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高和角度稳定的频率选择表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45826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选择性高和角度稳定的频率选择表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微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选择性高且角度稳定的频率选择表面,可用 于反射面天线、卫星通信等诸多对频率选择表面的选择性和角度稳定性均有严格要求的领 域。
【背景技术】
[0002] 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是一种二维的周期阵列结 构。FSS本身不吸收能量,却能有效控制入射电磁波的传输和反射,因此可以将其看成一种 空间滤波器。频率选择表面FSS因其对不同频率电磁波的反射能力不同,具有按频率特征过 滤电磁波的特性,从而在电磁兼容、通信以及导航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0003] -般而言,传统频率选择表面在设计过程只考虑满足通带或者阻带特性即可,并 没有考虑角度稳定性或者选择性方面的要求,随着系统小型化、天线多频复用技术的发展, 对频率选择表面结构的选择性或者角度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技术手段也随之出 现,如基于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频率选择表面,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良好的选择 性,以满足频率选择表面结构对于选择性的要求,但该技术手段在满足对于频率选择表面 结构的选择性的要求同时,往往忽视了对于角度稳定的要求。
[0004] 如中国专利申请,授权公布号为CN201117773,名称为"一种具有双边带陡降特性 的新型频率选择表面"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双边带陡降特性的新型频率选 择表面,该新型频率选择表面在介质基片的两面镀有金属层,贯穿于整个介质基片排列为 多组大小正方形的金属化通孔,形成多组高频、低频基片集成波导腔体。相邻高频、低频腔 体的上、下金属层蚀刻有相同的正方形耦合缝隙,与普通的由两种不同尺寸的周期性贴片 或者缝隙构成的双频带频率选择表面相比,该新型频率选择表面引入了腔体谐振模式,实 现了通带的双边陡降特性,大大提高了通带的选择特性,其性能对于入射波的角度和极化 稳定性表现较好。通过结构的合理设计,可以实现通带的双边带陡降特性,上述结构在0°~ 30°角度范围内的性能稳定。但由于该结构过度依靠基片集成波导技术来实现其双边带频 率陡降特性,由于基片集成波导技术自身的局限性,使得该频率选择表面的角度稳定性无 法得到保证。同时该新型频率选择表面仿真结果以_5dB作为选择性的衡量标准,并不能很 好的满足现今技术指标对于选择性的要求;该结构角度稳定性在30°角域时已经恶化,随着 角度范围的提升,其传输特性恶化较明显,显然在大角度如45°斜入射状态已经无法满足使 用要求。
[0005] 随着通信系统对于频率选择表面使用要求的提高,虽然已有较多技术手段可以实 现频率选择表面良好的选择性,但这些手段在实现良好选择性的同时,往往不能同时兼顾 角度稳定性,因此,能够同时兼顾选择性和角度稳定性的频率选择表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选择性高和角度稳 定的频率选择表面,用于解决现有频率选择表面不能同时兼顾选择性和角度稳定性的问 题。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8] 一种选择性高和角度稳定的频率选择表面,由MXN个无源谐振单元周期排列而 成,其中M2 3,N2 3,每个无源谐振单元包括介质基板和印制于其表面的辐射贴片;介质基 板分为第一介质基板1和第二介质基板2,在第一介质基板1和第二介质基板2上设置有多个 上下贯穿的介质通孔5,且这些介质通孔呈正方形均匀排布;在第一介质基板1的上表面印 制有第一辐射贴片3,其下表面印制有第二辐射贴片4,在第二介质基板2的下表面印制有第 一福射贴片3,第一福射贴片3和第二福射贴片4分别由一个或两个方环和一个正方形贴片 组成,该正方形贴片的中心位置蚀刻有星形缝隙,用于提高角度稳定性;第一介质基板1和 第二介质基板2形成上下层叠结构,用于提升选择性。
[0009] 上述选择性高和角度稳定的频率选择表面,第一介质基板1和第二介质基板2均采 用正方形板材,其边长D = 5 · 3謹~5 · 6謹,厚度H= 1 · 5謹~2謹。
[0010] 上述选择性高和角度稳定的频率选择表面,多个介质通孔5形成正方形的对角线 与第一介质基板1和第二介质基板2表面的对角线重合;介质通孔5的半径RO = O . Imm~ 0.2mm,相邻两个介质通孔中心之间的距离RS = O. 5mm~0.7mm。
[0011] 上述选择性高和角度稳定的频率选择表面,第一辐射贴片3由从外向内依次排布 的第一方环31、第二方环32和第一方形贴片33组成,在第一方形贴片33的中心位置蚀刻有 第一正四角星缝隙34 ;第一方环31的外边长Ml = 5.5mm~5.7mm,内边长Sl = 5.2mm~ 5.4mm,;第二方环32的外边长A = 2.4mm~2.6mm,内边长Β = 2· Imm~2.3mm;第一方形贴片33 的边长C= 1.8mm~2mm,第一正四角星缝隙34的对角线长Hl = 2.3mm~2.6mm,角度Θ = 40°~ 45。。
[0012] 上述选择性高和角度稳定的频率选择表面,第一方环31、第二方环32和第一方形 贴片33的对角线均与第一介质基板1上表面的对角线重合。
[0013] 上述选择性高和角度稳定的频率选择表面,第一正四角星缝隙34对角线与第一方 形贴片33对角线重合。
[0014]上述选择性高和角度稳定的频率选择表面,第二辐射贴片4由第三方环41和位于 其内的第二方形贴片42组成,在第二方形贴片42的中心位置蚀刻有第二正四角星缝隙43; 第三方环41的外边长M2 = 5.5mm~5.7mm,内边长S2 = 5.2mm~5.4mm;第二方形贴片的边长P =2.8mm~3. Imm,第二正四角星缝隙43的对角线长H2 = 3.4mm~3.7mm,角度(6) = 45° ~ 50° β
[0015] 上述选择性高和角度稳定的频率选择表面,第三方环41和第二方形贴片42的对角 线均与第一介质基板1下表面的对角线重合。
[0016] 上述选择性高和角度稳定的频率选择表面,第二正四角星缝隙43对角线与第二方 形贴片42对角线重合。
[001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8] 1、本发明的无源谐振单元由于采用由两层介质基板形成的上下层叠结构,在第一 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和第二介质基板的下表面均印制有第一辐射贴片,在第一介质基板的下 表面印制有第二辐射贴片,其中第一辐射贴片由两个方环、一个中心位置蚀刻有星形缝隙 的正方形贴片组成,第二辐射贴片由一个方环、一个中心位置蚀刻有星形缝隙的正方形贴 片组成;通过多个无源谐振单元的二维周期阵列排布,实现了辐射贴片之间及多个方环与 正方形贴片之间的相互耦合,提高了频率选择表面等效电路的Q值,与现有技术通过使用基 片集成波导技术形成谐振腔的结构相比,有效提高了频率选择表面的选择性,同时由于在 正方形贴片设置的星形缝隙,可以使得在入射波为斜入射状态时保证通带特性。
[0019] 2、本发明与基于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频率选择表面相比,结构简单,可以降低频 率选择表现设计的复杂性和成本;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无源谐振单元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第一辐射贴片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第二辐射贴片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S21示意图;
[0025]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S21的角度稳定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0027] 实施例1
[0028] 参照图1,本发明由MXN个无源谐振单元周期排列而成,其中M2 3,N2 3。
[0029] 参照图2,无源谐振单元包括第一介质基板1、第二介质基板2、第一辐射贴片3、第 二辐射贴片4以及介质通孔5;其中第一介质基板1与第二介质基板2上下形成层叠结构,通 过两层介质基板的层叠结构,可以提高所形成的频率选择表面等效电路的Q值,以此来提高 频率选择表面的选择性;第一介质基板1与第二介质基板2均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多个介质通 孔5,用于提升所形成的频率选择表面结构的选择性;这些介质通孔5呈正方形排布,其对角 线与两个介质基板表面的对角线重合,由于正方形排布的对称性可以保证对于入射波的极 化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正方形排布的介质通孔5每边的数量为九个,介质通孔5的半径尺寸 RO = O. 1mm,相邻两个介质通孔5中心之间的距离RS = O. 5mm;第一介质基板1的上表面和下 表面分别印制有第一辐射贴片3和第二辐射贴片4,第二介质基板2的下表面印制有第一辐 射贴片3,通过辐射贴片的相互之间的耦合作用进一步提升所形成的频率选择表面结构的 选择性;第一介质基板1、第二介质基板2均采用材料为Krempel Akaflex KCL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