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轴向通风高压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0337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纯轴向通风高压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纯轴向通风高压电机。
技术背景现有的Y/YKK系列高压电机在普通高压电机领域占绝对主导地位,传统的Y/YKK 系列高压电机均为定、转子铁心分段的对称风路结构形式,现在国内的普通高压电机产品 大多如此,其设计与工艺趋向成熟。见图1所示,为现有的高压电机的风路结构示意图,采用对称式结构,即基本以垂 直于电机的定子01、转子02的中心线的轴线为对称轴,该对称轴两侧对称设置有内风扇 03、排风口 04,该对称轴的两侧形成两个基本对称的风路。这种结构的两个对称风路会相互 影响,因此不能尽快带走定子01、转子02工作产生的热量,电机的使用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纯轴向通风高压电机,内风扇设 计可调幅度大,该结构通风散热面积较大,定子、转子产生的热量能尽快带走,因此使得该 结构高压电机定子有较低的温升,使用效果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外壳、定子、转子,外壳内安装有进风口、出风口,定子、转子的轴线方向两 侧分别形成进风区、出风区,该进风区连通进风口,该出风区连通出风口,定子、转子铁心为 不分段扣片式结构。所述的进风口仅有一个,内部安装有一个风扇。所述的进风口、出风口并排设置于定子、转子的工作区域外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单内风扇非对称风路结构,混合通风总体为纯 轴向通风散热,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图1是现有的高压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附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定子1、转子2,外壳内安装有进风口 3、出风口 4,定子1、转子2的轴线方向两侧分别形成进风区、出风区,该进风区连通进风口 3,该出风 区连通出风口 4,定子1、转子2铁心为不分段扣片式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就可以形成沿定 子1、转子2的轴向风路。所述的进风口 3仅有一个,内部安装有一个风扇。所述的进风口 3、出风口 4并排设置于定子1、转子2的工作区域外侧。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冷却也是可以随意改善与加强的,如加大风量或散热面积。
3[0019]实践证明,改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模式后,效果很好,定子温升、轴承温度均较低,与 传统的分段式对称风路结构电机的效果基本相当,但整体的制作工艺要简单得多,而且制 作生产的工时成本降低了很多。本实用新型结构改变是基于如下原则,S卩,要保证电机性能不差于传统模式尤其 是定子温升不应有较大改变。而影响定子温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为通风顺畅, 把电机因损耗而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致使定子温升不大;其二为较大幅度降低电机的定 转子损耗,此时若仍维持较强通风冷却则定子温升就能保证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改用纯轴 向通风结构后,铁心长度缩短许多,净铁心耗用量基本不变,致使线圈成本也可以下降。由 于定子、转子铁心制作简单化,成本也因此而降低,本实用新型结构可以在不增加成本前提 下,采用较好的导磁材料,另外磁性槽楔的采用,再加上在设计上进行适当的改变可以较大 幅度降低铜耗与铝耗,这就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模式同样可以使电机做到具有良好性能 的内在原因。Y/YKK高压电机改为纯轴向风路结构还有一个最大的优越性,即可以最大限度地 缩短电机长度,这对降低2P高压电机振动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技 术创新。当然,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 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 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纯轴向通风高压电机,它包括外壳、定子(1)、转子(2),其特征在于外壳内安装有进风口(3)、出风口(4),定子(1)、转子(2)的轴线方向两侧分别形成进风区、出风区,该进风区连通进风口(3),该出风区连通出风口(4),定子(1)、转子(2)铁心为不分段扣片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轴向通风高压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3)仅有 一个,内部安装有一个风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轴向通风高压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3)、出风 口(4)并排设置于定子(1)、转子(2)的工作区域外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纯轴向通风高压电机,它包括外壳、定子、转子,外壳内安装有进风口、出风口,定子、转子的轴线方向两侧分别形成进风区、出风区,该进风区连通进风口,该出风区连通出风口,定子、转子铁心为不分段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单内风扇非对称风路结构,混合通风总体为纯轴向通风散热,可有效保证通风效果,降低定子温升,且可使电机整体长度缩短。
文档编号H02K9/04GK201601574SQ20092026452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0日
发明者丁进平, 刘海 申请人:广东省东莞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