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12848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54]正电极11的外未涂覆区域112b具有等于电极组件110的最外侧的一个卷绕范围的第二长度L2。
[0055]由于不面对负电极12的涂覆区域12a,外未涂覆区域112b防止了用于正电极11的涂覆区域Ilb的材料的不必要的浪费。
[0056]负电极12包括面对正电极11的内未涂覆区域Illb的末端部分的外未涂覆区域121b以及在外未涂覆区域121b的相对侧的附加内涂覆区域123a。
[0057]负电极12的外未涂覆区域121b可以具有大于电极组件110的宽度W或被设定为约其三分之二的第三长度L3。
[0058]负电极12的外未涂覆区域121b面对正电极11的内未涂覆区域111b,以在导电构件N贯穿时在电极组件110的最外侧引起短路,从而提高可再充电电池的安全性。
[0059]负电极12的附加内涂覆区域123a被形成在负电极12的外未涂覆区域121b的相对侧,以具有与第三长度L3相同的长度。
[0060]附加内涂覆区域123a面对电极组件110的正电极11的外涂覆区域112a,从而提高了可再充电电池的容量。
[0061]附加内涂覆区域123a包括被形成为具有厚度t2的一个部分P,厚度t2大于被形成在负电极12的内侧的内涂覆区域121a的厚度tl。
[0062]附加内涂覆区域123a可以接收在电极组件110的末端部分中从正电极11移动到负电极12的更多锂离子。
[0063]因此,锂不沉积在负电极12的对应于附加内涂覆区域123a的集流体中。
[0064]换句话说,与未提供有附加内涂覆区域的电极组件相比,本发明的电极组件110可具有更尚的稳定性。
[0065]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被设置在电极组件110的中心的前端部分,正电极11进一步包括双面未涂覆区域113b和114b。
[0066]在位于电极组件110的中心处的前端部分,负电极12包括前端部分的内未涂覆区域122b和前端部分的外未涂覆区域123b。
[0067]负电极端子15通过焊接被联接到前端部分的内未涂覆区域122b,并且负电极12包括在前端部分的内未涂覆区域122b的相对侧的附加外涂覆区域124a。
[0068]正电极11的涂覆区域IIa包括对应于附加外涂覆区域124a的双面涂覆区域113a和 114a。
[0069]附加外涂覆区域124a面对正电极11的双面涂覆区域113a和114a中的内涂覆区域113a,从而增大了可再充电电池的容量。
[0070]附加外涂覆区域124a被形成为具有与被形成在负电极12的外侧的外涂覆区域122a的厚度t3相同的厚度。
[0071]因此,当在同一区域进行比较时,负电极12的附加外涂覆区域124a和正电极11的内涂覆区域113a可以具有与负电极12的外涂覆区域122a和正电极11的内涂覆区域Illa相同的容量。
[0072]换句话说,在负电极12中,附加内涂覆区域123a被形成在电极组件110的末端部分的外未涂覆区域121b的相对侧,同时附加外涂覆区域124a被形成在电极组件110的前端部分中的前端部分的内未涂覆区域122b的相对侧。
[0073]因此,负电极12的附加内涂覆区域123a和附加外涂覆区域124a进一步面对正电极11的涂覆区域11a,从而增大了可再充电电池的容量并改进了其稳定性。
[0074]正电极11的未涂覆区域Ilb进一步包括在电极组件110的前端部分中对应于负电极12的外未涂覆区域123b的双面未涂覆区域113b和114b。
[0075]因为双面未涂覆区域113b和114b因双面涂覆区域113a和114a而最小地形成,因而双面未涂覆区域113b和114b可以最小化可再充电电池的容量降低。
[0076]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了袋型可再充电电池,但示例性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圆柱形和棱柱形可再充电电池。
[0077]尽管已经结合目前被认为是实用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此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意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0078]符号说明
[0079]11:第一电极(正电极)lla、12a:涂覆区域
[0080]llb、12b:未涂覆区域12:第二电极(负电极)
[0081]13:隔板14:第一电极端子(正电极端子)
[0082]15:第二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
[0083]16、17:绝缘构件
[0084]110:电极组件llla、121a:内涂覆区域
[0085]Illb:内未涂覆区域112a、122a:外涂覆区域
[0086]112b、121b:外未涂覆区域
[0087]113a、114a:双面(内侧和外侧)涂覆区域
[0088]113b、114b:双面未涂覆区域120:壳体(袋)
[0089]121:聚合物片122:尼龙片
[0090]122b:前端部分的内未涂覆区域
[0091]123a:附加内涂覆区域
[0092]123b:前端部分的外未涂覆区域123:金属片
[0093]124a:附加外涂覆区域201:第一外部构件
[0094]202:第二外部构件L1、L2、L3:第一、第二、第三长度
[0095]tl、t2、t3:厚度W:电极组件的宽度
【主权项】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卷绕的电极组件,包括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各自包括未涂覆区域和涂覆区域; 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和 被分别联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并从所述壳体延伸的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未涂覆区域包括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最外侧处的末端部分的内未涂覆区域和外未涂覆区域,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面对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内未涂覆区域的末端部分的外未涂覆区域和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外未涂覆区域的相对侧的附加内涂覆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在所述末端部分,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内未涂覆区域具有等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W)的第一长度(LI),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外未涂覆区域具有等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最外侧的一个卷绕范围的第二长度(L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外未涂覆区域具有第三长度(L3),该第三长度是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W)的至少大约三分之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附加内涂覆区域被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外未涂覆区域的相对侧以具有与所述第三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附加内涂覆区域包括一个部分,该部分具有比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内侧的内涂覆区域的厚度更大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进一步包括大约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中心处的前端部分的双面未涂覆区域,其中所述第二电极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中心处的所述前端部分的内未涂覆区域和外未涂覆区域,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端子被联接到所述前端部分的所述内未涂覆区域,并且其中附加外涂覆区域被提供在所述前端部分的所述内未涂覆区域的相对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附加外涂覆区域具有与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外侧的外涂覆区域的厚度相同的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极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中心处的前端部分的所述第二电极的内未涂覆区域的相对侧的附加外涂覆区域。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未涂覆区域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前端部分中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外未涂覆区域的双面未涂覆区域,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涂覆区域包括对应于所述附加外涂覆区域的双面涂覆区域。
【专利摘要】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卷绕的电极组件,包括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各自包括未涂覆区域和涂覆区域;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以及被分别联接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从壳体延伸的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其中第一电极的未涂覆区域包括位于在电极组件的最外侧处的末端部分中的内未涂覆区域和外未涂覆区域,其中第二电极包括面对第一电极的内未涂覆区域的末端部分的外未涂覆区域和在第二电极的外未涂覆区域的相对侧的附加内涂覆区域。
【IPC分类】H01M4/13, H01M10/0587, H01M10/42, H01M10/0525
【公开号】CN105576190
【申请号】CN201510725870
【发明人】朴升熙, 李济玩, 洪灿, 朴世淏, 鱼秀美, 曺英光, 安二燮, 河遗美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9日
【公告号】US201601265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