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96682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电力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电子设备,其具有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用于电力电子设备(1)的电连接,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元件是导电的并具有第一连接部分(3a)、穿过第一连接部分(3a)的间隙(11)、在第一连接部分(3a)中的间隙(11)的区域中布置在第一连接部分(3a)上的保持架(60)、以及布置在保持架(60)中的螺母(61),螺母(61)被围起以使得螺母(61)的螺纹轴线(G)布置成与第一连接部分(3a)中的间隙(11)对准。
【专利说明】
电力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设备。【背景技术】
[0002]电力电子设备例如可米取功率半导体模块或具有一个或多个电互连电容器的电容器设备的形式。
[0003]如例如从DE 10 2013 103 116 B3已知的其中电力电子设备形成为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技术上常规的电力电子设备具有用于携载负载电流的负载连接元件,电力电子设备借助于所述负载连接元件连接到导电的电流传导元件,诸如导体棒或电缆。负载连接元件具有用于电连接到电流传导元件的连接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分和电流传导元件之间的连接通过螺钉连接来实现。【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电子设备,其中电力电子设备的负载连接元件的连接部分到电流传导元件的螺钉连接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来实现,内螺纹被固定地布置在负载连接元件的连接部分上,所述内螺纹是用于实现螺钉连接所必需的,并且螺钉连接的螺钉被旋拧到所述内螺纹内。
[0005]该目的通过电力电子设备来实现,所述电力电子设备具有第一负载连接元件,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元件用于电力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其是导电的并具有第一连接部分、穿过第一连接部分的间隙、在第一连接部分中的间隙区域中布置在第一连接部分上的保持架, 和布置在保持架中的螺母,螺母被围起以使得螺母的螺纹轴线布置成与第一连接部分中的间隙对准。
[0006]被证实有利的是,保持架具有为指状物形式的元件,其从第一连接部分开始沿着螺母的周向外表面延伸到螺母的背离第一连接部分的后侧,因此保持架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形成。
[0007]也被证实有利的是,保持架具有从第一连接部分开始沿着周向外表面延伸的阻挡元件,因此保持架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形成。
[0008]也被证实有利的是,螺母以在旋转上固定的方式布置在保持架内,因此在螺钉于保持架中旋拧的过程中螺母不能围绕其螺纹轴线旋转。
[0009]被证实有利的是,保持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形成为单件。这使得第一负载连接元件和保持架能够以特别简单和有效的方式来形成。
[0010]也被证实有利的是,螺母在保持架内在螺母螺纹轴线的方向上可移动地布置。这允许补偿装配公差,其原因在于螺母内螺纹的位置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中的间隙进行适配。
[0011]也被证实有利的是,螺母在保持架内在垂直于螺纹轴线延伸的方向上可移动地布置。这允许补偿装配公差,其原因在于螺母内螺纹的位置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中的间隙进行适配。
[0012]也被证实有利的是,螺母在保持架内不可移动地布置,因此在螺钉拧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扭矩可至少部分地由保持架吸收。
[0013]也被证实有利的是,所述电力电子设备具有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具有壳体壁, 壳体壁具有从壳体内壁侧穿过壳体壁到达壳体壁的壳体外壁侧的间隙,第一负载连接元件在X方向上延伸穿过壳体壁中的间隙,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布置在所述壳体部分的外侧,并且第一负载连接元件具有布置在壳体部分内的第一内部连接区域。布置在壳体内的电力电子设备的组件受到壳体部分的保护以免受外部影响。
[0014]也被证实有利的是,壳体壁的壳体外壁侧形成用于螺母的容置部,螺母通过形状配合以在旋转上固定的方式布置在容置部内,因此壳体壁可吸收在螺钉拧入过程中所产生的扭矩。
[0015]也被证实有利的是,第一负载连接元件具有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布置在壳体壁中的间隙区域内,并接合在壳体壁中的垂直于X方向延伸的第一槽内。保持元件吸收在X 方向上作用于第一负载连接元件的第一连接部分上的力且以使得防止第一内部连接区域在X方向上的移动。
[0016]也被证实有利的是,为了电力电子设备的电连接,所述电力电子设备具有第二负载连接元件,所述第二负载连接元件在X方向上延伸通过壳体壁中的间隙,其是导电的,并布置成使得它与第一负载连接元件电绝缘,并具有布置在壳体部分外侧的第二连接部分以及布置在壳体部分内的第二内部连接区域。以这种方式,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直流电压连接。
[0017]也被证实有利的是,设有内螺纹并在X方向上延伸的插口以在旋转上固定方式且在X方向上不可移动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壳体壁内,第二连接部分具有与插口对准的间隙。其结果是,例如当将直流母线连接到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时,能够可靠地避免由在直流母线厚度上的公差和/或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在X方向上彼此相距距离的公差和/或直流母线与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相距距离的公差所导致的在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产生的力。
[0018]被证实有利的是,螺母与第一负载连接元件的在X方向上延伸通过壳体壁中间隙的部分相距的距离和插口与第二负载连接元件在X方向上延伸通过壳体壁中间隙的部分相距的距离相比进一步大至少10%。其结果是,实现第一连接部分在X方向上的符形性 (comp 1 iance)的增加。
[0019]也被证实有利的是,设有内螺纹并在X方向上延伸的插口以在旋转上固定的方式且在X方向上不可移动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壳体壁内,所述插口以电绝缘的方式布置,并且电力电子设备的负载连接元件的连接部分不布置在壳体部分的外侧的第二插口的前方。其结果是,实现电力电子设备和电流连接元件的电连接与电力电子设备和电流连接元件的机械连接的解耦。【附图说明】
[0020]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具体的解释说明,并呈现在附图中, 其中:
[0021]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子设备的剖开前视透视图;
[0022]图2示出从图1细节的视图;[〇〇23]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子设备的剖视透视图;
[0024]图4示出第一负载连接元件、具有布置于其中的螺母的保持架和第二负载连接元件的透视图;
[0025]图5示出第一负载连接元件和具有布置于其中的螺母的保持架的细节透视图;
[0026]图6示出第一负载连接元件和具有布置于其中的螺母的保持架的细节透视图,其中螺母布置在电力电子设备的壳体部分的容置部内;
[0027]图7示出第一负载连接元件和具有布置于其中的螺母的保持架的细节后视图,其中螺母布置在电力电子设备的壳体部分的容置部内;[〇〇28]图8示出负载连接装置;
[0029]图9示出第一负载连接元件的另一种形式的透视图,以及具有布置于其中的螺母的保持架的透视图;[〇〇3〇]图10示出由非导电的弹性体封闭的第一负载连接元件;
[0031]图1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子设备的后部透视图;[〇〇32]图12示出直流母线;以及 [〇〇33]图13示出第一电流传导元件。【具体实施方式】
[0034]在图1中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子设备1的剖开前视透视图,在图2中示出图1的细节,以及在图3中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子设备1的剖视透视图。
[0035]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电力电子设备1具有基板21 (例如铜直接键合基板或绝缘金属基板),功率半导体组件23被布置在基板21上并连接到基板21(参见图3)。各功率半导体组件23优选采取功率半导体开关或二极管的形式。基板21具有功率半导体开关23布置于其上的电传导导体轨道。
[0036]功率电子设备1优选具有壳体部分2,其优选围绕功率半导体组件23侧向延伸,并且优选形成为单件。壳体部分2优选由塑料构成。[〇〇37]为了激活功率半导体开关23,电力电子设备1优选具有布置于印刷电路板24上的驱动电路。[〇〇38]壳体部分2具有壳体壁10,其具有从壳体内壁侧41穿过所述壳体壁10到达壳体外壁侧42的间隙40。
[0039]为了将电力电子设备1电连接到导电的第一电流传导元件33,第一电流传导元件 33例如可形成为导体棒或形成为电缆,所述电力电子设备1具有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在X方向上延伸通过壳体壁10中的间隙40,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是导电的,优选形成为单件,并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具有布置在壳体部分2外侧的第一连接部分3a和布置在壳体部分2内侧的第一内部连接区域3b。乂方向是其中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穿过壳体壁10的方向。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在X方向上从壳体内壁侧41延伸通过壳体壁10到达壳体外壁侧42。对于电力电子设备1的电连接而言,第一连接部分3a连接到导电的第一电流传导元件33。负载连接元件用于携载负载电流。相比于控制电流,当功率半导体组件形成为功率半导体开关时所述控制电流用于激活功率半导体组件 23,而流动通过负载连接元件的负载电流通常具有高的电流强度。此外,电力电子设备1具有导电的连接元件(未示出),其将基板21连接到导电的负载连接元件。负载连接元件还可与相应分配的连接元件形成为单件。
[0040]如通过图4至图7中的示例所示,第一连接部分3a具有穿过第一连接部分3a的间隙 11,保持架60在第一连接部分3a中的间隙11区域内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a上。在保持架60处布置螺母61,所述螺母由第一连接部分3a和保持架60围起以使得螺母61的螺纹轴线 G布置成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a中的间隙11对准。[〇〇41] 螺母61的内螺纹围绕螺纹轴线G延伸。螺母61优选为标准螺母,例如六角形螺母或方形螺母。[〇〇42]第一连接部分3a中的间隙11优选形成为通孔。
[0043]保持架60优选具有为指状物形式的元件60a和60b,所述元件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 3a开始沿着螺母61的周向外表面61a延伸到螺母61的背离第一连接部分3a的后侧61b。保持架60优选具有从第一连接部分3a开始沿着周向外表面6 la延伸的阻挡元件60c。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保持架60与第一连接部分形成为单件,这使得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与保持架 60能够以特别简单和有效的方式来形成。[〇〇44]保持架60优选形成为与螺母61中的通孔80对准,它在远离第一连接部分3a的方向上形成为开放的。这允许已拧入螺母61内的螺钉从保持架60突出,使得螺钉的外螺纹可根据需要尽可能远地旋拧到螺母61的螺纹内。[〇〇45]与第一连接部分3a—起,保持架60限制螺母61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分3a在所有空间方向X、Y和Z上移动的可能性。螺母61,从而螺母61的内螺纹因此被固定地布置在负载连接元件3的第一连接部分3a上。[〇〇46]螺母61优选以在旋转上固定的方式布置在保持架中,以便当螺钉被拧入到螺母61 的螺纹内时螺母不会发生围绕其螺纹轴线G的旋转运动。[〇〇47]螺母61优选在螺母61的螺纹轴线G的方向上可移动地布置在保持架60内。此外,螺母61优选在垂直于螺纹轴线G延伸的方向上可移动地布置在保持架60内。这允许补偿装配公差,其原因在于螺母61的内螺纹的位置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a中的间隙11适配。 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螺纹轴线G在X方向上延伸。
[0048]在该方面应该指出的是,在极端情况下,螺母61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分3a移动的可能性可以受到保持架60连同第一连接部分3a—起的限制,以使得螺母61在一个、两个或所有空间方向X、Y和Z上不具有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分3a移动的可能性。在极端的情况下,所述螺母61也可以布置为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分3a不可移动地布置在保持架60内。
[0049]螺母61不以材料键合的方式连接到保持架60。[〇〇5〇]例如图6和图7中所示,壳体壁10的壳体外壁侧42优选形成适于螺母61的容置部 70,螺母61通过形状配合以在旋转上固定的方式布置在容置部70内,优选与壳体外壁侧42 形状配合。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螺母61的外周表面61a与壳体外壁侧42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布置。在这种情况下,间隔72可在壳体外壁侧42和螺母61的外周表面61a之间形成。为了便于组装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容置部70优选具有开口区域71,其在远离螺母61的方向上变得更大,并便于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的组装。在组装的过程中,螺母61在图6和图7中从上方被引入到容置部70内。[〇〇51]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优选具有保持元件8,其布置在壳体壁10中的间隙40区域内并且接合在壳体壁10中垂直于X方向延伸的第一槽51内(参见图11)。保持元件8,并且因此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以如此的方式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连接到壳体壁10。保持元件8吸收在X方向上作用于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的第一连接部分3a上的力并以这样的方式防止第一内部连接区域3b在X方向上的移动。[〇〇52]为了将电力电子设备1电连接到导电的第二电流传导元件35,第二电流传导元件 35例如可形成为导体棒或形成为电缆,所述电力电子设备1优选具有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 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所述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在X方向上延伸通过壳体壁10中的间隙 40,所述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是导电的并布置成使其与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电绝缘,优选形成为单件,并具有布置在壳体部分2外侧的第二连接部分4a和布置在壳体部分2内的第二内部连接区域4b。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在X方向上穿过壳体壁10。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在X方向上从壳体内壁侧41延伸通过壳体壁10到达壳体外壁侧42。第二连接部分4a优选抵靠壳体外壁侧42定位。[〇〇53]此外,设有内螺纹并在X方向上延伸的插口 7以在旋转上固定的方式且在X方向上不可移动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壳体壁10内,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的第二连接部分4a具有与插口 7对准的间隙15。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插口 7以在旋转上固定的方式且在X方向上不可移动的方式布置,因为插口 7以材料键合的方式连接到壳体壁10 (例如,因为它模制到壳体壁内)。插口7优选以电绝缘的方式布置。第二连接部分4a中的间隙15优选形成为通孔。 [〇〇54]第二连接部分4a也优选在X方向上符形地形成,从而第二连接部分4a在X方向上可相对于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的在X方向上通过间隙40延伸的部分4c稍微移动。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第二连接部分4a在X方向上的符形性由第二连接部分4a实现,其具有扁平的几何形状并布置使得其相对于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的所述部分4c以成角度的方式远离,尤其是以成直角角度的方式远离。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第一连接部分3a在X方向上的符形性增加,因为螺母61与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的在X方向上延伸通过壳体壁10中间隙40的部分 3c相距的距离和插口 7与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在X方向上延伸通过壳体壁10中间隙40的部分相距的距离相比进一步大至少10%,特别是进一步大至少20%。因此,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 优选地具有比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更大的杠杆臂。[0〇55 ]如通过示例的方式在图8中所示,在X方向上延伸通过间隙40的第一负载连接元件 3的部分3c和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的部分4c优选由非导电的弹性体16封闭,从而使得包括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和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以及弹性体16的负载连接装置50形成为结构单元。 弹性体16填充存在于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和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之间的间隔。弹性体16优选作为硅树脂形成。在电力电子设备1的组装过程中,负载连接装置50在图1中从上方被引入到间隙40内。弹性体16相对于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和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密封壳体壁10。 [0〇56]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和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优选用于连接直流母线38(参见图12), 所述直流母线38在操作期间具有第一电流传导元件33(第一导体棒),第一电流传导元件33 具有第一直流电压电势(例如正电势),并且在操作期间具有第二电流传导元件35(第二导体棒),第二电流传导元件35具有第二直流电压电势(例如负电势)。在第一电流传导元件33 和第二电流传导元件35之间优选布置非导电的绝缘层37。
[0057]为了电力电子设备1的电连接,第一连接部分3a通过螺钉连接而连接到导电的第一电流传导元件33。为此目的,螺钉的轴引导通过第一电流传导元件33中的间隙34,通过绝缘层37中的间隙31,通过第二电流传导元件35中的间隙39,并通过第一连接部分3a中的间隙11,并且螺钉拧入到螺母61内。在这种情况下,螺钉可由非导电材料形成,或例如在第二电流传导元件35和螺钉之间布置有非导电插口。[〇〇58] 为了电力电子设备1的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分4a也通过螺钉连接而连接到导电的第二电流传导元件35。为此目的,螺钉的轴引导通过第二电流传导元件35中的间隙36并通过第二连接部分4a中的间隙15,并且螺钉拧入到插口 7内。[〇〇59]从而在X方向上作用于连接部分3a上的力不会传递到第一内部连接区域3b并且没有在X方向上作用的力通过螺母61传递到壳体部分2,其原因在于螺母61在X方向上布置成可相对于壳体部分2移动。因此,在螺母61拧紧的过程中也不存在X方向上额外地作用的必须由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的保持元件8吸收的力。
[0060]这允许补偿所涉及元件的现有公差以及在第一连接部分3a和第二连接部分4a与直流母线38之间距离的现有公差,避免第一内部连接区域3b和第二内部连接区域4b的移动。具体地,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避免由在直流母线38厚度上的公差和/或第一连接部分 3a和第二连接部分4a在X方向上彼此相距距离的公差和/或直流母线38与第一连接部分3a 和第二连接部分4a相距距离的公差所导致的在第一连接部分3a和第二连接部分4a之间产生的力。
[0061]在图9中,示出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的另一种形式的透视图,并且还示出具有布置于其中的螺母61的保持架60的透视图。在此在图9中示出总共三个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这些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优选地通过导电的连接元件5连接到彼此。根据图9的相应的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没有必要通过连接元件52连接到另外的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在图9中所示的三个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在它们的基本结构方面分别与在图4中所示和上文所述的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相同,因此关于对根据图9的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的描述,可参考上述的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所述的特征。
[0062]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根据图9的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用于第一电流传导元件 33的连接(参见图13),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内,所述第一电流传导元件33在操作期间具有交流电压电势。在图3中的后侧上并在图11中,根据图9的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在它已被装配到电力电子设备1内的状态示出。图9中所示的三个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在它们的装配状态方面分别与在图6和图7中所示和上文所述的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相同,因此在该方面可参考上述给出的描述。[〇〇63]如通过示例的方式在图10中所示,在X方向上延伸通过间隙40的相应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的部分3c优选由非导电的弹性体16封闭。弹性体16还优选封闭连接元件52。弹性体 16优选作为硅树脂形成。在电力电子设备1的组装过程中,根据图9和图10的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在图1中从上方被引入到间隙40内。弹性体16相对于相应的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密封壳体壁10。在图11中所示的布置在后侧上的插口 7在其结构和其装配状态方面与图2中所示和上文所述的布置在前侧上的插口7相同。作为与布置在前侧上的根据图2的插口7的区别, 电力电子设备1的负载连接元件的连接部分不布置在布置于后侧上的插口 7的前方。
[0064]为了电力电子设备1的电连接,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的第一连接部分3a通过螺钉连接而连接到导电的第一电流传导元件33(参见图13)。为此目的,螺钉的轴引导通过第一电流传导元件33中的间隙34,通过第一连接部分3a中的间隙11,并且螺钉拧入到螺母61内。此夕卜,为此目的,螺钉的轴引导通过第一电流传导元件33中的另一间隙34',并且螺钉拧入到插口7内。[0〇65]保持元件8吸收在X方向上作用于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的第一连接部分3a上的力并以这样的方式防止第一内部连接区域3b在X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在X方向上作用于连接部分 3a上的力因而不被传递到第一内部连接区域3b。由于相应的螺母61在X方向可移动地布置, 在螺母拧紧的过程中也不存在额外的在X方向上作用的必须由保持元件8吸收的力。这允许补偿所涉及元件的现有公差以及在第一连接部分3a与第一电流传导元件33之间距离的现有公差,避免第一内部连接区域3b的移动以及在X方向上从外侧施加到第一内部连接区域 3b上的任何力。
[0066]应当指出的是,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和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优选形成为多层的以角度远离(multiply angled-away)的金属片材元件。
[0067]还应当指出的是,第一负载连接元件和如果存在的第二负载连接元件也可以材料键合的方式用弹性体包封并通过弹性体以材料键合的方式连接到壳体部分,或第一负载连接元件和如果存在的第二负载连接元件例如可模制到壳体部分内,如果壳体部分由塑料构成的话。在注塑过程中塑料围绕第一负载连接元件和第二负载连接元件流动的事实意味着在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意义上形成壳体部分中的间隙,第一负载连接元件和第二负载连接元件延伸通过所述间隙,还有可能的是为了电绝缘而使塑料在第一负载连接元件和第二负载连接元件之间流动,并且以这种方式所述间隙可被配置成分成两部分式的间隙。
[0068]还应当指出的是,电力电子设备的壳体可仅由壳体部分构成,或者还可以具有另外的壳体部分。
[0069]还应当指出的是,为了电连接到电力电子设备,第一电流传导元件和第二电流传导元件也分别具有用于螺钉的仅仅一个间隙。此外,第一电流传导元件和第二电流传导元件也可彼此完全独立地布置。
[0070]在这一点上应当指出本实用新型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当然可根据需要与彼此相结合,只要这些特征不相互排斥即可。
【主权项】
1.一种电力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力电子设备具有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所述 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用于电力电子设备(1)的电连接,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元件是导电的并 具有第一连接部分(3a )、穿过第一连接部分(3a)的间隙(11 )、在第一连接部分(3a)中的间 隙(11)的区域中布置在第一连接部分(3a)上的保持架(60)、以及布置在保持架(60)中的螺 母(61),螺母(61)被围起以使得螺母(61)的螺纹轴线(G)布置成与第一连接部分(3a)中的 间隙(11)对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60)具有为指状物形 式的元件(60a,60b),该指状物形式的元件从第一连接部分(3a)开始沿着螺母(61)的周向 外表面(61a)延伸到螺母(61)的背离第一连接部分(3a)的后侧(61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60)具有从第一连接 部分(3a)开始沿着周向外表面(61a)延伸的阻挡元件(60c)。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61)以在旋转上固定的 方式布置在保持架(60)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60)与所述第一连接 部分(3a)形成为单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61)在保持架(60)内在 螺母(61)的螺纹轴线(G)的方向上可移动地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61)在保持架(60)内在 垂直于螺纹轴线(G)延伸的方向上可移动地布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61)在保持架(60)内不 可移动地布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电子设备(1)具有壳体 部分(2 ),所述壳体部分(2)具有壳体壁(10 ),壳体壁(10)具有从壳体内壁侧(41)穿过壳体 壁(10)到达壳体壁(10)的壳体外壁侧(42)的间隙(40),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在X方向 上延伸穿过壳体壁(10)中的间隙(40),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a)布置在所述壳体部分(2)的 外侧,并且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具有布置在壳体部分(2)内的第一内部连接区域 (3b)〇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壁(10)的壳体外壁侧 (42)形成用于螺母(51)的容置部(70),螺母(61)通过形状配合以在旋转上固定的方式布置 在容置部(70)内。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具有 保持元件(8 ),所述保持元件(8)布置在壳体壁(10)中的间隙(40)的区域内,并接合在壳体 壁(10)中的垂直于X方向延伸的第一槽(51)内。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为了电力电子设备(1)的电连 接,所述电力电子设备(1)具有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所述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在X方向 上延伸通过壳体壁(10)中的间隙(40),所述第二负载连接元件是导电的,并布置成使得第 二负载连接元件与第一负载连接元件(3)电绝缘,并具有布置在壳体部分(2)外侧的第二连 接部分(4a)以及布置在壳体部分(2)内的第二内部连接区域(4b)。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力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内螺纹并在X方向上延伸的插口(7)以在旋转上固定的方式且在X方向上不可移动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壳体壁(10)内, 所述第二连接部分(4a)具有与插口( 7)对准的间隙(15)。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力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60)与第一负载连接 元件(3)的在X方向上延伸通过壳体壁(10)中间隙(40)的部分(3c)相距的距离和插口(7)与 第二负载连接元件(4)在X方向上延伸通过壳体壁(10)中间隙(40)的部分(4c)相距的距离 相比进一步大至少10%。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力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内螺纹并在X方向上延伸 的插口(7)以在旋转上固定的方式且在X方向上不可移动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壳体壁(10)内, 所述插口(7)以电绝缘的方式布置,并且电力电子设备(1)的负载连接元件的连接部分不布 置在壳体部分(2)的外侧的第二插口(7)的前方。
【文档编号】H01L23/049GK205582909SQ201620396995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5月4日
【发明人】C·蔡勒
【申请人】赛米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