动轴53与扣入件55的连接上;在此第二实施例中,扣玫件55与驱动轴53下端以一体成型制成,形成为一凸轮,此时,扣入件55乃呈一拨指状,此拨指状装置的末端即为扣入件55的突出部551,这样,驱动轴53直接连动扣入件55转动。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转动驱动轴53使扣入件55完全收回至盖体51下的开放端511内的容纳空间513中时(图中的虚线位置),此假键5即无限位功能;而当转动驱动轴53使扣入件55的突出部511伸出盖体51下的开放端511范围时(图中的实线位置),假键5即具有限位功能;在此实施例中,基座4配置可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基座4配置相同。
请参阅图5A与图5B所示,其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此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实施例最大不同处在于其驱动轴53与盖体51为一体成型,而驱动轴53的下端533直接插入基板21中并形成可于基板21上转动的支撑连接,此时,转动盖体51即等同于转动驱动轴53。
在此第三实施例中,因盖体51的转动等同于驱动轴53的转动,故扣入件55可形成在盖体51或驱动轴53上、并以其突出部551向容纳空间513中延伸,如图所示的扣入件55是在盖体51的内壁形成;在此实施例中,为配合扣入件55的实施例,基座4的限位部411的成型可由键盘模组2的下方向上延伸穿过基板21并延伸至假键5的容纳空间513中,此时,位于容纳空间513中的限位部411又可包括一限位凹陷4111,以与扣入件55的突出部551形成前述的限位扣接。
如图5A所示,假键5并未行施其锁固键盘模组与基座的功能;而将图5A中的假键5旋转180度,使其成为图5B中的状况,此时,扣入件55的突出部551即扣入限位部411的限位凹陷4111中,利用限位凹陷4111夹制扣入件55所形成的限位扣接,即可有效地将键盘模组锁固在基座上。
请参阅图6A与图6B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分离与结合状态的剖面图,第四实施例与第一、第二与第三实施例最大不同处在于驱动轴53运用状况不同,假键5结构则与图5A与图5B中的第三实施例相同。
在第四实施例中,驱动轴53为一支撑与定位用的元件,用以在假键5于基板21上设置时,以其末端置入基板21上相对应的浅槽或孔洞中;扣入件55乃形成在盖体51的内壁上,并向容纳空间513中延伸;同第三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为配合扣入件55,基座4的限位部411由键盘模组2的下方向上延伸穿过基板21并延伸至假键5的容纳空间513中,此时,位于容纳空间513中的限位部411又可包括一限位凹陷4111,以与扣入件55形成限位扣接。
如图6A所示,此状况下,假键5并未实现其锁固键盘模组与基座4的功能;而将图6A中的假键5提起并旋转180度后再置入,亦即再次将驱动轴53置入其所配合的基板21上相对应的浅槽或孔洞(未图示)中,使其成为图6B中的状态,此时,扣入件55即扣入限位部411的限位凹陷4111中,利用限位凹陷4111夹制扣入件55所形成的限位扣接,可有效地将键盘模组锁固在基座4上。
在本实施例中,若运用假键5中的装置,如LED或其他装置,且此类装置亦可具有前述驱动轴53、支撑假键5的功能,则在此实施例中,即可将图示的驱动轴53取消,以简化假键5。
本实用新型中,其假键组装在键盘模组上,而其对应假键装置以行扣接操作的限位部是形成在基座上,此对应方式,也可替换为将假键装置组装在基座上(最好是在基座邻近键盘模组的侧边),而将限位部成型在键盘模组的基板上,这也是一种实施例。
以上叙述是借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拆卸式键盘模组的假键装置,键盘模组形成在一基座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盖体,其包括有一内部容纳空间的壳体,设置在键盘模组的基板上;一驱动轴,具有一上端及一相对应的下端,上端设在盖体上,而下端延伸在壳体的容纳空间中;一扣入件,设在壳体的容纳空间中并由驱动轴的下端驱动,其包括有一突出部;键盘模组的基座上设有一可使扣入件限位扣接的限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一边缘上延伸出至少二个用以插入所述基板上的扣入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上端设在所述盖体上的一穿孔内,该上端形成一可使用螺丝起子的施力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为一曲轴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假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入件具有一长形槽孔,所述驱动轴的下端限制在长形槽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盖体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下端在所述基板上形成转动支撑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限位部由键盘模组下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基板并容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位于容纳空间中的限位部设有一限位凹陷,以供所述扣入件的突出部形成限位扣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假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盖体为一体成型,所述扣入件形成在所述盖体上,并以所述突出部向所述容纳空间中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限位部设于邻接所述假键的基座相对应的一边缘上,相对应边缘的假键的盖体部分为由开放端延伸部。
专利摘要一种便于拆卸式键盘模组的假键装置,包括一盖体、一驱动轴及一扣入件;盖体覆盖在键盘模组的基板上,并具有一内部容纳空间;驱动轴上端设在盖体上并可由盖体外侧转动,而下端延伸设置在容纳空间中;扣入件设于容纳空间中并由驱动轴的下端驱动,其包括一突出部;基座又包括一与扣入件相对应的限位部,当利用驱动轴的上端自盖体外转动驱动轴时,扣入件即随之运动,使扣入件的突出部运动至与基座的限位部形成限位扣接,以将键盘模组限制在基座上。
文档编号H01R12/00GK2406348SQ9925426
公开日2000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19日
发明者江治湘 申请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