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16580阅读:来源:国知局
5中设置穿插保护件117,该穿插保护件避免了待连接的导体过深地插入。穿插保护件117设置在凹槽116处(参照图9)并且阻碍了所插入的导体的贯穿插入并且另外保护了保持部108内部的电流条110。
[0071]此外,能够看出具有夹紧边122的夹持杆102以及具有横向连接部105的辅助杆104。辅助杆104以能够围绕销部151的轴转动的方式而容纳在保持部108处。在此从插入装置118中仅能够看出插入保护件156,该插入保护件在打开位置144上可靠地阻挡了导体在导体接纳部115的上方插入到夹持弹簧1I的区域内。
[0072]图7示出了在夹持弹簧101处的插入装置118。插入装置118是多功能的内部部件186的一部分。内部部件186包括具有接纳开口 132的插入装置118(参照图9)以及插入保护件156和用于固定覆盖罩153的、以凸起157的形式的卡合凸部。这两个卡合凸部157侧向向外伸出并且与覆盖罩153中的这两个侧向开口 158咬合。
[0073]夹持弹簧101在接线端子100处提供所需的夹紧力。夹持弹簧101以自身在侧视图中整体大概成C形的设计而就此在该“C”形的内部中具有实施为塑料插入件的插入装置118,并且该夹持弹簧在操纵接线端子100的情况下充当为工具120的支座(参照图9)。夹持弹簧101就此负荷张力,从而使夹持弹簧101的两个腿部136和137在负荷情况下相对于彼此远离。该“C"形向导体接纳部115的方向打开。
[0074]夹持弹簧101在此也充当了操纵装置103或者操纵杆并且除了夹持弹簧101以外还包括有塑料插入件以及在图8中示出的覆盖罩153。在夹持弹簧101的第二个腿部137处,设置工具开口 109,通过该工具开口能够插入像是螺丝刀这样的工具120,以便于通过螺丝刀的运动而将接线端子100从打开状态144转换到夹紧状态145并再次转换回来。接纳开口 132或包围该接纳开口 132的壁在插入装置118内充当了操纵情况下的支座。插入装置118具有插入主体118a、特别弹性构成的保持腿118c以及在插入主体与保持腿之间的间隙118b。由此实现,使插入装置118在弹簧移动的情况下也贴靠在夹持弹簧101的两个腿部136、137处。保持腿118c能够固定地与夹持弹簧101的第一个腿部136连接并且夹持于其上。
[0075]能够看出在夹持弹簧101的第一个腿部136上的第二转动轴114以及在第二个腿部137上的轴112。凸起157与覆盖罩153中的开口 158卡合。通过腹板187能够将盘状构造的插入保护件156与插入主体118a特别一件式地连接起来。
[0076]图8示出了具有插入装置118和装配的覆盖罩153的夹持弹簧101。在开口158处能够看到插入装置118的凸起157。在下方的末端处,能够看到在后方的封闭接片149并且在上方能够看到偏转板155。当设有侧壁的情况下(如通过虚线示意的),为工具120提供了插入漏斗部。
[0077]图9示出了具有构造为塑料插入件的插入装置118的接线端子100的示意性的侧截面图。仅仅示出了保持部108,而并没有在图9中示出端子壳体150。通过以顺时针(即向夹持杆102的方向)来转动工具120,将电气的接线端子100从图9中示出的打开状态144转换至夹紧状态145。
[0078]在夹持杆102处,容纳第一转动轴113和第二转动轴114。夹持杆102能够总体上围绕容纳在保持部108处的第一转动轴113而转动,从而通过夹持杆102的转动也转动夹持杆102的夹持边122。
[0079]夹持弹簧101的第一腿部13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容纳在在夹持杆102的第二转动轴114处。夹持弹簧101的第二腿部137能够相对于辅助杆104的第一旋转单元129(参照图11和12)而转动。辅助杆104的第二旋转单元130通过圆形的外部形状10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容纳在保持部108的圆形的凹口 106处。
[0080]在图9中能够看出插入装置118的截面。为了更好看到其他部件,在此在视图中省略具有腹板187的插入保护件156。在插入装置118中设置用于接纳工具120的接纳开口 132。在此,在夹持弹簧中工具开口 109的内直径109a具有比塑料插入件118中的接纳开口 132的内直径132a更大的直径。由此,能够为了不同的插入装置118的使用或者具有不同的接纳开口 132的塑料插入件的使用而设置夹持弹簧101。这允许了提供不同的接线端子100,这些端子中仅区别在于插入装置118并由此改变操纵角度。图11示意性示出了两个不同的角度,这些角度例如通过箭头133而示出。
[0081]夹持杆102具有两个平行的侧壁,在这些侧壁之间设置夹紧边122。夹持杆102在此实施为一件式的冲压弯曲件。
[0082]在电流条110中设置凹槽116,杆状的穿插保护件117在该凹槽中成型,该穿插保护件容纳在保持部108的壁部123的相应的侧开口中。由此,产生了电流条110在轴向上的保险并且此外实现了对导体126的穿插保护。
[0083]此外,在电流条110中设置凹槽131,该凹槽设置在一个位置处,在该处夹紧边122将插入的导体126推挤到电流条110。由此,能够在夹紧过程中使导体126变形进入凹槽131,从而能够确保有效的拉出保护。
[0084]在根据图9的截面图中,能够以截面看出在夹持弹簧101的第一腿部136处的第一轴容纳部127。在此,第一轴容纳部127包围夹持杆102的第二转动轴114。在夹持弹簧101的另一个末端,即,第二腿部137,能够以截面看出第二轴容纳部128,该第二轴容纳部包围辅助杆104的第一旋转单元129的轴112。
[0085]以截面示出在孔111中的引导轴151或辅助杆104的第二旋转单元130的虚拟的转动轴。
[0086]图10示出了电气的接线端子100的俯视图。在夹持弹簧101处能够看出工具开口109。辅助杆104通过横向连接部105包围夹持弹簧101的第二腿部137。夹持杆102在此具有向右对准的夹紧边122,该夹紧边在夹紧状态下啮合入凹槽131内或者将导体推压到电流条110的凹槽131。
[0087]在下文中,参照附图11至附图13对电气的接线端子100的功能进行说明。在图1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电导体126的电缆125。在根据图11至图13的视图中,省略了电气的接线端子100的不同的部件,以便于能够更好地说明功能。因此,也在图11至图13中省略去端子壳体150,以及保持部108。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夹持杆102通过第一转动轴113固定地与保持部108连接。此外,辅助杆104的第二旋转单元130通过圆形的外部形状107而在此位置固定地支承在保持部108的相应构造为圆形的凹口 106处,即固定在就此未示出的保持部108的圆形凹口 106处。
[0088]为了描述运动过程,非常示意性地并且以虚线示出了电气装置500的壳体501。
[0089]在此,电流条110和夹持杆102的夹紧边122之间的开放角度146大幅度地大于75°并且几乎为90°。视夹持杆102的几何结构设计而定,开放角度146也能够选择为更大的。然而通常该开放角度146是足够大的,以便于能够将具有大直径的特别坚硬的导体126从上方转入到转入区域115内。
[0090]图11示出了打开状态144,而图12则示出了中间状态,在中间状态中夹持杆102已经明显偏转。这通过将工具插入到夹持弹簧101处的工具开口 109中并且在根据图11至13的视图中以顺时针偏转而实现。在从图11中所示的状态转换到图12中所示的状态的过程中,几乎不用力地完成偏转,因为弹簧101的这两个腿部136和137之间的距离并没有改变或者几乎没有改变,并且因此并没有实际上盖板弹簧张力。由此,实现了方便的操纵。
[0091]在具有大横截面的导体的情况下,在图12中所示出的状态下,能够几乎实现将夹紧边122贴靠在导体126上。在从图11中所示出的状态转换到图12中所示出的状态的过程中,夹持杆102偏转,夹持弹簧101和辅助杆104相应地彼此连接。
[0092]图13示出了夹紧状态145。能够清楚地看出,也能够实现零夹紧(Nullklemmung),零夹紧中也能够夹紧具有最小横截面的导体。夹紧边122在图13中贴靠在电流条110的凹槽131中。在从图12中所示出的状态偏转入根据图13所示出的夹紧状态145的过程中,夹紧弹簧101张紧,其中第一腿部136与第二腿部137之间的距离变大。通过稳定的夹持弹簧101因此能广生尚的夹紧力。
[0093]图11至13的对比示出了,与根据图11所示的打开位置144相比(在该位置上操纵装置103至少部分地而夹持弹簧101甚至以很大部分穿通过壁部通孔154而延伸到第二侧143上),在根据图13的接触位置145上操纵装置103以更大幅度地位于第一侧142上。这意味着,操纵装置103以及特别是夹持弹簧101在打开位置上144至少部分地伸入到电气装置的壳体501中。在打开位置上144,很大一部分位于第二侧142并且因此位于壳体501内部。在此,空间的、质量的以及横截面的极其大比例的部分位于第二侧143上。在接触位置145上,操纵装置103基本上或者甚至全部地停留在第一侧或第二侧142上。
[0094]因此,明显地减小了贯穿式端子的结构体积。在电气装置的内侧面上使用到所需容积的一部分,在该处通常具有足够的空间。特别是当在贯穿式端子的第二侧上设置另一个连接部时。可能的是,例如将电流条直接地引入。
[0095]图13示出了自锁定的状态。在夹持弹簧101以及辅助杆104的偏转过程中超出止点,从而在夹紧状态145下使夹持弹簧101相对于最大的预应力而言小幅度地释放。由此实现了稳定的状态。自锁定的状态在此由此看出,即,在孔111的中心或辅助杆104的第二旋转单元130的虚拟的转动轴的中心的略下方,轴112与第二转动轴114之间的连接线119延伸。由此必须在电气的贯穿式端子转入打开状态144的过程中,首先使夹持弹簧101进一步预张紧,以便于克服止点。
[0096]第二转动轴114在图13中以虚线示出,因为该第二转动轴位于辅助杆104的第二旋转单元130的后方并且因此在该视图中原本不能够看到。
[0097]总体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