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之不尽的机械重力新能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9547阅读:8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之不尽的机械重力新能源的制作方法
用之不尽的机械重力新能源,它有强有力的证据车印。它的根据是1.2吨重的汽车一个人能推动,而三五个人抬不动,重力-牵引力=圆柱体重力下跌,把这个差做出来,变成机械力或电力,它的力差应该是2∶8,牵引力约等于2,重力约等于8,这是对于一种匀速近似的直线状态的比值,不是直线状态时,它的比值应该符合杠杆原理,它的上下轮子,只能证明出汽车、火车、圆柱体和圆轮子有一种功能,就是处于一种匀速近似的直线瞬间连续重力下跌运动状态,它的机械力学原理基本构造是上下两个轮子,这两个轮子如果真的这样安装,它只能证明重力下跌。可能把重力变为推力或拉力,固定上面轮子非常困难,轴心不错位,重力随轴心下移,惯性力和离心力特别小,要做出2∶8的差,是根本办不到的,所以,根据自己的理论又设计了5套方案,附

图1和附图5是本人经过几个月紧张构思,比较完美的2套。图1是它的基本力学原理,想要做出这个力差,能把离心力、张力、拉力、推力、惯性力都变为重力;我的附图5方案集图2、图3、图4之长,最后设计出了如2个风轮。如果把这个设计能做出来,它不是永动机的永动机,要用附图1的基本力学原理,用2个或4个大钢圈,把自由落体重力轮和转动轮全部放在其内,把牵引力放在某一个重力轮上,把钢圈内轴心装上发电机或机械力转换器件,让钢圈做大圆转动,让自由落体重力压在上边大钢圈附图5处,圆1、2、3、4、5的小轮子的轴承上。和外圈11、12、13、14、15的轴承上,这样形成重力对称变站不住的张力为拉力,,给内圈圆二钢圈形成推力,在内圆一、二、三、四中得到重力后,由重力变为重力,继续对内圆发电机形成自由落体反压力,有过给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加大自由落体重力,这样和一至四个力形成对应,还大于外圆1、2、3、4、5,这样两部分都传给发电机,这就是重力做功,这样有两组自由落体重力对应,如果想让它做出更多的功,还可以再加一层或两层钢圈,用同样的办法再压,直到轴心圆和重力圆的直径比为2∶1为止。如果是四个钢圈可到4∶2,这样设计把张力、离心力、惯性力、重力用同心圆传入轴心,使发电机发电,做出重力之功,这个机械的自由落体重量压法,压多重应该经过测试,最终才能确定。没有提到的所有轮子为传动轮,提到的都为自由落体重力轮,在转动时,自由落体轮子和传动轮子只能有一点移动角度,最大也不能超出1至2公分,应该在1至2公分中间属于正常。但不能一点都不离开,那就失去了自由落体下跌的力学原理,调整办法是加大或减小牵引力,增加发电机作用力和减少作用力,让两个力保持在一定的力差之内,还不影响机械转速,一句话,让重力找不到平衡,让作用力,指做功轮子不能大于重力的反作用力。附图1设计,如果能确定是正确的,我的这个机械,就能做出,如果附图1有误,附图5方案就做不成,但我相信我的眼睛和智慧,这个重力转半圈,是能成功的,我的样机已经证明出了这一点,这个大钢圈应该有多大,最好用汽车轮胎做比例,重量应该符合汽车单轮子的重量,因为这些都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也是科学的。固定也是一门学问,应该用几何图形进行分析,再加一固定,钢圈的密封怎样加大摩擦和润滑、组合这些也特别的复杂,说实在的,我在机械方面真的还是外行,在审报专利前,即没见专利法,在设计时也没有见任何专家,只是自己根据书本和自己的灵感,才设计出了这几个方案,下一步如果得到确认,我还想再进行创新,根据我的理论,制出永动机只是时间的问题。
图2、图3、图4这三种方案都是在试设计时所做,把这些原理融合在附图5方案中,非常的有必要,图上所划箭头是轮子转动的方向力,所画圆都做圆心运动,就是小圆不能绕大钢圈做公转。
附图1是利用火车、汽车这一参照物做成了它的基本力学原理图。
附图2是利用附图1的基本力学原理,克服重力沿轴心下移,用叠压、转动,杠杆撬压杠杆的方法做大,做出了附图1的力差。
附图3用叠拉技术是自由落体重力转半圈。
附图4用内外圆体自由落体高速转动上下叠压的机械图。
附图5集附图1至附图4的所有优点,克服所有缺点的优选机械图,是该机械成为一体。这部机械是本人最好的发明成果。
权利要求
1.把车轮与地面接触关系,用上下两个轮子代替转动,得到了重量自由落体的反作用力。给上面轮子加上适当的重量,让车轮瞬间下跌提供动力,把静止时,重力的反作用力做为新能源,把车轮高速运动时重力加速度,加惯性力,加离心力,反作用力的动力来源,称作新能源。本发明是火车,把一枚五分硬币能碾成长约七寸的小刀,我就发誓,这辈子,能把这个瞬间重力提出来,变成电力或机械力,既不影响火车前进的速度,又不给火车增加阻力,最后经过无数次试验,发现用上下两个垂直的齿轮(或轮子)完全可以替代这种力学关系,由这个基本力学原理装置(这个机械装置已做成)证明出了汽车、火车运动是一种匀速近似的直线重量瞬间下跌运动状态,这个重量瞬间下跌状态是车轮或者圆体形成的。匀速近似的直线状态是安装在车轮上的轴心平行移位形成的,这样就证明出了,学术理论和教科书中所述汽车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不完整的客观论述。还分析出了轮子能切成杠杆,车印是作用点,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形成的,作用点也就是阻力点,因为有了阻力点,地球这个实体的反作用力,汽车才不会掉入地心。重量为什么下跌,是教科书中力与力相等的原理,为什么汽车牵引力小,抬起重力大,就得出车轮有瞬间重量下跌的功能,如果没有,应该牵引力和重力基本相等,根据我对车轮和地面关系的研究,我安装成上下两个轮子,上面轮子代表汽车行进,下面轮子代表路面,把路面变成轮子,又根据齿轮与齿轮有反向转动的原理,证明这样安装正符合了汽车在路面上运动这种关系,只是把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抬起重力大,牵引力小这种关系拿出来,做成机械,给上面(指汽车)自由落体重力轮一定的高速转动力,就可以把代表汽车这个自由落体重力下跌给下面代表路面,重力的反作用力做功的轮子,转动做功转变成机械力或电力,这个原理运用的是重力的反作用力,是齿轮的反方向转动力,把重力和牵引力的差做出来,再推动汽车轮子前进,这个机械好处是少用和不用燃料,噪音小,提取重力转圆,从上到下半圈则提出重力落差最高,速度快是这个轮子能连续转动,可达9.8m/秒以内的的任何一个重力下跌速度。他用分析出来的圆能切成杠杆,描述了汽车轮子有下跌,杠杆连续交换做功,真可谓大开人们的眼界,这个基本力学原理可提高动力达三到五倍,提高动力的条件是转动,如果没有牵引驱动力,就好像汽车不动,辗不出车印,就形不成重力瞬间下跌的反作用力。所以,只要高速转动,我下面的做功轮子就可以得到高速瞬间下跌轮子上的离心力、惯性力、重力加速度的力,这个力的来源大于重力轮子上的牵引力三至五倍,它的比值差就是下面做功轮子上反作用力所要做的功,这就构成了用之不尽的机械重力新能源的基本力学原理机械,这个机械是不是如我所说,就是两个轮子就可以做到,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说,它在理论上能成立,而在机械安装上,我们要克服重量的重力沿轴心下移,就要让其错位,这就好比汽车走上坡路一样,让重力找不到作用点,它的作用点只能和发电机或其它机械相对应,才能做出重力之功,上面轮子是一个自由落体,我们要加以固定,让其能站在下面轮子上,这个非常难,如果固定不好,它就可以分散重力,变为张力、离心力、推力等多种力,形成反重力的反作用力,这样这个机械设计就应该用平面几何和三角形,多边形,才能克服这个站得住困难,那么设计就可能多种多样,综合起来有几十种、几百种设计方案就不奇怪了。还有就是重量究竟要多重,这可以参照汽车技术的比例,几个轮子还是几十个轮子,还是几百个轮子,我现在也无法确定,把汽车折开,从往复运动到四个车轮,用了多少圆,我不知道,可能设计者也没清点过。但它的力学原理不能变,如果变了,就做不出来,根据法国科学院不审理运动机方案,这个方案不受理,是科学的,是无比正确的,而我建成的这个机器,是个不是永动机的永动机,它有强有力的证据车印,如果说我能证明也就能做出,那真是开玩笑,往复运动发明了二百多年,才制成现在的汽车,我坚信用重力转半圈在当今的科技条件下,用不了五年,十年,人类会建成的。如果能把滋浮技术应用于重力机械克服摩擦力,我的重力机械那可是如虎添翼,一个基本原理,只能说明一种方法,要用汽车的重力推动牵引力,那是轻而易举的,建成重力发电站,应用于火车,汽车、人力车等各种运动工具,这种机械基本力学原理是可行的,除非我证明的汽车是处于一种匀速近似的直线,重量连续下跌运动状态是错误的,那这种机械就做不出来,我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建成了这台(指图一)基本力学原理样机,从电度表测出来的数据分析,电度表转速基本相等,我根据我的发明做出的五种设计方案,画出的五种草图,只能供专家鉴定,而择优方案和其它的设计方案,我认为应该归公于设计人,我只能算做一种知识产权,如果能算做专利我本人也应当受之无愧。我的这个机械重力力学初步基本力学方案,做为我的发明权利,在教科书中进行应用,在学术领域进行探讨,我认为是必要的,它是一项重大的科学技术,应用的范围特别广,甚至可以改变人类的能源紧张结构,我在不是永动机里算做一位研究人员是成立的。图5克服了能站住重力不沿轴心下移,把张力、推力、拉力、离心力、惯性力都变成重力,使大圆轴心得到重力和机械力,变成电力也能转成机械力,是电力没有在发电机里进行消耗,用图5进行组合,采取图2、3、4主要进行融合都是可行性设计。
2.根据能量守衡定理,用反作用力得出汽车牵引力小、重力大,用它们的比值差,确定为用之不尽的机械重力新能源。重量-牵引力=圆体重量下跌
3.根据我建的基本样机,证明出了汽车运动是一种匀速近似的直线重量瞬间连续下跌运动状态,最后以最佳方案形成五套设计图,附图5克服了机械张力,离心力,能站住,不垂直,是重量不能沿轴心下移,这套方案,是根据我的基本力学原理项目设计,也是最佳的方案,同时也可以应用图1、图2、图3、图4和图5,5套方案进行融合,把这5套方案进行综合分析,选最优方案,是我发明的宗旨,这套方案只能是一组方案,用重复组合,4套连用。我认为,只要能做出重力和牵引力之差就行,这个差做的越大越好,如果按第5套方案做成,大概可得到1∶3或1∶5的差,这还主要取决于自由落体重量,把重量加大到最合理的数字上,我相信,这是一台最好的永动机,启动后达到一定转速,进行力量转换用自身的动力带动自己,用变压装置,确定牵引力,是能成功的。这里要注明一下的是,我是重力做功,而机械上所用杠杆只是把力进行了转化,并不多做功。我把圆称杠杆,它做出的是重力下跌之功,由此,我做的是自由落体重力,不是机械力,它的功就是我的发明。
4.固定和封闭,加大摩擦力,调整轮与轮之间的间隙。润滑传动轮,这些技术也非常难,建造大轮,它的尺寸和发电机,马达就是电动机的配套,这些一系列设计,都要逐个部件进行研究,才能达到我的设计总构思,我相信中国人有能力建成世界上第一台不是永动机的永动机,不能因为我设计有些不合理,而终止它的研究。
全文摘要
火车能把一枚五分硬币压成长约七寸小刀,把这个瞬间压过的重力提出来,变成电力或机械力。最后发现,汽车推力小,抬起重力大,原因汽车是处于一种近似的匀速直线重量瞬间下跌运动状态,用这个理论,把抬力大于牵引力小的差提出来变成电力和机械力。经试验,它的力差可达一至七倍,这就构成了机械重力新能源。它的设计是上下两个轮子,上面轮子代表汽车,下面代表路面,只是把路变成轮子,把这种关系做成机械,为了克服上面轮子能站住,并且把重力下跌给下面轮子,让汽车处于走上坡路,就是让上下两轮子错位,让重力找不到作用点,作用点只能和发电机或机械力装置对应。总的来说,就是输进一度电力,通过这个装置,让它变成2-3度电力,这个力的来源,就是车印,它的设计可有七种,用六种侧面图描述它的力学原理,这是一种方法,由一种理论产生,由一次意外发现而发明。
文档编号H02K53/00GK101033734SQ20061014909
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3日
发明者张中林 申请人:张中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