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8218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接线端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公开的接线端子组件的结构较复杂,例如在一个接线端子方案中,接线端子组件由开槽端子和母端子构成,开槽端子的尾部设有一个开槽,开槽可以容纳部分焊料。母端子配合在开槽内,母端子在放入开槽处后通过电烙铁将焊锡丝熔入开槽部分以固定,开槽最后由胶水封平。
[0003]这种结构成本较高,工艺步骤较多,稳定性不易控制,如出现焊接不良、胶水封平效果不佳等问题时均会带来连接失效的后果。在产品出现缺陷需要更换构件时,这种接线端子方案不利于母端子与开槽端子的拆卸,即使拆开了,之后重新连接的接线端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大大降低,甚至整个连带一起的产品均只能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0005]相关技术中的接线端子组件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连接不可靠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组件,该接线端子组件结构简单、拆装容易、成本较低。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组件,包括:母端子,所述母端子包括第一线体、第一本体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线体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一夹持部设在所述第一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线体电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公端子,所述公端子包括第二线体、第二本体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线体固定在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二夹持部设在所述第二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二线体电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其中一个插入到所述第三导电片和所述第四导电片之间,所述第三导电片和所述第四导电片的其中一个插入到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片至第四导电片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和与其相邻的导电片接触。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组件,通过在母端子上设置具有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第一夹持部,在公端子上设置具有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的第二夹持部,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其中一个插入到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之间,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的其中一个插入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且四个导电片中至少一个具有弹性,从而保证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靠、稳定,拆换容易,且母端子与公端子之间的装配工艺简单可控,节约了接线端子组件的加工成本和维修成本。
[000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0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母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母端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图3中圈示D部的放大示意图;
[0014]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
[0016]接线端子组件100、
[0017]母端子1、
[0018]第一线体11、
[0019]第一本体12、卡块121、配合件122、止挡件123、定位柱124、
[0020]第一夹持部13、第一导电片131、第一竖片1311、第二导电片132、连接板133、
[0021]公端子2、
[0022]第二本体22、安装槽V、卡槽221、配合槽222、定位孔223、
[0023]第二夹持部23、第三导电片231、第三竖片2311、第四导电片232、
[0024]凹槽31、凸起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6]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组件100。
[002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组件100,如图1-图5所示,包括:母端子I和公端子2。
[0028]如图1-图2所不,母端子I包括第一线体11、第一本体12和第一夹持部13,第一线体11固定在第一本体12上,第一夹持部13设在第一本体12上且与第一线体11电连接,第一夹持部13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导电片,这两个导电片分别为第一导电片131和第二导电片132。
[0029]如图3-图5所示,公端子2包括第二本体22、第二夹持部23和第二线体(图未示出),第二线体固定在第二本体22上,第二夹持部23设在第二本体22上且与第二线体电连接,第二夹持部23也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导电片,这两个导电片分别为第三导电片231和第四导电片232,第一导电片131和第二导电片132的其中一个插入到第三导电片231和第四导电片232之间,第三导电片231和第四导电片232的其中一个插入到第一导电片131和第二导电片132之间。
[0030]具体而言,第一本体12为绝缘件,第一本体12用于支撑、固定第一线体11和第一夹持部13,第一线体11为导线,第一夹持部13为导电体,第一夹持部13相当于第一线体11的延伸部分。第二本体22为绝缘件,第二本体22用于支撑、固定第二线体和第二夹持部23,第二线体为导线,第二夹持部23为导电体,第二夹持部23相当于第二线体的延伸部分。可选地,第一夹持部13与第一本体12通过注塑工艺连接为一体,第二夹持部23与第二本体22也通过注塑工艺连接为一体。
[0031]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3采用了对插的方式连接,这样,第一夹持部13中只要有一个导电片与第二夹持部23中任一导电片接触,就能实现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的成功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线体11与第二线体的电连接。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母端子I与公端子2的连接方式为接触式对接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大大提高了母端子I与公端子2连接的可靠性。
[0032]其中,第一导电片131至第四导电片232中的至少一个为弹性件,弹性件和与其相邻的导电片接触。这样,四个导电片中至少一个具有一定的弹性,增加了该导电片与相邻的导电片之间的接触摩擦力,这样,该导电片与相邻的导电片在导电片的延伸平面上不易相对移动,而第一夹持部13和第二夹持部23之间不易脱离,从而保证母端子I上的第一夹持部13与公端子2上的第二夹持部23在长期接触后仍能可靠连接。
[0033]这种接线端子组件100中,公端子2与母端子I的结构非常简单,加工非常容易,而且公端子2与母端子I之间无需焊接,无需灌胶,装配工艺简单,且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之间的连接稳定可控,节约了接线端子组件100的加工成本。
[0034]当母端子I和公端子2上任一导电片失效而需要更换时,只需将第一夹持部13与第二夹持部23拔开,然后更换失效的导电片或设有该导电片的夹持部,甚至更换设有该导电片的母端子I或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