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耐张线夹的枢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8872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放式耐张线夹的枢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开放式耐张线夹的枢接结构设计,尤指一种令耐张线夹装可设于电塔绝缘陶瓷的枢接结构具有容易进行组装的效果设计。
传统的电缆线固定装置为一种螺设式固定线夹,其包括两盖板所组成,作业者必须于高空中将对面电塔上的电缆线牵引至两盖板中间,再以一U形螺栓贯穿两盖板而螺固,使高空电线电缆受夹设而迁连于两座电塔间。然此种螺设式固定线夹装配时必须进行螺帽旋固作业,故组装程序旷日废时,欲令作业者长时间待在高空中进行电缆线迁设固定作业显不合理;且因电缆线在高空风吹晃动或自重下垂拉扯之下,易致U形螺栓的螺固效果松动,发生电缆滑移脱落事情,因而必须重新迁引装配电缆线,导致维修的花费庞大,甚不经济。
本案创作人曾提出一种组装程序简易快速的耐张线夹设计,其主要采用一中空锥筒形成耐张线夹的本体,再以两锥形楔子夹设电缆线,籍此同步将两楔子及所夹设的电缆线穿入耐张线夹本体中,即可利用锥形所产生的分力效果,于电缆线拉扯下坠时,藉两楔子受电缆线拉动而呈夹紧的功能愈固定住该电缆线;并以此种夹持、插设的简易装设步骤,让位于电塔上的作业者可方便快速进行耐张线夹及电缆线组装。
然此习知的耐张线夹固设于电塔的枢接结构,于线夹本体两侧分别设计一凸柱,再以一U形拉杆前端分别枢设于本体两侧凸柱,利用U形拉杆一端的弯摺部固接于电塔上的绝缘陶瓷端,令电缆线迁设于两座电塔间。但该U形拉杆系必须先扳开后,再进行枢设于本体两侧凸柱的组装作业,因此扳开U形拉杆的程序相当费时费力,且易致使U形拉杆应力集中于弯摺部,故尚非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放式耐张线夹的枢接结构设计,主要系于耐张线夹本体上侧后端设有两片对应状且具贯穿孔的枢接座,藉此于两枢接座间嵌设一拉杆,并籍一插销将拉杆与枢接座串设成一枢接结构,以藉此达到开放式耐张线夹容易进行组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开放式耐张线夹的枢接结构,包括一锥形本体、两线夹板、一扣座及一拉杆组成,其中锥形本体为锥形中空筒状,于筒身下侧设一轴向开槽,并于开槽两侧壁凸伸一外弯的扣板;两线夹板系为两片对称状的锥形楔子,其内侧分别设有一半圆槽;扣座乃呈U形座状,套设于锥形本体下侧的两扣板外,其特征在于锥形本体筒身后端上设有两片对应的枢接座,并分别于枢接座侧设一贯穿孔,以对应的贯穿孔提供一插销进行穿设;而拉杆呈矩形杆状,于前端侧设有一通孔,拉杆的后端至少设有一个贯穿孔,藉此将拉杆前端契入锥形本体的两枢接座间,枢接座贯穿孔与拉杆端其通孔对准,以将一插销串过该贯穿孔及通孔,组成开放式耐张线夹容易进行组装的枢接结构。该拉杆可仅于后端侧面设一贯穿孔,藉此以与绝缘陶瓷的端部进行枢设连结。该拉杆的后端两侧呈对应状分别设一凸片,并于片体侧设有一贯穿孔,以由该凸片及贯穿孔枢设于电塔的绝缘陶瓷端。
本实用新型的耐张线夹于装配使用时,即在电塔上的高空进行作业,其作业者可籍该两线夹板夹住电缆线,再将两线夹板连同电缆线穿插入锥形本体中,同时将扣座扣设于锥形本体的扣板外侧,以达到锥形本体耐张力效果;而当该电缆线愈晃动拉扯或自重下垂的同时,即可扭动两线夹板受锥形本体分力横移动作,愈将该电缆线施予夹固,防止脱落。
本实用新型拉杆后端的贯穿孔可方便地供作业者于高空将耐张线夹枢设于电塔的绝缘陶瓷前端,使电缆线高空迁连于两电塔间;由于本实用新型该拉杆制成后并无需再施弯摺加工即可组装,因此就不会有应力集中之虑,且籍枢接座及拉杆枢设的结构设计,制造者亦可有效、快速地进行组装,获得经济效益。
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

图1本实用新型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夹设电缆线动作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完成夹设电缆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拉杆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开放式耐张线夹的枢接结构设计,该开放式耐张线夹系包括一锥形本体1、两线夹板2及一扣座3等所组成,并以一拉杆4的结构配合,达到简易装设拉杆效果,其中锥形本体1,其呈一锥形中空筒状,乃在提供固定电缆线5并装设于电塔上的构件,于筒身下侧设有一轴向开槽11,并于开槽11两侧壁凸伸一外弯的扣板12,而锥形本体1筒身的前端上侧处乃设有一凸环13,本实用新型主要系选定筒身后端上侧设有两片对应的枢接座14,并分别于枢接座14侧设一贯穿孔141,以该对应的贯穿孔141提供一插销142进行穿设;两线夹板2,其系为两片呈对称状的半圆锥形楔子,主要系针对电缆线5夹持并同时插入锥形本体1中,以籍锥形分力效果产生夹紧电缆线5功能的构件,分别于外侧设有一轴向延伸的凹槽21,而内侧则设有一半圆槽22,并于半圆槽22的槽壁设有数道钩纹221,以藉此增进磨擦力对电缆线5进行夹持;扣座3,乃呈一U形座状,于两侧壁31的内侧顶缘分别再设计有一凸条32,由两个内向对应的凸条32同时穿置于锥形本体1的下侧两扣板12外,增进该锥形本体1的耐张强度,进而形成耐张线夹;拉杆4,系构成为一矩形杆状,于前端一侧设有一通孔41,而后端两侧乃呈对应状分别设一凸片42,并于片体侧设有一贯穿孔421,以籍该凸片42及贯穿孔421枢设于电塔的绝缘陶瓷端;籍此,即可将该拉杆4前端契入锥形本体1后上部的两枢接座14间,令枢接座14的贯穿孔141与拉杆4端其通孔41对准,若此将一插销142串过该贯穿孔141及通孔41,并以一弹簧销143穿过插销142前端侧防止其脱落,若此即藉该枢接座14及拉杆4结构组成本实用新型开放式耐张线夹的枢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该耐张线夹于装配使用时,(如图2所示)系在电塔上的高空进行作业,其作业者可籍该两线夹板2以内侧半槽22夹住电缆线5,再将电缆线5由开槽11绕到锥形本体1后侧,令两线夹板2连同电缆线5穿插入锥形本体1中,同时将扣座3扣设于锥形本体1的扣板12外侧(如图3所示),以达到锥形本体1耐张力效果;而当该电缆线5愈晃动拉扯或自重下垂的同时,即可扭动两线夹板2受锥形本体1分力横移动作,愈将该电缆线5施予夹固,防止脱落。
本实用新型主要设计部分,仍在于该锥形本体1其枢接座14及拉杆4的结构、组成状态,藉此可将拉杆4迅速与锥形本体1其枢接座14相枢设,并籍拉杆4后端两凸片42、贯穿孔421方便供作业者于高空将耐张线夹枢设于电塔的绝缘陶瓷6前端,使电缆线5高空迁连于两电塔间;由于本实用新型该拉杆4制成后并无需再施弯摺加工即可组装,因此就不会有应力集中之虑,且籍枢接座14及拉杆4枢设的结构设计,制造者亦可有效、快速地进行组装,获得经济效益。
须再指明者,上述该锥形本体1的枢接座14及拉杆4结构呈现,仅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制尚可简易变化的实施,(如图4所示)例如将拉杆4后端两凸片42取销,而仅于其侧面设一贯穿孔43,若此亦可与绝缘陶瓷6的端部进行枢设结合,达到连接结构容易组装效果;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所为的简易变更、置换者,仍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精神及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开放式耐张线夹的枢接结构,包括一锥形本体、两线夹板、一扣座及一拉杆组成,其中锥形本体为锥形中空筒状,于筒身下侧设一轴向开槽,并于开槽两侧壁凸伸一外弯的扣板;两线夹板系为两片对称状的锥形楔子,其内侧分别设有一半圆槽;扣座乃呈U形座状,套设于锥形本体下侧的两扣板外,其特征在于锥形本体筒身后端上设有两片对应的枢接座,并分别于枢接座侧设一贯穿孔,以对应的贯穿孔提供一插销进行穿设;而拉杆呈矩形杆状,于前端侧设有一通孔,拉杆的后端至少设有一个贯穿孔,藉此将拉杆前端契入锥形本体的两枢接座间,枢接座贯穿孔与拉杆端其通孔对准,以将一插销串过该贯穿孔及通孔,组成开放式耐张线夹容易进行组装的枢接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开放式耐张线夹的枢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拉杆可仅于后端侧面设一贯穿孔,藉此以与绝缘陶瓷的端部进行枢设连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开放式耐张线夹的枢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拉杆的后端两侧呈对应状分别设一凸片,并于片体侧设有一贯穿孔,以由该凸片及贯穿孔枢设于电塔的绝缘陶瓷端。
专利摘要一种开放式耐张线夹的枢接结构,尤指一种令开放式耐张线夹其枢接结构具有容易组装效果的设计,该开放式耐张线夹系包括一锥形本体、两线夹板及一扣座组成,于锥形本体上侧后端设有两片对应状枢接座,并各设有一贯穿孔,藉此于两枢接座间楔设一拉杆,并藉一插销将拉杆与枢接座枢设,由拉杆另一端供装设于电塔上的绝缘陶瓷,由枢接座及拉杆所形成的枢接结构设计,达到该开放式耐张线夹容易进行组装的效果者。
文档编号H02G7/05GK2508440SQ0122417
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8日
发明者高正贤 申请人:高正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