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层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32755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异质层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实施例涉及晶格失配的半导体器件。
【背景技术】
[0002]例如,通过在元素硅(Si)衬底上生长高质量的m-V族半导体或在Si衬底上生长高质量的IV族半导体,可以实现各种电子和光电器件。能够实现m-v族或IV族材料性能优点的表面层可以支撑各种高性能电子器件,例如由极高迀移率材料制造的CMOS和量子阱(QW)晶体管,所述极高迀移率材料例如是,但不限于锑化铟(InSb)、砷化铟(InAs)、锗(Ge)和硅锗(SiGe)。诸如激光器、探测器和光生伏打器件的光学器件以及电子器件也可以由各种其它直接带隙材料制造,例如,但不限于砷化镓(GaAs)和砷化铟镓(InGaAs)。
[0003]然而,在Si衬底上生长m-v族和IV族材料提出了许多挑战。m-v族半导体外延(EPI)层和Si半导体衬底之间或IV族半导体EPI层和Si半导体衬底之间的晶格失配、极性-非极性失配和热失配产生了晶体缺陷。在EPI层和衬底之间的晶格失配超过几个百分比时,失配引起的应变变得过大,在EPI层中产生缺陷。一旦膜厚大于临界厚度(S卩,在这个厚度以下膜充分应变,在这个厚度以上部分弛豫),就通过在膜和衬底界面处以及在EPI膜中生成失配位错使应变得到弛豫。EPI晶体缺陷的形式可以是线位错、堆垛层错和孪晶。许多缺陷,尤其是线位错和孪晶,往往会传播到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器件层”中。通常,缺陷发生的严重程度与m-v族半导体和Si衬底或IV族半导体和Si衬底之间的晶格失配量相关。
【附图说明】
[0004]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和优点将从所附权利要求、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和对应附图而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0005]图1-4描绘了常规层转移过程;
[0006]图5-8描绘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利用单次光刻和单次构图步骤来制造异质沟道器件的过程;
[0007]图9-15描绘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垂直异质沟道器件制造的过程;并且图16-22描绘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共轭栅极器件制造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0008]现在将参考附图,其中可以为类似结构提供类似的下标参考指示。为了更清晰地示出各实施例的结构,本文包括的附图是半导体/电路结构的图解表示。于是,例如,显微照片中所制造集成电路结构的实际外观可能显得不同,不过仍然结合了图示实施例的所主张结构。此外,附图可以仅示出对理解图示实施例有用的结构。可能不包括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额外结构,以保持附图清晰。例如,未必示出了半导体器件的每个层。“实施例”、“各实施例”等表示这样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并非每个实施例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一些实施例可以具有针对其它实施例描述的一些、全部特征或没有任何特征。“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公共对象,指出正在指称的相似对象的不同实例。这样的形容词并不暗示这样描述的对象必须要在时间、空间、排列或任何其它方式上处于给定顺序。“连接”可以表示元件彼此直接物理或电接触,“耦合”可以表示元件彼此协作或交互作用,但它们可以直接物理或电接触或不接触。而且,尽管可能使用相似或相同数字在不同附图中指示相同或相似部分,但这样做并非表示包括相似或相同数字的所有图都构成单一或相同实施例。
[0009]一种用于管理晶格失配的常规技术包括高宽比捕集(ART)13ART基于以特定角度向上传播的线位错。在ART中,在具有足够高高宽比的第一半导体(SI)中制造沟槽,使得位于沟槽中的第二半导体(S2)中的缺陷终止于沟槽的侧壁,终点以上的任何层都没有缺陷。沟槽可以包括或不包括阻挡部。
[0010]管理晶格失配结构中的缺陷的另一种常规技术涉及沉积厚缓冲层(例如,0.5或更多微米厚),缓冲层桥接SI衬底和相关层(例如,包括m-V族材料的S2器件层)之间的晶格常数差异。在这样的常规技术中,使用复杂的退火和组分梯度工艺在厚的缓冲层之内将缺陷“弯折”到彼此中,从而使缺陷煙没。许多厚缓冲层技术耗时很久,成本高昂,包括缓冲层不希望有的表面粗糙度,最低缺陷密度仍然很高。
[0011]此外,随着缩放发展以及器件变得越来越小,可用于沟槽或阱的空间在变小。然而,缓冲层可能不容易缩放。因此,可能需要将缓冲层与ART结构耦合。尽管ART能够减小必要的过渡层/缓冲层厚度,但ART结构自身需要非常高的高宽比构图。随着缩放的进展,制造极高高宽比结构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可用于该结构(例如,沟槽)的空间对于更小器件而言受到限制。而且,尽管有一些族的材料具有非常类似的晶格常数(例如,锗和砷化镓),但不使用缓冲层(或使用小缓冲层)通过异质方式将这些材料彼此集成在一起仍然仅取得有限的成功。
[0012]除了基于ART和缓冲层的技术之外,可以通过层转移工艺解决晶格常数差异极大的材料的异质集成。然而,层转移也有缺点。
[0013]例如,为了设计器件,需要自由度以访问被转移的供体层和/或接收供体层的接收层。图1有助于图示这个问题。在图1中,N层(具有大部分电子载流子)105在层间电介质(ILD) 104(例如,ILD厚度可以薄到1nm或更小)上,ILD在P层(具有大部分空穴载流子)103上,P层在ILD 102上,ILD 102在另一层,例如衬底101 (或某个其它层)上。于是,图1具有一个专用于P型器件的层(层103)和另一个专用于N型器件的层(层105)。
[0014]然而,P层103现在被ILD 104和转移层105覆盖,由此使得处理层103更困难(例如,在层103中形成开关器件,例如二极管和晶体管更困难)。例如,晶体管需要独立的源极、漏极和栅极控制。因此,如果晶体管位于掩埋层103中以及层105中,至少三个连接部或接触部必须要由金属互连(未示出)制成,到达用于N器件的转移层105,并通过转移层105,到达用于P器件的掩埋层或接收层103。然而,除非转移层被去激活,穿过层105的接触部可能在层105中在向层103中的P器件提供电力的路径上导致短路或其它电气问题。
[0015]如图2所示,一种选择是在进行针对上层的层转移之前完成下方的器件层(包括本地互连的器件制造)。例如,在衬底210上形成P层203和ILD层202、204之后,可以形成接触部210以接近(access#层203中的源极/漏极节点之一,接触部211可以被形成为用于P层203中的沟道的栅极,接触部212可以被形成为接近P层203中源极/漏极节点的另一个。
[0016]然后,如图3所示,可以转移上方的N层205。在图4中,可以开始进行N器件形成,从而可以形成接触部213以接近N层205中的源极/漏极节点之一,可以将接触部214形成为用于N层205中沟道的栅极,可以形成接触部215以接近P层205中源极/漏极节点的另一个。然而,这样使得光刻和构图步骤数量加倍(即,一系列步骤对N器件构图,另一系列步骤对P器件构图),这样的成本效率较低。
[0017]相反,实施例允许以类似于常规共面处理的方式选择性接近掩埋和/或转移层。在实施例中,通过单次光刻和构图在基础/接收层(例如,层103)和转移层(例如,层105)两者上“同时”制造器件(例如,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和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WOS)器件)。通过“同时”进行,该过程可以允许同时或以某种交叠形成栅极211、214(例如,未必同时开始和结束栅极形成,但允许形成栅极有一些交叠)ο在实施例中,如下所述,在栅极处理(或某种其它接触部处理)期间,可以选择性蚀刻或电短接(“短接”)不必要的沟道,以去激活不必要的沟道。
[0018]在实施例中,最终产品没有额外的互连层(例如层204中的互连210、211、212)。于是,尽管有异质沟道集成,但结果未(或最小程度)增加掩模数量。
[0019]图5-8描绘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利用单次光刻和单个构图步骤来制造异质沟道器件的过程。该过程利用单次光刻和单次构图步骤实现了异质沟道器件的制造。
[0020]图5包括ILD506、N层505、ILD 504、P层503、ILD 502和衬底(或一些其它层)501。这包括沟道层堆叠,因为它包括层503、505,将用于形成诸如开关器件(例如,二极管、晶体管等)等器件。这种堆叠可以位于绝缘体部分507、508(例如,浅沟槽隔离(STI)氧化物等)之间,它们形成于更大器件堆叠部分之内,以形成图5中所示的部分。
[0021]图6描绘了栅极构图,由此(例如,通过ILD特有的蚀刻)形成孔洞521、522。图7描绘了对沟道部分的选择性去除。具体而言,去除N层505的一部分并去除P层503的一部分。这便于图8中的栅极形成,从而在层505中的N沟道564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形成栅极511,在层503中的P沟道561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