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和电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0642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装置和电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设置在其输出线中的逆流保护二极管的电源装置,以及具有互相并联的多个这种电源装置的电源系统。


图1表示具有互相并联的两个回扫型开关电压变换器的传统电源系统。用标号100来总地表示传统电源系统。
如所示,传统电源系统100包括并联至负载103的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第一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1和102在电路结构上彼此相同。因此,下文仅仅说明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的电路结构。
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包括AC(交流)输入端111,输入滤波器112和整流电路113。
例如通过把市电AC电压加在AC输入端111上把市电交流电供给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然后该AC电压加到输入滤波器112。设置输入滤波器112以从输入AC电压中消除电源噪声,然后把没有电源噪声的AC电压加到整流电路113。整流电路113对AC电压整流以提供预定值的DC(直流)输入电压(Vin)。
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还包括具有初级绕组114a和次级绕组114b的变压器114、开关元件115、脉宽调制(PWM)电路116、整流二极管117和滤波电容器118。
变压器114的初级绕组114a的一端连接到整流电路113,后者把DC输入电压(Vin)加在初级绕组114a的这一端上。变压器114的初级绕组114a的另一端经开关元件115连接到地。开关元件115是,例如场效应晶体管(FET)。开关元件115具有连接到PWM电路116的栅极、并且由从PWM电路116提供的PWM信号以脉冲方式驱动。开关元件115由PWM信号脉冲驱动,以接通或断开通过变压器114的初级绕组114a的电流。
变压器114的次级绕组114b的一端连接到地。变压器114的次级绕组114b的另一端连接到整流二极管117的正极。整流二极管117的负极经滤波电容器118连接到地。把整流二极管117的负极与滤波电容器118互相连接的连接点标为D点。在变压器114的次级绕组114b,由于开关元件115的开关操作而从初级绕组114a感生电压。整流二极管117对在次级绕组114b感生的电压整流,并且滤波电容器118对其滤波,以在D点产生DC电压(Vp)。
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还包括分压器119、分压器120、检测输出电压误差的差动放大器121、产生参考电压(Vref)的参考电压源122和包括发光二极管124和光电晶体管125的光耦合器123。
分压器119和120串联在D点与地之间。差动放大器121具有连接到分压器119与120之间的连接点的反相输入端,还具有连接到参考电压源122的正端的非反相输入端。参考电压源122的负端连接到地。光耦合器123的发光二极管124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到D点和差动放大器121的输出端。光耦合器123的光电晶体管125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分别连接到地和PWM电路116。
在差动放大器121的反相输入端,把以分压器119与120之间的分压比对D点的DC电压(Vp)分压而产生的DC电压(Vp)提供给差动放大器121。而且,在差动放大器121的非反相输入端把由参考电压源122产生的参考电压(Vref)提供给它。差动放大器121放大其非反相与反相输入端之间的电压差以提供差动电压,即分压后的DC电压(Vp)与参考电压(Vref)之间的误差电压。把所述误差电压经光耦合器123加至PWM电路116。PWM电路116根据误差电压改变PWM信号的占空比,并且这样接通或断开开关元件115、使得在D点的DC电压(Vp)稳定在恒定电平。
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还包括逆流保护二极管126、输出电阻127、正输出端128和负输出端129。逆流保护二极管126的正极连接到D点而其负极经输出电阻127连接到正输出端128。负输出端129连接到地。
传统电源系统100具有互相并联的第一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1和102,并且向负载103提供电力。
更具体地说,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的正输出端128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的正输出端128相连并且连接到负载103的正电源输入端104。另外,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的负输出端129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的负输出端129相连并且连接到负载103的负电源输入端105。
如上所述,传统电源系统100向负载103提供比由一个开关电压变换器产生的功率更大的功率。
一般来说,如果多个电源装置互相并联,在这些电源装置之间出现输出电压上的很小差异。
因此,在传统电源系统100中,设置逆流保护二极管126以防止电流从产生高电压的开关电压变换器流向产生低电压的开关电压变换器,并且设置输出电阻127以消除电位差,使由两个开关电压变换器101和102分别向负载103提供的电流之间的差异最小并且非常高效率地向负载103提供电力。
现在假定在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的D点产生的电压(Vp)具有值Vp1,在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的D点产生的电压(Vp)具有值Vp2,并且Vp1<Vp2。还假定在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的正输出端128送出DC电流I1,而在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的正输出端128送出DC电流I2。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电源系统100中没有设置逆流保护二极管126,则来自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的DC电流I2的一部分(逆电流Ir)流入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的分压器119和120,由此在D点产生不是恒定的不稳定DC电压(Vp1)。但是,由于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具有逆流保护二极管126,逆电流Ir不会流入分压器119和120,因此,在D点产生恒定且稳定的DC电压(Vp1)。
而且,如果在电源系统100中没有设置输出电阻127,其中在A点的DC电压(Vp)高的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将提供100%的负载电流Io,而在A点的DC电压(Vp)低的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将不提供负载电流Io。但是,在电源系统100中,随着分别从正输出端128输出的DC电流I1和I2增加,在输出电阻127两端产生的电压(VR)也增加,而在正输出端128产生的输出电压(VS)线性下降。因此,在电源系统100中的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将会平均地参与负载电流Io的供给。
图2表示来自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的输出电流I1、I2与电源系统100提供给负载103的输出电压(VS)之间的关系。
如图2中所示,甚至在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的D点的电压Vp1与在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的D点的电压Vp2之间产生非常小的差异时,由于输出电阻127设置在D点与正输出端128之间,输出电阻127产生线性电压降(VR)。因此,在由正输出端128供给负载103的输出电压(VS)是常量时,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中的每一个提供用于供给负载103的电流。具体来讲,当输出电压(VS)是例如12V,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将从其正输出端128提供4A的输出电流,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将从其正输出端128提供6A的输出电流。如果输出电阻127的电阻值更大,由输出电阻127产生的电压下降率也变大,而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提供的输出电流之间的差异被减小,如图3所示。
如上所述,在第一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1和102中任何一个中设置逆流保护二极管126。与输出电阻127类似,逆流保护二极管126具有这样的性质当经过逆流保护二极管126的电流具有比预定的更大的值时,电压降(VF)与产生的电流成比例地增加。因此,当输出电流值大于预定值时,逆流保护二极管126可类似于输出电阻127线性减小在正输出端128的输出电压(VS)。
如果在每个开关电压变换器中设置逆流保护二极管126和输出电阻127,则第一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1和102中的每一个的正输出端128提供的输出电压(VS)的电压降Vdp将会如下Vdp=VF+VR当通过逆流保护二极管126的电流具有小于预定值的值时,电压下降(VF)率会大些,并且电压降(VF)不会与流动的电流成比例地增加。特别地,图4表示肖特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当流经肖特基二极管的电流小于2A时,如图4中所示,电压变化明显大于电流。
而且,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与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的逆流保护二极管126的温度特性互不相同,或者具有一些误差。而且,逆流保护二极管126的输出特性受到环境温度和年代变化的影响。类似地,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与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的输出电阻127的温度特性互不相同,或者具有一些误差。
因此,在电源系统100中,由于每个电源装置的所述电压降不是线性的,所以在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01的DC电流I1与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02的DC电流I2之间会导致大的差异,因而开关电压变换器101和102中的某一个会比另一个更多地对提供负载电流Io起作用。这种对提供负载电流Io倾向一边的作用将会负面影响产品可靠性。
发明目的及概述因而,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下列电源装置、以及具有互相并联的多个这种电源装置的电源系统来克服上面提到的缺点,所述电源装置不受设置在其输出线路中的逆流保护二极管的电压波动影响,并且可以提供以高精度控制的稳定输出电压。
按照本发明,提供包括以下部分的电源装置DC电压源;向外部负载提供电力的输出端,所述外部负载连接到所述输出端;设置在DC电压源与输出端之间的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到所述DC电压源、而其负极连接到所述输出端;用于检测所述二极管的正向电压的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二极管的正向电流的装置;以及用于控制由DC电压源产生的DC电压的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控制由DC电压源产生的DC电压、使得二极管的正极电位保持恒定,并且按照正向电流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流降低输出端电压,以及按照正向电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压增大二极管的正极电位。
在所述电源装置中,设置在DC电压源与输出端之间的二极管起到逆流保护二极管的作用。并且这样控制由DC电压源产生的DC电压、使得二极管的正极电位保持恒定、而按照正向电流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流降低输出端电压、并且按照正向电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压增大二极管的正极电位。
按照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并联到外部负载的多个电源装置的电源系统,每个电源装置包括DC电压源;向外部负载提供电力的输出端,所述外部负载连接到所述输出端;设置在DC电压源与输出端之间的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到DC电压源、而其负极连接到输出端;用于检测所述二极管的正向电压的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二极管的正向电流的装置;以及用于控制由DC电压源产生的DC电压的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控制由DC电压源产生的DC电压、使得二极管的正极电位保持恒定、并且按照正向电流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流降低输出端电压、以及按照正向电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压增大二极管的正极电位。
在所述电源系统中,设置在每个电源装置的DC电压源与输出端之间的二极管起到逆流保护二极管的作用。并且这样控制DC电压源产生的DC电压、使得二极管的正极电位保持恒定、并且按照正向电流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流降低输出端电压、以及按照正向电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压增大二极管的正极电位。
如所示,电源系统10包括并联到负载13的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2。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2在电路结构上彼此相同。因而,下面仅说明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的电路结构。
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包括AC输入端21、输入滤波器22和整流电路23。
例如通过把市电AC电压加在AC输入端21上而把市电交流电提供给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然后把AC电压加在输入滤波器22上。设置输入滤波器22以从输入AC电压中消除电源噪声,然后把没有电源噪声的AC电压加在整流电路23上。整流电路23对AC电压整流以提供预定值的DC输入电压(Vin)。
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还包括具有初级绕组24a和次级绕组24b的变压器24、开关元件25、脉宽调制(PWM)电路26、整流二极管27和滤波电容器28。
变压器24的初级绕组24a的一端连接到整流电路23,后者把DC输入电压(Vin)加在初级绕组24a的这一端上。变压器24的初级绕组24a的另一端经开关元件25连接到地。所述开关元件25是,例如场效应晶体管(FET)。开关元件25具有连接到PWM电路26的栅极、并且由从PWM电路26提供的PWM信号以脉冲方式驱动。开关元件25由PWM信号脉冲驱动,以接通或断开通过变压器24的初级绕组24a的电流。
变压器24的次级绕组24b的一端连接到地。变压器24的次级绕组24b的不是连接到地的另一端连接到整流二极管27的正极。整流二极管27的负极经滤波电容器28连接到地。把整流二极管27的负极与滤波电容器28互相连接的连接点标为A点。
在变压器24的次级绕组24b,由于开关元件25的开关操作而从初级绕组24a感生电压。整流二极管27对在次级绕组24b感生的电压整流,并且滤波电容器28对其滤波,以在A点产生DC电压(VQ)。
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还包括电流检测电阻30、逆流保护二极管31、正输出端33和负输出端34。
电流检测电阻30的一端连接到A点,而其另一端连接到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极。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负极连接到正输出端33。负输出端34连接到地。把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极与电流检测电阻30互相连接的连接点标为B点。假定在电流检测电阻30产生的电压为VR、而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是VF。
设置电流检测电阻30以检测正输出端33的输出电流。逆流保护二极管31防止电流从外部经正输出端33反向流入。
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还包括互相串联的分压器36和分压器37、偏置电阻38、检测输出电压误差的差动放大器39、产生参考电压(Vref)的参考电压源40、电阻41、包括发光二极管43和光电晶体管44的光耦合器42、输出电流检测/校正电路45和VF校正电路46。
分压器36的一端连接到B点、而其另一端连接到分压器37。分压器37的没有连接到分压器36的一端经偏置电阻38连接到地。分压器36与37之间的连接点连接到差动放大器39的反相输入端。参考电压源40的正端连接到差动放大器39的非反相输入端并且经电阻41连接到A点。光耦合器42的发光二极管43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到A点和差动放大器39的输出端。光耦合器42的光电晶体管44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分别连接到地和PWM电路26。
输出电流检测/校正电路45检测电流检测电阻30产生的电压(VR),并且把按产生的电压VR成比例地增加或减小的校正电流供给分压器37。即,把与产生的电压(VR)成比例的校正电流从输出电流检测/校正电路45提供给分压器37。
VF校正电路46检测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VF,并且把与正向电压VF成比例的校正电流提供给偏置电阻38。
在差动放大器39的反相输入端,把以分压器36与37之间的分压比对B点的DC电压(Vp)分压而产生的电压、与由来自输出电流检测/校正电路45的校正电流在分压器37产生的电压相加而得到的电压提供给差动放大器39。
而且,在差动放大器39的非反相输入端把由参考电压源40产生的参考电压(Vref)与由VF校正电路46产生的偏置电压(Voffset)相加而得的电压(Vref+Voffset)提供给差动放大器39。差动放大器39放大其非反相与反相输入端之间的电压差以便提供差动电压,即误差电压。把所述误差电压经光耦合器42加至PWM电路26。PWM电路26改变PWM信号的占空比,当误差电压为负时减小接通时间,而当误差电压为正时增加接通时间,并且这样接通或断开开关元件25、使得在B点的DC电压稳定在恒定电平。
象上述那样构造的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可以提供在正输出端33与负输出端34之间的稳定的DC输出电压(VS)。
在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最佳实施例的电源系统10中,第一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1与12并联至负载13,并且供给负载13电力。
更具体地说,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的正输出端33与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2的正输出端33相连并且连接至负载13的正电源输入端。而且,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的负输出端34与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2的负输出端34相连并且连接到负载13的负电源输入端。
如上所述,电源系统10的第一实施例向负载13提供比一个开关电压变换器所产生的功率大的功率。而且,如果开关电压变换器中的一个出故障,可用其他正常的开关电压变换器来补充电源系统10。
随后,在下文中进一步说明VF校正电路46。
图6表示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的伏安特性,其中I1和VS为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在VF校正电路46和输出电流检测/校正电路45都不工作的情况下,伏安特性用图6中的下边的虚线表示。即,由于是以反馈方式控制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使得在B点的DC电压(VP)保持恒定,所以产生与设置在B点与正输出端33之间的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VF对应的下降电压VS。
然后,VF校正电路46检测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VF,产生与正向电压VF成比例的校正电流,并且把校正电流提供给偏置电阻38。当向偏置电阻38提供校正电流时,偏置电阻38产生偏置电压Voffset以提高参考电压Vref。也就是说,如图6中上面的虚线所示,参考电压源40产生的参考电压(Vref)与VF校正电路46产生的偏置电压(Voffset)相加,产生电压(Vref+Voffset),它能使B点的DC电压(Vp)恒定。因此,补偿了对应于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VF的下降电压,并且无论温度与输出电流I1如何,在正输出端33产生的输出电压VS保持恒定,如图6中直线所示。
可用如图7中所示的运算放大器的倒相/放大电路来构成VF校正电路46。
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极连接到运算放大器51的非反相输入端,而其负极经输入电阻Rs连接到运算放大器51的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51的输出端经反馈电阻Rf连接到其反相输入端。
如下表示运算放大器51的输出电压(Va)Va=(1+Rf/Rs)×VF例如,当Rs=10kΩ且Rf=250kΩ,则Va=26×VF。
图8中示出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VF与运算放大器51的输出电压(Va)之间的输出特性。
例如,假定运算放大器51的电源电压是单一的+20V。在这种情况下,当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VF在0至0.8V的范围内增加时,运算放大器51的输出电压(Va)线性增加。另一方面,当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VF在大于0.8V的范围内增加时,运算放大器51的输出电压(Va)被钳位在20V。通过将输出电压(Va)如此钳位,甚至在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VF由于故障或损坏而异常增加时,可防止B点的电压(Vp)异常上升。
现将用于将输出电压(Va)钳位的条件表示如下。即,若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VF的最大值为VFMAX,运算放大器51的最大输出电压为VaMAX,运算放大器51的放大率G如下G=VaMAX/VFMAX然后,VF校正电路46检测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VF,并且把与检测的正向电压VF成比例的校正电流经输出电阻52加在偏置电阻38上。
结果,对应于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VF的下降电压得到补偿,于是,如图6中所示,无论温度与输出电流I1如何,在正输出端33产生的输出电压VS保持恒定接着,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说明输出电流检测/校正电路45。
设置输出电流检测/校正电路45,以便这样控制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和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2、使得输出电压按照输出电流线性下降,并且消除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与第二开关电压变换器12的输出电压之间的误差。
在电流检测电阻30产生与输出电流成比例的电压(VR)。输出电流检测/校正电路45检测在电流检测电阻30产生的电压(VR),并且产生与所述产生的电压(VR)成比例的校正电流。然后,分压器36与分压器37之间的连接点的电压与所加的校正电流成比例地增加。因此,加在检测输出电压误差的差动放大器39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按照输出电流的增加而升高。因此,第一开关电压变换器11以这样的方式工作、使得输出电压VS按照输出电流I1的增加成比例地下降。
如上所述,因为按照本发明的电源系统10设置了输出电流检测/校正电路45和VF校正电路46,所以输出电压VS按照输出电流I1的增加线性地下降,如图9中所示。
电源系统10通过检测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VF并校正对应于正向电压VF的下降电压,执行对开关电压的稳定性控制。因此,电源系统10可产生不受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降和温度波动影响的输出电压VS。
另外,由于电源系统10检测输出电流并且与检测的输出电流成比例地降低输出电压VS,所以电源系统10可以消除用于电压降的输出电阻的电阻值波动和每组的线路电阻的影响,以及温度特性的波动的影响。因此,可以获得线性电压降特性。通常,线性电压降取决于电阻本身的电阻值。另一方面,在电源系统10中,可以自由选择电流检测电阻30的电阻值。因此,可以使用从一般厂商可得到的标准电阻,并且可以使用便宜的电阻。
图10表示设置了检测端子60的电源系统10。具有检测端子60的电源系统10通过检测从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极到负载13的正端的电压降并且校正它,可以校正由按照线路情况产生的线路电阻的阻值波动引起的每个开关电压变换器的电压降的波动。
电源系统10可设置有故障检测电路61,它检测VF校正电路46中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a,并且检测逆流保护二极管31是否工作正常,如图10中所示。
图11表示故障检测电路61可发现故障的范围。如图11所示,故障检测电路61检测输出电压Va是否为17.5V或大于17.5V,或者,输出电压Va为2.5V或小于2.5V。如果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a为2.5V或小于2.5V,则故障检测电路61确定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VF太小,并且输出告警信号。另一方面,如果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a为17.5V或大于17.5V,则故障检测电路61确定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VF太大,也输出告警信号。通过这样检测VF校正电路46中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a,可以发现诸如短路或断路的故障。并且通过发送告警信号至控制电路可以自动地暂停供应电力。所以可以提高对于用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大电压值17.5V和最小电压值2.5V是举例,而最大和最小值不限于这些值。
如上所述,在按照本发明的电源装置中,设置在DC电压源与输出端之间的二极管起到逆流保护二极管的作用。并且由DC电压源产生的DC电压受到控制使得二极管的正极电位保持恒定,并且输出端电压按照由正向电流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流下降,而二极管的正极电位按照正向电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压上升。因此,电源装置不受设置在其输出线路中的逆流保护二极管的电压波动的影响。而且,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成比例地线性下降,于是可以获得高精度的稳定输出特性。
而且,在按照本发明的电源系统中,设置在DC电压源与每个电源装置的输出端之间的二极管起到逆流保护二极管的作用。并且这样控制由DC电压源产生的DC电压、使得二极管的正极电位保持恒定,并且输出端电压按照由正向电流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流下降,而二极管的正极电位按照由正向电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压上升。因此,每个电源装置不受设置在其输出线路中的逆流保护二极管的电压波动的影响。而且,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成比例地线性下降,于是可以获得高精度的稳定输出特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装置,它包括DC电压源;向外部负载提供电力的输出端,所述外部负载连接到所述输出端;设置在所述DC电压源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的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到所述DC电压源、而其负极连接到所述输出端;用于检测所述二极管的正向电压的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二极管的正向电流的装置;以及用于控制由所述DC电压源产生的DC电压的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控制由所述DC电压源产生的DC电压、使得所述二极管的正极电位保持恒定、并且按照由所述正向电流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流降低所述输出端电压、以及按照所述正向电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压增大所述二极管的所述正极电位。
2.权利要求1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二极管的正向电压超过预定值时暂停升高所述二极管的正极电位。
3.权利要求1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二极管的正向电压超过预定值的装置。
4.权利要求1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按照与所述正向电流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流成比例地的方式降低所述输出端电压。
5.权利要求1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按照参考电压源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电位之间的电压差异控制由所述DC电压源产生的DC电压,以及通过把所述正向电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压加上所述参考电压源的参考电压来提高所述二极管的所述正极电位。
6.一种具有多个并联到外部负载的电源装置的电源系统,所述电源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DC电压源;向外部负载提供电力的输出端,所述外部负载连接到所述输出端;设置在所述DC电压源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的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到所述DC电压源、而其负极连接到所述输出端;用于检测所述二极管的正向电压的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二极管的正向电流的装置;以及用于控制由所述DC电压源产生的DC电压的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这样控制由所述DC电压源产生的DC电压、使得所述二极管的正极电位保持恒定、并且按照由所述正向电流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流降低所述输出端电压、以及按照所述正向电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压增大所述二极管的所述正极电位。
7.权利要求6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电源装置的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二极管的正向电压超过预定值时暂停升高所述二极管的正极电位。
8.权利要求6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电源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二极管的所述正向电压超过预定值的装置。
9.权利要求6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电源装置的所述控制装置按照与所述正向电流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正向电流成比例的方式降低所述输出端电压。
10.权利要求6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电源装置的所述控制装置按照参考电压源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电位之间的电压差异控制由所述DC电压源产生的DC电压,以及通过把所述正向电压检测装置检测的正向电压加上所述参考电压源的参考电压来提高所述二极管的所述正极电位。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具有互相并联的多个电源装置的电源系统,每个电源装置不受设置在其输出线路中的逆流保护二极管的电压波动影响,并且能提供以高精度控制的稳定输出电压。每个电源装置包括:连接到负载13的正输出端33;连接到正输出端33的逆流保护二极管31;分别检测逆流保护二极管31的正向电压和正向电流并且以反馈方式向控制单元提供检测的电压和电流的V
文档编号H02M7/08GK1348250SQ0112509
公开日2002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8日
发明者梅津浩二, 笹木真义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