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动式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73118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被动式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被动式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为了缓解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两大危机,燃料电池目前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点,其具有环保、高效、启动快等优点。传统的燃料电池一般采用平板型板框式结构,固定电极时需要使用螺栓等配件,导致该结构比较笨重复杂,制作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被动式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燃料电池运用到了 3D打印技术。这使得该燃料电池的附加零件数量大为减少,从而有利于减小体积和重量,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也使得燃料电池的生产装配更加便利。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种被动式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包括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的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和密封紧固集流板,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与密封紧固集流板相扣合,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膜电极。
[0006]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0007]所述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包括一体式结构的燃料腔体和第一集流板,燃料腔体上开设有燃料加注孔和与密封紧固集流板相配合的固定扣槽,第一集流板上开设有正方形燃料孔。
[0008]所述第一集流板的表面低于燃料腔体的表面,有利于膜电极的固定和组装。
[0009]所述密封紧固集流板包括作为主体的第二集流板,第二集流板的表面设置凸圆结构,并开设若干与第一集流板上燃料孔相对应的透气孔;第二集流板的四周设计有多个与第一集流板上的固定扣槽相配合的固定搭扣。
[0010]所述膜电极包括依次紧贴的阳极、离子交换膜和阴极,阳极的外侧和阴极的外侧分别设置防止燃料泄露的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
[0011]—种被动式直接液体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I)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建模,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完成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密封紧固集流板的制作;
[0013]2)将第一垫片、阳极、离子交换膜、阴极、第二垫片依次叠放在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的第一集流板上,然后把密封紧固集流板盖在膜电极上,将固定搭扣扣进固定扣槽,实现密封、紧固整个电池,完成整个电池的制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I)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运用3D打印将燃料腔体和集流板结合成一体,集流板部分采用导电3D打印材料打印,使结构更加简单、紧凑,重量减轻。
[0016](2)密封紧固集流板,运用3D打印技术将密封紧固部件和集流板结合成一体,集流板部分采用导电3D打印材料打印,使结构更加简单、紧凑,重量减轻。
[0017](3)集流板部分采用凸圆结构设计,有利于集流板的压力均匀分布,使膜电极结合更加紧密,减小接触电阻。
[0018](4)固定搭扣和固定扣槽一体成型,省去了传统的螺栓等紧固部件,有利于系统的紧凑化和轻量化。
[0019](5) 3D导电材料和非导电材料的配合使用,通过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和密封紧固集流板的设计,摒弃了传统集流板的单独设置,有利于系统的紧凑化和轻量化。
[0020](6)采用3D打印技术,可以轻松实现单电池的个性化设计和电堆的一体化成型,有利于满足不同环境下电池的设计使用。
[0021](7)采用3D打印技术既能满足紧凑复杂结构的加工,而且可以轻松实现批量化且一体化成型,有利于成熟技术的市场推广。
[0022](8)本发明的三维形貌,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改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发明完整电池爆炸视图放大轴测图;
[0024]图2为本发明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放大轴测图;
[0025]图3为本发明膜电极爆炸视图放大轴测图;
[0026]图4为本发明密封紧固集流板放大轴测图;
[0027]图5为本发明集流板凸圆结构放大侧视图。
[0028]其中:1为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2为膜电极;3为密封紧固集流板;4为第一集流板;5为燃料腔体;6为燃料孔;7为固定扣槽;8为第一垫片;9为阳极;10为离子交换膜;11为阴极;12为第二垫片;13为凸圆结构;14为透气孔;15为固定搭扣;16为燃料加注孔;17为第二集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0]参见图1,本发明包括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1、膜电极2、密封紧固集流板3。
[0031]1.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I
[0032]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腔体、集流板合为一体的制作方案。为了使燃料电池的结构更加紧凑,实现整个电池的固定不使用螺栓,运用3D打印技术,将第一集流板4和燃料腔体5制成一体,在第一集流板4部分打上足够多的正方形燃料孔6,使燃料能充分接触电极,同时在燃料腔体5四周设计有固定扣槽7,以实现密封和紧固。为了使制作方便,同时满足一些微小尺寸的加工要求,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建模,第一集流板4部分采用导电3D打印材料打印,完成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I的制作。
[0033]如图2所示,为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I,包括燃料腔体5,第一集流板4,正方形燃料孔6,燃料加注孔16,固定扣槽7。由于结构较为复杂,且当尺寸较小时,加工更加困难,故使用三维建模软件构建模型后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模型,同时集流板部分应采用导电的3D打印材料。
[0034]2.膜电极2
[0035]如图3所示,膜电极2包括第一垫片8、阳极9、离子交换膜10、阴极11、第二垫片12,第二垫片12能有效防止燃料泄露。
[0036]3.密封紧固集流板3
[0037]密封紧固集流板3主要起固定、密封和集流的作用,第二集流板17部分的制作采用导电3D打印材料,且设计成凸圆结构13,密封紧固集流板上3开有足够多的正方形透气孔14,使空气能充分接触阴极11。同时,在密封紧固集流板3四周上设计有固定搭扣15,配合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I的固定扣槽7,实现密封和紧固整个电池。
[0038]如图4所示,为密封紧固集流板3,包括第二集流板17、正方形透气孔14、固定搭扣15。第二集流板17部分的制作采用导电3D打印材料,这样可以起导电集流作用,同时使结构更加简单轻便,密封紧固集流板3上开有足够多的正方形透气孔14,使空气能充分接触阴极。同时,在密封紧固集流板3上设计由多个固定搭扣15,配合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I的固定扣槽7,实现密封和紧固整个电池。考虑到扣紧后,由于受力不均,第二集流板17可能变形,故集流板采用凸圆结构13设计,这样可以使得膜电极2受力即接触更加均匀,减小电阻。
[0039]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被动式直接液体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40]I)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建模,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完成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1、密封紧固集流板3的制作;
[0041]2)将第一垫片8、阳极9、离子交换膜10、阴极11、第二垫片12依次叠放在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I的第一集流板4上,然后把密封紧固集流板3盖在膜电极2上,将固定搭扣15扣进固定扣槽7,实现密封、紧固整个电池,完成整个电池的制作。
[0042]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被动式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的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I)和密封紧固集流板(3),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I)与密封紧固集流板(3)相扣合,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膜电极(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I)包括一体式结构的燃料腔体(5)和第一集流板(4),燃料腔体(5)上开设有燃料加注孔(16)和与密封紧固集流板(3)相配合的固定扣槽(7),第一集流板(4)上开设有正方形燃料孔(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式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板(4)的表面低于燃料腔体(5)的表面,有利于膜电极的固定和组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式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紧固集流板(3)包括作为主体的第二集流板(17),第二集流板(17)的表面设置凸圆结构(13),并开设若干与第一集流板⑷上燃料孔(6)相对应的透气孔(14);第二集流板(17)的四周设计有多个与第一集流板(4)上的固定扣槽(7)相配合的固定搭扣(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电极(2)包括依次紧贴的阳极(9)、离子交换膜(10)和阴极(11),阳极(9)的外侧和阴极(11)的外侧分别设置防止燃料泄露的第一垫片(8)和第二垫片(12)。6.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被动式直接液体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建模,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完成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I)、密封紧固集流板(3)的制作; 2)将第一垫片(8)、阳极(9)、离子交换膜(10)、阴极(11)、第二垫片(12)依次叠放在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I)的第一集流板(4)上,然后把密封紧固集流板(3)盖在膜电极(2)上,将固定搭扣(15)扣进固定扣槽(7),实现密封、紧固整个电池,完成整个电池的制作。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被动式直接液体燃料电池,属于燃料电池领域,包括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的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和密封紧固集流板,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与密封紧固集流板相扣合,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膜电极。本发明对集流板、燃料腔体、密封紧固方式的设计,使得集流板、燃料腔体、搭扣实现一体化,所述集流板一体化燃料腔体、密封紧固集流板采用3D打印技术快速打印成型,使得整个燃料电池结构紧凑、简单,重量更轻,体积更小。
【IPC分类】H01M8/0202
【公开号】CN105226305
【申请号】CN201510683882
【发明人】李印实, 曹杨, 何雅玲, 陈杰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