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转子绕组引出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4688阅读:2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电机转子绕组引出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转子绕组,特别涉及一种发电机转子绕组的引出线结构。
背景技术
绕线式发电机转子的多个引线需要从旋转的转子上引出来,现有技术是在转子轴的一端沿轴线向内侧钻一个中心孔,在中心孔底部和转子轴外表面之间沿径向钻若干个引线孔,将转子引出线从引线孔中引入转子轴中心孔内,再从转子轴端部引出,通过滑环与外部连接。在转子轴的中心孔内,为了固定引出线,一般是在中心孔内设置引出线支撑架,在支撑架上沿轴线开几个过线孔,转子引出线分别从各自的过线孔中穿过。但是,由于中心孔的长度过长,引出线在支撑架之间的部分实际上处于悬空状态,当转子高速旋转时,各引出线便在支撑架之间晃动,使引出线绝缘层产生磨损,引出线之间短路,使转子烧毁,除此之夕卜,还可能影响转子的动平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引出线结构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提供另一种发电机转子绕组引出线结构,解决现有发电机转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对支撑架之间的引出线无法固定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电机转子绕组引出线结构,包括转子轴,所述转子轴的一端沿其轴线向内侧钻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轴向设有绝缘固定座,绝缘固定座的轴向安装孔内设有第一导电杆;在所述转子轴的中心孔底部和转子轴的外表面之间沿径向钻有互成120度角的引线孔,所述引线孔内设有第二导电杆,所述第二导电杆的一端穿过绝缘固定座连接第一导电杆,另一端连接第三导电杆,所述引线孔与第二导电杆之间设有绝缘套。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导电杆、第二导电杆、第三导电杆的数量与转子绕组引出线的数量相等。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导电杆、第二导电杆、第三导电杆为圆柱状结构或多边形柱状结构。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导电杆的末端通过螺钉与第三导电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I)固定效果好;(2)绝缘性好;(3)制造工艺简单。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转子轴;2、绝缘固定座;3、第一导电杆;4、第二导电杆;5、第三导电杆;6、绝缘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转子轴I、绝缘固定座2、导电杆3、导电杆4、导电杆5以及绝缘套6。转子轴I的一端沿其轴线向内侧钻有中心孔,中心孔内沿轴向设有空心结构的绝缘固定座2,绝缘固定座2上轴向设有三个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内各设有N根导电杆3 ;转子轴I的中心孔底部和转子轴I的外表面之间沿径向设有互成120度角的三个引线孔,每个引线孔内各设有N根导电杆4,每根导电杆4的一端穿过绝缘固定座2分别连接一根导电杆3,另一端通过螺钉与导电杆5连接固定 ;引线孔与导电杆4之间设有绝缘套6。导电杆3、导电杆4、导电杆5的数量都与转子绕组引出线的数量相应。导电杆3的轴向表面同时与相邻的两引出线以及绝缘固定座2安装孔的内表面接触。导电杆3、导电杆4和导电杆5为圆柱状结构或多边形柱状结构。所述导电杆和引出线沿轴向分布。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发电机转子绕组引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轴(1),所述转子轴(I)的一端沿其轴线向内侧钻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轴向设有绝缘固定座(2 ),绝缘固定座(2 )的轴向安装孔内设有第一导电杆(3);在所述转子轴(I)的中心孔底部和转子轴(I)的外表面之间沿径向钻有互成120度角的引线孔,所述引线孔内设有第二导电杆(4),所述第二导电杆(4)的一端穿过绝缘固定座(2)连接第一导电杆(3),另一端连接第三导电杆(5),所述引线孔与第二导电杆(4)之间设有绝缘套(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发电机转子绕组引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杆(3)、第二导电杆(4)、第三导电杆(5)的数量与转子绕组引出线的数量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发电机转子绕组引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杆(3)、第二导电杆(4)、第三导电杆(5)为圆柱状结构或多边形柱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发电机转子绕组引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杆(4)的末端通过螺钉与第三导电杆(5)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电机转子绕组引出线结构,包括转子轴,所述转子轴的一端沿其轴线向内侧钻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轴向设有绝缘固定座,绝缘固定座的轴向安装孔内设有第一导电杆;在所述转子轴的中心孔底部和转子轴的外表面之间沿径向钻有互成120度角的引线孔,所述引线孔内设有第二导电杆,所述第二导电杆的一端连接第一导电杆,另一端连接第三导电杆,所述引线孔与第二导电杆之间设有绝缘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发电机转子引出线固定装置对支撑架之间的引出线无法固定的问题。
文档编号H02K3/51GK202550744SQ20122010576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0日
发明者周会军, 安康平, 朱红燕, 杨菲, 王成, 王裕峰, 郭强, 陈恒峰, 黄森林 申请人:中科盛创(青岛)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