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脱扣装置和电路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02102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电磁脱扣装置和电路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脱扣装置(dripping device)和具备电磁脱扣装置的电路断路器。
【背景技术】
[0002]设置于电路断路器的电磁脱扣装置通过在电路中流动的异常电流而感应电磁力,将动触头从静触头拉开。电路断路器具备消弧装置,所述消弧装置引入在动触头被从静触头拉开时产生的电弧,并进行消弧。为了提高电弧的消弧性能,电路断路器具备将在静触头与动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引导向消弧装置的招弧角(arc horn)。例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路断路器在静触头的周围具备朝向消弧装置弯曲成圆弧状的招弧角。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20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由于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招弧角为圆弧状,因而能够引导电弧的距离短。作为结果,由于电弧的引导被从招弧角移交至包围电磁脱扣装置的线圈而配置的磁轭的底部等另外的部件,因而电弧的引导效率低。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弧的电感性的电磁脱扣装置和电路断路器。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磁脱扣装置具备:推压部件,所述推压部件使动触头移动;可动铁芯,所述可动铁芯被固定于所述推压部件;线圈,所述绕圈被卷绕在所述可动铁芯的周围,当在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的状态下流过了异常电流时,向所述可动铁芯施加使所述动触头从所述静触头分离的电磁力;磁轭部,所述磁轭部相对于所述线圈配置在径向的外侧;以及招弧角部,所述招弧角部包括在相对于所述磁轭部与所述线圈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磁轭部相对的相对部、以及设置有所述静触头并连接所述相对部与所述磁轭部的弯曲部。
[0011]在上述电磁脱扣装置中,优选所述磁轭部和所述招弧角部一体形成。
[0012]在上述电磁脱扣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磁轭部上设置有从所述磁轭部向所述线圈侧立起设置的立起设置部。
[0013]在上述电磁脱扣装置中,所述招弧角部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优选地朝向所述招弧角部的与连接于所述磁轭部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扩大。
[0014]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路断路器优选具备:上述电磁脱扣装置;以及消弧装置,所述消弧装置相对于所述电磁脱扣装置所具有的所述招弧角部配置在与所述磁轭部相反的一侧。
[0015]在上述电路断路器中,所述消弧装置具有相互隔开间隔地重叠的多个消弧板,所述招弧角部配置在所述多个消弧板中配置于端部的消弧板的正上方。
[0016]发明效果
[0017]根据本发明的电磁脱扣装置和电路断路器,能够提高电弧的电感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电路断路器的一实施方式中电路断路器的分解立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是切开第I壳体的一部分而表示的图。
[0019]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骨架部的内部构造的透视图。
[0020]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磁轭一招弧角部的立体构造的立体图。
[0021]图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操纵杆和连杆机构的立体构造的立体图,是从第I壳体观察电路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时的操纵杆和连杆机构的图。
[0022]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操纵杆和连杆机构的分解立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是省略锁扣部件并从第2壳体观察电路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时的操纵杆和连杆机构的图。
[0023]图6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操纵杆和连杆机构的分解立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是从第2壳体观察电路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时的操纵杆和连杆机构的图。
[0024]图7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路断路器的内部构造的一部分的侧视图,表示电路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时的内部构造。
[0025]图8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路断路器的内部构造的一部分的侧视图,表示电路断路器处于接通状态时的内部构造。
[0026]图9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路断路器的内部构造的一部分的侧视图,表示电路断路器处于脱扣状态时的内部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照图1至图9,对电磁脱扣装置和电路断路器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电路断路器是在因短路或过载而导致流过了异常电流时切断电路的布线用断路器。图4至图6表示电路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时电路断路器的内部构造。
[0028][连杆机构的周边结构]
[0029]如图1所示,电路断路器的框体由相互面对的两个壳体、即第I壳体10和第2壳体20构成。
[0030]第I壳体10是朝向第2壳体20开口的箱体,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在第I壳体10的底壁1B上,形成为圆筒形的6个定位部11朝向第2壳体20突出。在第I壳体10的底壁1B内,在图1的右上方,形成为圆筒形的I个枢轴支承部12朝向第2壳体20突出。在第I壳体10的底壁1B内,在枢轴支承部12的下侧,形成为以枢轴支承部12为中心的圆弧形的轴导向槽13作为突槽形成。在第I壳体10的底壁1B内,在枢轴支承部12的右侧,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触头弹簧承接部14朝向第2壳体20突出。
[0031]在第I壳体10的外周壁内,在图1的第I右侧壁1R和第I左侧壁1L的各自上,形成为板状的被卡定部15朝向第2壳体20突出。在第I右侧壁1R和第I左侧壁1L的各自上,用于供外部电线穿过框体内的第I布线槽16朝向与第2壳体20相反的一侧凹陷。
[0032]在第I壳体10的外周壁内,在图1的上侧壁1T的一部分上,一体地成形有形成为半圆筒状的操纵杆收容部17。在操纵杆收容部17的内部,操纵杆轴18朝向第2壳体20突出,在操纵杆收容部17的周壁上形成有弹簧卡定部19。在第I壳体10的上侧壁1T上,从第I壳体10的内部向第I壳体10的外部贯通有显示口 10M,电路断路器的触头的状态通过显示口 1M而显示。
[0033]第2壳体20是朝向第I壳体10开口的箱体,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在第2壳体20的底壁20B上,5个定位孔21分别配置在与定位部11相对的位置。5个定位孔21分别形成为直径朝向第I壳体10扩大的圆形孔状,定位部11的前端分别被嵌入5个定位孔21。此外,在第2壳体20的底壁20B的内侧面上,与第I壳体10相同,形成为圆筒形的枢轴支承部朝向枢轴支承部12突出。另外,在第2壳体20的底壁20B的内侧面上,与第I壳体10相同,形成为圆弧形的轴导向槽形成在与轴导向槽13相对的位置。
[0034]在第2壳体20的外周壁内,在图1的第2右侧壁20R和第2左侧壁20L上分别形成有卡定部25。在第2右侧壁20R和第2左侧壁20L的各自上,用于供外部电线穿过框体内的第2布线槽26朝向与第I壳体10相反的一侧凹陷。
[0035]在电路断路器的框体中,定位部11的前端嵌入定位孔21,并且,通过将被卡定部15卡定于卡定部25,第2壳体20被固定于第I壳体10。在第2壳体20被固定于第I壳体10的状态下,框体上形成有由两个第I布线槽16和两个第2布线槽26形成的两个布线
□ O
[0036]在框体的内部,在第I右侧壁1R与第2右侧壁20R的附近配置有第I端子部30。第I端子部30由第I端子框31、第I端子固定板32、第I连接板33、以及第I固定螺钉34构成。在第I端子框31上固定有树脂制的第I端子固定板32。在第I端子框31的框内配置有金属制的第I连接板33。第I连接板33被固定于框体,第I端子框31与第I端子固定板32构成为在相互固定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第I连接板33移动。电源侧的外部电线穿过布线口而被夹在第I连接板33与第I端子框31之间。在第I端子框31上安装有金属制的第I固定螺钉34。在第I固定螺钉34被拧紧时,第I端子框31与第I端子固定板32被拉起,电源侧的外部电线被固定在第I连接板33与第I端子框31之间。此时,布线口被第I端子固定板32堵住。
[0037]在框体的内部,在第I左侧壁1L与第2左侧壁20L的附近配置有第2端子部40。第2端子部40由第2端子框41、第2端子固定板42、第2连接板43、以及第2固定螺钉44构成。在第2端子框41上固定有树脂制的第2端子固定板42。在第2端子框41的框内配置有金属制的第2连接板43。第2连接板43被固定于框体,第2端子框41与第2端子固定板42构成为在相互固定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第2连接板43移动。负载侧的外部电线穿过布线口而被夹在第2连接板43与第2端子框41之间。在第2端子框41上安装有金属制的第2固定螺钉44。在第2固定螺钉44被拧紧时,第2端子框41与第2端子固定板42被拉起,负载侧的外部电线被固定在第2连接板43与第2端子框41之间。此时,布线口被第2端子固定板42堵住。
[0038]在框体的内部,在比第I端子部30靠近第2端子部40的位置配置有热动脱扣装置50。热动脱扣装置50的双金属板51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带状,双金属板51的下端部通过编织线52与第I连接板33相连。双金属板51的上部通过编织线53与连杆机构200相连。此外,双金属板51的编织线53的连接位置根据电路断路器的额定电流的大小而变化。双金属板51的形成材料使用因自发热而使自身弯曲的直热型双金属、或因从层积的加热器等热源传来的热而使自身弯曲的旁热型双金属。双金属板51在平时保持为平板状,另一方面,在过载电流等过电流流过双金属板51时,使双金属板51的上端部朝向第I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