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电机的散热方法

文档序号:7444316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床电机的散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特别是一种用于数控机床行业及数控机械设备上采用的 机床电机的散热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数控机床上的电机主要采用风叶、风机的散热形式和水冷散热形式。 对于普通的风叶、风机的散热形式,风都是从后轴方向进风,从机床箱体前侧面出风, 如此当风从后面吹来时有一部风会有停滞和向后的反向风力,无法形成良好的通风散 热,更易造成电机散热不均,所以不是一种理想的散热形式;而采用水冷形式进行散热 相对风冷散热效果要好,但水冷散热机床电主轴电机本身结构工艺较为复杂,且容易出 现漏水现象,且机床本身需要给机床电主轴电机提供循环水路,如此机床结构会变的更 为复杂,造成维修更加困难,成本也会随之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以至无法得到很好的推 广及应用。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既高效散热,又结构简单的风机散热方 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电机装在机床箱体内,箱体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 口,进风口上装有风机,电机机壳均勻地有多个U形导流散热槽,并且电机的机壳在进 风口和出风口的中间位置有一条隔板,当风机运转,产生的冷却风从机床箱体的进风口 进入,由于有隔板隔开,冷却风进入后,在机床箱体内自箱体下方沿着U形导流散热槽 环绕电机机壳一周,再从机床箱体同一侧的出风口出风,如此形成良好的循环风路,达 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全新的垂直于电机轴向的风冷式的散热方 法,相对于传统的风叶、风机轴向吹风散热方法,本发明使得散热效率得到提高,在整 个电机轴上散热更加均勻;相对于水冷式的散热方法,本电机结构简单,持久耐用,维 修更加方便。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机床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散热方法的工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进风口的剖面图
图中,1.机床箱体,2.电机,3.风机,4.U形导流散热槽,5.进风口,6.出风 口,7.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机床电机的散热方法涉及一个机床箱体1,电机2装在箱体1内,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 5和出风口 6,进风口上装有风机3,电 机2机壳加工有多个U形导流散热槽4,并且电机的机壳在进风口 5和出风口 6的中间位 置有一条隔板7,当风机运转,产生的冷却风从机床箱体1 一侧下方的进风口 5进入,由 于有隔板7隔开,冷却风进入后,在机床箱体1内自箱体下方沿着U形导流散热槽4环绕 电机机壳一周,再从机床箱体1同一侧上面的出风口 6出风,如此形成良好的循环风路, 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 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所 作出的技术内容实质相同或等同的任何的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权利要求
1. 一种机床电机的散热方法,其特征是将电机装在机床箱体内,箱体的一侧设置 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上装有风机,电机机壳均勻地有多个U形导流散热槽,并且 电机的机壳在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中间位置有一条隔板,当风机运转,产生的冷却风从机 床箱体的进风口进入,由于有隔板隔开,冷却风进入后,在机床箱体内自箱体下方沿着 U形导流散热槽环绕电机机壳一周,再从机床箱体同一侧的出风口出风。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数控机床行业及数控机械设备上的机床电机的散热方法,将电机装在机床箱体内,箱体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上装有风机,电机机壳均匀地有多个U形导流散热槽,并且电机的机壳在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中间位置有一条隔板,当风机运转,产生的冷却风从机床箱体的进风口进入,由于有隔板隔开,冷却风进入后,在机床箱体内自箱体下方沿着U形导流散热槽环绕电机机壳一周,再从机床箱体同一侧的出风口出风,如此形成良好的环形风路,达到很好的电机散热效果。
文档编号H02K5/20GK102025225SQ20101061930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岸 申请人:昆山森力玛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