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13475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例如确保与设置于绕线管的凸缘相邻接地卷绕的一次绕 组与二次绕组之间的爬电距离。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变压器用绕线管装置,如图7所示那样,其具有:与 设置于绕线管110的凸缘113a、113b相邻接地卷绕的未图示的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从该 绕线管110的上侧嵌合的壳体140;以及将该壳体140的下侧堵塞的底板150。
[0003] 在该变压器用绕线管装置中,在设置于凸缘113a、113b之间的环状的凹部117中, 分别嵌合有设置在壳体140和底板150上的突条部141、151。
[0004] 由此,绕线管整周被围起,能够充分确保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之间的爬电距离。
[0005] 在图8中对图7的变压器用绕线管装置中的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之间的爬电距离 &进行说明。在图8中,符号Y表示绕线管的卷轴方向。
[0006] 如图8所示那样,爬电距离Xi由下述(式1)表示。
[0007] X!=Ai+I^+D+I^+D+I^+Ag? ? ?(式1)
[0008] 在上述(式1)中,
[0009]Ai:从凸缘113a的外缘到一次绕组的距离
[0010] A2 :从凸缘113b的外缘到二次绕组的距离
[0011] D:突条部141 (或突条部151)与凹部117嵌合的深度
[0012] :凸缘113a的卷轴方向的厚度
[0013] T2 :凸缘113b的卷轴方向的厚度
[0014] T3 :突条部141 (或突条部151)的卷轴方向的厚度
[0015] 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昭61 - 166516号公报
[0016] 然而,如图9所示那样,在突条部141的下侧与突条部151的两侧对接的部分处 的、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之间的爬电距离x2在卷轴方向上成为直线状的路径,爬电距离x2 由下述(式2)表示。
[0017]X2=Ai+I^+I^+I^+Ag? ? ?(式2)
[0018] 在上述(式2)中,
[0019] Ai:从凸缘113a的外缘到一次绕组的距离
[0020] A2 :从凸缘113b的外缘到二次绕组的距离
[0021] :凸缘113a的卷轴方向的厚度
[0022] T2 :凸缘113b的卷轴方向的厚度
[0023]T3:突条部141 (或突条部151)的卷轴方向的厚度
[0024] 如此,突条部141与突条部151的对接面上的爬电距离X2与爬电距离Xi相比变 短。
[0025] 因此,在以往例那样的构成中,有可能不能够充分确保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之间 的爬电距离。
[0026] 因此,在以往例那样的构成中,为了使爬电距离X2延长,可以考虑使卷轴方向的突 条部的长度、凸缘的长度变大,但变压器会大型化。

【发明内容】

[0027]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能够使壳体的突条部与底板的突条部 之间的、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之间的爬电距离变长。
[0028]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能够不使变压器大型化,而使壳体的突 条部与底板的突条部之间的、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之间的爬电距离变长。
[0029]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完成的本发明的变压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0030] 绕线管,在筒状部的外周具有凸缘;
[0031] 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夹着上述凸缘与上述凸缘相邻接并卷绕;
[0032] 铁芯,组装入上述筒状部中;
[0033] 壳体,在内侧具有第一突条部,从上侧覆盖上述绕线管;以及
[0034] 底板,在上面具有第二突条部,安装在上述绕线管的下侧,
[0035] 在上述凸缘的外缘形成有环状的凹部,
[0036] 上述第一突条部和上述第二突条部遍及整周与上述凹部嵌合,
[0037] 从上述绕线管的卷轴方向观察,上述第一突条部的两端和上述第二突条部的两端 重叠,
[0038] 上述重叠的部分从上述凹部的内侧跨到上述凸缘的外侧。
[0039] 在本发明的变压器中,作为更优选的特征,包括:
[0040] "上述第一突条部和上述第二突条部,在各自的两端设置的薄壁部处相互重叠"以 及"上述重叠的部分在上述卷轴方向上的厚度,与上述第一突条部和上述第二突条部的不 重叠的其他部分在上述卷轴方向上的厚度相同"。
[0041] 发明的效果
[0042] 根据本发明,第一突条部的两端与第二突条部的两端的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之间 的爬电距离,在卷轴方向不成为直线状的路径,而经由从凹部的内侧跨到凸缘的外侧的重 叠部分。即,第一突条部的两端与第二突条部的两端的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之间的爬电距 离,经由与凹部嵌合的部分(内侧路径)或者从凸缘延伸的部分(外侧路径)。
[0043] 因此,本发明能够使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之间的爬电距离变长。
【附图说明】
[0044]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压器的分解立体图。
[0045] 图2是图1的变压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a)是壳体的突条部,(b)是绕线管的凸 缘的凹部,(c)是底板的突条部。
[0046] 图3是图1的变压器的完成图,(a)是平面图,(b)是(a)的A-A箭头截面图, (c)是(a)的B-B箭头截面图,(d)是(a)的C-C箭头截面图,(e)是(b)的D-D箭 头截面图,(f)是(b)的E-E箭头截面图。
[0047] 图4是将图2(a)、(b)、(c)组合的状态下的爬电距离的一个例子。
[0048]图5是将图2(a)、(b)、(c)组合的状态下的爬电距离的另一个例子。
[0049]图6是将图2(a)、(b)、(c)组合的状态下的爬电距离的又另一个例子。
[0050] 图7是以往例的变压器的分解立体图。
[0051] 图8是在图7中,与凸缘的凹部嵌合的壳体的突条部处的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之 间的爬电距离。
[0052] 图9是在图7中,壳体的突条部与底板的突条部的对接面处的一次绕组与二次绕 组之间的爬电距离。
[0053] 符号的说明
[0054] 1变压器
[0055] 10绕线管
[0056] 11筒状部
[0057] 12外凸缘
[0058] 13、13a、13b中凸缘(凸缘)
[0059] 14中凸缘的左右的外缘
[0060] 17 凹部
[0061] 17a凹部的上侧部分
[0062] 17b凹部的右侧部分
[0063] 17c凹部的左侧部分
[0064] 17d凹部的下侧部分
[0065] 18端子板
[0066]19连接端子
[0067]21-次绕组
[0068] 22二次绕组
[0069] 40 壳体
[0070] 41、42壳体的突条部(第一突条部)
[0071] 42a薄壁部
[0072] 50 底板
[0073] 51底板的突条部(第二突条部)
[0074] 51a薄壁部
[0075] Ai从中凸缘13a的外缘到一次绕组21的距离
[0076] A2从中凸缘13b的外缘到二次绕组22的距离
[0077] D壳体40的突条部(或底板50的突条部)与凹部17嵌合的深度
[0078] E薄壁部42a向凹部的外侧突出的长度 [0079] U底板的突条部的长度
[0080] L2中凸缘13的长度
[0081] 中凸缘13a的厚度
[0082]T2中凸缘13b的厚度
[0083] T3壳体的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