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i衬底的单杂质原子无结硅纳米线晶体管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544993阅读:来源:国知局
I的顶层硅上制作单原子晶体管的硅纳米线4、源区2和漏区3图形,再利用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将电子束胶图形转移到SOI衬底的顶层硅上,形成单原子晶体管的硅纳米线,4、源区2和漏区3,完成器件隔离;
[0051]步骤2:通过热氧化,在硅纳米线4、源区2和漏区3的表面和侧壁上生成S12缓冲层(图中未示),所述的S1gl冲层采用氢氟酸溶液漂洗,S1jl冲层的厚度为10-30nm ;
[0052]步骤3:涂覆电子束抗蚀剂,采用电子束直写套刻曝光及显影,在硅纳米线4的中间部分覆盖电子束抗蚀剂,所述的在硅纳米线4中间部分覆盖电子束抗蚀剂的厚度为10nm以上;
[0053]步骤4:对未覆盖电子束抗蚀剂的硅纳米线4、源区2和漏区3进行离子注入掺杂;所述的掺杂原子的类型采用N型或P型掺杂,注入剂量为1018-1019cm_3,注入深度为20_70nm ;
[0054]步骤5:去除覆盖在硅纳米线4的电子束抗蚀剂和在硅纳米线4、源区2和漏区3表面和侧壁上生成S12缓冲层;
[0055]步骤6:采用聚焦离子束技术,在硅纳米线4的中间部分实现单个杂质原子的注入,所述的聚焦离子束技术结合斩波器,通过控制聚焦离子束电流值、斩波器的信号占空比,控制单位时间内通过斩波器的离子数,从而实现单个掺杂离子注入,掺杂原子的类型采用N型或P型掺杂,;
[0056]步骤7:快速退火激活掺杂的杂质原子,所述的退火温度1000°C,退火时间10秒;
[0057]步骤8:在硅纳米线4、源区2、漏区3和暴露的衬底表面生长绝缘介质薄膜层,所述的绝缘介质薄膜层的材料为S12、氮氧化物、HfO2, Si3N4, ZrO2, Ta2O5, BST或PZT ;
[0058]步骤9: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在绝缘介质薄膜层上覆盖多晶硅栅层,并对多晶硅栅层进行离子注入掺杂,掺杂原子的类型采用P型或N型掺杂,掺杂浓度为121-1O23cnT3量级,;
[0059]步骤10:在多晶硅栅层上刻蚀出多晶硅栅条8,所述被多晶硅栅条8包裹的硅纳米线4的部分仅含有单个杂质原子;
[0060]步骤11:在源区2、漏区3和多晶硅栅条8上分别制作源电极9、漏电极10和栅电极11,完成器件的制备。
[0061]本发明提供的基于SOI衬底的单杂质原子无结硅纳米线晶体管的制备方法,通过引入聚焦离子束技术,定位在硅纳米线上注入单个杂质原子,可以实现杂质原子数目和位置的精确可控性,能够在SOI衬底上制备出单原子晶体管。
[0062]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基于SOI衬底的单杂质原子无结硅纳米线晶体管,包括: 一 SOI衬底; 一源区,该源区是通过刻蚀SOI衬底的顶层硅得到,其位于SOI衬底上面的一侧; 一漏区,该漏区是通过刻蚀SOI衬底的顶层硅得到,其位于SOI衬底上面的另一侧; 一娃纳米线,该娃纳米线位于SOI衬底上,该娃纳米线连接源区与漏区; 一绝缘介质薄膜层,该绝缘介质薄膜层制作于该硅纳米线以及源区、漏区的表面;一多晶硅栅条,该栅条制作于源区与漏区之间的硅纳米线上及两侧,并垂直于硅纳米线,在多晶硅栅条的两侧暴露出部分绝缘介质薄膜层; 一源电极,该源电极制作于源区上; 一漏电极,该漏电极制作于漏区上;以及 一栅电极,该栅电极制作于栅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衬底的单杂质原子无结硅纳米线晶体管,其中源区、漏区和未被多晶硅栅条包裹的硅纳米线采用N型或P型掺杂,掺杂浓度为118-1O19cnT3量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衬底的单杂质原子无结硅纳米线晶体管,其中被多晶硅栅条包裹的硅纳米线的部分仅含有单个杂质原子,掺杂原子的类型采用N型或P型掺杂O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衬底的单杂质原子无结硅纳米线晶体管,其中该绝缘介质薄膜层采用的材料为S12、氮氧化物、HfO2, Si3N4, ZrO2, Ta2O5, BST或PZ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OI衬底的单杂质原子无结硅纳米线晶体管,其中多晶硅栅条的掺杂浓度为121-1O23cnT3量级,掺杂原子的类型采用P型或N型掺杂。
6.一种基于SOI衬底的单杂质原子无结硅纳米线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SOI衬底的顶层硅上制作单原子晶体管的硅纳米线、源区和漏区图形,刻蚀; 步骤2:在硅纳米线、源区和漏区的表面和侧壁上生成S12缓冲层; 步骤3:在硅纳米线的中间部分覆盖电子束抗蚀剂; 步骤4:对未覆盖电子束抗蚀剂的硅纳米线、源区和漏区进行掺杂; 步骤5:去除覆盖在硅纳米线的电子束抗蚀剂和在硅纳米线、源区和漏区表面和侧壁上生成S12缓冲层; 步骤6:采用聚焦离子束技术,在硅纳米线的中间部分实现单个杂质原子的注入; 步骤7:快速退火激活掺杂的杂质原子; 步骤8:在硅纳米线、源区、漏区和暴露的衬底表面生长绝缘介质薄膜层; 步骤9:在绝缘介质薄膜层上覆盖多晶硅栅层,并对多晶硅栅层进行离子注入掺杂; 步骤10:在多晶硅栅层上刻蚀出多晶硅栅条;以及 步骤11:在源区、漏区和多晶硅栅条上分别制作源电极、漏电极和栅电极,完成器件的制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SOI衬底的单杂质原子无结硅纳米线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S1jl冲层采用氢氟酸溶液漂洗,S1jl冲层的厚度为10-30nm,其中所述的在硅纳米线中间部分覆盖电子束抗蚀剂的厚度为10n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SOI衬底的单杂质原子无结硅纳米线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对未覆盖电子束抗蚀剂的硅纳米线、源区和漏区进行掺杂,注入剂量为118-1O19cnT3量级,注入深度为20-70nm,其中被多晶硅栅条包裹的硅纳米线的部分仅含有单个杂质原子,掺杂原子的类型采用N型或P型掺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SOI衬底的单杂质原子无结硅纳米线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绝缘介质薄膜层的材料为S12、氮氧化物、HfO2, Si3N4, ZrO2, Ta2O5, BST或PZT。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SOI衬底的单杂质原子无结硅纳米线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中多晶硅栅条的掺杂浓度为121-1O23cnT3量级,掺杂原子的类型采用P型或N型掺杂。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SOI衬底的单杂质原子无结硅纳米线晶体管及制备方法,其中基于SOI衬底的单杂质原子无结硅纳米线晶体管,包括:一SOI衬底;一源区,其位于SOI衬底上面的一侧;一漏区,其位于SOI衬底上面的另一侧;一硅纳米线,该硅纳米线位于SOI衬底上,该硅纳米线连接源区与漏区;一绝缘介质薄膜层,该绝缘介质薄膜层制作于该硅纳米线以及源区、漏区的表面;一多晶硅栅条,该栅条制作于源区与漏区之间的硅纳米线上及两侧,并垂直于硅纳米线,在多晶硅栅条的两侧暴露出部分绝缘介质薄膜层;一源电极制作于源区上;一漏电极制作于漏区上;以及一栅电极制作于栅条上。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化和实现了离子注入数目的精确控制。
【IPC分类】H01L21-336, H01L29-775
【公开号】CN104867834
【申请号】CN201510192461
【发明人】王昊, 韩伟华, 杨富华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