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51409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7]另外,从连结部4b的前端向绕连接部4a的周围旋转的方向延伸地设置滑动臂部4c,在滑动臂部4c的前端部形成有滑动接触部4d。
[004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滑动臂部4c分别沿逆时针旋转方向延伸而设置。
[0049]另外,在与形成有连结部4b的地方不同的、连接部4a的相对的端部,分别延伸形成有铆接部4e。
[0050]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操作体3由合成树脂件构成,并且具有形成为大致圆盘状的主体部3a和形成为棒状的操作部3b,操作部3b从主体部3a的侧面延伸而形成。
[0051]在主体部3a的Zl方向的面上,能够收纳可动接点体4及压靠部件5的收纳部3c形成为凹形状,在收纳部3c的中央,台座部3d向Zl方向突出地形成为大致圆柱状。
[0052]另外,台座部3d的中心部形成有在Z1-Z2方向上贯通的大致圆形的贯通孔3e,在贯通孔3e的内壁的相对的地方形成有一对引导槽3f。
[0053]形成有操作部3b侧的收纳部3c的外周被壁部3g包围,但在夹着收纳部3c与形成有操作部3b侧相对的一侧的一部分上,没有壁部3g地开放着,开放着的一侧形成有能够分别按压压靠部件5的第一臂部5b和第二臂部5c的一对驱动部3i。
[0054]另外,在形成有操作部3b侧的收纳部3c的底面,形成有在Z1-Z2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3h,以使可动接点体4的滑动臂部4c (滑动接触部4d)的一方露出。
[0055]如图1及图2所示,盖部件2由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构成,形成为大致平板状。顶板2a形成为平板状,在顶板2a的中心附近,形成有向Z2方向突出成悬臂状的、有弹性的弹性臂部2b。
[0056]另外,在弹性臂部2b的自由端侧即前端部,沿着弹性臂部2b的宽度方向形成有向Z2方向突出成肋状的共有接点2c。在组装有开关装置100的状态下,共有接点2c被弹性臂部2b弹性压靠到可动接点体4的连接部4a侧的状态下与连接部4a抵接。即,共有接点2c与连接部4a弹性接触,由此使两者的电连接为可靠的电连接。
[0057]此外,在弹性臂部2b的周围设置有开口 2d。
[0058]另外,在夹着开口 2d相对的顶板2a的端部,分别向Z2方向突出地形成有共有端子2e0
[0059]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壳体I由合成树脂件构成,在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基台Ib上,以露出的状态埋设并形成有由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构成的多个切换固定接点la。
[0060]在基台Ib的Zl方向侧的面上,使盖部件2与壳体I重叠而配置,由此在与盖部件2之间,能够收纳操作体3的收纳空间Ic形成为凹形状。此外,收纳空间Ic的外周被向基台Ib突出形成的壁部Ii所包围,但在Yl方向侧的一部分没有壁部li,是开放的。
[0061]收纳空间Ic的中央形成有向Zl方向突出为圆柱状的旋转基准轴Id。
[0062]另外,壁部Ii的、相对于在Y1-Y2方向上平行地穿过旋转基准轴Id的直线而线对称的位置上,一对保持部In向收纳空间Ic的内部方向突出而形成。
[0063]另外,包围旋转基准轴Id的收纳空间Ic的Z2方向的底面形成为平坦的面,并且,四个切换固定接点Ia分别分离,并从构成收纳空间Ic底面的基台Ib的表面露出而形成。
[0064]四个切换固定接点Ia以与收纳空间Ic的底面在同一平面的平坦面形成,在以旋转基准轴Id为中心的周方向上排列配置。切换固定接点Ia中的一个是在旋转基准轴Id的X2方向侧配置的第I切换固定接点le,从第I切换固定接点Ie起沿顺时针旋转方向,按第3切换固定接点lg、第2切换固定接点If、第4切换固定接点Ih的顺序以互相绝缘的状态配置。
[0065]另外,在以旋转基准轴Id为中心的周方向中的四个切换固定接点Ia的端部,第I切换固定接点Ie与第3切换固定接点Ig相对的各自的端部以及第2切换固定接点If与第4切换固定接点Ih相对的各自的端部,形成为沿着以旋转基准轴Id为中心的圆的半径的直线状。
[0066]另外,如图4(b)所示,将由以旋转基准轴Id为中心的周方向中的第I切换固定接点Ie的端部和第3切换固定接点Ig的端部形成的角Cl 二等分并且穿过旋转基准轴Id的直线LN,将由以旋转基准轴Id为中心的周方向中的第2切换固定接点If的端部和第4切换固定接点Ih的端部形成的角C2 二等分。
[0067]此外,角C2为具有比角Cl大的角度的角。
[0068]另外,四个切换固定接点Ia分别使其一部分向基台Ib的外方突出,并形成有与第I切换固定接点Ie对应的第I输出端子lj、与第2切换固定接点If对应的第2输出端子lk、与第3切换固定接点Ig对应的第3输出端子11以及与第4切换固定接点Ih对应的第4输出端子lm。
[0069]如图1及图2所示,装配部件6由金属板构成,具有形成为平板状的顶板6a,顶板6a的面积比盖部件2的开口 2d的面积大。
[0070]接着,利用图1、图2、图4及图5对开关装置的构造进彳丁说明。图5是表不可动单元10的图,图5(a)是从上方观察可动单元10的图,图5(b)是从下方观察可动单元10的图,图5(c)是从图5(b)的Y2方向侧向Yl方向观察可动单元10的图。
[0071]首先,对包括操作体3、可动接点体4及压靠部件5的可动单元10的构造进行说明。
[0072]如图2、图5 (a)及图5 (b)所示,可动接点体4配置为,沿着操作体3的台座部3d的引导槽3f将铆接部4e插入,并重叠于台座部3d之上。并且,以使铆接部4e的前端在台座部3d的背面侧打开的方式进行铆接,由此可动接点体4保持于操作体3。
[0073]由此,可动接点体4的连接部4a配设于操作体3的主体部3a的中央部,可动接点体4的滑动接触部4d在夹着连接部4a相对的位置设置一对。
[0074]如图5 (C)所示,在夹着连接部4a相对的位置设置一对的滑动接触部4d,从主体部3a向Z2方向突出。
[0075]压靠部件5在将连接部4a及连结部4b配设在压靠部件5的卷绕部5a的内侧的状态下配置于操作体3的收纳部3c。
[0076]如上所述,压靠部件5在卷绕部5a保持于操作体3的主体部3a并且第一臂部5b与第二臂部5c相比位于离壳体I的基台Ib近的收纳部3c的底面侧(Z2方向侧)的状态下,第一臂部5b和第二臂部5c从主体部3a向Y2方向突出。
[0077]另外,第一臂部5b和第二臂部5c分别压接于操作体3的一对驱动部3i而被保持。
[0078]这样,可动单元10形成。
[0079]可动单元10在使操作体3的操作部3b向壳体I的外部延伸的状态下配置于壳体I的收纳空间Ic内。
[0080]此时,可动单元10以将壳体I的旋转基准轴Id插入到操作体3的贯通孔3e并且能够旋转的状态配置,并且第一臂部5b和第二臂部5c分别压接于壳体I的保持部In,由此操作体3保持于规定的中立位置(初始位置)。
[0081]另外,此时,可动接点体4的滑动接触部4d在如图4(b)所示的直线LN之上与壳体I的基台Ib弹性接触,抵抗第一臂部5b的压靠力或第二臂部5c的压靠力而对操作部3b进行转动操作,由此能够与切换固定接点Ia滑动接触地配设。
[0082]这样,收纳空间Ic中收纳有可动单元10的壳体I之上,盖部件2以覆盖可动单元10的主体部3a的方式配设,并且该盖部件2通过揿钮卡合等与壳体I 一体保持。
[0083]此外,设置于盖部件2的弹性臂部2b以与第一臂部5b分离着相对的方式配设,在弹性臂部2b的前端部设置的共有接点2c由于弹性臂部2b的弹性力而与连接部4a弹性接触,盖部件2和可动接点体4始终导通。
[0084]另外,在从图1的X1-X2方向或Y1-Y2方向观察时,共有端子2e的前端部以与设置于壳体I的第I输出端子lj、第2输出端子lk、第3输出端子11及第4输出端子Im的各自的前端为同一高度的方式配设。
[0085]并且,将装配部件6与盖部件2重叠而配置,并通过揿钮卡合等一体装配于壳体I,由此开关装置100形成。
[0086]接着,利用图6至图8对开关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向箭头L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了操作时的可动接点体4与切换固定接点Ia的位置关系的图,图6(a)是表示初始状态的图,图6(b)是表示向箭头L方向进行了第I角度(12.5° )的转动动作时的位置的图,图6(c)是表示向箭头L方向进行了第2角度(37° )的转动动作时的位置的图。图7是表示将操作部3b操作到箭头L方向的能够移动的范围末端的状态的图,图7(a)是表示将操作部3b操作到箭头L方向的移动可能范围末端时的可动接点体4与切换固定接点Ia的位置关系的图,图7(b)是表示将操作部3b操作到箭头L方向的移动可能范围末端时的各结构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图。
[0087]图8是表示向箭头R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了操作的可动接点体4与切换固定接点Ia的位置关系的图,图8(a)是表示初始状态的图,图8(b)是表示向箭头R方向进行了第I角度(12.5° )的转动动作时的位置的图,图8 (c)是表示向箭头R方向进行了第2角度(37° )的转动动作时的位置的图。
[0088]此外,在图6、图7(a)及图8中,为了易于说明,壳体I和可动接点体4以外的部件未图示,以虚线表示操作体3的操作部3b。另外,为了易于说明,图7(b)中未图示盖部件2和装配部件6,以虚线表示弹性臂部2b。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