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300158阅读:来源:国知局
处,以使推动块3能够拉动动簧片5。推动块3动作时是沿着推动块3的长度方向运动;动簧片5的宽度方向与推动块3的宽度方向相同;
[0045]本实施例中,推动块3的另一端设有两个向端外延伸并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31,且两个第一弯折部31设在推动块3的宽度的两边,使推动块3的另一端端头形成凹口形状32;所述动簧片的头部在宽度方向上设有一个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1和二个低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2,且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1处在中间并配合在推动块的凹口 32处。
[0046]推动块3的另一端端头的凹口 32还设有小凸沿321,所述小凸沿321设为第一圆滑面,所述动簧片的头部的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1的末端511设为第二圆滑面,以实现动簧片5装入推动块3时,由动簧片5的第二圆滑面与推动块3的第一圆滑面相接触,即动簧片5的末端511与推动块3的凹口 32的小凸沿321相接触。
[0047]动簧片的头部的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1的内弯512设为第三圆滑面,以实现推动块3推动动簧片5时,由动簧片5的第三圆滑面与推动块的第一圆滑面相接触,即动簧片的头部的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1的内弯512与推动块3的凹口 32的小凸沿321相接触。
[0048]推动块的第一弯折部的末端的内侧沿312设为第四圆滑面,所述动簧片的头部的低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2的外弯521设为第五圆滑面,以实现动簧片5装入推动块3时,由动簧片5的第五圆滑面与推动块3的第四圆滑面相接触,即动簧片5的头部的低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2的外弯521与推动块3的第一弯折部的末端的内侧沿312相接触。
[0049]推动块3的第一弯折部的内弯311设为第六圆滑面,以实现推动块3拉动动簧片5时,由动簧片5的第五圆滑面与推动块3的第六圆滑面相接触,即动簧片的头部的低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2的外弯521与推动块3的第一弯折部的内弯311相接触。
[0050]推动块3的一端设有卡口33,所述衔铁部分22设有卡头221,衔铁部分的卡头221配合在推动块的卡口 33中以带动推动块3往复运动。
[0051]所述推动块的卡口33中,在靠端头的一侧设有凹沿331,所述衔铁部分的卡头对应设有凸舌222,当衔铁部分的卡头221装入推动块的卡口33时,衔铁部分的卡头的凸舌222钩挂在推动块的卡口的凹沿331中。
[005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保持继电器,装配过程中,先使推动块3的一端与衔铁部分22相配合,将推动块3倾斜一定的角度,使衔铁部分22的卡头所预置的凸舌222能够间隙配合的方式进入推动块3的卡口33中(如图8、图9所示);转动推动块3使推动块3的另一端靠向动簧片5的头部,让动簧片5的头部所预置的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的末端511抵在推动块的另一端端头所预置的凹口的小凸沿321处(如图10、图11所示);稍施加力使第二弯折部的末端511向推动块的另一端的端外形变,形成对推动块的小凸沿321的让位(如图12至图14所示);将推动块3转到大致水平位置,使第二弯折部的末端511钩挂在推动块的小凸沿321的上端面,与之同时,动簧片的头部所预置的低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2适配在推动块的另一端所预置的第一弯折部的内弯311处,衔铁部分的卡头的凸舌222则适配在推动块的卡口所预置的凹沿331处(如图15至图17所示)。
[005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保持继电器,是在推动块3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向端外延伸并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31,在动簧片5的头部在宽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二个高低位置不同的且向所述推动块的一端方向折弯的第二弯折部51、52,动簧片的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1钩挂在推动块3的另一端端沿(具体的是小凸沿321)的上端面,动簧片的低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2适配在推动块的第一弯折部的内弯311处,从而使得推动块3既能够拉动动簧片5,也能够推动动簧片5,避免了现有技术只有推动结构没有拉动结构所造成的分断力较小,容易造成触点粘接而失效的弊端。
[005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保持继电器,是在推动块3的另一端端头的凹口32还设有小凸沿321,将小凸沿321设为第一圆滑面,将动簧片5的头部的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1的末端511设为第二圆滑面,以及将第一弯折部的末端的内侧沿312设为第四圆滑面,将动簧片的头部的低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2的外弯521设为第五圆滑面,使得动簧片5以过盈方式装入推动块时,两者所接触的面均为圆滑面,从而可以避免塑料肩的产生,保证了产品参数的稳定性。
[005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将推动块3的小凸沿321设为第一圆滑面,将动簧片的头部的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1的内弯512设为第三圆滑面,以及将动簧片的头部的低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2的外弯521设为第五圆滑面,将推动块的第一弯折部31的内弯311设为第六圆滑面,使得推动块3在推动和拉动动簧片5的过程中(如图18至图21所示),两者所接触的面均为圆滑面,从而可以避免塑料肩的产生,保证了产品参数的稳定性。
[005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保持继电器,是将推动块与动簧片之间的推动结构设在对应于动簧片5宽度的中间,将推动块与动簧片之间的拉动结构设在对应于动簧片5宽度的两边,利用动簧片的头部的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1的两边与推动块的凹口 32的配合来实现推动块3在宽度方向的限位,利用动簧片的头部的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1与推动块的上端面的配合以及利用动簧片的头部的低位置的第二弯折部52与推动块的下端面的配合来实现推动块3在厚度方向的限位,这种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为触点提供良好的燃弧环境,也避免了推动块被电弧烧蚀。
[005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保持继电器,是在推动块的一端的卡口33处在靠端头的一侧设有凹沿331,在衔铁部分的卡头221上对应设有凸舌222,通过衔铁部分的卡头的凸舌222与推动块的卡口的凹沿331的配合,实现推动块3在厚度方向的限位,再结合动簧片与推动块之间所形成的对推动块厚度和宽度方向的限位,使得推动块3完全不与底座和线架产生机械干涉,且可以实现推动块与衔铁部分、动簧片之间的可靠连接,推动块与衔铁部分、动簧片装配后自锁程度高,不易脱出。
[0058]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推动块、衔铁部分和动簧片;所述推动块的一端与所述衔铁部分相配合,推动块的另一端与动簧片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向端外延伸并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所述动簧片的头部在宽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二个高低位置不同的且向所述推动块的一端方向折弯的第二弯折部,动簧片的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钩挂在推动块的另一端端沿的上端面,以使推动块能够推动动簧片,动簧片的低位置的第二弯折部适配在推动块的第一弯折部的内弯处,以使推动块能够拉动动簧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的另一端设有两个向端外延伸并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且两个第一弯折部设在推动块的宽度的两边,使推动块的另一端端头形成凹口形状;所述动簧片的头部在宽度方向上设有一个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和二个低位置的第二弯折部,且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处在中间并配合在推动块的凹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的另一端端头的凹口还设有小凸沿,所述小凸沿设为第一圆滑面,所述动簧片的头部的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的末端设为第二圆滑面,以实现动簧片装入推动块时,由动簧片的第二圆滑面与推动块的第一圆滑面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的头部的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的内弯设为第三圆滑面,以实现推动块推动动簧片时,由动簧片的第三圆滑面与推动块的第一圆滑面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的第一弯折部的末端的内侧沿设为第四圆滑面,所述动簧片的头部的低位置的第二弯折部的外弯设为第五圆滑面,以实现动簧片装入推动块时,由动簧片的第五圆滑面与推动块的第四圆滑面相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的第一弯折部的内弯设为第六圆滑面,以实现推动块拉动动簧片时,由动簧片的第五圆滑面与推动块的第六圆滑面相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的一端设有卡口,所述衔铁部分设有卡头,衔铁部分的卡头配合在推动块的卡口中以带动推动块往复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的卡口中,在靠端头的一侧设有凹沿,所述衔铁部分的卡头对应设有凸舌,当衔铁部分的卡头装入推动块的卡口时,衔铁部分的卡头的凸舌钩挂在推动块的卡口的凹沿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推动块、衔铁部分和动簧片;推动块一端与衔铁部分相配合,推动块另一端与动簧片相配合;推动块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向端外延伸并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动簧片头部在宽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二个高低位置不同的且向推动块一端方向折弯的第二弯折部,动簧片的高位置的第二弯折部钩挂在推动块的另一端端沿的上端面,以使推动块能够推动动簧片,动簧片的低位置的第二弯折部适配在推动块的第一弯折部的内弯处,以使推动块能够拉动动簧片。本实用新型既有推动和拉回结构,以保证产品的分断力,又可以避免装配和运动过程产生塑料屑,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为触点提供良好的燃弧环境,并在装配后自锁程度高,不易脱出。
【IPC分类】H01H50/64
【公开号】CN205211670
【申请号】CN201520995011
【发明人】齐宏亮, 钟叔明, 饶丽斌
【申请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