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906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包括端盖,所述的端盖安装在交流接触器上用于遮挡交流接触器内的触头系统,端盖上设有与触头系统相对设置的灭弧槽,所述灭弧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引弧的跑弧通道,所述的跑弧通道用于将触头系统在灭弧槽内产生的电弧引导至灭弧槽的外部进行消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弧能力强、使用可靠性高、安装结构简单的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
【专利说明】
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交流接触器的触头系统在进行分断电路时会产生电弧,现有的交流接触器的端盖上设有跑弧窗口,触头系统产生的电弧能够通过跑弧窗口排出至端盖外部从而完成电弧的熄灭。但现有技术中的跑弧窗口不能很好地限制电弧的窜动,无规则运动的电弧容易导致相间短路,从而降低了交流接触器使用的稳定性,影响了安装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灭弧能力强、使用可靠性高、安装结构简单的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包括端盖I,所述的端盖I安装在交流接触器上用于遮挡交流接触器内的触头系统,端盖I上设有与触头系统相对设置的灭弧槽2,所述灭弧槽2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引弧的跑弧通道21,所述的跑弧通道21用于将触头系统在灭弧槽2内产生的电弧引导至灭弧槽2的外部进行消除。
[0006]进一步,所述跑弧通道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灭弧槽2的侧壁相连接的引弧筋3。
[0007]进一步,所述引弧筋3的一端与端盖I的边缘相平齐,引弧筋3的另一端与灭弧槽2的侧壁与跑弧通道21相对应的端部相连接,并且引弧筋3的高度与灭弧槽2的高度相平齐。
[0008]进一步,所述的跑弧通道21内设有至少两级用于引弧的台阶22,并且靠近灭弧槽2一侧台阶22的高度小于远离灭弧槽2—侧台阶22的高度。
[0009]进一步,所述跑弧通道21的宽度是所对应灭弧槽2侧壁宽度的三分之二。
[0010]进一步,所述的灭弧槽2与触头系统中静触头与动触头的分合点相对设置,灭弧槽2是矩形结构,包括分别与端盖I的表面相垂直连接的前侧壁23、后侧壁24、左侧壁25和右侧壁26,所述的前侧壁23与端盖I的边缘相对设置,并且前侧壁23上开设有跑弧通道21,所述的后侧壁24与前侧壁23相对设置,后侧壁24与交流接触器的基座相连接用于端盖I的定位安装,所述的左侧壁25和右侧壁26分别与前侧壁23和后侧壁24相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的后侧壁24的高度分别大于前侧壁23、左侧壁25及右侧壁26的高度,并且后侧壁24的表面设有置于灭弧槽2内的加强筋241,所述加强筋241的端部与端盖I的表面相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左侧壁25和右侧壁26的底部与端盖I的表面相连接,左侧壁25和右侧壁26的顶部分别设有与交流接触器的基座相连接用于定位安装的安装筋251。
[0013]进一步,所述端盖I的两侧分别是与触头系统相对设置的进线侧和出线侧,所述的进线侧和出线侧上分别设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灭弧槽2,并且靠近进线侧设置的灭弧槽2中与进线侧边缘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开设有跑弧通道21,靠近出线侧设置的灭弧槽2中与出线侧边缘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开设有跑弧通道21。
[0014]进一步,所述端盖I的边缘设有用于将端盖I安装在交流接触器的基座上的安装孔11,并且安装孔11相对设置在灭弧槽2的一侧。
[0015]本实用新型的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通过灭弧槽侧壁上开设的跑弧通道,实现了引导电弧向外排出,防止电弧无规则的窜动进而导致相间短路及其他安全隐患,提高了交流接触器的灭弧能力及使用稳定性。此外,跑弧通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提高了端盖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不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局部结构不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1至3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0]图1中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包括端盖I,所述的端盖I安装在交流接触器上用于遮挡交流接触器内的触头系统(图中未示出),端盖I上设有与触头系统相对设置的灭弧槽2,所述灭弧槽2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引弧的跑弧通道21,所述的跑弧通道21用于将触头系统在灭弧槽2内产生的电弧引导至灭弧槽2的外部进行消除。具体地,灭弧槽2的底部设置在端盖I与触头系统相对设置的表面,灭弧槽2的顶部是用于电弧进入的进弧开口,触头系统在进行分断操作时产生的电弧通过进弧开口进入灭弧槽2内,然后电弧在灭弧槽2侧壁上设置的跑弧通道21的引导下排出至灭弧槽2的外部从而完成灭弧过程。跑弧通道对电弧的起到了引导作用,防止电弧的无规则窜动,保证了电弧向安全的方向排出并最终完成消灭。本实用新型的灭弧槽的灭弧性能可靠,提高了交流接触器使用的安全稳定性。
[0021]所述跑弧通道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灭弧槽2的侧壁相连接的引弧筋3。优选地,所述引弧筋3的一端与端盖I的边缘相平齐,引弧筋3的另一端与灭弧槽2的侧壁与跑弧通道21相对应的端部相连接,并且引弧筋3的高度与灭弧槽2的高度相平齐。引弧筋对跑弧通道起至IJ 了延伸引导的作用,防止电弧向两侧窜动,降低了相间短路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交流接触器的灭弧能力。并且引弧筋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
[0022]本实用新型的灭弧槽2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图2中的灭弧槽2与触头系统中静触头与动触头的分合点相对设置,灭弧槽2是矩形结构,包括分别与端盖I的表面相垂直连接的前侧壁23、后侧壁24、左侧壁25和右侧壁26,所述的前侧壁23与端盖I的边缘相对设置,并且前侧壁23上开设有跑弧通道21,所述的后侧壁24与前侧壁23相对设置,后侧壁24与交流接触器的基座(图中未示出)相连接用于端盖I的定位安装,所述的左侧壁25和右侧壁26分别与前侧壁23和后侧壁24相连接。优选地,后侧壁24的高度分别大于前侧壁23、左侧壁25及右侧壁26的高度,并且后侧壁24的表面设有置于灭弧槽2内的加强筋241,所述加强筋241的端部与端盖I的表面相连接。此外,左侧壁25和右侧壁26的底部与端盖I的表面相连接,左侧壁25和右侧壁26的顶部分别设有与交流接触器的基座相连接用于定位安装的安装筋251。灭弧槽结构简单便于电弧沿跑弧通道排出,并且后侧壁以及安装筋在端盖与基座连接时起到加强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能够防止电弧的窜动,提高交流接触器的装配稳定性。
[0023]特别地,所述的跑弧通道21内设有至少两级用于引弧的台阶22,并且靠近灭弧槽2一侧台阶22的高度小于远离灭弧槽2—侧台阶22的高度。此外,跑弧通道21的宽度是所对应灭弧槽2侧壁宽度的三分之二。台阶对跑弧通道内电弧起到阻挡分离的作用,加快电弧消灭的时间,提高了灭弧效率。同时跑弧通道的宽度保证了电弧能够顺利排出,提高了灭弧槽的使用稳定性。
[0024]所述端盖I的两侧分别是与触头系统相对设置的进线侧和出线侧,所述的进线侧和出线侧上分别设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灭弧槽2,并且靠近进线侧设置的灭弧槽2中与进线侧边缘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开设有跑弧通道21,靠近出线侧设置的灭弧槽2中与出线侧边缘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开设有跑弧通道21。此外,端盖I的边缘设有用于将端盖I安装在交流接触器的基座上的安装孔11,并且安装孔11相对设置在灭弧槽2的一侧。每个灭弧槽能够分别与触头系统其中一相进线侧或出线侧的触头分离点相对应,使得每个触头分离点产生的电弧能够分别进入对应的灭弧槽内,灭弧槽相对独立设置且灭弧槽上跑弧通道的开口方向一致,从而保证了相间灭弧过程不受干扰,避免了相间短路。
[0025]本实用新型的端盖I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图3中端盖I的进线侧和出线侧分别设有并排设置的三个灭弧槽2,每个灭弧槽2分别与触头系统其中一相进线侧或出线侧的触头分离点相对应。并且进线侧或出线侧上相邻的两个灭弧槽2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安装孔11分别安装在进线侧和出线侧的边缘上,优选地,端盖I两侧的安装孔11错位安装。
[0026]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包括端盖(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盖(I)安装在交流接触器上用于遮挡交流接触器内的触头系统,端盖(I)上设有与触头系统相对设置的灭弧槽(2),所述灭弧槽(2)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引弧的跑弧通道(21),所述的跑弧通道(21)用于将触头系统在灭弧槽(2)内产生的电弧引导至灭弧槽(2)的外部进行消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跑弧通道(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灭弧槽(2)的侧壁相连接的引弧筋(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筋(3)的一端与端盖(I)的边缘相平齐,引弧筋(3)的另一端与灭弧槽(2)的侧壁与跑弧通道(21)相对应的端部相连接,并且引弧筋(3)的高度与灭弧槽(2)的高度相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跑弧通道(21)内设有至少两级用于引弧的台阶(22),并且靠近灭弧槽(2)—侧台阶(22)的高度小于远离灭弧槽(2) —侧台阶(22)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跑弧通道(21)的宽度是所对应灭弧槽(2)侧壁宽度的三分之二。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弧槽(2)与触头系统中静触头与动触头的分合点相对设置,灭弧槽(2)是矩形结构,包括分别与端盖(I)的表面相垂直连接的前侧壁(23)、后侧壁(24)、左侧壁(25)和右侧壁(26),所述的前侧壁(23)与端盖(I)的边缘相对设置,并且前侧壁(23)上开设有跑弧通道(21),所述的后侧壁(24)与前侧壁(23)相对设置,后侧壁(24)与交流接触器的基座相连接用于端盖(I)的定位安装,所述的左侧壁(25)和右侧壁(26)分别与前侧壁(23)和后侧壁(24)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侧壁(24)的高度分别大于前侧壁(23)、左侧壁(25)及右侧壁(26)的高度,并且后侧壁(24)的表面设有置于灭弧槽(2)内的加强筋(241),所述加强筋(241)的端部与端盖(I)的表面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壁(25)和右侧壁(26)的底部与端盖(I)的表面相连接,左侧壁(25)和右侧壁(26)的顶部分别设有与交流接触器的基座相连接用于定位安装的安装筋(25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I)的两侧分别是与触头系统相对设置的进线侧和出线侧,所述的进线侧和出线侧上分别设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灭弧槽(2),并且靠近进线侧设置的灭弧槽(2)中与进线侧边缘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开设有跑弧通道(21),靠近出线侧设置的灭弧槽(2)中与出线侧边缘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开设有跑弧通道(21)。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I)的边缘设有用于将端盖(I)安装在交流接触器的基座上的安装孔(11),并且安装孔(11)相对设置在灭弧槽(2)的一侧。
【文档编号】H01H9/30GK205564645SQ201620222382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2日
【发明人】杨宇, 舒东旭, 张志文, 肖体锋
【申请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