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磁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8950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磁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磁性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专利号为CN20132015897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机数据线,并具体公开了:输出插头采用分体式结构,通过磁性装置连接该分体式输出插头,使得数据线被姅倒后,可以自动脱落,避免损伤手机。然而为了防止分体式结构的两部分之间出现反插的现象,该专利采用的是凸块与凹槽的形状匹配,从而实现数据线的正负极正确连接。该专利虽然带有磁性吸附功能,但是该磁性装置的安装都是属于出厂装配,安装麻烦使用性不佳,更重要的一点则是其无法进行磁性装置的N极与S极的自动识别跟转换。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磁性连接器,可保证每次使用后都能正确对其正负自动设别连接,不会错误连接而导致电子设备短路发生起火等所导致的更多损失,连接更精准、脱离更快捷、短距离内自动吸附,再也不用担心因姅到连接线而损伤到电子设备,或者因链接不到位却未察觉而导致的时间的浪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动磁性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由固定圈、绝缘体、铜针和永久磁铁组成;所述绝缘体位于固定圈的内部,绝缘体的外圈与固定圈的内圈配合紧密;所述绝缘体上开有多个与铜针尺寸相吻合的通孔,多个通孔位于一条直线上,且多个通孔之间呈间隙式分布,所述铜针由通孔穿入绝缘体并伸出;所述永久磁铁位于固定圈靠近铜针伸出端的一侧。
[000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圈采用的材质包括金属和塑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000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绝缘体采用的材质包括塑胶和硅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000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有连接线入口,连接线由该连接线入口与连接器本体进行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另一侧开有凹槽,用于安置产品的配件,使其能与连接器本体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器本体位于凹槽内。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发明安装简单、适用领域广、使用更安全,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的特点,可根据不同要求将其安装到不同的产品上。本发明可保证每次使用后都能正确对其正负自动设别连接,不会错误连接而导致电子设备短路发生起火等所导致的更多损失,连接更精准、脱离更快捷、短距离内自动吸附,再也不用担心因姅到连接线而损伤到电子设备,或者因链接不到位却未察觉而导致的时间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自动磁性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的局部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自动磁性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图2的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发明结合到现有的LED灯条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本发明结合到电子设备或配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是本发明结合到电子设备或配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8是本发明结合到电子设备或配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9是本发明结合到电子设备或配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10是本发明结合到电子设备或配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_固定圈、2-绝缘体、3-铜针、4-永久磁铁、5-固定座、6-连接线入口、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自动磁性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连接器本体由固定圈1、绝缘体2、铜针3和永久磁铁4组成;绝缘体2位于固定圈I的内部,绝缘体2的外圈与固定圈I的内圈配合紧密;绝缘体2上开有多个与铜针3尺寸相吻合的通孔,多个通孔位于一条直线上,并且多个通孔之间呈间隙式分布,铜针3由通孔穿入绝缘体2,铜针3的长度大于绝缘体2的厚度,铜针3的一端与绝缘体2平齐,多个铜针3的另一端伸出绝缘体2 ;永久磁铁4位于固定圈I靠近铜针3伸出端的一侧,即永久磁铁4的N极和S极位于固定圈I的对应两端附近。
[0025]固定圈I采用的材质为金属、塑胶等材料,主要起着固定绝缘体2和铜针3的作用,该类材料可以根据产品的需要更换所需的外观,使其固定与美观。
[0026]绝缘体2采用的材质为塑胶、硅胶等绝缘材料,主要起着固定铜针3的作用,同时使得铜针3的正极、负极处于非交叉状态(短路),即使得连接器本体的正极、负极处于绝缘状态。
[0027]铜针3为弹簧针,起着导电、传输数据的作用。
[0028]永久磁铁4的N极和S极分别位于连接器本体的后部,使得连接器本体在使用连接时,能够自动对准N极和S极方向进行相互吸附。
[0029]实施例2
[0030]请参阅图3?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自动磁性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和固定座5 ;固定座5的一侧设有连接线入口 6,连接线由该连接线入口 6与连接器本体进行连接;固定座5的另一侧开有凹槽7,凹槽7用于安置产品的配件(如电路板、电子配件等),使其能与连接器本体进行连接;此时,连接器本体位于凹槽7内;连接器本体由固定圈1、绝缘体
2、铜针3和永久磁铁4组成;绝缘体2位于固定圈I的内部,绝缘体2的外圈与固定圈I的内圈配合紧密;绝缘体2上开有多个与铜针3尺寸相吻合的通孔,多个通孔位于一条直线上,并且多个通孔之间呈间隙式分布,铜针3由通孔穿入绝缘体2,铜针3的长度大于绝缘体2的厚度,铜针3的一端与绝缘体2平齐,多个铜针3的另一端伸出绝缘体2 ;永久磁铁4位于固定圈I靠近铜针3伸出端的一侧,即永久磁铁4的N极和S极位于固定圈I的对应两端附近。
[0031]固定圈I采用的材质为金属、塑胶等材料,主要起着固定绝缘体2和铜针3的作用,该类材料可以根据产品的需要更换所需的外观,使其固定与美观。
[0032]绝缘体2采用的材质为塑胶、硅胶等绝缘材料,主要起着固定铜针3的作用,同时使得铜针3的正极、负极处于非交叉状态(短路),即使得连接器本体的正极、负极处于绝缘状态。
[0033]铜针3为弹簧针,起着导电、传输数据的作用。
[0034]永久磁铁4的N极和S极分别位于连接器本体的后部,使得连接器本体在使用连接时,能够自动对准N极和S极方向进行相互吸附。
[0035]本发明安装简单、适用领域广、使用更安全,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的特点,可根据不同要求将其安装到不同的产品上。现将上述发明实施例的两种自动磁性连接器应用到目前常见的LED灯条上、数据线、手机插头、USB、U盘上,其结合结构示意图如图5?6所示。
[0036]本发明可保证每次使用后都能正确对其正负自动设别连接,不会错误连接而导致电子设备短路发生起火等所导致的更多损失,连接更精准、脱离更快捷、短距离内自动吸附,再也不用担心因姅到连接线而损伤到电子设备,或者因链接不到位却未察觉而导致的时间的浪费。
[003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003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自动磁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由固定圈(I)、绝缘体(2)、铜针(3)和永久磁铁(4)组成;所述绝缘体(2)位于固定圈(I)的内部,绝缘体(2)的外圈与固定圈(I)的内圈配合紧密;所述绝缘体(2)上开有多个与铜针(3)尺寸相吻合的通孔,多个通孔位于一条直线上,且多个通孔之间呈间隙式分布,所述铜针(3)由通孔穿入绝缘体(2)并伸出;所述永久磁铁(4)位于固定圈(I)靠近铜针(3)伸出端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磁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I)采用的材质包括金属和塑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磁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2)采用的材质包括塑胶和硅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磁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的一侧设有连接线入口(6),连接线由该连接线入口(6)与连接器本体进行连接;所述固定座(5)的另一侧开有凹槽(7),用于安置产品的配件,使其能与连接器本体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器本体位于凹槽(7)内。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磁性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连接器本体由固定圈、绝缘体、铜针和永久磁铁组成;绝缘体位于固定圈的内部,绝缘体的外圈与固定圈的内圈配合紧密;绝缘体上开有多个与铜针尺寸相吻合的通孔,多个通孔位于一条直线上,且多个通孔之间呈间隙式分布,铜针由通孔穿入绝缘体并伸出;永久磁铁位于固定圈靠近铜针伸出端的一侧。本发明安装简单、适用领域广、使用更安全,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的特点,可根据不同要求将其安装到不同的产品上。本发明可保证每次使用后都能正确对其正负自动设别连接,不会错误连接而导致电子设备短路发生起火等所导致的更多损失,连接更精准、脱离更快捷、短距离内自动吸附。
【IPC分类】H01R13/639, H01R13/62, H01R13/64
【公开号】CN105006696
【申请号】CN201510378650
【发明人】潘焕冰
【申请人】潘焕冰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