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敷放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589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铁敷放缆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铁道工程敷设光缆、电缆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是地铁敷放缆 设备。
背景技术
地铁各专业的光缆、电缆众多,施工的技术要求是将光电缆敷设、安装至地铁内隧
道壁上。传统的施工方法是直接采用人工敷设后再安装到位,即采用若干名人工将光电缆 盘上的光电缆敷设出来,整体抬运至所需位置放置,再采用少些人工将放置在地上的光电 缆布放至隧道壁上的托架上,依次绑扎。由于站台、隧道空间限制,容纳人数不能太多,大量的人员来来往往,管理存在盲 区,造成更多的安全隐患、浪费时间和降低劳动效率;隧道内长线敷设作业,灯光、通讯联络 不方便,不易指挥;进入地铁施工,需要到公安部门备案,而施工人员的不固定。传统的施工方法不能满足特殊空间内的施工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效率高、能满足地铁施工要求的地 铁敷放缆设备。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地铁敷放缆设备,其不同之 处在于其包括放缆主车、放缆副车,放缆主车、放缆副车在地铁轨道上前后运行,放缆主车 包括主车车架、设置在主车车架上部的主车操作平台、放缆支架,放缆副车包括副车车架、 设置在副车车架上部的副车操作平台,主车车架、副车车架下部均具有与地铁轨道相配置 的车轮,放缆支架设置在主车操作平台上用于支承光电缆缆盘。按以上方案,所述主车车架的上部四周具有开口向上的钢管,主车操作平台的下 部也设置有与主车车架上开口向上的钢管相配置的插接件。按以上方案,所述副车车架的上部四周具有开口向上的钢管,副车车架上开口向 上的钢管中均插接有钢管立柱,钢管立柱上安装有副车操作平台。放缆主车、放缆副车在轨道上边行驶边敷设,从而解决了地铁特殊环境下的光电 缆敷设的问题。光电缆用车敷设出来后,如果摆在地面上,再用人工拉放到托架上再次摆放 固定,这样会形成二次施工,时间和人力会投入很大。我们就设想一种能移动的工作平台, 前面的放缆主车在敷设,操作人员站在后面的放缆副车上可以很方便地将光电缆直接安放 在托架上。在两车配合下,可同步进行敷设、安装。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1、采用地铁敷放缆设备进行作业,施工进度得到大大提高,节省了时间;人员大量 减少,成本费用减少。2、光电缆一次性到位安放在托架上,不用人工二次将地面上的光电缆重新抬起来安放,避免光电缆在地上拖、拉、弯,避免光缆、电缆的损伤,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3、施工人员少而集中,便于管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车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未画车轮);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车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车操作平 台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未画车轮);图4为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车架结构示 意图。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地铁敷放缆设备实施例,其包括放 缆主车、放缆副车,放缆主车、放缆副车在地铁轨道9上前后运行,放缆主车包括主车车架 1、设置在主车车架1上部的主车操作平台2、放缆支架3,放缆副车包括副车车架4、设置在 副车车架4上部的副车操作平台5,主车车架1、副车车架4下部均具有与地铁轨道9相配 置的车轮6,放缆支架3设置在主车操作平台2上用于支承光电缆缆盘7。具体的,所述主车车架1的上部四周具有开口向上的钢管1-1,主车操作平台2的 下部也设置有与主车车架1上开口向上的钢管1-1相配置的插接件2-1。具体的,所述副车车架4的上部四周具有开口向上的钢管4-1,副车车架4上开口 向上的钢管4-1中均插接有钢管立柱8,钢管立柱8上安装有副车操作平台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车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的主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未画车轮);如图2、图3所示,放缆主车制作方法如下(1)型材切割1)下层车体型材切割80mm*10mm槽钢切割成2根长2300mm作为推车下层车体的长;切割成2根长 1320mm的槽钢作为推车下层车体的宽。φ 80mm钢管切割成4根长360mm的钢管作为推车下层车体的固定支撑。Φ 20mm钢管切割成12根长300mm的钢管用来连接固定Φ 80mm钢管。2)上层车体型材切割80mm*10mm 槽钢长 2020mm 的 5 根;长 2480mm 的 2 根;长 2000mm 的 5 根,长 360mm 的6根;长220mm的2根;长700mm的4根。φ 80mm 钢管长 270mm4 根。Φ 20mm钢管长300mm的12根,用于固定Φ 80mm钢管。(2)上、下车体架焊接,结构见图2、图3。清理场地,把切割的型材摆放好。
4[0036]焊接前,在需要焊接的地方用钢丝刷进行除锈。焊接时焊点必须牢固,圆滑,无毛 刺。先焊接外框,再进行主件焊接,最后焊接连接件。焊接完毕后,用探伤仪检查焊接情况,用电动打磨机将焊接处进行磨平,去屑、抛光。用钢丝刷把车体清刷一道,去屑。在车体上刷一层红色防锈漆,待基本干后再刷一 层红色防锈漆。晾干,再刷一层红油漆。(3)车体组装1)车轮及上下层组装把车轮放在竖放的槽钢上固定好,用三角木楔子把车轮塞紧,以免车轮滑动。把下层车体平放在两组车轮的卡轴上,Φ80πιπι钢管朝上,并在钢管中插入长 600mm的Φ 60mm钢管,再把上层车体(有钢管面的朝下)抬放并套入进Φ 60mm钢管,使上、 下层车体连接。上下车体的各4个Φ80πιπι钢管对齐,无明显晃动。整个车体组装后高度约 为1米,与站台高度基本一致。2)铺设木板备好12块300mm*2000mm*20mm木板,木板的四周用薄铁皮包好。依次铺设在上层
平台上。平板间平直、无缝,无晃动。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的副车车架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放缆副车制作方法如下(1)型材切割1)下层平台型材切割50mm*5mm角钢长1670mm的2根做下层平台的宽;长1320mm的4根做下层平台的长。30mm*3mm角钢长1670mm的1根做下层平台中间固定支撑;长1320mm的2根做
下层平台中间固定支撑。Φ 60mm钢管长360mm的4根做下层平台的固定支撑。Φ 20mm钢管长300mm的8根用来固定Φ 60mm钢管。Φ 45mm钢管长3000mm的4根用来支撑上层平台,每根钢管每隔300mm,钻一 Φ 12mm孔(用来插入钢管)固定上层平台。2)上层平台型材切割50mm*5mm 角钢长 2500mm 的 3 根;长 1200mm 的 3 根。30mm*3mm角钢长1200mm的4根;用在平板中间作支撑。Φ 60mm 钢管长 300mm 4 根。Φ 20mm钢管长300mm的8根,用于固定Φ 60mm钢管。(2)型材焊接清理场地,把切割的型材摆放好。焊接前,在需要焊接的地方用钢丝刷进行除锈。焊接时焊点必须牢固,圆滑,无毛 刺。先焊接外框,再进行主件焊接,最后焊接连接件。
5[0063]焊接完毕后,用探伤仪检查焊接情况,用电动打磨机将焊接处进行磨平,去屑、抛光。用钢丝刷把车体清刷一道,去屑。在车体上刷一层红色防锈漆,待基本干后再刷一 层红色防锈漆。晾干,再刷一层红油漆。按图4、图5的结构进行焊接,实线、虚线分开焊接成体。 (3)车架组装1)上、下层车体组装先把下层平台放在钢轨上固定好,用刹车装置把车轮固定不让其滑动;再把上层 车架抬放到下层车架上,把4根3米钢管分别穿入对准的两车体Φ60mm钢管中;把上层平 台调到需要的高度,在4个Φ60mm钢管上穿入Φ8mm螺丝,以固定上层平台。2)铺设木板在上层平台上铺上2500mm* 1200mm*IOmm的木板,整平。3)上层平台上安装防护栏在上层平台上Φ 30匪钢管上穿上Φ 20匪4根,再在4根Φ 20匪钢管上套上4根 护栏。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较多的限制,凡 是依据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本质作简单修改或等同的变化和修饰,均仍属本实用新型保护 的范围。
权利要求地铁敷放缆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放缆主车、放缆副车,放缆主车、放缆副车在地铁轨道上前后运行,放缆主车包括主车车架、设置在主车车架上部的主车操作平台、放缆支架,放缆副车包括副车车架、设置在副车车架上部的副车操作平台,主车车架、副车车架下部均具有与地铁轨道相配置的车轮,放缆支架设置在主车操作平台上用于支承光电缆缆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敷放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车架的上部四周具有 开口向上的钢管,主车操作平台的下部也设置有与主车车架上开口向上的钢管相配置的插 接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敷放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车架的上部四周具有 开口向上的钢管,副车车架上开口向上的钢管中均插接有钢管立柱,钢管立柱上安装有副 车操作平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铁道工程敷设光缆、电缆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是地铁敷放缆设备,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放缆主车、放缆副车,放缆主车、放缆副车在地铁轨道上前后运行,放缆主车包括主车车架、设置在主车车架上部的主车操作平台、放缆支架,放缆副车包括副车车架、设置在副车车架上部的副车操作平台,主车车架、副车车架下部均具有与地铁轨道相配置的车轮,放缆支架设置在主车操作平台上用于支承光电缆缆盘。前面的放缆主车在敷设,操作人员站在后面的放缆副车上可以很方便地将光电缆直接安放在托架上。在两车配合下,可同步进行敷设、安装。
文档编号H02G9/02GK201623439SQ20102012319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日
发明者张承卫, 彭三平, 潘启芳 申请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