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开关柜用触头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4370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压开关柜用触头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高压开关柜用触头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与电力设备配套使用的附件,尤其是属于一种高
压开关柜用触头盒。
背景技术
目前,由环氧绝缘体制成的40.5kV高压开关柜用触头盒在实际应用 中,由于绝缘裕度较小,加之其与相间隔板都固定在同一极上,两者介电 常数不一样,因而会出现不同部位的电荷堆积,形成高电位,致使电场分布 不均匀和放电现象。在耐压试验时,当产品电压升到38kV时有轻微响声, 58kV左右时声音就较大,而且声音不均匀,具有明显的电晕放电噪音,触 头盒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易造成使绝缘材料老化,介质损耗严重,随 着绝缘性能的不断下降,易击穿闪络。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新颖 结构的高压开关柜用触头盒,该触头盒配接在高压开关柜上能使场强分布 均匀,从而能有效避免局部区域放电现象、绝缘性能迅速下降、击穿闪络, 以及整个电网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这种高压开关 柜用触头盒,包括一绝缘材料制成的圆筒体,圆筒体的通孔内具有一径向 设置的安装座,安装座上平面附近的圆筒体内壁设有一侧壁通孔,圆筒体 的外壁上设有绝缘裙边、固定臂;安装座上设有静触头定位孔,其特征是 在安装座的静触头定位孔外围、圆筒体的内壁中布有金属屏蔽层,金属屏 蔽层与静触头电连接。
如上所述的触头盒,其特征是金属屏蔽层与圆筒体为整体浇铸件。 如上所述的触头盒,其特征是金属屏蔽层为圆筒状非磁性导电体。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现有触头盒的安装座静触头的外围、 以及圆筒体通孔内壁中布设金属屏蔽层后,屏蔽层将动、静触头罩在其间, 屏蔽层的下部与嵌件连接,既消除了高压母线与触头盒间的空气间隙,又 避免了嵌件附近的触头盒外壁电晕放电现象。这样调整后的电场将全部集 中在屏蔽层的圆环中,形成均匀的圆体电场,从而保证了电场分布均匀。 增加屏蔽层后的产品放电声音就明显减小,在耐压试验升压时,在70kV —72kV时才出现明显的声音,上升到95kV时,没有出现异常滑闪放电现象, 而且声音一切正常。局部放电量在5pC以下。
为加深理解,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分别表示绝缘筒外壁l,绝缘裙边2,侧壁3,金属屏蔽层
4,连接导线5,固定臂6,侧壁通孔7,侧壁通孔壁8,固定臂9,固定孔 10,静触头安装孔ll,安装座12,通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l,由环氧绝缘材料制成的圆筒体,侧壁3的厚度为27mm,圆 筒体的通孔13内具有一径向设置的安装座12,它与圆筒体的侧壁3为整 体浇铸件。安装座12上平面附近的圆筒体内壁设有一侧壁通孔7 (该通孔 用于接纳母线),圆筒体的绝缘筒外壁1上设有绝缘裙边2、固定臂6、固 定臂9;安装座12上设有静触头安装孔11。静触头安装孔ll的外围、圆 筒体通孔13的内壁中布有金属屏蔽层4,金属屏蔽层4与静触头安装孔11 经连接导线5电连接。
具体实施时,金属屏蔽层4的形状为圆形的筒状或网筒状,采用圆筒 状非磁性金属导电体制成,圆筒体可采用整体浇铸方法,直接将金属片层 或网状的金属层,以及连接导线5浇铸进环氧绝缘体的圆筒体内。网状的 金属层可采用直接冲压的方法制成,以减少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高压开关柜用触头盒,包括一绝缘材料制成的圆筒体,圆筒体的通孔(13)内具有一径向设置的安装座(12),安装座(12)上平面附近的圆筒体内壁设有一侧壁通孔(7),圆筒体的外壁(1)上设有绝缘裙边(2)、固定臂(6、9);安装座(12)上设有静触头安装孔(11),其特征是在安装座(12)的静触头安装孔(11)外围、圆筒体通孔(13)的内壁中布有金属屏蔽层(4),金属屏蔽层(4)与静触头安装孔(11)电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盒,其特征是金属屏蔽层(4)与圆筒 体为整体浇铸件。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头盒,其特征是金属屏蔽层(4)为 圆筒状非磁性金属导电体。
专利摘要一种高压开关柜用触头盒,包括绝缘的圆筒体,圆筒体的通孔内具有一径向设置的安装座,安装座上平面附近的圆筒体内壁设有一侧壁通孔,圆筒体的外壁上设有绝缘裙边、固定臂;安装座上设有静触头,其特征是在安装座的静触头外围、圆筒体通孔的内壁中布有金属屏蔽层,金属屏蔽层与静触头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现有触头盒的安装座静触头的外围、以及圆筒体通孔内壁中布设金属屏蔽层后,屏蔽层将动、静触头罩在其间,屏蔽层的下部与嵌件连接,既消除了高压母线与触头盒间的空气间隙,又避免了嵌件附近的触头盒外壁电晕放电现象。
文档编号H02B1/00GK201142522SQ20082008237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6日
发明者余红英, 应兵荣, 操隆震, 侃 赵 申请人:余永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