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转换装置以及包含该电源转换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168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转换装置以及包含该电源转换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转换装置以及包含该电源转换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如手机或平板电脑之类的电子设备中,通常采用各种降压型电源转换装置来将电池产生的电压转换为电子设备工作所需的电压,并且电池通过降压型电源转换装置来向电子设备的各个部件供电。在诸如手机或平板电脑之类的电子设备中采用的降压型电源转换装置通常包括线性(Linear)电源转换装置以及斩波(Buck)电源转换装置。在电子设备的负载功率需 求较高(如,屏幕高亮,或运行程序等)时,从而需要较大的输出电流(即,负载电流)时,Buck电源转换装置通常具有比Linear电源转换装置更高的电源转换效率,而在电子设备的负载功率需求较低(如,待机)从而需要较小的输出电流时,Buck电源转换装置的电源转换效率低于Linear电源转换装置。在目前的大多数电子设备中,通常较大负载的供电采用Buck电源转换电路作为电子设备的电源转换装置,然而在电子设备的负载的供电较低时,Buck电源转换电路的性能却不够理想。也有将Buck电路在轻载时进入PFM模式来降低待机时Buck电路自身损耗的,但是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往往带来纹波过大,音频噪声等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电路在负载较轻时工作于Linear状态,而负载较重时工作于BUCK状态,充分利用两个电路的优势,并且回避了 BUCK在轻载状态下采用其他方案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包括输入端,配置来与电源连接,并且接收输入电压;输出端,配置来与负载连接,并且向所述负载提供输出电压;第一电源转换单元,配置来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所述输出电压,并且使所述输出电压稳定;第二电源转换单元,配置来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所述输出电压,并且使所述输出电压稳定,其中在提供给所述负载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具有比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更高的电源转换效率;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配置来检测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并且基于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选择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源转换装置。该电源转换装置,包括输入端,配置来与电源连接,并且接收输入电压;输出端,配置来与负载连接,并且向所述负载提供输出电压;第一电源转换单元,配置来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所述输出电压,并且使所述输出电压稳定;第二电源转换单元,配置来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所述输出电压,并且使所述输出电压稳定,其中在提供给所述负载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具有比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更高的电源转换效率;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配置来检测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并且基于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选择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通过上述配置,通过检测与提供给负载的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来确定输出电流是否大于预定的阈值,其中在输出电流大于第一阈值时,第二电源转换单元具有比第一电源转换单元更高的电源转换效率。如果在输出电流(即,提供给负载的电流)大于预定的阈值,则选择第二电源转换单元,否则选择第一电源转换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提供给负载的电流选择合适的电源转换单元来来不同的情况下都能提供高电源转换效率,从而改善整个电子设备的性能。


图I是图解线性电源转换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解斩波电源转换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方框图;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方框图;图5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方框图;以及图6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方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基本上具有相同或类似结构和功能的组成部分,并且将省略关于它们的重复描述。下面将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诸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之类的电子设备中采用的电源转换装置可以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线性(Linear)电源转换单元、斩波(Buck)电源转换单元以及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
J Li ο这里,电源转换装置的输入端可以与电子设备的电源(如,电池)连接,并且用于接收从电源接收输入电压。电源转换装置的输出端可以与电子设备的负载(如,处理器、显示屏幕、通信模块等等)连接,并且向这些负载提供输出电压(即,电子设备的各个部件的工作电压)。此外,电源转换装置的Linear电源转换单元可以设置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且可以将输入端的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并且使该输出电压稳定。Buck电源转换单元可以设置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且可以将输入端的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并且使该输出电压稳定。这里,正如本领域是人员熟知的那样,在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大于预定的阈值时,Buck电源转换单元具有比Linear电源转换单元更高的电源转换效率。此外,电源转换装置进一步包括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其用于检测与提供给负载的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并且基于与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选择Linear电源转换单元或Buck电源转换单元。例如,在输出电流高于预定的阈值时,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可以选择Buck电源转换单元,而在输出电流低于预定的阈值,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可以选择Linear电源转换单元。这里,预定的阈值可以基于Linear电源转换单元和Buck电源转换单元在不同的输出电流值时的电源转换效率确定,并且可以为经验值。
然后,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功倉泛。在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之前,首先简要描述Linear电源转换单元和Buck电源转换单元的结构。这里,由于Linear电源转换单元和Buck电源转换单元内部的结构以及功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熟知的,因此这里仅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
图I是图解Linear电源转换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I所示,用作恒压源的Linear电源转换单元I包括反馈单元1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11、误差放大单元12、驱动单元13以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M0S管)14。反馈单元10与输出端连接,并且可以基于输出电压Vout产生反馈电压。这里,反馈单元可以由任意的达到反馈作用的电路构成。参考电压产生单元11可以产生预定的参考电压。这里,任意的可作为参考电压的电路均可以用作产生参考电压的参考电压产生单元11。误差放大单元12与反馈单元10和参考电压产生单元11连接,并且可以将反馈电压10产生的反馈电压和参考电压产生单元11产生的参考电压之间的电压差放大,并将放大的电压差作为误差放大信号输出。驱动单元13与误差放大单元12连接,并且可以将来自误差放大单元12的误差放大信号转换为用于驱动MOS管14的驱动信号。这里,驱动单元13可以由任意的适合驱动MOS的电路构成,并且用于放大来自误差放大单元12的误差放大信号。此外,在误差放大单元12的误差放大信号足够大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利用误差放大器12的误差放大信号作为驱动信号(即无需设置驱动电路13)。MOS管14设置在电源转换装置I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且与驱动单元13连接。这里,MOS管14可以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三极管或绝缘栅双极型功率管。MOS管14可以基于驱动单元13的驱动信号调节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并且使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保持基本恒定。例如,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如,调亮屏幕、运行程序或打电话等等)时,电子设备的各个功能模块需要更多的电流来驱动这些功能模块,并且在多个功能模块运行时,输出端的负载(各个功能模块)所需的电流变大,即负载的等效电阻降低,而在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输出端的负载(各个功能模块)所需的电流变小,即负载的等效电阻升高。这时,由于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变化,在电源转换装置I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Vout会产生变化(如,电压上升或电压下降),并且导致反馈单元10产生的反馈电压跟随发生变化。然后,反馈电压发生的变化会导致误差放大单元12产生的误差放大信号的变化(电平变化),从而导致驱动信号的变化。由于驱动信号被提供给MOS管的控制级,并且通过控制信号控制通过MOS管的电流强度,使其符合负载所需电流而达到稳定Vout电压的目的。因此,通过合适地调节反馈单元1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11、误差放大单元12、驱动单元13以及MOS管14的配置,可以基于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变化调节通过MOS管14的电流(如,负载等效电阻降低,则通过更大电流,而负载等效电阻升高,则通过更小电流),由此使输出端的输出电压Vout保持恒定(作为恒压源),并且基于负载的变化提供相对应的输出电流。下面,将简要描述Buck电源转换单元的结构。图2是图解Buck电源转换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作恒压源的Buck电源转换单元2包括反馈单元2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21、误差放大单元21、三角波震荡单元23、脉冲宽度调制单元24、驱动单元25以及MOS管26。与针对图I的描述类似,反馈单元20与输出端连接,并且可以基于输出电压Vout产生反馈电压。参考电压产生单元21可以产生预定的参考电压。误差放大单元22与反馈单元20和参考电压产生单元21连接,并且可以将反馈电压20产生的反馈电压和参考电压产生单元21产生的参考电压之间的电压差放大,并将放大的电压差作为误差放大信号输出。三角波震荡单元23可以由任意的三角波振荡器构成,并且可以产生具有三角波形状的电平的三角波信号(如三角波、锯齿波等)。·脉冲宽度调制(PWM)单元24与误差放大单元22和三角波震荡单元连接23,并且可以基于误差放大单元22的误差放大信号和三角波震荡单元23的三角波信号进行比较,并且基于比较结果产生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脉冲信号。例如,在误差放大信号的电平高于三角波信号的电平时,脉冲宽度调制单元24可以输出高电平信号,而在误差放大信号的电平低于三角波信号的电平时,脉冲宽度调制单元24可以输出低电平信号。因此,如果由于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变化导致误差放大信号的电平发生变化,脉冲宽度调制单元24的输出(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高电平的时间/高电平和低电平的一整个周期的时间)也会发生变化。这里,脉冲宽度调制单元24的脉冲调制信号具有方波的形状。驱动单元25与脉冲宽度调制单元24连接,并且可以将来自脉冲宽度调制单元24的脉冲调制信号转换为用于驱动MOS管26的驱动信号。这里,驱动单元13可以由任意的适合驱动BOS管的电路构成。MOS管26设置在电源转换装置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且与驱动单元25连接。MOS管14可以基于驱动单元13调节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并且使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保持基本恒定。例如,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输出端的负载(各个功能模块)所需要的电流变大,即负载的等效电阻降低,而在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输出端的负载(各个功能模块)所需要的电流变小,即负载的等效电阻升高。这时,由于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变化,在电源转换装置2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Vout会产生变化(如,电压上升或下降),并且导致反馈单元20产生的反馈电压跟随发生变化。然后,反馈电压发生的变化会导致误差放大单元12产生的误差放大信号的变化(电平变化),从而导致脉冲宽度调制单元24的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变化,然后导致具有方波形状的驱动信号跟随变化。这里,由于具有方波形状的驱动信号被提供给MOS管26的控制级,并且驱动信号的高/低电平可以控制MOS管26的导通/截止,因此可以通过控制MOS管26的导通/截止的比率来控制流过MOS管26的导通时间,从而调整输出电流,使其符合负载需求而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因此,通过合适地调节反馈单元2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21、误差放大单元21、三角波震荡单元23、脉冲宽度调制单元24、驱动单元25以及MOS管26的配置,可以基于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变化调节通过MOS管的占空比,使输出端的输出电压Vout保持基本恒定(作为恒压源),并且基于负载的变化提供相对应的输出电流。
此外,由于通过控制MOS管26的导通/截止来控制通过MOS管26的电流,因此从MOS管26提供给输出端的电压/电流呈脉冲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呈现脉冲状态的电压/电流转换为电子设备可以使用的直流电,Buck电源转换单元2还进一步包括电感器27、二极管28和输出电容器29。电感器27连接在MOS管26和输出端之间,二极管28连接在电感器27和MOS管的连接点与地电势(Ground)之间,而输出电容器29连接在电感器27的输出端和地电势之间。电感器27、二极管28和输出电容器29组成用于滤波从MOS管26输出的电压/电流并使滤波过的电压/电流成为电子设备的负载可以使用的直流输出电压/电流的滤波单元。这里,由于电感器27、二极管28和电容器29组成的滤波单元的功能和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熟知的,因此这里省略了关于它们的详细描述。在上面描述了 Linear和Buck电源转换单元的结构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本发明采用任意结构的Linear和Buck电源转换单元。

在描述了 Linear电源转换单元和Buck电源转换单元的结构之后,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功能和结构。例如,在Linear电源转换单元中的误差放大单元产生的误差放大信号足够驱动MOS管的情况下,还可以在Linear电源转换单元中不设置驱动单元。图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方框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3包括输入端in、输出端out、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驱动单元303、三角波震荡单元304、脉冲宽度调制单元305、驱动单元306、MOS管307、电感器308、二极管309、输出电容器310、电流检测单元311、驱动切换控制单元312以及驱动切换单元313。与之前针对图I和图2的描述类似,反馈单元300与输出端in连接,并且可以基于输出端out的输出电压Vout产生反馈电压。参考电压产生单兀301用于产生第一参考电压。误差放大单元302与反馈单元300和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连接,并且可以将来自反馈单元300的反馈电压和来自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的参考电压之间的电压差放大并产生误差放大信号。驱动单元303与误差放大单元302连接,并且可以将所述误差放大信号转换为第一驱动信号。三角波震荡单元304可以产生具有三角波形状的电压的三角波信号。脉冲宽度调制(PWM)单元305与误差放大单元302和三角波震荡单元304连接,并且可以对误差放大单元302的误差放大信号和三角波震荡单元304的三角波信号进行比较,并且基于比较结果产生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脉冲信号。驱动单元306与脉冲宽度调制单元305连接,并且可以将脉冲信号转换为第二驱动信号。MOS管307设置在输入端in和输出端out之间,并且在驱动切换单元313的控制下与驱动单元303和驱动单元306连接,并且可以基于第一驱动信号或第二驱动信号调节提供给输出端out的输出电流,从而使提供给输出端out的输出电流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保持输出端out的输出电压Vout恒定。这里,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驱动单元303以及MOS管307组成了 Linear电源转换单元,而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三角波震荡单元304、脉冲宽度调制单元305、驱动单元306以及MOS管307组成了 Buck电源转换单元。这里,由于Linear和Buck电源转换单元中的部分元件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因此通过使Linear和Buck电源转换单元共享部分元件(如,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以及MOS管307等),可以减少包含Linear和Buck电源转换单元的电源转换装置的复杂度,并且可以减小电源转换装置的复杂程度。此外,在驱动切换单元313的控制下,Buck电源转换单元进行电源转换的情况下,电感器308、二极管309和输出电容器310组成用于滤波从MOS管307输出的电流并使滤波过的电流成为电子设备的负载可以使用的直流输出电流的滤波单元。此外,在驱动切换单元313的控制下,Linear电源转换单元进行电源转换的情况下,由于电感器308、二极管309和输出电容器310的环路设计要满足BUCK电路的需求,因此在这样的环路参数配置下电感器308、二极管309和输出电容器310组成的滤波单元对Linear电源转换单元的输出不会产生影响。下面将描述由电流检测单元311、驱动切换控制单元312以及驱动切换单元313组成的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的结构和操作。 根据本实施例,电流检测单元311连接在电感器308和输出端out之间,并且可以检测与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相关的参数。例如,电流检测单元311可以由串联在电感器308和输出端out之间的电阻以及与该电阻并联的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该电阻两端的电压)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电流检测单元311可以获得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并且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的大小与输出电流的大小成正比。驱动切换控制单元312与电流检测单元311连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驱动切换控制单元312可以由电压比较电路构成,并且接收来自电流检测单元311的电压作为输入。此外,驱动切换控制单元312还可以接收预定的参考电压(未示出)作为另一输入。这里,由于电流检测单元311获得的电压的大小与输出电流的大小成正比,因此可以基于需要切换Linear和Buck电源转换单元的输出电流阈值(可以是经验值、理论计算值或实际调试的值)与电流检测单元311获得的电压的大小与输出电流的大小的比例关系确定预定的参考电压值。这里,例如,驱动切换控制单元312可以在电流检测单元311获得的电压比预定的参考电压低时产生低电平(或高电平),而在电流检测单元311获得的电压比预定的参考电压高时产生高电平(或低电平)来作为控制信号。也就是,在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大于预定的输出电流阈值时,驱动切换控制单兀312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否则驱动切换控制单元312输出低电平(或高电平)。驱动切换单元313与驱动切换控制单元312连接,并且设置在驱动单元303、驱动单元306与MOS管307之间。驱动切换单元313可以由基于控制信号选择不同输入之一作为输出的任意满足MOS驱动需求的切换开关(如,数字开关)构成。在本实施例中,配置驱动切换单元313使得能够基于来自驱动切换控制单元312的控制信号选择Linear电源转换单元以及Buck电源转换单元。例如,配置驱动切换单元313使得在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选择来自Buck电源转换单元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而在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选择来自Linear电源转换单元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具体地,例如,如果在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由于需要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较小,因此电流检测单元311获得的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也较小。在这种情况下,电流检测单元311获得的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低于预定的参考电压(其反映输出电流低于输出电流阈值)。此时,驱动切换控制单兀312输出低电平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切换单元313基于低电平的控制信号选择来自驱动单元303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这里,由于驱动切换单元313基于低电平的控制信号选择来自驱动单元303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因此由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驱动单元303以及MOS管307组成的Linear电源转换单元被选择工作,并且在保证输出端out的输出电压Vout基本恒定的同时,基于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变化调节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此外,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如,调亮屏幕、运行程序等)时,由于需要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变大,驱动切换控制单元312比较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以及预定的参考电压,并且在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高于预定的参考电压(其反映输出电流高于输出电流阈值)的情况下,输出高电平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切换单元313基于高电平的控制信号选择来自驱动单元306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这里,由于驱动切换单元313基于高电平的控制信号选择来自驱动单元306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因此由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三角波震荡单元304、脉冲宽度调制单元305、驱动单元306以及MOS管307组成的Buck电源转换单元被选择来工作,并且在保证输出端out的输出电压Vout恒定的同时,基于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变化调节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
·
下面将参照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结构。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方框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4包括输入端in、输出端out、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驱动单元303、三角波震荡单元304、脉冲宽度调制单元305、驱动单元306、M0S管307、电感器308、二极管309、输出电容器310、电流检测单元411、驱动切换控制单元412以及驱动切换单元413。这里,由于输入端in、输出端out、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驱动单元303、三角波震荡单元304、脉冲宽度调制单元305、驱动单元306、M0S管307、电感器308、二极管309和输出电容器310的结构和功能与图3所示的对应部件相同或类似,因此这里省略了关于它们的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电流检测单元411连接在MOS管307和输入端in之间。这里,由于在输入端in不存在用于滤波的电路,因此在输入端in的输入电流可能存在波动(尤其是工作在Bcuk电源转换模式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电流检测单元411可以由MOS RDS(ON)检测、外加Sense电阻检测、电流互感器检测之类的技术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电流检测单元411可以对来自输入端in的输入电流转换为平稳电流并进行检测,并且产生预定的电压。这里,由于平稳后的输入电流的大小与输出电流存在一定对应关系,因此电流检测单元411产生的预定电压与输出电流对应,S卩,成正比。驱动切换控制单元412与电流检测单元411连接。与针对图3的描述类似,驱动切换控制单元412可以由电压比较电路构成,并且接收来自电流检测单元411的电压作为输入。此外,驱动切换控制单元412还可以接收预定的参考电压(未示出)作为另一输入。这里,可以基于需要切换Linear和Buck电源转换单元的输出电流阈值与电流检测单元411获得的电压的大小与输出电流的大小的比例关系确定预定的参考电压值。这里,例如,驱动切换控制单元412可以在电流检测单元411获得的电压比预定的参考电压低时产生低电平,而在电流检测单元411获得的电压比预定的参考电压高时产生高电平来作为控制信号。也就是,在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大于预定的输出电流阈值时,驱动切换控制单元412输出高电平。否则驱动切换控制单元412输出低电平。与针对图3的描述类似,驱动切换单元413与驱动切换控制单元412连接,并且设置在驱动单元303、驱动单元306与MOS管307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切换单元413可以基于来自驱动切换控制单元412的控制信号选择Linear电源转换单元以及Buck电源转换单元。例如,配置驱动切换单元41 3使得在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选择来自Buck电源转换单元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而在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选择来自Linear电源转换单元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具体地,例如,如果在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电流检测单元411获得的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也较小。在这种情况下,电流检测单元411获得的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低于预定的参考电压(其反映输出电流低于输出电流阈值)。此时,驱动切换控制单元412输出低电平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切换单元413基于低电平的控制信号选择来自驱动单元303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因此,由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驱动单元303以及MOS管307组成的Linear电源转换单元被选择工作,并且在保证输出端out的输出电压Vout基本恒定的同时,基于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变化调节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此外,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如,调亮屏幕、运行程序等)时,由于需要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变大,驱动切换控制单元412在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高于预定的参考电压(其反映输出电流高于输出电流阈值)的情况下,输出高电平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切换单元413基于高电平的控制信号选择来自驱动单元306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因此,由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三角波震荡单元304、脉冲宽度调制单元305、驱动单元306以及MOS管307组成的Buck电源转换单元被选择来工作,并且在保证输出端out的输出电压Vout恒定的同时,基于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变化调节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下面将参照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结构。图5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方框图。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5包括输入端in、输出端out、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驱动单元303、三角波震荡单元304、脉冲宽度调制单元305、驱动单元306、MOS管307、电感器308、二极管309、输出电容器310、电流检测单元511、驱动切换控制单元512以及驱动切换单元513。这里,由于输入端in、输出端out、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驱动单元303、三角波震荡单元304、脉冲宽度调制单元305、驱动单元306、M0S管307、电感器308、二极管309和输出电容器310的结构和功能与图3所示的对应部件相同或类似,因此这里省略了关于它们的详细描述。电流检测单元511与电感器308并联或串联。这里,由于电感器308是滤波电路的一部分,因此流过电感器308的电流与输出电流有对应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电流检测单元511可以通过DCR上压降(直流阻抗压降)检测、串联Sense电阻检测、电流互感器检测之类的技术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电流检测单元511可以对通过电感器308的电流进行检测,并且产生预定的电压。这里,由于通过电感器308的电流与输出电流有对应关系,因此电流检测单元511产生的预定电压与输出电流对应,即,成正比。
驱动切换控制单元512与电流检测单元511连接。与针对图3的描述类似,驱动切换控制单元512可以由电压比较电路构成,并且接收来自电流检测单元511的电压作为输入。此外,驱动切换控制单元512还可以接收预定的参考电压(未示出)作为另一输入。这里,可以基于需要切换Linear和Buck电源转换单元的输出电流阈值与电流检测单元511获得的电压的大小与输出电流的大小的比例关系确定预定的参考电压值。这里,例如,驱动切换控制单元512可以在电流检测单元511获得的电压比预定的参考电压低时产生低电平,而在电流检测单元511获得的电压比预定的参考电压高时产生高电平来作为控制信号。也就是,在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大于预定的输出电流阈值时,驱动切换控制单元512输出高电平。否则驱动切换控制单元512输出低电平。与针对图3的描述类似,驱动切换单元513与驱动切换控制单元512连接,并且设置在驱动单元303、驱动单元306与MOS管307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切换单元513可以基于来自驱动切换控制单元512的控制信号选择Linear电源转换单元以及Buck电源转换单元。例如,配置驱动切换单元513使得在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选择来自Buck电源转换 单元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而在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选择来自Linear电源转换单元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具体地,例如,如果在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电流检测单元511获得的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低于预定的参考电压(其反映输出电流低于输出电流阈值)。此时,驱动切换控制单元512输出低电平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切换单元513基于低电平的控制信号选择来自驱动单元303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因此,由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驱动单元303以及MOS管307组成的Linear电源转换单元被选择工作,并且在保证输出端out的输出电压Vout恒定的同时,基于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变化调节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此外,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如,调亮屏幕、运行程序等)时,由于需要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变大,驱动切换控制单元512在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高于预定的参考电压(其反映输出电流高于输出电流阈值)的情况下,输出高电平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切换单元513基于高电平的控制信号选择来自驱动单元306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因此,由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三角波震荡单元304、脉冲宽度调制单元305、驱动单元306以及MOS管307组成的Buck电源转换单元被选择来工作,并且在保证输出端out的输出电压Vout恒定的同时,基于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变化调节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下面将参照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结构。图6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方框图。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6包括输入端in、输出端out、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驱动单元303、三角波震荡单元304、脉冲宽度调制单元305、驱动单元306、MOS管307、电感器308、二极管309、输出电容器310、电流检测单元611、驱动切换控制单元612以及驱动切换单元613。这里,由于输入端in、输出端out、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驱动单元303、三角波震荡单元304、脉冲宽度调制单元305、驱动单元306、M0S管307、电感器308、二极管309和输出电容器310的结构和功能与图3所示的对应部件相同或类似,因此这里省略了关于它们的详细描述。
电压检测单元611与误差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并且可以检测误差放大的输出电平(即误差放大信号)并产生与误差放大信号对应(成正比)的电压。这里,电压检测单元611可以是任意类型的电压检测电路。这里,由于电子设备的负载(等效电阻)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化(如,待机、运行程序等),并且输出端out的输出电压Vout保持基本恒定,因此,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也相应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在上面针对Linear和Buck电源转换单元的描述可知,由于输出电流的变化导致反馈单元300的反馈电压产生变化,由此会导致误差放大单元302产生的误差放大信号的变化。因此,误差放大信号的电平显然与输出电流的大小对应,即成比例关系,也就是电压检测单元611产生的电压也与输出电流的大小对应,即成比例关系。驱动切换控制单元612与电流检测单元611连接。与针对图3的描述类似,驱动切换控制单元612可以由电压比较电路构成,并且接 收来自电压检测单元611的电压作为输入。此外,驱动切换控制单元612还可以接收预定的参考电压(未示出)作为另一输入。这里,可以基于需要切换Linear和Buck电源转换单元的输出电流阈值与电流检测单元611获得的电压的大小与输出电流的大小的比例关系确定预定的参考电压值。这里,例如,驱动切换控制单元612可以在电流检测单元611获得的电压比预定的参考电压低时产生低电平,而在电流检测单元611获得的电压比预定的参考电压高时产生高电平来作为控制信号。也就是,在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大于预定的输出电流阈值时,驱动切换控制单元612输出高电平。否则驱动切换控制单元612输出低电平。与针对图3的描述类似,驱动切换单元613与驱动切换控制单元612连接,并且设置在驱动单元303、驱动单元306与MOS管307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切换单元613可以基于来自驱动切换控制单元612的控制信号选择Linear电源转换单元以及Buck电源转换单元。例如,配置驱动切换单元613使得在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选择来自Buck电源转换单元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而在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选择来自Linear电源转换单元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具体地,例如,如果在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电流检测单元611获得的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低于预定的参考电压(其反映输出电流低于输出电流阈值)。此时,驱动切换控制单元612输出低电平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切换单元613基于低电平的控制信号选择来自驱动单元303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因此,由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驱动单元303以及MOS管307组成的Linear电源转换单元被选择工作,并且在保证输出端out的输出电压Vout恒定的同时,基于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变化调节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此外,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如,调亮屏幕、运行程序等)时,由于需要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变大,驱动切换控制单元612在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高于预定的参考电压(其反映输出电流高于输出电流阈值)的情况下,输出高电平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切换单元613基于高电平的控制信号选择来自驱动单元306的驱动信号作为输出。因此,由反馈单元300、参考电压产生单元301、误差放大单元302、三角波震荡单元304、脉冲宽度调制单元305、驱动单元306以及MOS管307组成的Buck电源转换单元被选择来工作,并且在保证输出端out的输出电压Vout恒定的同时,基于电子设备的负载的变化调节提供给电子设备的负载的输出电流。在上面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到第四实施例,通过上述配置,通过检测与提供给负载的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如,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来确定输出电流是否大于预定的输出电流阈值,其中在输出电流大于输出电流阈值时,Buck电源转换单元具有比Linear电源转换单元更高的电源转换效率。如果在输出电流(即,提供给负载的电流)大于输出电流阈值,则选择Buck电源转换单元,否则选择Linear电源转换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提供给负载的输出电流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电源转换单元来来不同的情况下(如,待机、运行程序、屏幕高亮等)都能提供高电源转换效率,从而改善整个电子设备的性能。在上面描述了电子设备中的电源转换装置的各个实施例。这里,根据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可以设置在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之类的电子设备中作为该电子设备的电源转换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之类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电源转换装置。该电源转换装置进一步包括输入端,配置来与电源连接,并且接收输入电压;输出端,配置来与负载连接,并且向负载提供输出电压;第一电源转换单元(Linear),配置来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并且使输出电压稳定;第二电源转换单元(Buck),配置来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并且使输出电压稳定,其中在提供给负载的输出电流大于预 定的输出电流阈值时,第二电源转换单元具有比第一电源转换单元更高的电源转换效率;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配置来检测与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并且基于与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选择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第二电源转换单元。具体地,电源转换装置包括反馈单元,其与输出端连接,并且配置来基于输出电压产生反馈电压;参考电压产生单元,配置来产生预定的参考电压;误差放大单元,与反馈单元和参考电压产生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来将反馈电压和参考电压之间的电压差放大并产生误差放大信号;第一驱动单元(如图3中的驱动单元303),与误差放大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来将误差放大信号转换为第一驱动信号;三角波震荡单元,配置来产生具有三角波形状的电压的三角波信号;脉冲宽度调制单元,与误差放大单元和三角波震荡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来基于误差放大信号和三角波信号产生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脉冲信号;第二驱动单元(如图3中的驱动单元306),与脉冲宽度调制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来将脉冲信号转换为第二驱动信号;以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设置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且在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的控制下与第一或第二驱动单元连接,配置来基于第一驱动信号或第二驱动信号调节提供给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电源转换单元包括反馈单元、参考电压产生单元、误差放大单元、第一驱动单元以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并且第二电源转换单元包括反馈单元、参考电压产生单元、误差放大单元、三角波震荡单元、脉冲宽度调制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以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此外,第二电源转换单元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电感器,连接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和输出端之间;二极管,连接在电感器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的连接点和地电势之间;以及输出电容器,连接在电感器输出端和地电势之间。这里,电感器、二极管和电容器配置来滤波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输出的电流。这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在电感器和输出端之间,并且配置来检测给负载的输出电流,并且产生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驱动切换控制单元,与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来基于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产生控制信号;驱动切换单元,与驱动切换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设置在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之间,配置来基于控制信号选择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第二电源转换单元。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和输入端之间,并且配置来对来自输入端的输入电流进行检测,并且产生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驱动切换控制单元,与第二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并且基于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产生控制信号;驱动切换单元,与驱动切换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设置在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之间,配置来基于控制信号选择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第二电源转换单元。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电流检测单元,与电感器并联,并且配置来对通过电感器的电流进行检测,以获得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驱动切换控制单元,与第三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并且基于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产生控制信号;驱动切换单元,与驱动切换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设置在第一驱动单元、
第二驱动单元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之间,配置来基于控制信号选择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第二电源转换单元。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电压检测单元,与误差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配置来对误差放大单元的输出电平进行检测来获得与输出电流相对应的电压;驱动切换控制单元,与电压检测单元连接,并且基于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产生控制信号;驱动切换单元,与驱动切换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设置在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之间,配置来基于控制信号选择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第二电源转换单元。通过上述配置,通过检测与提供给负载的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如,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来确定输出电流是否大于预定的输出电流阈值,其中在输出电流大于输出电流阈值时,第二(Buck)电源转换单元具有比第一(Linear)电源转换单元更高的电源转换效率。如果在输出电流(即,提供给负载的电流)大于输出电流阈值,则选择第二电源转换单元,否则选择第一电源转换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提供给负载的输出电流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电源转换单元来来不同的情况下(如,待机、运行程序、屏幕高亮等)都能提供高电源转换效率,从而改善整个电子设备的性能。在上面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组合或子组合,并且这样的修改应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包括 输入端,配置来与电源连接,并且接收输入电压; 输出端,配置来与负载连接,并且向所述负载提供输出电压; 第一电源转换单元,配置来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所述输出电压,并且使所述输出电压稳定; 第二电源转换单元,配置来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所述输出电压,并且使所述输出电压稳定,其中在提供给所述负载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兀具有比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更高的电源转换效率; 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配置来检测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并且基于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选择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源转换单元包括 反馈单元,与输出端连接,并且配置来基于所述输出电压产生反馈电压; 参考电压产生单兀,配置来产生第一参考电压; 误差放大单元,与所述反馈单元和所述参考电压产生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来将所述反馈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之间的电压差放大并产生误差放大信号; 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误差放大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来将所述误差放大信号转换为第一驱动信号; 三角波震荡单元,配置来产生具有三角波形状的电压的三角波信号; 脉冲宽度调制单元,与所述误差放大单元和所述三角波震荡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来基于所述误差放大信号和所述三角波信号产生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脉冲信号; 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来将所述脉冲信号转换为第二驱动信号;以及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设置在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且在所述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的控制下与所述第一或第二驱动单元连接,配置来基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或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调节提供给所述输出端的输出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包括所述反馈单元、所述参考电压产生单元、所述误差放大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以及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并且第二电源转换单元包括所述反馈单元、所述参考电压产生单元、所述误差放大单元、所述三角波震荡单元、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以及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进一步包括 电感器,连接在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和所述输出端之间;以及 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电感器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的连接点和地电势之间, 输出电容器,连接在所述电感器输出端和地电势之间, 其中所述电感器、所述二极管和所述电容器配置来滤波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输出的电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在所述电感器和所述输出端之间,并且配置来提供给所述负载的输出电流进行检测,并且产生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 驱动切换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来基于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产生控制信号; 驱动切换单元,与所述驱动切换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之间,配置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选择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二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在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和所述输入端之间,并且配置来对来自所述输入端的输入电流进行检测,并且产生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 驱动切换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并且基于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产生控制信号; 驱动切换单元,与所述驱动切换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之间,配置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选择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三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电感器并联,并且配置来对通过所述电感器的电流进行检测,以获得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驱动切换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三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并且基于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产生控制信号; 驱动切换单元,与所述驱动切换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之间,配置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选择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进一步包括 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误差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配置来对误差放大单元的输出电平进行检测来获得与输出电流相对应的电压; 驱动切换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连接,并且基于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产生控制信号; 驱动切换单元,与所述驱动切换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之间,配置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选择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
8.—种电子设备,包括 电源转换装置,包括 输入端,配置来与电源连接,并且接收输入电压; 输出端,配置来与负载连接,并且向所述负载提供输出电压; 第一电源转换单元,配置来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所述输出电压,并且使所述输出电压稳定; 第二电源转换单元,配置来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所述输出电压,并且使所述输出电压稳定,其中在提供给所述负载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兀具有比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更高的电源转换效率; 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配置来检测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并且基于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选择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源转换单元包括反馈单元,与输出端连接,并且配置来基于所述输出电压产生反馈电压; 参考电压产生单兀,配置来产生第一参考电压; 误差放大单元,与所述反馈单元和所述参考电压产生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来将所述反馈电压和所述参考电压之间的电压差放大并产生误差放大信号; 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误差放大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来将所述误差放大信号转换为第一驱动信号; 三角波震荡单元,配置来产生具有三角波形状的电压的三角波信号; 脉冲宽度调制单元,与所述误差放大单元和所述三角波震荡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来基于所述误差放大信号和所述三角波信号产生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脉冲信号; 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来将所述脉冲信号转换为第二驱动信号;以及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设置在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且在所述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的控制下与所述第一或第二驱动单元连接,配置来基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或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调节提供给所述输出端的输出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包括所述反馈单元、所述参考电压产生单元、所述误差放大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以及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并且第二电源转换单元包括所述反馈单元、所述参考电压产生单元、所述误差放大单元、所述三角波震荡单元、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以及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进一步包括 电感器,连接在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和所述输出端之间;以及 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电感器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的连接点和地电势之间, 输出电容器,连接在所述电感器输出端和地电势之间, 其中所述电感器、所述二极管和所述电容器配置来滤波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输出的电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在所述电感器和所述输出端之间,并且配置来检测给所述负载的输出电流,并且产生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 驱动切换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来基于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产生控制信号; 驱动切换单元,与所述驱动切换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之间,配置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选择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二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在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和所述输入端之间,并且配置来对来自所述输入端的输入电流进行检测,并且产生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 驱动切换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并且基于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产生控制信号; 驱动切换单元,与所述驱动切换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之间,配置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选择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三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电感器并联,并且配置来对通过所述电感器的电流进行检测,以获得与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驱动切换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三电流检测单元连接,并且基于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产生控制信号; 驱动切换单元,与所述驱动切换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之间,配置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选择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进一步包括 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误差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配置来对误差放大单元的输出电平进行检测来获得与输出电流相对应的电压; 驱动切换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连接,并且基于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产生控制信号; 驱动切换单元,与所述驱动切换控制单元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之间,配置来基于所述控制信号选择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
全文摘要
电源转换装置和包含电源转换装置的电子设备,所述电源转换装置包括输入端,配置来与电源连接,并且接收输入电压;输出端,配置来与负载连接,并且向所述负载提供输出电压;第一电源转换单元,配置来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所述输出电压,并且使所述输出电压稳定;第二电源转换单元,配置来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所述输出电压,并且使所述输出电压稳定,其中在提供给所述负载的输出电流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具有比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更高的电源转换效率;电源转换单元选择单元,配置来检测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并且基于与所述输出电流对应的参数选择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
文档编号H02M3/158GK102723867SQ201110077560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杨明盛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