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矩马达的散热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647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矩马达的散热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矩马达,尤指一种转矩马达的散热构造。
背景技术
马达是用以将电能转换为动能的技术,而动能的表现则可由力量与转速予以呈现,而完美的马达是将所输入的电能完全转换为向外输出的动能,但是实际上,该能量转换无法达到百分之百,因此,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下,未以动能形态被转换的,即会以其他种类形态输出,其中,部分多会以热能形态被消耗,此是马达技术中所必然存在的发热问题。然而,马达的运转效率与温度间却存在着反向关系,马达在温度越高的环境下运转,所受的磁阻效应越大,造成马达的运转效能因而降低,因此,如何降低马达运转时的温度,是维持马达运转效率的一项重要课题,而藉由提高冷却效率降低马达温升的手段,更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颇具节能的功效。为了达到较佳的冷却效果,美国第7808136号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冷却的装置,其具体地揭露了在一马达的铁芯元件上,将多个与马达转轴平行的冷却管,分别设置在铁芯元件的外侧角落位置上,通过铁芯元件角落位置所凹设的弧形槽槽壁与冷却管间的接触,将铁芯元件上的线圈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传递至冷却管内流动的流体,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由于该技术是将冷却管路设置于远离马达转轴的铁芯元件外侧端面上,因此,邻近于马达转轴的线圈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必须经由相当于铁芯厚度的传导距离得以传递至该冷却管上,此过长的传导路径显然不利于热能的散逸,易使线圈周侧积聚过多的热能而影响能量转换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矩马达的散热构造,其使冷却机构与线圈直接接触,缩短热能传导的路径,提高热能传导的效率,据以提升散热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转矩马达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铁芯,该铁芯具有以一中心轴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排列且彼此相隔开来的多个齿部;—以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冷却部,该冷却部具有一第一端板与一第二端板,该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的形状与该铁芯中心轴两端的端面形状相仿而分别贴设于该铁芯的中心轴两端端面上,一第一流体流动空间与一第二流体流动空间分别设于该第一端板与该第二端板之中;多个线圈,该多个线圈分别绕组于各个该齿部及其所邻接的板突上。所述冷却部包括至少一连接流道,该连接流道以两端连接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内的第一流体流动空间与所述第二端板内的第二流体流动空间。
所述冷却部包括一进流口与一出流口,该进流口、出流口分设于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上,并各自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空间、第二流体流动空间连通。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转矩马达的散热构造可以该进流口引入外部的流体,并使流体在彼此连通的该第一流体流动空间、该连接流道与该第二流体流动空间中流动,再经由该出流口引出,以使流动的流体带走由各个该线圈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达到使线圈散热的目的与功效。本发明转矩马达的散热构造相较于习知散热技术而言,由于其使该冷却部与产生热能的线圈直接接触,因而可大幅地缩短热能传导的路径,提高热能传导的速度,同时藉由 在该冷却部内部持续流动的流体,快速地将由各个该端板所接收的热能予以带走,从而达到快速散热的功效,如此一来,可通过较佳的散热效果使马达工作时的效率得以提升。


图I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外观图。图5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I至图4所示,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转矩马达的散热构造10,包括有一铁芯20、一以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冷却部30以及多个线圈(图上未示出)。该铁芯20概呈环状,是以硅钢片堆叠而成的习知马达元件,大体而言,其以一中心轴为轴,并使多个彼此相隔开来的齿21呈放射状排列地环绕于该中心轴的周侧上,而在各齿21之间形成槽22。该冷却部30具有第一端板31与第二端板32,形状与该铁芯20位于该中心轴两端的端面形状相仿,并分别以一侧板面邻接固设于该铁芯20的轴向两端端面上,且使各个该端板31、32相仿于各个该齿21的板突也分别与一对应的齿21对齐邻接,一第一流体流动空间33设于该第一端板31的内部,一第二流体流动空间34设于该第二端板32的内部,一连接管35以两端桥接于该端板31、32之间,并以管内空间分别形成连接流道以连通该第一与第二流体流动空间33、34,一进流口 36设于该第一端板31上而与该第一流体流动空间33连通,一出流口 37设于该第二端板32上并与该第二流体流动空间34连通。另外,为便于各个该端板31、32与该铁芯20间的结合,在该冷却部30的各个该端板31、32相向于该铁芯20的一侧板面,以及该铁芯20轴向两端端面的彼此间,分设有多个相互嵌接的定位柱41与定位孔42,据以使各个该端板31、32与该铁芯20间的定位结合便于进行。各个该线圈则分别绕组于各个该齿21及其两侧所相邻接的板突上。藉由上述构件的组成,该转矩马达的散热构造10可以该进流口 36引入外部的流体,并使流体在彼此连通的该第一流体流动空间33、该连接流道与该第二流体流动空间34中流动,再经由该出流口 37引出,以使流动的流体带走由各个该线圈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达到使线圈散热的目的与功效。因此,该转矩马达的散热构造10相较于习知散热技术而言,由于其使该冷却部30与产生热能的线圈直接接触,因而可大幅地缩短热能传导的路径,提高热能传导的速度,同时藉由在该冷却部30内部持续流动的流体,快速地将由各个该端板31、32所接收的热能予以带走,从而达到快速散热的功效,如此一来,可通过较佳的散热效果使马达工作时的效率得以提升。另外,需加以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使该进、出流口 36、37位于该铁芯20中心轴的轴向两端端面上,并使该连接管35位于该铁芯20的内侧环面上,但是,本发明的实施并不以此为限,其也可如图5所示,使该进、出流口 36’、37’位于该铁芯20’的径向端面上,同时令该连接管35’位于该铁芯20’的外侧环面上,此等简单的等效变化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上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转矩马达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铁芯,该铁芯具有以一中心轴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排列且彼此相隔开来的多个齿部; 一以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冷却部,该冷却部具有一第一端板与一第二端板,该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的形状与该铁芯中心轴两端的端面形状相仿而分别贴设于该铁芯的中心轴两端端面上,一第一流体流动空间与一第二流体流动空间分别设于该第一端板与该第二端板之中; 多个线圈,该多个线圈分别绕组于各个该齿部及其所邻接的板突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矩马达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包括至少一连接流道,该连接流道以两端连接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内的第一流体流动空间与所述第二端板内的第二流体流动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矩马达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包括一进流口与一出流口,该进流口、出流口分设于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上,并各自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流体流动空间、第二流体流动空间连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矩马达的散热构造,其包括一铁芯,具有以一中心轴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排列且彼此相隔开来的多个齿部;一以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冷却部,具有第一与第二端板,形状与该铁芯中心轴两端的端面形状相仿,而分别贴设于该铁芯的中心轴两端端面上,第一与第二流体流动空间分别设于各个该端板之中;多个线圈,分别绕组于各个该齿部及所邻接的板突上。本发明转矩马达的散热构造的冷却机构与线圈直接接触,缩短了热能传导的路径,提高了热能传导的效率,据以提升了散热的效果。
文档编号H02K9/197GK102957267SQ20111023877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8日
发明者王之佑, 王国珉, 赖明志, 庄予良, 吴威进 申请人:大银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