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抱闸线圈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7817阅读:38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机抱闸线圈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的控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抱闸线圈的控制电路。
技术背景电机是各类机组运行的动力部分,其制动大多采用电机内的抱闸线圈带动 电机内的制动系统来予以实现,通常抱闸线圈需在长时间、大电流的情况下实 现抱闸和维持抱闸,由此抱闸线圈将产生过热现象,并致电机或机组产生故障, 严重的引起各类事故,抱闸线圈的大电流运行也增加了能耗;为此技术人员在 抱闸线圈的过热和节能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功率较大的电机的抱闸线 圈,采用线圈抽头的方法,也就是在抱闸初始阶段,用一组低阻抗线圈执行大 电流工作,来保证抱闸动作的实现,当抱闸动作完成后,再通过由交流接触器 与时间继电器组合的延迟控制电路,在同等电压下延迟切换到高阻抗线圈减小 电流以维持抱闸吸合的工作状态,从而避免了抱闸线圈在长期大电流工作状况 下产生的过热现象,也即抱闸双线圈控制方式。但是,中小功率电机没有考虑 这方面问题,只采用了单线圈控制。单线圈控制的抱闸,在环境温度偏高的情 况下,易引起电机烧毁或抱闸线圈烧毁的现象。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抱闸线圈的控制电路,其 能有效实现大电流抱闸、小电流维持的功能,有效解决抱闸线圈过热的问题并 节约能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抱闸线圈控制电路,包括一个双 向可控硅,与所述双向可控硅连接并控制双向可控硅导通或截止的双向触发二 极管,所述双向可控硅两端并联--第三电阻,本电路还包括第一整流桥堆,该 第一整流桥堆的两输出端并联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整流桥堆的两输 入端一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依次串接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双向触发二 极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与第二电容之间。所述控制电路的双向可控硅两端串联于电机抱闸线圈与电源间。 本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整流桥堆,所述电机抱间线圈两端并联一滤波电容 和续流二极管,并连接至第二整流桥堆的直流输出端,所述续流二极管的正极 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桥堆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所述续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 第二整流桥堆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所述第二整流桥堆的交流输入端串接于所 述双向可控硅与交流电源之间。由于本实用新型电机抱闸线圈控制电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在抱闸初 始阶段通过对双向可控硅的控制,使双向可控硅全导通,给电机抱闸线圈提供 大电流以实现电机的抱闸,在电机抱闸动作实现后,调整双向可控硅的导通给 电机抱闸线圈提供能维持抱闸的小电流,从而降低电机抱闸线圈的热量,同时 使用小电流维持抱闸也降低了能耗。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小功率电机的抱闸线圈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功率电机抱闸线圈的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小功率电机的抱闸线圈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其包括一 个双向可控硅1,与所述双向可控硅1连接并控制双向可控硅1导通或截止的双向触发二极管2,所述双向可控硅1两端并联一第三电阻3,本电路还包括 第一整流桥堆4,该第一整流桥堆4的两输出端并联第一电容5和第一电阻6, 所述第一整流桥堆4的两输入端一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1的一端连接,其另一 端依次串接第二电阻7和第二电容8,所述第二电容8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可 控硅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7与第 二电容8之间。本电路的第一整流桥堆4和第一电容5组成充电式延迟电路,第一电阻6 是第一电容5两端的充电吸收电阻,调整第一电阻6的大小可以决定第一整流桥堆4输入两端的等效电阻,即调整充放电时间;本电路在初始得电时,第一 整流桥堆4输入两端等效电阻呈现很小,交流电源在正半周时,电源电流流经第一整流桥堆4、第一电容5、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和第二电容8,并对第一电容5和第二电容8充电,在选取电容元件时,第一电容5的电容值大于第二电容8,因此第二电容8很快充电至触发二极管2导通的电压,此时双向可控硅l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由于第二电阻7选取阻值较小,对第二电容8两端充电并达到正向放电触发时间很短,可以视为第二电容8两端的电压与双向可控硅1两端电位升高的时间基本同歩,为此双向可控硅1处于正半周全导通状 太在交流电源在负半周时,同样电源电流流经第一整流桥堆4、第--电容5、 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和第二电容8,由于第一整流桥堆4的作用,电源负 半周时的电流对第一电容5还是正向充电,对第二电容8反向充电,第二电容 8的充电极性与交流电源在正半周时相反,在第二电容8充电至双向触发二极 管2的触发电压时,双向触发二极管2触发双向可控硅1负半周全导通,由于第一电容5的充电极性始终不变,当第一电容5充电达到饱和时,第 一整流桥堆4两输入端只有很小的电流流过,第二电容8在交流电源的半个周 期内充电充不到触发双向触发二极管2导通的电压,就无法触发双向可控硅1 导通,此时第一整流桥堆4输入两端的等效电阻呈现很大;因此调整第一电阻 6的大小可以决定第一整流桥堆4输入两端的等效电阻,从而改变对第二电容 8的充电时间,第二电容8是移相电容。控制第二电容8触发回路的时间常数, 从而达到对双向可控硅l移相控制触发的目的,即在初始时双向可控硅l全导 通,使抱闸线圈大电流抱间,随后通过调整第一电阻6使第二电容2充电电压 降低,使双向可控硅1的导通角变小,从而减小电气回路中的电流,以该减小 的电流维持电机抱闸线圈的吸合。其次,第一电阻6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 在电机抱闸线圈二次启动期间,给第一电容5放电,确保在电机抱闸线圈二次 启动的初始阶段,使双向可控硅1处于全导通状态。第三电阻3是整个电路的保护电阻,用于吸收电气回路工作中瞬间产生的 高压,以免本控制电路因电气回路中的瞬间高压而损坏。上述控制电路的双向可控硅两端串联于电机抱闸线圈与电源间。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功率电机抱闸线圈的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在大功率电 机工作中,抱闸线圈动作时,在电气回路中会瞬间产生高电压、大电流,上述 控制电路中的保护电阻不足以吸收如此的高电压、大电流,为此需在上述控制 电路中增加一个第二整流桥堆9,第二整流桥堆9的直流输出端连接一并联的 续流二极管10和滤波电容11,续流二极管10的正极接第二整流桥堆9的直流 输出端负端,续流二极管10的负极接第二整流桥堆9的直流输出端正端,第 二整流桥堆9的输入端串接于双向可控硅1与交流电源间,而抱闸线圈12连 接于第二整流桥堆9的直流输出端,即改交流抱闸为直流抱闸,且采用二极管 续流的方法吸收负载运行中产生的大容量高压反电势,如此解决了大功率电机 抱闸线圈的过热和节能问题。本控制电路也可适用于大功率交流接触器的吸合线圈等其他场合;由于本 控制电路采用了简单可靠的分立元件,在工作现场抗干扰能力强,且其制成的 电路体积小,既可以安装在现场的电机接线盒内,也可以安装在电机的控制柜 内;对于大功率双线圈控制方式抱闸线圈的电机,也可以用这样一组低阻抗线 圈代替,从而可以去除控制柜内由接触器和时间继电器组合的延迟切换电路, 简化了电气控制回路,减少电气控制回路方面的故障率。
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抱闸线圈控制电路,本控制电路包括一个双向可控硅,与所述双向可控硅连接并控制双向可控硅导通或截止的双向触发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可控硅两端并联一第三电阻,本电路还包括第一整流桥堆,该第一整流桥堆的两输出端并联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整流桥堆的两输入端一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依次串接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与第二电容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抱闸线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 制电路的双向可控硅两端串联于电机抱闸线圈与电源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抱闸线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其还包 括第二整流桥堆,所述电机抱闸线圈两端并联一滤波电容和续流二极管,并连 接至第二整流桥堆的直流输出端,所述续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桥 堆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所述续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桥堆的直流 输出端的正极,所述第二整流桥堆的交流输入端串接于所述双向可控硅与交流 电源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抱闸线圈控制电路,包括一个双向可控硅,双向触发二极管,双向可控硅两端并连第三电阻,还包括整流桥堆,其两输出端并联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其两输入端一端与双向可控硅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依次串接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的另一端连接,双向触发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电阻与第二电容之间;本控制电路与电机抱闸线圈串联连接。本控制电路在抱闸初始阶段通过对双向可控硅的控制,使双向可控硅全导通,给抱闸线圈提供大电流以实现抱闸,在抱闸动作实现后,调整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给抱闸线圈提供能维持抱闸的小电流,从而降低抱闸线圈的热量,同时小电流维持抱闸也降低了能耗。
文档编号H02P3/06GK201118495SQ20072007613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3日
发明者唐惠臣, 欣 孙 申请人:上海宝钢设备检修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