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塞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414565阅读:来源:国知局
也称作“第I连接部13a”,将锥形部14与第2圆柱部15之间的连接部分15a也称作“第2连接部15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I连接部13a和第2连接部15a形成有0.1mm大小的R (圆角的曲率半径)。
[0073]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b,第I连接部13a和第2连接部15a处的电场强度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在主体金属外壳50的内周面与绝缘电瓷10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火花(以下,也称作“内跳火”。)。
[0074]C.第3实施方式:
[0075]图4是放大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c的顶端附近的剖视图。与图3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锥形部14包括第I锥形部14a和形成在比第I锥形部14a靠顶端侧的第2锥形部14b,其他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的相同。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第I锥形部14a与第2锥形部14b之间的连接部分14c也称作“第3连接部14c”。
[0076]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含有轴线O的平面剖切而得到的剖面中,由第I锥形部14a的表面和第2锥形部14b的表面形成的角度中的、朝向主体金属外壳50的角度α小于180°。与第I圆柱部13和第2圆柱部15由具有一个斜坡的锥形部14连接的情况相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c,主体金属外壳50的内周与锥形部14的外周之间的距离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内跳火的发生。
[0077]D.第4实施方式:
[0078]图5是放大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d的顶端附近的剖视图。与图4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第I锥形部14a与第2锥形部14b之间的连接部分、即第3连接部14c为弯曲状,其他的结构与第3实施方式的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3连接部14c形成有1.0mm大小的R0
[0079]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d,第3连接部14c处的电场强度变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内跳火的发生。
[0080]E.实验例:
[0081]E-1.关于耐热性能的实验例:
[0082]在本实验例中,为了探宄体积比A/B的值与耐热性能之间的关系,而准备多个体积比A/B不同的试样,进行耐热性能评价试验。
[0083]在耐热性能评价试验中,进行了基于JIS标准D1606的规定的提前点火试验。具体而言,将火花塞的各试样安装于排气量为1.3L的4气缸DOHC(Double OverHead Camshaft)发动机上,之后使发动机在全开状态(=6000rpm)下进行动作,并使点火时间自正常的点火时间逐渐提前,观察施加于各试样的离子电流的波形,从而确定发生提前点火的点火时间(点火提前角)。需要说明的是,点火提前角越大,意味着越不易发生提前点火、即耐热性能越优异。
[0084]图6是以曲线图形式表示耐热性能评价试验的结果的说明图。图7是以表形式表示耐热性能评价试验的结果的说明图。在图7中,将点火提前角为48° BTDC(Before TopDead Center)以上的试样评价为“S”,表示最高的评价,将点火提前角为47° BTDC的试样评价为“A”,表示第2高的评价,将点火提前角为46° BTDC的试样评价为“B”,表示第3高的评价,将点火提前角为45° BTDC以下的试样评价为“C”,表示较低的评价。其中,各试样的详细情况为以下那样。
[0085]第I 圆柱部 13 的直径 Dl:Φ6.9ι?πι ?Φ 7.6mm
[0086]第2圆柱部15的直径D2: Φ 3.1mm?Φ 3.7mm
[0087]根据该图6和图7,能够了解到的是:体积比A/B的值越大,提前点火发生的点火时间越靠前,耐热性能越优异。具体而言,能够了解到的是:若体积比4作为0.9以上,则评价为“B”以上,若体积比A/B为1.4以上,则评价为“A”以上,若体积比A/B为1.9以上,则评价为“S”。
[0088]根据以上所述内容可知,从提高火花塞100的耐热性能的观点而言,优选体积比A/B为0.9以上,更优选体积比A/B为1.4以上,最优选体积比A/B为1.9以上。
[0089]E- 2.关于耐污损性能的实验例:
[0090]在本实验例中,为了探宄体积比A/B的值与耐污损性能之间的关系,而准备多个体积比A/B不同的试样,进行耐污损性能评价试验。
[0091]在耐污损性能评价试验中,在室温为一 10°C的试验室内,进行基于JIS标准D1606的规定的出厂(pre-delivery)污损试验。具体而言,将火花塞的各试样安装于排气量为1600cc的4气缸DOHC发动机上。然后,启动发动机,使其空转数圈,之后以3档35km/h的速度驱动40秒,进行怠速运转90秒,之后再次以3档35km/h的速度驱动40秒,之后停止发动机。然后,使冷却水完全冷却,直到冷却水的温度成为室温为止,再次启动发动机使发动机进行空转,分别进行两次以I档15km/h的速度驱动15秒的动作以及使发动机停止30秒的动作,再次以I档15km/h的速度驱动15秒,之后停止发动机。将该一系列的测试模式作为一个循环,反复进行10次循环来进行试验。在实施了 10次循环的试验之后,测量绝缘电瓷10的绝缘电阻值。
[0092]图8是以表形式表示耐污损性能评价试验的结果的说明图。在图8中,将绝缘电阻值为50ΜΩ以上的试样评价为“S”,表示最高的评价,将绝缘电阻值为30ΜΩ以上且小于50ΜΩ的试样评价为“A”,表示第2高的评价,将绝缘电阻值为20ΜΩ以上且小于30ΜΩ的试样评价为“B”,表示第3高的评价,将绝缘电阻值小于20ΜΩ的试样评价为“C”,表示较低的评价。其中,各试样的详细情况为以下那样。
[0093]第I圆柱部13的直径Dl: Φ6.9mm?Φ7.6mm
[0094]第2圆柱部15的直径D2: Φ 3.1mm?Φ 3.6mm
[0095]根据该图8,能够了解到的是:体积比A/B的值越小则耐污损性能越优异。具体而言,能够了解到的是:若体积比A/B为2.4以下,则评价为“B”以上,若体积比A/B为2.2以下,则评价为“A”以上,若体积比A/B为2.0以下,则评价为“S”。
[0096]根据以上所述内容可知,从提高火花塞100的耐污损性能的观点而言,优选体积比A/B为2.4以下,更优选体积比A/B为2.2以下,最优选体积比A/B为2.0以下。
[0097]E - 3.关于内跳火的实验例:
[0098]在本实验例中,为了探宄第I连接部13a和第2连接部15a这两者有没有R、第3连接部14c存在与否以及第3连接部14c有没有R这些情况与内跳火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而准备多个如下这样的试样,进行内跳火发生试验,即第I连接部13a和第2连接部15a这两者有没有R、第3连接部14c存在与否以及第3连接部14c有没有R这些情况各不相同的试样。其中,存在第3连接部14c是指,如所述第3实施方式那样,锥形部14包括第I锥形部14a和第2锥形部14b ο
[0099]在内跳火发生试验中,将火花塞的各试样安装于排气量为0.2L的单气缸发动机上,使发动机以2650rpm的恒定转速旋转5分钟,使绝缘电瓷10上附着有碳。将该试样安装于可视室,在0.4MPa的氮气氛下点火100次,使用高电压探测器观察波形,从而确认是否发生内跳火。
[0100]图9是以表形式表示关于内跳火的实验结果的说明图。在图9中,在100次点火的过程中,将发生内跳火的次数小于10次的试样评价为“S”,表示最高的评价,将发生内跳火的次数为10次以上且小于50次的试样评价为“A”,表示第2高的评价,将发生内跳火的次数为50次以上的试样评价为“B”,表示较低的评价。其中,各试样的详细情况为以下那样。
[0101]体积A:59mm3
[0102]体B:32mm3
[0103]第I圆柱部13的直径Dl:Φ 7.4mm
[0104]第2圆柱部15的直径D2:Φ3.3_
[0105]凸部57的直径最小的部分的内径D3:Φ7.9mm
[0106]着眼于试样C04,能够了解到的是:若在第I连接部13a和第2连接部15a形成有
0.1mm大小的R,则评价为“A”。着眼于试样C05?试样C13,能够了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