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0132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主要由电容和二极管组成的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装置有几种,一种主要由大功率电阻和辅助元件构成,结构简单,但有无功损耗大、电路发热影响元件使用寿命、元件体积大等缺点;现有技术的供电装置还有的采用由反馈绕组及辅助元件构成,虽然克服了无功损耗大、电路发热的缺点,但使用的绕组使变压器的绕制复杂、增大了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体积小、电路不发热的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有与直流电源连接的变压器线圈和开关管T,开关管T连接有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的供电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容C2串联,该串联电路的另一端接于变压器线圈与开关管T之间,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容C2的连线上接有二极管D2。
所述的二极管D2与二极管D1和电容C2的连线相连接为二极管D2的负极与连线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
二极管D1的负极还连接有电解电容C1。
开关管T为场效应管,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变压器线圈相连接,源极接地,栅极与驱动电路连接。
开关管T为三极管,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变压器线圈连接,基极与驱动电路连接,发射极接地。
二极管D2为稳压二极管。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电容C2的隔离以及电容C1的滤波、二极管D1与二极管D2的整流稳压作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路供电电源与传统的电路有同样的效果,但本实用新型没有大功率的元器件,所以电路无功损耗小、电路不发热,延长了各个元件的使用寿命,由于也没有反馈绕组,使结构更简单,成本低,而且整体体积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与直流电源连接的变压器线圈和开关管T,开关管T连接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的供电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容C2串联,该串联电路的另一端接于变压器线圈与开关管T之间,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容C2的连线上接有二极管D2。
在上述结构中,二极管D1、D2也可以用三极管的其中一个PN结代替。
在上述结构中,驱动电路还有接地脚。
所述的二极管D2与二极管D1和电容C2的连线相连接为二极管D2的负极与连线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
二极管D1的负极还连接有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该电解电容C1也可以装在驱动电路中。
开关管T可以为场效应管,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变压器线圈相连接,源极接地,栅极与驱动电路连接。
开关管T也可以为三极管,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变压器线圈连接,基极与驱动电路连接,发射极接地。
二极管D2为稳压二极管,则在二极管D2起整流作用的同时有稳压作用。
上述结构中,电容C2可以采用耐压较高的电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开关管在处于工作状态时,开关管与输出变压器的连接点就有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产生,其中部分电流可以从隔离电容C2流向D1、D2两只二极管,这部分交流电通过D1、D2整流后变为直流电,再经电解电容C1滤波为能被驱动电路直接利用的直流电源。
权利要求1.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装置,包括有与直流电源连接的变压器线圈和开关管T,开关管T连接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的供电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容C2串联,该串联电路的另一端接于变压器线圈与开关管T之间,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容C2的连线上接有二极管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极管D2与二极管D1和电容C2的连线相连接为二极管D2的负极与连线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二极管D1的负极还连接有电解电容C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关管T为场效应管,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变压器线圈相连接,源极接地,栅极与驱动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关管T为三极管,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变压器线圈连接,基极与驱动电路连接,发射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二极管D2为稳压二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供电装置,解决了驱动电路的供电装置体积大的问题,包括有与直流电源连接的变压器线圈和开关管T,开关管T连接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的供电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容C2串联,该串联电路的另一端接于变压器线圈与开关管T之间,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容C2的连线上接有二极管D2,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电器元件不发热等优点。
文档编号H02M7/48GK2543277SQ0222740
公开日2003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3日
发明者尹戈, 马善忠 申请人:尹戈, 马善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