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03549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触点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触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触点装置,已知有在基于电磁铁块的励磁、消磁而沿着轴心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轴的一端部配置有可动接触件的触点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在该专利文献I中,与并列设置的一对固定触点分别接触分离的可动触点设在可动电枢的两端部,伴随着可动接触件的移动,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分离。
[0004]而且,通过由第一轭和第二轭夹持可动接触件,使得在第一轭与第二轭之间形成磁回路。如此一来,消除在触点接通状态下流过异常电流时作用于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的电磁斥力所导致的不良状况。
[0005]具体地说,作用于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的电磁斥力导致的不良状况是指以下这样的问题。
[0006]当在触点接通状态下流通异常电流、电磁斥力作用于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时,触点压降低,接触电阻变大而导致焦耳热急剧增加、或触点分开而导致产生电弧热。因此,可能导致可动触点以及固定触点熔敷。
[0007]然而,当将第一轭、第二轭设于可动接触件时,第一轭、第二轭基于在触点接通状态下流通的异常电流而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因此能够限制可动接触件要从固定触点分离的动作。而且,通过限制可动接触件要从固定触点分离的动作,可动触点在可动接触件不排斥固定触点的状态下吸附于固定触点,因此电弧的产生得以抑制。
[0008]如此,在专利文献I中,通过将第一轭、第二轭设在可动接触件上,并增加过电流耐量,从而能够抑制因电弧的产生而导致的触点熔敷。
[0009]在先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10056号公报
[0012]发明概要
[0013]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4]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使安装有第一轭、第二轭的可动接触件以收容于密封壳体内的状态往复移动。而且,在安装有第一轭、第二轭的可动接触件的中心处设有驱动轴,驱动轴以位于密封壳体的中心的方式配置。因此,在可动接触件的往复移动时朝向任一方向转动的情况下,配置在可动接触件或第一轭、第二轭的对角的端部可能与密封壳体的相互对置的壁面分别抵接。如此,当配置在对角的端部与密封壳体的相互对置的壁面分别抵接时,妨碍可动接触件的动作性。

【发明内容】

[0015]对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触点装置,其能够更可靠地确保可动接触件的动作性。
[0016]解决方案
[0017]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触点装置具备:可动接触件;安装于所述可动接触件而形成磁回路的轭;以及以包围所述可动接触件以及所述轭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壁部,所述轭与所述壁部的壁面抵接,由此限制安装有所述轭的可动接触件的转动,当安装有所述轭的可动接触件转动时,所述轭仅与所述壁面中的被穿过所述轭的转动中心的假想线分割出的一方的区域的壁面抵接。
[0018]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无论在安装有所述轭的可动接触件朝向哪一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轭都仅与所述一方的区域的壁面抵接。
[0019]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供所述轭抵接的壁面不具有折弯部。
[0020]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壁面的轮廓形状为多边形,所述轭仅与构成多边形的一个边的壁部的壁面抵接。
[0021]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所述壁面以及所述轭的轮廓形状为四边形,所述轭的与所述壁面的四个壁面中的一个壁面对置的缘部至所述转动中心的距离、和所述轭的与所述一个壁面的相反侧的壁面对置的缘部至所述转动中心的距离不同。
[0022]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壁面的四个壁面中的一个壁面对置的缘部设有朝向该一个壁面侧突出的突出部。
[0023]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所述轭包括与所述壁面抵接的第一轭和以包围所述可动接触件的方式配置的大致U字状的第二轭,所述第一轭的与所述一方的区域中的供所述第一轭抵接的壁面对置的一侧在俯视观察下比所述第二轭更向所述壁面侧突出。
[0024]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所述一方的区域的壁面具备相互对置的壁面,当安装有所述轭的可动接触件朝向一方侧转动时,所述轭仅与相互对置的壁面中的一方的壁面抵接,当安装有所述轭的可动接触件朝向另一方侧转动时,所述轭仅与相互对置的壁面中的另一方的壁面抵接。
[0025]本发明的第九特征在于,所述壁面及所述轭的轮廓形状为四边形,所述轭的与所述一方的区域的壁面对置的缘部至所述转动中心的距离、和所述轭的与另一方的区域的壁面对置的缘部至所述转动中心的距离不同。
[0026]本发明的第十特征在于,在与所述一方的区域的壁面对置的缘部分别设有朝向所述一方的区域的相互对置的壁面侧突出的突出部。
[0027]本发明的第十一特征在于,所述轭包括轮廓形状为四边形且与所述壁面抵接的第一轭和以包围所述可动接触件的方式配置的大致U字状的第二轭,所述第一轭的轮廓形状为所述一方的区域侧的缘部彼此之间的宽度比所述另一方的区域的缘部彼此之间的宽度宽的梯形状。
[0028]本发明的第十二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轭的所述一方的区域侧的缘部比所述第二轭更向所述一方的区域的相互对置的壁面侧突出。
[0029]发明效果
[0030]根据本发明,当安装有轭的可动接触件转动时,轭仅与壁面中的被穿过轭的转动中心的假想线分割出的一方的区域的壁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轭不在以夹着转动中心的方式配置的两处位置与壁面抵接。其结果是,妨碍可动接触件的动作性的情况得以抑制,能够更可靠地确保可动接触件的动作性。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点装置的图,(a)是侧向剖视图,
(b)是以与图1(a)正交的方向剖开的侧向剖视图。
[0032]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点装置的触点部的图,(a)是将触点部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上下的轭以及可动接触件的配置关系的剖视图。
[0033]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侧轭以及基座的俯视图。
[0034]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上侧轭以及基座的俯视图。
[0035]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侧轭与下侧轭的位置关系的图,(a)是表示上侧轭相对于下侧轭未相对转动的状态的后视图,(b)是表示上侧轭相对于下侧轭相对转动后的状态的后视图。
[0036]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上侧轭与下侧轭的位置关系的图,(a)是表示上侧轭相对于下侧轭未相对转动的状态的后视图,(b)是表示上侧轭相对于下侧轭相对转动后的状态的后视图。
[0037]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侧轭以及基座的俯视图。
[0038]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上侧轭以及基座的俯视图。
[0039]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侧轭与下侧轭的位置关系的图,(a)是表示上侧轭相对于下侧轭未相对转动的状态的后视图,(b)是表示上侧轭相对于下侧轭相对转动后的状态的后视图。
[0040]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上侧轭与下侧轭的位置关系的图,(a)是表示上侧轭相对于下侧轭未相对转动的状态的后视图,(b)是表示上侧轭相对于下侧轭相对转动后的状态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多个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包含相同的构成要素。因而,以下对这些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共用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0042](第一实施方式)
[0043]首先,参照图1、图2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点装置I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
[0044]本实施方式的触点装置I应用于电磁继电器。触点装置I具备在图1 (a)、(b)中位于下部的驱动部2和位于上部的触点部3,这些驱动部2以及触点部3被收容在壳体内。
[0045]壳体具备大致矩形的壳体基部7、以覆盖该壳体基部7的方式配置且收容驱动部2以及触点部3等搭载元件的壳体外罩9。在壳体基部7上,供一对线圈端子20分别装配的一对狭缝71、71设在图1中的下部侧。另外,在壳体基部7上,供一对主端子10、10装配的一对狭缝72、72分别设在图1中的上部侧。另一方面,壳体外罩9形成为壳体基部7侧开放的中空箱型。
[0046]驱动部2具备卷绕于线圈架11的线圈13,在形成于线圈架11的中心的贯通孔Ila内配置有柱塞帽14。此时,在线圈架11的上侧形成有圆环状的座面(未图示),在该座面上载置柱塞帽14的凸缘部14a。而且,使柱塞帽14的突出部14b嵌合于贯通孔11a。在一对线圈端子20上分别设有中继端子20a,卷绕于线圈架11的线圈13的两端的引出线分别缠绕并钎焊于各中继端子20a。
[0047]另外,在柱塞帽14的中心处形成有贯通孔14c,在该贯通孔14c内的上侧配置有作为固定构件的固定铁心15,在下侧配置有作为可动构件的可动铁心17。在可动铁心17的更靠下侧配置有橡胶缓冲件12。
[0048]另外,在线圈13与壳体之间配置有轭铁19。轭铁19具备底壁19a和从底壁19a的周缘立起的一对侧壁19b、19b。在轭铁19的底壁19a上形成有圆环状的贯通孔19c,在该贯通孔19c中装配有衬套16。
[0049]而且,在轭铁19的一对侧壁19b、19b的前端侧(上端侧),以覆盖卷绕于线圈架11上的线圈13的方式配置有轭铁上板21。
[0050]使突起部15a嵌合于轭铁上板21的贯通孔21a以及柱塞帽14的贯通孔14c,在形成于轭铁上板21的上部的座面21b上载置凸缘部15b,由此固定铁心15被固定。另一方面,位于固定铁心15的下侧的可动铁心17以能够在柱塞帽14的贯通孔14c内相对于固定铁心15接近远离地移动的方式配置。
[0051]在固定铁心15以及可动铁心17上分别形成有贯通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