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476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启动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凡是需要降压启动的电动机,大多采用电子软启动装置,它既可减小电动机直接启动给拖动设备带来的冲击,又可减小电动机启动时大电流对电网的冲击。现有国外的电动机软启动装置均采用在线运行兼旁路运行方式,在使用中有的直接在线使用,有的旁路使用。在线使用时,由于可控硅的功耗相当大,故能耗增加;为了保证散热,必须采用机械风冷,因此造成软启动装置整体结构复杂且体积庞大。同时为了其它开关电器不受热风的影响,保证其电性能稳定可靠,因此采用成套装置体积更为增加。为了改进上述不足,设计人员又增加一套旁路运行装置,电动机启动时为了控制电动机的转矩和启动电流,采用软启动装置,启动后接触器旁路装置运行,软启动装置的可控硅关闭,这样软启动装置的可 控硅功耗接近于零。随着该领域科研技术人员的不断探索,技术与市场都在向前扩展。国内厂家从使用角度出发,大多直接生产旁路运行方式的软启动装置,但是其结构仍有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较为合理紧凑、换装功能较为便利的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上盖顶壁上设有液晶显示屏和操作按钮;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底座前后两端的前接线装置和后接线装置,所述前接线装置和后接线装置中均设有多个接线端子组件以及用于将各接线端子组件绝缘分隔的隔板;所述底座和上盖前后两端壁体上设有与前接线装置和后接线装置相配合的容置孔,所述前接线装置和后接线装置卡固或螺接固定在底座或上盖上。上述方案中,所述前接线装置和后接线装置的内侧端插入相应一个容置孔。上述方案中,所述前接线装置或后接线装置设有上下两层接线端子组件和上下两层与各接线端子组件相配合的接线孔,其中上层各接线端子组件为出线端子,下层各接线端子组件为旁路接线端子。上述方案中,所述前接线装置或后接线装置的基本形状是台阶状。上述方案中,所述前接线装置和后接线装置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卡槽,所述上盖及底座设有与卡槽相对应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插入所述定位卡槽中。上述方案中,所述前接线装置和后接线装置包括底板和壳座,所述底座的底壁上设有透孔,所述前接线装置或后接线装置整体插入该透孔后位于相应一个容置孔中。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及上盖夹合空间中设有多个固态继电器和多个浪涌保护器,各相电路均包括一个串联或并联的浪涌保护器和固态继电器。[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底壁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各浪涌保护器和固态继电器通过相应一个安装孔插入底座及上盖夹合空间中固定安装。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前接线装置、后接线装置、底座和上盖做成分体式构件,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功能的前接线装置和后接线装置,例如选用具有三接线端子的普通接线装置,或者选用同时具有三个进线端子和三个旁路端子的特殊接线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较为合理紧凑,换装功能较为便利的优点,同时还可降低制造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电机软起动器的一种爆炸图;图3为图I所示电机软起动器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爆炸图。附图所示标记为底座I,透孔11,上盖2,液晶显示屏21,操作按钮22,定位板23,前接线装置3,后接线装置4,接线端子组件51,隔板52,接线孔53,出线端子55,旁路接线端子56,容置孔7,底板81,壳座8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图I至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电机软起动器的一种爆炸图;图3为图I所示电机软起动器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爆炸图。。本实施例是一种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包括底座I和上盖2,所述上盖2顶壁上设有液晶显示屏21和操作按钮22 ;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底座I前后两端的前接线装置3和后接线装置4,所述前接线装置3和后接线装置4中均设有多个接线端子组件51以及用于将各接线端子组件51绝缘分隔的隔板52 ;所述底座I和上盖2前后两端壁体上设有与前接线装置3和后接线装置4相配合的容置孔7,所述前接线装置3和后接线装置4螺接固定在底座I或上盖2上。所述前接线装置3和后接线装置4的内侧端插入相应一个容置孔7。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接线装置3是特殊型接线装置,后接线装置4是普通型接线装置。所述前接线装置3设有上下两层接线端子组件51和上下两层与各接线端子组件51相配合的接线孔53,其中上层各接线端子组件51为出线端子55,下层各接线端子组件51为旁路接线端子56。所述前接线装置3或后接线装置4的基本形状是台阶状。所述前接线装置3和后接线装置4包括底板81和壳座82,所述底座I的底壁上设有透孔11,所述前接线装置3或后接线装置4整体插入该透孔11后位于相应一个容置孔7中。所述底座I及上盖2夹合空间中设有多个固态继电器和多个浪涌保护器,各相电路均包括一个串联或并联的浪涌保护器和固态继电器。本实施例中的浪涌保护器和固态继电器是打开上盖2后安装固定在底座I上的。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两种软起动控制模式[0026](一 )限流型起动模式,可使电动机在起动时最大不超过预先设定的限流值Im, Im可根据用户电网容及电动机负载情况而定,该值的设定范围在电动机额定电流Ie的I. 5至
5.O倍之间选择。(二)电压斜坡起动模式,该模式是通过设定电动机的输入电压的上升速率来完成电动机的制动过程,由于电压从初始值到额定值上限变化,且由于初始值可保证电动机的最大动力矩,所以整个起动过程保证电动机的平稳的起动,该值的设定范围在电动机额定电压Ue的30%至80%之间选择。本实施例通过将前接线装置、后接线装置、底座和上盖做成分体式构件,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功能的前接线装置和后接线装置,例如选用具有三接线端子的普通接线装置,或者选用同时具有三个进线端子和三个旁路端子的特殊接线装置;所以本实施例具有结构较为合理紧凑,换装功能较为便利的优点,同时还可降低制造成本。(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前接线装置3和后接线装置4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卡槽,所述上盖2及底座I设有与卡槽相对应的定位板23,所述定位板插入所述定位卡槽中。本实施例中的前接线装置3和后接线装置4卡固在底座I和上盖2上。本实施例在组装上较为便利。(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底座I底壁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各浪涌保护器和固态继电器通过相应一个安装孔插入底座I及上盖2夹合空间中固定安装。因为软启动器需要在浪涌保护器和固态继电器上方安装智能控制电路板,所以如果需要对固态继电器和浪涌保护器进行检修时,需要较为繁琐的操作才能将其拆卸下来,而本实施例则具有拆装浪涌保护器和固态继电器较为便利的优点。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包括底座⑴和上盖(2),所述上盖⑵顶壁上设有液晶显示屏(21)和操作按钮(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底座(I)前后两端的前接线装置(3)和后接线装置(4),所述前接线装置(3)和后接线装置(4)中均设有多个接线端子组件(51)以及用于将各接线端子组件(51)绝缘分隔的隔板(52);所述底座(I)和上盖(2)前后两端壁体上设有与前接线装置(3)和后接线装置(4)相配合的容置孔(7),所述前接线装置(3)和后接线装置(4)卡固或螺接固定在底座(I)或上盖(2)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接线装置(3)和后接线装置(4)的内侧端插入相应一个容置孔(7)。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接线装置(3)或后接线装置(4)设有上下两层接线端子组件(51)和上下两层与各接线端子组件(51)相配合的接线孔(53),其中上层各接线端子组件(51)为出线端子(55),下层各接线端子组件(51)为旁路接线端子(5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接线装置(3)或后接线装置(4)的基本形状是台阶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接线装置(3)和后接线装置(4)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卡槽,所述上盖(2)及底座(I)设有与卡槽相对应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插入所述定位卡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接线装置(3)和后接线装置(4)包括底板(81)和壳座(82),所述底座(I)的底壁上设有透孔(11),所述前接线装置(3)或后接线装置(4)整体插入该透孔(11)后位于相应一个容置孔(7)中。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及上盖(2)夹合空间中设有多个固态继电器和多个浪涌保护器,各相电路均包括一个串联或并联的浪涌保护器和固态继电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壁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各浪涌保护器和固态继电器通过相应一个安装孔插入底座(I)及上盖(2)夹合空间中固定安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型电机软起动器,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上盖顶壁上设有液晶显示屏和操作按钮;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底座前后两端的前接线装置和后接线装置,所述前接线装置和后接线装置中均设有多个接线端子组件以及用于将各接线端子组件绝缘分隔的隔板;所述底座和上盖前后两端壁体上设有与前接线装置和后接线装置相配合的容置孔,所述前接线装置和后接线装置卡固或螺接固定在底座或上盖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较为合理紧凑、性能稳定可靠。
文档编号H02P1/02GK202475326SQ20122010793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1日
发明者张应林, 范文凯, 金福音 申请人:上海人民企业集团温州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