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02212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在壳体的壁部具有电解液的注液孔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EV(Electric Vehicle)、PHV (Plug in Hybrid Vehicle)等车辆,搭载有作为储存朝行驶用马达供给电力的蓄电装置的二次电池。如图9所示,二次电池80具备:具有交替层叠的多个正极81和多个负极82的电极组装体83、以及收纳电极组装体83的壳体84。正极81与负极82相互绝缘。正极81以及负极82的各自具有金属箔、配置于金属箔的两面的活性物质。在各正极81的一边设置有正极极耳81a。在各负极82的一边设置有负极极耳82a。另外,二次电池80具备:与多个正极极耳81a接合的正极导电部件85、以及与多个负极极耳82a接合的负极导电部件86。并且,壳体84的盖部件84a具备向壳体84内注入电解液的注入孔84b。上述的结构在例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9112号公报
[0004]二次电池的制造时,将电解液从注入孔向壳体内注入,在壳体内使电解液浸入活性物质,但为了使该电解液浸入活性物质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能够使电解液高效地浸入活性物质的蓄电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蓄电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具备:电极组装体,其为具有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的电极组装体,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在层叠方向交替层叠并且相互绝缘,上述第一电极以及上述第二电极的各自具有金属箔与设置于该金属箔的至少一面的活性物质层;壳体,其为收纳电解液与上述电极组装体的壳体,且具备具有上述电解液的注液孔的壁部;以及绝缘部件,其使上述电极组装体与上述壳体绝缘,并且配置于上述壳体内。上述电极组装体具有与上述壳体的壁部对置的对置面,上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为了从该第一电极获取电力而从第一电极的一边突出的第一极耳,上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为了从该第二电极获取电力而从第二电极的一边突出的第二极耳,上述第一极耳在上述电极组装体的上述对置面沿上述层叠方向聚集从而形成第一极耳群,上述第二极耳在上述电极组装体的上述对置面沿上述层叠方向聚集从而形成第二极耳群,上述第一极耳群以及上述第二极耳群的各自具有相互为相反侧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上述第一极耳群与上述第二极耳群沿着上述电极组装体的对置面在与上述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相互分离,对于上述第一极耳群以及上述第二极耳群的各自而言,弯曲为上述第一侧面与上述电极组装体的上述对置面对置并且上述第二侧面与上述壳体的上述壁部对置的状态。上述绝缘部件使上述电极组装体的上述对置面整体向上述绝缘部件外敞开。上述注液孔配置于上述壁部的、从与上述电极组装体的上述对置面正交的方向观察上述壁部供上述第一极耳群与上述第二极耳群投影的区域所夹持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二次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0008]图2是表示图1的二次电池的外观的立体图。
[0009]图3是表示电极组装体的构成元件的立体图。
[0010]图4(a)是沿图2的4a_4a线剖视图,(b)是表示壳体的底板附近的曲面部的放大剖视图。
[0011 ]图5是沿图2的5-5线剖视图。
[0012]图6是表示从注液孔注入了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0013]图7是表示从注液孔注入了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0014]图8是表示绝缘部件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0015]图9是表示【背景技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根据图1?图7对将蓄电装置具体化为二次电池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7]如图1、图2以及图4(a)所示,二次电池10具有:作为充放电元件的电极组装体14、作为电解质的电解液18、以及收纳电极组装体14和电解液18的壳体11。壳体11具有有底的长方体状的主体部件12和矩形平板状的盖部件13,盖部件13与主体部件12通过激光焊接而焊接。主体部件12具备:长方形的底板12a、从底板12a的对置的一对短侧缘立设的短侧壁12b、以及从底板12a的对置的一对长侧缘立设的长侧壁12c。主体部件12具有用于插入电极组装体14的插入口 12d。在主体部件12的内表面,通过各短侧壁12b与底板12a形成的内角部成为剖面为圆弧状的曲面部R。主体部件12与盖部件13均为金属制(例如,不锈钢、铝),盖部件13对插入口 12d进行闭塞。
[0018]另外,对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0而言,其是外观成为方形的方形电池,且是锂电池。用于从该电极组装体14获取电力的正极端子15和负极端子16与电极组装体14电连接。而且,正极端子15以及负极端子16贯通盖部件13而向壳体11外突出。
[0019]如图3所示,电极组装体14构成为,作为第一电极的多个正电极片21与作为第二电极的多个负电极片31交替层叠。此外,在以下的记载中,将正电极片21以及负电极片31层叠的方向称为层叠方向。在正电极片21与负电极片31之间配置有使两者相互绝缘的分隔件19。正电极片21具有矩形状的正极用金属箔(在本实施方式中铝箔)21a、和涂覆于该正极用金属箔21a的两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1b。负电极片31具有矩形状的负极用金属箔(在本实施方式中铜箔)31a、和涂覆于该负极用金属箔31a的两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31b。
[0020]作为第一极耳的正极集电极耳21c从全部的正电极片21的一边(与盖部件13对置的边)突出。全部的正电极片21为相同形状,全部的正极集电极耳21c在层叠方向聚集层叠。作为第二极耳的负极集电极耳31c从全部的负电极片31的一边(与盖部件13对置的边)突出。全部的负电极片31为相同形状,全部的负极集电极耳31c在层叠方向聚集层置。
[0021]如图1以及图5所示,全部的正极集电极耳21c汇集于电极组装体14的、上述层叠方向的第一端附近而形成正极极耳群45,并且全部的正极集电极耳21c朝向电极组装体14的、上述层叠方向的第二端折回。电极组装体14具有正电极片21的一边以及负电极片31的一边聚集而形成的第一面14a,即与盖部件13对置的对置面。正极极耳群45从该第一面14a突出。正极极耳群45具有第一侧面以及与该第一侧面的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对于正极极耳群45而言,弯曲为第一侧面与电极组装体14的第一面14a对置,并且第二侧面与盖部件13对置的状态。而且,在正极极耳群45的第二侧面连接有正极导电部件33,并且在正极导电部件33连接有正极端子15。
[0022]全部的负极集电极耳31c汇集于电极组装体14的第一端附近而形成负极极耳群46,并且全部的负极集电极耳31c朝向电极组装体14的第二端折回。负极极耳群46从电极组装体14的第一面14a突出。负极极耳群46具有第一侧面以及与该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对于负极极耳群46而言,弯曲为第一侧面与电极组装体14的第一面14a对置,并且第二侧面与盖部件13对置的状态。而且,在负极极耳群46的第二侧面连接有负极导电部件37,并且在负极导电部件37连接有负极端子16。
[0023]正极集电极耳21c与负极集电极耳31c以相互不接触的方式聚集,正极极耳群45与负极极耳群46在与层叠方向正交并且沿着第一面14a的方向分离地配置。
[0024]如图4(a)所示,在主体部件12的内侧收纳有树脂制以及四方箱状的绝缘部件17。电极组装体14具有位于第一面14a的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14b。绝缘部件17具备使电极组装体14的第二面14b与壳体11的底板12a之间绝缘的底侧覆盖部17a。另外,电极组装体14具有与第一面14a正交并且与层叠方向平行的两个面,即两个侧面14d。绝缘部件17具备配置于电极组装体14的各侧面14d与主体部件12的各短侧壁12b之间的第二覆盖部17c。此外,如图4(b)所示,绝缘部件17以使底侧覆盖部17a不载置在两曲面部R上的方式配置在底板12a上,在各第二覆盖部17c的外表面与对应的短侧壁12b之间形成有缝隙F。
[0025]如图5所示,电极组装体14具有与第一面14a正交并且与层叠方向正交的两个面,即两个端面14c。端面14c是位于电极组装体14的层叠方向的两端的面。绝缘部件17具备使电极组装体14的各端面14c与主体部件12的各长侧壁12c之间绝缘的第一覆盖部17b。并且,绝缘部件17具有用于插入电极组装体14的开口部17d,将电极组装体14的第一面14a整体向绝缘部件17外敞开。绝缘部件17的开口端17f在从第一面14a的正极集电极耳21c以及负极集电极耳31c的突出方向位于该第一面14a的上侧。S卩,绝缘部件17的第一覆盖部17b以及第二覆盖部17c在与电极组装体14的第一面14a正交的方向越过该第一面14a而延伸,第一面14a位于比绝缘部件17的开口端17f更低的位置。此外,两个第一覆盖部17b的外表面几乎不与对置的长侧壁12c分离。
[0026]如图1以及图2所示,盖部件13具备在其厚度方向贯通的注液孔13a。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13构成具有注液孔13a的壳体11的壁部。在图2中,由虚线围起的两个区域S是从与电极组装体14的第一面14a正交的方向观察盖部件13,盖部件13的供正极极耳群45以及负极极耳群46投影的区域,换言之,是盖部件13与正极极耳群45以及负极极耳群46重叠的区域。注液孔13a设置于夹持在该两个区域S之间的位置。
[0027]如图1以及图4(a)所示,注液孔13a配置于不与正极极耳群45以及负极极耳群46对置的位置,注液孔13a与电极组装体14的第一面14a直接对置。而且,注液孔13a配置于成为盖部件13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且盖部件13的短边方向的中央的位置。S卩,注液孔13a配置于距两个区域S离开等距离的位置。另外,注液孔13a被密封部件40密封,防止从壳体11内的气体以及电解液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