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63156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顶端通道的氧化物半导体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常用于显示面板中的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 TFT)通道材料包括多晶娃(polysilicon)与非晶娃(amorphous silicon, a-Si)两种,多晶娃TFT元件的载流子迁移率(mobility)较高OlOOVs/cm2),但生产成本也偏高;非晶硅TFT元件虽然生产成本较低,但载流子迁移率也较低(〈IVs/cm2)。
[0003]如非晶氧化铟嫁锋(amorphous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 a-1GZO)之类的氧化物半导体(oxide semiconductor)由于其优异的电性条件,例如介于10_20Vs/cm2的载流子迁移率、临界电压变异与元件开关能力等,可作为电子通道层之用,而逐渐引起相当多的注意。然而,例如下栅极式(bottom-gate)的后通道蚀刻(back channel etch, BCE)、通道保护(channel protect, CHP),或上栅极式(top-gate)的低温多晶娃(low temperaturepolysilicon, LTPS)等现有的TFT设计,在形成通道层还需进行化学气相沉积成膜(chemical vapor deposit1n, CVD)或等离子体(plasma)之类额外的制作工艺,容易在氧化物半导体中造成氧缺陷,使启动电压Vgh漂移或次临界摆幅(subthreshold swing, SS)过大,影响氧化物半导体电子通道的特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电子通道层特性。
[0005]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显示介质及对向基板。对向基板相对于薄膜晶体管基板设置。显示介质位于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对向基板之间。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像素电极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电极层、第二绝缘层、通道层及保护层。第一电极层与像素电极层位于基板之上。第一绝缘层覆盖第一电极层及像素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位于第一绝缘层之上。第二绝缘层覆盖第二电极层。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贯穿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以暴露第一电极层。通道层位于第二绝缘层层之上,并填入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以与第一电极层电连接。保护层覆盖通道层。
[000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与显示面板耦接。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显示介质及对向基板。对向基板相对于薄膜晶体管基板设置。显示介质位于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对向基板之间。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像素电极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电极层、第二绝缘层、通道层及保护层。第一电极层与像素电极层位于基板之上。第一绝缘层覆盖第一电极层及像素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位于第一绝缘层之上。第二绝缘层覆盖第二电极层。第二绝缘层具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贯穿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以暴露第一电极层。通道层位于第二绝缘层之上,并填入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以与第一电极层电连接。保护层覆盖通道层。
[0007]通过将通道层设计在薄膜晶体管基板的顶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避免通道层的半导体特性遭到破坏,进而维持良好的电性,提升显示品质。
[0008]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10]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剖视图,图2B绘示图2A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上视图;
[0011]图3A-图8B为图2A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一制造实施例,其中标示为A的附图为剖视图,标示于B的附图为上视图;
[0012]图9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剖视图,图9B绘示图9A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上视图。
[0013]符号说明
[0014]1:显示装置
[0015]2:显示面板
[0016]10、11:薄膜晶体管基板
[0017]20:显示介质
[0018]30:对向基板
[0019]40:背光模块
[0020]50:控制电路
[0021]100:基板
[0022]110:第一源/漏极
[0023]120:第二源/漏极
[0024]121:开口
[0025]130:像素电极层
[0026]140:第一绝缘层
[0027]150:第二电极层
[0028]160:第二绝缘层
[0029]161:第一通孔
[0030]162:第二通孔
[0031]170:通道层
[0032]180: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3]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I可以是一般的平面显示器,由显示面板2及控制电路50组成,控制电路50耦接于显示面板2,用以传送显示信号及调整电流输出。显示面板I有很多种类,可根据成像需不需要外加光源而分为自发光式(例如OLED)或背光式(例如IXD)。当选用背光式的显示面板I时,显示装置I可包括背光模块40,用以提供所需光源。
[0034]显示面板2为显示装置I的主要元件,包括了薄膜晶体管基板10、显示介质20以及对向基板30。薄膜晶体管基板20耦接于控制电路50,根据接受到的显示信号调整各个像素。显示介质20根据显示面板的种类而改变。举例来说,当显示面板2为IXD面板时,显不介质便为液晶层;当显不面板2为OLED面板时,显不面板便为有机发光层。对向基板30可为一般的透明基板或彩色滤光片基板(color filter),其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0相对,并将显示介质20夹于两者之间。一实施例中,当对向基板30为透明基板时,彩色滤光片可形成在薄膜晶体管基板10上,或显示介质20可具有彩色显示的功能。
[0035]图2A绘示一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剖视图,图2B绘示图2A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上视图,其中图2A为图2B的薄膜晶体管基板10于虚线A-A’处的剖面。为使附图更加清楚,图2B的上视图中忽略部分元件。薄膜晶体管基板10包括基板100、第一电极层(第一源/漏极110及第二源/漏极120)、像素电极层130、第一绝缘层140、栅极层150、第二绝缘层160、通道层170及保护层180。
[0036]以下用图3A至图SB说明图2A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一制造实施例,其中标号为A的附图为剖视图,标号为B的附图为上视图。
[0037]请参照图3A及图3B,提供基板100 (图3B中忽略),并在基板100上形成图案化的第一电极层。注意图3A的剖面沿着图3B的L形虚线A-A’裁切而成,并非一直线。第一电极层至少包括第一源/漏极110及第二源/漏极120,两者互相分开,此处第一源/漏极110围出一 C字形的凹口,而第二源/漏极120便设置在此凹口中,也就是第一源/漏极110绕过第二源/漏极120。第一源/漏极110在之后可作为数据线使用。第一电极层的材料可包括Al、Al-Nd、Moff, Cu、Cr、Au、Mo、ΜοΑΙΜο,但并不限制于此,一般用于半导体装置电极的材料皆可使用。
[0038]接着,如图4A及图4B所示,形成像素电极层130。像素电极层130与第一电极层的第二源/漏极120相连接。此外,定义开口 121贯穿像素电极层130,以暴露源极120。像素电极层为透明电极,材料可包括ITO、IZO或ZnO,但并不限制于此。
[0039]再来,如图5A及图5B所示,沉积第一绝缘层140 (图5B中忽略)覆盖薄膜晶体管基板(覆盖基板110、第一源/漏极110、第二源/漏极120及像素电极层130),再形成第二电极层150。第二电极层150可为一栅极线,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以及第一源/漏极110与第二源/漏极120之间(图5A)。第二电极层15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源/漏极110的延伸方向垂直(图5B),其跨越第一源/漏极110与第二源/漏极12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