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9840阅读:2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磁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发动机,适用于各种需要动力的汽车、轮船和机器设备。
背景技术
为克服现有电磁发动机结构复杂、成本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在2002年提出了申请号为02212536.1的专利申请,该技术中,发动机活塞缸缸盖和活塞上均缠绕电磁线圈,当活塞上行至活塞缸上止点后10~20°时,电磁线圈分别与电源接通,线圈内产生同性相斥磁力,推动活塞下行做功。通过实践,设计人发现,上述技术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发动机高速运转时,连接活塞电磁线圈的连接线容易断,组装和制造发动机难度大,做功时电磁线圈活塞的温度较高,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发动机制作容易、做功时活塞温度低的电磁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磁发动机,包括连杆、曲轴、活塞、活塞缸、电源,所述活塞缸的缸盖上缠绕电磁线圈,所述活塞为永磁活塞,电磁线圈与电源连接,当活塞位于活塞缸上止点后10~20°时,电磁线圈与电源接通,且线圈内产生的磁场力与活塞的磁力相互排斥。
本实用新型采用永磁活塞替代对比技术中的电磁线圈活塞,省去了活塞的电磁线圈,发动机制作时,没有活塞电磁线圈的连接线,制作和组装容易,此外,活塞上无线圈,做功时不受热,活塞温度低,不影响活塞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如图1所示,缸盖上设置电磁线圈2,电磁线圈2的接线头通过分电器4与蓄电池7连接,活塞3采用永磁材料制作,电磁线圈2通电时,产生与活塞3磁力相排斥的磁场力。分电器4还与正时齿轮11连接,正时齿轮11安装在曲轴8上,曲轴8另一端设置飞轮9和起动装置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人工或电力驱动起动装置10,曲轴8转动,活塞3上行,当活塞3前进到上止点后10~20°时,正时齿轮11控制分电器4闭合,电磁线圈2与蓄电池7接通,线圈2内产生与活塞3磁力相排斥的强大磁力,推动活塞3下行,通过连杆推动曲轴8旋转做功,活塞3下行到下止点位置后,在飞轮9惯性的作用下,活塞3上行,当活塞3上行到上止点后10~20°位置,分电器4再闭合,线圈2内产生相斥磁力,再推动活塞3下行,周而复始。
图2与图1的区别在于,所述电磁线圈2为两次线圈,包括一次线圈5和二次线圈6。一次和二次线圈5、6通过分电器4分别与蓄电池7连接。其工作原理是驱动起动装置10,曲轴8转动,活塞3上行,当活塞3前进到上止点后10~20°位置时,正时齿轮11控制分电器4闭合,一次线圈5与蓄电池7接通,一次线圈5内产生与活塞3磁力相排斥的磁力,推动活塞3下行做功,活塞3下行到下止点后10~20°位置时,正时齿轮11控制分电器4闭合,二次线圈6通电,二次线圈6内产生与活塞3磁力相吸引的磁力,吸引活塞3上行,同时通过连杆带动曲轴8旋转做功,当活塞3前进到上止点后10~20°位置时,分电器4再闭合,一次线圈5通电产生相斥力,再推动活塞3下行,周而复始。此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活塞3上行时也做功,该工作过程实际上是一行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发动机,包括连杆、曲轴、活塞、活塞缸、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缸(1)的缸盖上缠绕电磁线圈(2),所述活塞(3)为永磁活塞,电磁线圈(2)通过分电器(4)与电源连接,当活塞(3)位于活塞缸(1)上止点后10~20°时,电磁线圈(2)与电源接通,且线圈(2)内产生的磁场力与活塞(3)的磁力相互排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2)包括一次线圈(5)和二次线圈(6),一次、二次线圈(5)、(6)分别与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蓄电池(7),所述曲轴(8)上连接飞轮(9)、起动装置(10)和正时齿轮(11),正时齿轮(11)与分电器(4)连接,正时齿轮(11)控制分电器(4)的开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发动机,该电磁发动机包括连杆、曲轴8、活塞3、活塞缸1、电源,所述活塞缸1的缸盖上缠绕电磁线圈2,所述活塞3采用永磁材料制作,电磁线圈2与电源连接,当活塞3位于活塞缸1上止点后10~20°时,电磁线圈2与电源接通,且线圈2内产生的磁场力与活塞3的磁力相互排斥。此种结构的电磁发动机制作容易、做功时活塞3温度低。
文档编号H02K33/18GK2652032SQ0325366
公开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5日
发明者陈振业, 陈 峰 申请人:陈 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