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开关的档位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1807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转换开关的档位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换开关的档位器,该档位器为双电源转换开关离合机构的部件。
【背景技术】
[0002]传统档位器的档位感和预紧力均较差,而且无法实现三档位的切换。

【发明内容】

[0003]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牢固、预紧力和档位感更好的转换开关的档位器。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转换开关的档位器,其特征是: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采用左立柱和右立柱连接,左弹簧套轴处于上板和下板之间且其外侧端转动连接于左立柱上,右弹簧套轴处于上板和下板之间且其外侧端转动连接于右立柱上,所述上板和下板的中心位置支承有中心套管,中心套管与所述上板和下板上的通孔构成所述档位器的所述内孔,所述中心套管上套接有摆动块,摆动块的两端分别与左弹簧套轴内侧端和右弹簧套轴内侧端转动连接,所述左弹簧套轴和右弹簧套轴上均套有压紧两端的压簧,所述摆动块与左弹簧套轴和右弹簧套轴的连接轴向上穿过上弧形导槽、向下穿过下弧形导槽。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换开关档位器的结构完全不同于现有结构,其档位感和预紧力均更好,而且能够在双电源间实现三档位的切换。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换开关拆除上部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图1中的离合机构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3位图2中的档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4为图3中的档位器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照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换开关的档位器,包括上板I和下板2,上板I和下板2采用左立柱3和右立柱4连接,左弹簧套轴5处于上板I和下板2之间且其外侧端转动连接于左立柱3上,右弹簧套轴6处于上板I和下板2之间且其外侧端转动连接于右立柱4上,所述上板I和下板2的中心位置支承有中心套管7,中心套管7与所述上板I和下板2上的通孔构成所述档位器的所述内孔,所述中心套管7上套接有摆动块8,摆动块8的两端分别与左弹簧套轴5内侧端和右弹簧套轴6内侧端转动连接,所述左弹簧套轴5和右弹簧套轴6上均套有压紧两端的压簧9,所述摆动块8与左弹簧套轴5和右弹簧套轴6的连接轴10向上穿过上弧形导槽11、向下穿过下弧形导槽12。其中摆动块8摆动的过程中带动左弹簧套轴5和右弹簧套轴6左右摆动,一旦摆动过死点位置左弹簧套轴5和右弹簧套轴6上的压簧9就对摆动块8施加了预紧力,从而实现较强的档位感和到达目标档位后的定位预紧力,而上弧形导槽11和下弧形导槽12则限定了摆动的幅度。
【主权项】
1.一种转换开关的档位器,其特征是: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采用左立柱和右立柱连接,左弹簧套轴处于上板和下板之间且其外侧端转动连接于左立柱上,右弹簧套轴处于上板和下板之间且其外侧端转动连接于右立柱上,所述上板和下板的中心位置支承有中心套管,中心套管与所述上板和下板上的通孔构成所述档位器的所述内孔,所述中心套管上套接有摆动块,摆动块的两端分别与左弹簧套轴内侧端和右弹簧套轴内侧端转动连接,所述左弹簧套轴和右弹簧套轴上均套有压紧两端的压簧,所述摆动块与左弹簧套轴和右弹簧套轴的连接轴向上穿过上弧形导槽、向下穿过下弧形导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换开关的档位器,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和下板采用左立柱和右立柱连接,左弹簧套轴处于上板和下板之间且其外侧端转动连接于左立柱上,右弹簧套轴处于上板和下板之间且其外侧端转动连接于右立柱上,所述上板和下板的中心位置支承有中心套管,中心套管与所述上板和下板上的通孔构成所述档位器的所述内孔,所述中心套管上套接有摆动块,摆动块的两端分别与左弹簧套轴内侧端和右弹簧套轴内侧端转动连接,所述左弹簧套轴和右弹簧套轴上均套有压紧两端的压簧,所述摆动块与左弹簧套轴和右弹簧套轴的连接轴向上穿过上弧形导槽、向下穿过下弧形导槽。该档位器能够为转换开关的切换提供档位感和预紧力,尤其适合双电源开关的切换。
【IPC分类】H01H19/46
【公开号】CN204927149
【申请号】CN201520737193
【发明人】张彭春, 苏国强, 周国强
【申请人】雷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