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eSn红外探测器的红外夜视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52800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基于GeSn红外探测器的红外夜视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红外夜视仪,可用于气象,医疗,国防以及报警系统等。
【背景技术】
[0002]红外热成像夜视仪又称为被动红外夜视仪,主要包括:光学系统、探测器、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如图1所示。光学系统,采用常规的光聚集装置,主要用于处理物体所发出的红外线,以提高红外线强度;探测器,将由光学系统聚集的红外线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实现红外图像的拍摄;信号处理器,包含DSP处理器和ARM处理器等,用于修复和识别红外图像,将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传送至输出端;显示器,优选彩屏高分辨率显示器,接收输出端的模拟信号,并呈现为图像信号。
[0003]探测器,是红外夜视仪的核心部件,主要是通过半导体技术实现,其由上、下金属电极以及吸收区组成。目前,用于该谱段红外夜视仪的吸收区的半导体材料主要为II1-V族材料InGaAs ,GaInAsSb、InGaSb和I1-VI材料HgCdTe。InGaAs材料在近红外波段性能优异,而HgCdTe材料的相关红外器件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中红外器件,且可以通过调节材料中Hg的组分可以实现带隙0-0.8eV的连续可调。然而无论使用II1-V族或者I1-VI族材料,本身都会引起环境问题而且成本非常高。IV族元素无毒、环保且储量丰富,可用于改善上述m-v族和π -VI族材料所面临的问题,且Ge元素在1.3-1.55μπι波段范围内有较高的感光效率。但是由于Ge材料为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则制约了其感光效率的提升,从而限制了红外夜视仪的灵敏度与感光效率。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GeSn红外探测器的红外夜视仪,以提高红外夜视仪的灵敏度与感光效率。
[0005]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关键是:通过采用GeSn材料制备红外探测器,在使禁带宽度减小的同时,促使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向直接带隙转变,从而实现感光频率提高。该红外夜视仪包括:
[0006]光学系统,用于接收并聚集物体所发出的红外线,照射在探测器上;
[0007]探测器,用于将聚集的红外线由光信号转化为数字电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器;
[0008]信号处理器,用于将数字电信号转变为模拟电信号,传输给显示器;
[0009]显示器,接收模拟电信号,并以图像形式呈现;
[00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采用GeSn红外探测器,它包括衬底、下电极、吸收区和上电极,该吸收区采用通式为Ge1-xSnx的GeSn材料,其中χ为Sn的组分,且O < x < 0.25。
[0011]上述基于GeSn红外探测器的红外夜视仪,其特征在于:下电极、吸收区和上电极依次由下至上分布在衬底。
[0012]上述基于GeSn红外探测器的红外夜视仪,其特征在于:衬底采用单晶Ge材料或其他单晶材料。
[0013]上述基于GeSn红外探测器的红外夜视仪,其特征在于:信号处理器,是用DSP处理器和ARM处理器连接组成。
[0014]上述于GeSn红外探测器的红外夜视仪,其特征在于:光学系统,核心为光学聚焦系统,其形式为混合式聚焦系统,即透射式和反射式混合而成。
[0015]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6]1、感光效率高,吸收边红移可调。
[0017]本发明由于其探测器采用的GeSn材料,由于即在Ge材料中引入了Sn元素,因此使得GeSn材料的能带结构由从间接带隙结构向直接带隙结构转变,同时,禁带宽度逐步减小,扩大了吸收波长范围,提高了感光效率,从而提高了红外夜视仪的性能。
[0018]2、成本低廉、无毒环保
[0019]本发明中的探测器采用IV族材料,同现有的II1-V族材料和I1-V I材料相比,IV族材料无毒环保、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0021]图2为本发明中的探测器截面图;
[0022]图3为本发明中探测器制造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4]参照图1,本实例包括:光学系统、探测器、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其中:
[0025]光学系统,用于聚集物体所发出的红外线,并将其放大。其核心是光学聚焦系统,优选混合式聚焦系统,即透射式和反射式混合而成,但不用于限定这两种;
[0026]探测器,用于将聚集的红外线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提高感应频率和吸收波长;
[0027]信号处理器,优选但限定用DSP处理器和ARM处理器连接组成,用于修复和识别红外图像,将数字电信号转变为模拟电信号,传送至输出端;
[0028]显示器,用于接收输出端信号,并以图像形式呈现,其优选彩屏高分辨率显示器。
[0029]工作时,将光学系统置于探测器的前端,通过光学系统聚集物体所发出的红外线,并将其放大,照射在探测器上,通过探测器将红外线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将数字电信号转变为模拟电信号,并传输至输出端;最后,由显示器将输出端信号接收并以图像形式呈现。
[0030]参照图2,本发明的红外探测器包括:衬底1、下电极2、吸收区3和上电极4,且从下至上依次分布,其中吸收区3,采用Sn组分为大于等于O小于等于0.25的GeSn材料,其通式为Ge1-xSnx,0 < χ < 0.25。衬底I采用单晶Ge材料或其他单晶材料。
[0031]该探测器的制作工艺如图3所示。
[0032]参照图3,本发明中的红外探测器制作,给出如下三种实施例。
[0033]实施例1:制作吸收区Sn组分为O,Ge组分为I的,GeSn红外探测器。
[0034]步骤1:利用离子注入,在Si衬底I中注入剂量为115Cnf2,能量为20KeV的磷元素,形成N型下电极2,如图3b。
[0035]步骤2:利用分子束外延工艺,在下电极2上,以固体Ge和Sn作为蒸发源,用10—4pa的压强,在180°C环境下,生长弛豫本征GeSn单晶,其中Sn组分为0,Ge组分为I,形成吸收区3,如图3c。
[0036]步骤3:利用离子注入,在GeSn材料顶部中注入剂量为115Cnf2,能量为20KeV的硼元素,在注入硼元素的区域形成P型电极4,如图3d。
[0037]实施例2:制作吸收区Sn组分为0.10,Ge组分为0.90的,GeSn红外探测器。
[0038]步骤一:离子注入形成下电极
[0039]在Ge衬底I中注入剂量为1015cm—2,能量为20KeV的磷元素,形成N型下电极2,如图3b ο
[0040]步骤二:外延弛豫本征GeSn单晶
[0041 ]利用分子束外延工艺,在下电极2上,以固体Ge和Sn作为蒸发源,用10—4pa的压强,在180°C环境下,生长弛豫本征GeSn单晶,其中Sn组分为0.10,Ge组分为0.90,如图3c。
[0042]步骤三:离子注入形成上电极
[0043]利用离子注入,在GeSn材料顶部中注入剂量为115Cnf2,能量为20KeV的硼元素,在注入硼元素的区域形成P型电极4,如图3d。
[0044]实施例3:制作吸收区Sn组分为0.25,Ge组分为0.75的,GeSn红外探测器。
[0045]步骤A:利用离子注入,在SOI衬底I中注入剂量为115Cnf2,能量为20KeV的磷元素,形成N型下电极2,如图3b。
[0046]步骤B:利用分子束外延工艺,在下电极2上,以固体Ge和Sn作为蒸发源,用10—4pa的压强,在180°C环境下,生长弛豫本征GeSn单晶,其中Sn组分为0.25,Ge组分为0.75,如图3c。
[0047]步骤C:利用离子注入,在GeSn材料顶部中注入剂量为115Cnf2,能量为20KeV的硼元素,在注入硼元素的区域形成P型电极4,如图3d。
【主权项】
1.一种基于GeSn红外探测器的红外夜视仪,包括: 光学系统,用于接收并聚集物体所发出的红外线,照射在探测器上; 探测器,用于将聚集的红外线由光信号转化为数字电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器; 信号处理器,用于将数字电信号转变为模拟电信号,传输给显示器; 显示器,接收模拟电信号,并以图像形式呈现; 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采用GeSn红外探测器,它包括衬底(1)、下电极(2)、吸收区(3)和上电极(4),该吸收区(3)采用通式为Gei—xSnx的GeSn材料,其中X为Sn的组分,且O < X <0.25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GeSn红外探测器的红外夜视仪,其特征在于:下电极(2)、吸收区(3)和上电极(4)依次由下至上分布在衬底(I)。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GeSn红外探测器的红外夜视仪,其特征在于:衬底(I)采用单晶Ge材料或其他单晶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GeSn红外探测器的红外夜视仪,其特征在于:信号处理器,是用DSP处理器和ARM处理器连接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GeSn红外探测器的红外夜视仪,其特征在于:光学系统,核心为光学聚焦系统,其形式为混合式聚焦系统,即透射式和反射式混合而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eSn红外探测器的红外夜视仪,主要解决现有红外夜视仪感光效率低的问题。其包括光学系统,探测器、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其中探测器采用GeSn红外探测器,它包括衬底(1)、下电极(2)、吸收区(3)和上电极(4),该吸收区(3)采用通式为Ge1-xSnx的GeSn材料,其中x为Sn的组分,且0≤x≤0.25。本发明利用在Ge元素中引入Sn元素形成的弛豫本征GeSn单晶,在减小禁带宽度减小的同时,使GeSn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向直接带隙变化,从而实现感光频率提高,吸收边红移可调,提高了红外夜视仪的感光效率和吸收波长范围。
【IPC分类】H01L31/028, G02B23/12, H01L31/101
【公开号】CN105514209
【申请号】CN201510953100
【发明人】韩根全, 张春福, 周久人, 张进城, 郝跃
【申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