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747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技术,具体涉及通过电池进行供电的供电技术。
背景技术
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为了使电压匹配,经常会看到多个电池机械连接后再对外 供电的情况。这种机械连接而成的电池组,无法控制连接后的输入、输出电流,存在安全隐 患,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而且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串并联切换的过程 中需重新布局电路,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还包括一用于切 换电池串并联关系的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所述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设有一外部供电端口、一充电端口,还设有至少两组用 于接入电池或电池组的电能输入端口 ;所述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包括一执行串并联切换动作的串并联切换系统,还包括 一对所述串并联切换动作系统起控制作用的动作控制系统,所述动作控制系统设有一用于 控制切换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的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 ;所述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还设有一串并联切换信号采集端,所述串并联切换信号 采集端连接有一串并联切换信号采样电路,所述串并联切换信号采样电路连接所述外部供 电端口。本实用新型通过串并联切换信号采样电路采集外部供电端口的电力参数,并将该 参数传送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传送动作控 制系统,动作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通过串并联切换动作系统调整各电池的串并联关系。 使用过程中,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可以根据外部供电端口的电力参数通过程序来自动调节 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中各电池接口的串并联关系,整个切换过程无需人工操作,而且不需 要重新进行线路布局。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还包括一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还包括一用于管理电池充放 电情况的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设有至少两组用于接入单个电池的电池接入端口,还设 有一个用于对外输出电能的电能输出端口;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包括一执行电池充电动作的电池充电动作系统,还包括 一对所述电池充电动作系统起控制作用的充电控制系统,所述充电控制系统设有一充电控 制信号输入端,[0014]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的一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还设有一充放电信号采集端,所述充放电信号采集端连 接一充放电信号采样电路,所述充放电信号采样电路连接所述电池接入端口 ;所述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与所述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之间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充放电信号采样电路实时检测单个电池的电参数,并将该参数上报 给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当在电池组中出现个别电池电压偏低的情况下,第二微型处理器 系统会通过充电控制系统启动电池充电系统,用该组电池组的能量对电压偏低的电池进行 补充充电,以防止该电池发生老化。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与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通信连接, 可实现单个电池的电参数的上报,还可以接受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的管理。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人机对话控制面板,所述第一微型处理器系 统通信连接所述人机对话控制面板。使用者可以通过人机对话控制面板人工控制各电池之 间的串并联关系。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参照图1,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主要包括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11、电池串并联切 换系统12。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12用于切换电池串并联关系。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12设有 外部供电端口 18、充电端口 19、至少两组电能输入端口 15。其中,外部供电端口 18用于电 能输出,实现对外部设备的供电。电能输入端口 15用于接入电池或电池组,电能输入端口 15的端口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充电端口 19用于电能输入,可向接入了电能输入端口 15的电池或电池组充电。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12主要包括串并联切换动作系统、动作控制系统。串并联切 换动作系统用于执行串并联切换动作,串并联切换动作系统可以采用继电器、单刀双掷开 关等具有双向选择功能的开关装置。动作控制系统用于对串并联切换动作系统的控制。其 中,动作控制系统设有一用于控制切换的控制信号输入端14,控制信号输入端14连接第一 微型处理器系统11的一控制信号输出端13。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11设有一串并联切换信 号采集端16,串并联切换信号采集端16连接有一串并联切换信号采样电路17,串并联切换 信号采样电路17连接外部供电端口 18。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的工作过程首先,串并联切换信号采样电路17采集外部供电端口 18的电力参数,并将采集到 参数报送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11,接着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11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传 送动作控制系统,然后控制系统根据第一微型处理器传送来的指令,发出控制信号,通过串 并联切换动作系统调整各电池的串并联关系。[0027]下面我们以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为例,进行详述。电力汽车的高压马达的电压要求在240伏左右,但常见的动力锂电池电压在3伏 左右,故我们选用80节3伏的动力锂电池。首先选择一个具有80个电能输入端口 15的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将80节动力锂 电池分别接入80个电能输入端口 15中。然后将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12接入电动汽车。通 过设定第一微型处理器的程序,当串并联切换信号采样电路17采集到的外部供电端口 18 电压为高电压且有电流输出时,即汽车启动或行驶时,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11通过动作控 制系统控制串并联切换动作系统动作,使80个电能输入端口 15上的80节动力锂电池陆续 串联;当串并联切换信号采样电路17采集到的外部供电端口 18电压为高电压但无电流输 出时,即汽车暂停时或刚刚熄火后,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11开始计时,当满三分钟后就切 断连接,如果切断连接后采样电路采集到的外部供电端口 18电压仍为高电压,就重新使80 个电能输入端口 15上的80节动力锂电池陆续串联,每三分钟重复一次;当串并联切换信号 采样电路17采集到的外部供电端口 18电压为低电压时,即汽车熄火后,第一微型处理器系 统11通过动作控制系统控制串并联切换动作系统动作,使80个电能输入端口 15上的80 节动力锂电池陆续并联起来,80节动力锂电池并联后主要用作安全充电。参照图2,为了方便对80节动力锂电池的管理,我们可以将80节动力锂电池多节 串联后,在进行串并联。例如我们将80节动力锂电池分为5组,每组16个。此时电池组智 能供电系统还可以包括一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一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用于管理电池充放电情况。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 充电动作系统、充电控制系统。电池充电动作系统用于执行电池充电动作,充电控制系统对 电池充电动作系统起控制作用。充电控制系统设有一充电控制信号输入端,充电控制信号 输入端连接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的一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设有至少两组 用于接入单个电池的电池接入端口 21,此处是16个,还设有一个用于对外输出电能的电能 输出端口 22,电能输出端口 22连接电能输入端口 15。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还设有一充放 电信号采集端,充放电信号采集端连接一充放电信号采样电路,充放电信号采样电路连接 所述电池接入端口 21。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与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11之间通信连接。这样,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11可以通过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了解各电池的情况, 包括电池的电压、使用时间、充放电次数等,同时也可以通过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对电池的 充放电情况进行控制。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的充放电信号采样电路可以实时检测单个电池 的电参数,并将该参数上报给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当在电池组中出现个别电池电压偏低 的情况下,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会通过充电控制系统启动电池充电系统,用该组电池组的 能量对电压偏低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以防止该电池发生老化。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11和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12合并生 产,将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和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合并生产,此时,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还 包括一总电池控制单元外壳、一单组电池控制单元外壳。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11和电池串 并联切换系统12封装在总电池控制单元外壳内,构成总电池控制单元1,第二微型处理器 系统和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封装在单组电池控制单元外壳内,构成单组电池控制单元2。电 池组智能供电系统分为总电池控制单元1和单组电池控制单元2后,可实现模块化生产,这 样,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的生产和使用就具有了灵活性。这时,单组电池控制单元外壳上设有电池接入端口 21、电能输出端口 22、与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11通信的第一通信端口 31。 总电池控制单元外壳上设有电能输入端口 15、与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通信的第二通信端口 32、外部供电端口 18、充电端口 19。电能输出端口 22连接电能输入端口 15,第一通信端口 31连接第二通信端口 32。为了提高使用者的主动性,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人机对话控制面 板,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11通信连接人机对话控制面板。使用者可以通过人机对话控制面 板人工控制各电池之间的串并联关系。为了使人机对话控制面板更直观的反映电量的多少,使使用者了解可行驶的里 程,人机对话控制面板可以设有一里程表,里程表包括一表盘和一指示针,表盘的刻度值从 零到电池一次充放电的最大里程值的理论值,指示针所指的刻度值的大小与电池电量的大 小呈正相关。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不仅可以用于电动汽车上,还可以用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 三轮车、电动自行车等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还包括一用于切换电池串并联关系的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所述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设有一外部供电端口、一充电端口,还设有至少两组用于接入电池或电池组的电能输入端口;所述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包括一执行串并联切换动作的串并联切换动作系统,还包括一对所述串并联切换动作系统起控制作用的动作控制系统,所述动作控制系统设有一用于控制切换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的一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还设有一串并联切换信号采集端,所述串并联切换信号采集端连接有一串并联切换信号采样电路,所述串并联切换信号采样电路连接所述外部供电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微型处理 器系统,还包括一用于管理电池充放电情况的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设有至少两组用于接入单个电池的电池接入端口,还设有一 个用于对外输出电能的电能输出端口,所述电能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电能输入端口 ;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包括一执行电池充电动作的电池充电动作系统,还包括一对 所述电池充电动作系统起控制作用的充电控制系统,所述充电控制系统设有一充电控制信 号输入端,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的一控制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还设有一充放电信号采集端,所述充放电信号采集端连接一 充放电信号采样电路,所述充放电信号采样电路连接所述电池接入端口 ; 所述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与所述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之间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总电池控制单 元外壳、一单组电池控制单元外壳;所述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和所述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封装在所述总电池控制单元外 壳内,构成总电池控制单元;所述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和所述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封装在所述单组电池控制单元 外壳内,构成单组电池控制单元;所述单组电池控制单元外壳上设有所述电池接入端口、所述电能输出端口、与所述第 一微型处理器系统通信的第一通信端口;所述总电池控制单元外壳上设有所述电能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微型处理器系统通信 的第二通信端口、所述外部供电端口、所述充电端口 ;所述电能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电能输入端口,所述第一通信端口连接所述第二通信端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人机对 话控制面板,所述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通信连接所述人机对话控制面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对话控制面板 设有一里程表,所述里程表包括一表盘和一指示针,所述表盘的刻度值从零到电池一次充 放电的最大里程值的理论值,所述指示针所指的刻度值的大小与电池电量的大小呈正相关。
专利摘要电池组智能供电系统,涉及供电技术。它包括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设有外部供电端口、充电端口、至少两组电能输入端口。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包括串并联切换动作系统、动作控制系统。动作控制系统设有控制信号输入端,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还设有串并联切换信号采集端,串并联切换信号采集端连接有串并联切换信号采样电路,串并联切换信号采样电路连接外部供电端口。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根据外部供电端口的电力参数通过程序来自动调节电池串并联切换系统中各电池接口的串并联关系,整个切换过程无需人工操作,而且不需要重新进行线路布局。
文档编号H02J7/00GK201726161SQ201020164998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0日
发明者赵杰 申请人:赵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