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失电制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978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机失电制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机制动领域,特别涉及的一种电机失电制动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俗称马达,是一种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将电能转换转矩的装置,其工作主要部件包括固定部件定子与旋转部件转子,在工作时电能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产生转矩使转子在定子内转动,转子再带动其它工作部件转动以达到功率输出的目的。电动机作为一种使用方便的动力,具有启动快,反应时间短,动力强劲等多种优点,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使用十分广泛。通电后电动机可以快速达到额定转速,当然突然断电后,电动机在惯性作用下,电动机轴仍然会继续旋转一段时间才会完全停止。这种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 产生负面影响,但在一些需要精确传动的作业设备上,往往会造成传导误差,使生产作业受到不利影响,甚至还可能会发生人员伤害事故。因此在这些电动机上都配备有刹车装置,但现有的大部分刹车装置都存在结构复杂,制动速度过慢,反应不灵敏,失电制动效果较差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失电制动结构,它具有制动结构简单,制动速度快,制动效果好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机失电制动结构,包括电机的机壳与端盖,位于机壳与端盖之间转子,位于机壳内壁与转子配合的定子,以及分别位于转子轴与端盖上的刹车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具有外锥面,所述定子具有内锥面,所述外锥面与所述内锥面锥度相匹配;所述转子轴上上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转子与端盖之间。优选地,所述弹簧位于所述转子的外锥面的尖端。优选地,所述转子轴与所述端盖之间通过径向推力轴承配合连接。优选地,所述弹簧位于转子与轴承之间。优选地,所述转子轴上还设有支承圈。优选地,所述转子轴上还固定有位于端盖外侧的风叶,所述风叶与端盖上相应位置分别安装有刹车片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失电制动结构,通过将转子与定子设计成外锥面与内锥面相配合,在通电后转子与定子之间会产生电磁力,使转子与定子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所述转子轴上上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转子与端盖之间,弹簧的弹力与电磁力相反阻止转子与定子相对移动;当然电磁力足够大克服弹簧的弹力后,转子相对定子移动,使分别位于转子轴与电机端盖上的刹车片组分离开,因此电动机可以正常旋转,而当然电动机突然断电后,转子与定子之间便不再生产电磁力,此时转子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复位,使刹车片组粘合进行制动,因此转子便可在制动力下快速停止转动。这种制动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制动速度快,制动效果好。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标记说明10、机壳 11、端盖 12、风叶20、转子 30、定子 40、刹车片组21、外锥面31、内锥面 50、弹簧 60、轴承 70、支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机失电制动结构,包括电机的机壳10与端盖11,位于机壳10与端盖11之间转子20,位于机壳10内壁与转子20配合的定子30,以及分别位于转子20轴与端盖11上的刹车片组40,所述转子20具有外锥面21,所述定子30具有内锥面31,所述外锥面21与所述内锥面31锥度相匹配;所述转子20轴上上还设有弹簧50,所述弹簧50位于转子20与端盖11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失电制动结构,通过将转子20与定子30设计成外锥面21与内锥面31相配合,在通电后转子20与定子30之间会产生电磁力,使转子20与定子30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所述转子20轴上上还设有弹簧50,所述弹簧50位于转子20与端盖11之间,弹簧50的弹力与电磁力相反阻止转子20与定子30相对移动;当然电磁力足够大克服弹簧50的弹力后,转子20相对定子30移动,使分别位于转子20轴与电机端盖11上的刹车片组40分离开,因此电动机可以正常旋转,而当然电动机突然断电后,转子20与定子30之间便不再生产电磁力,此时转子20在弹簧50弹力作用下复位,使刹车片组40粘合进行制动,因此转子20便可在制动力下快速停止转动。这种制动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制动速度快,制动效果好。为了保证弹簧50的弹同及转子20与定子30之间的电磁力作用方向相反,所述弹簧50位于所述转子20的外锥面21的尖端;同时为了使转子20相对定子30径向移动时,转子20保持径向轴心不发生偏转,保证电动机转子20旋转的稳定,所述转子20轴与所述端盖11之间通过径向推力轴承60配合连接;为了提升弹簧50的灵敏度,所述弹簧50位于转子20与轴承60之间,可以在电动机失电状态瞬间,弹簧50可以及时地将转子20复位进行制动;此外,所述转子20轴上还设有支承圈70,可以进一步保证转子20旋转的平稳性。另外,为了方便刹车片组40的安装,所述转子20轴上还固定有位于端盖11外侧的风叶12,所述风叶12与端盖11上相应位置分别安装有刹车片组40。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失电制动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制动速度快,制动效果好。
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失电制动结构,包括电机的机壳(10)与端盖(11),位于机壳(10)与端盖(11)之间转子(20),位于机壳(10)内壁与转子(20)配合的定子(30),以及分别位于转子(20)轴与端盖(11)上的刹车片组(4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0)具有外锥面(21),所述定子(30)具有内锥面(31),所述外锥面(21)与所述内锥面(31)锥度相匹配;所述转子(20)轴上上还设有弹簧(50),所述弹簧(50)位于转子(20)与端盖(1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机失电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0)位于所述转子(20)的外锥面(21)的尖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失电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0)轴与所述端盖(11)之间通过径向推力轴承(60)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失电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0)位于转子(20)与轴承(6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机失电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0)轴上还设有支承圈(7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失电制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0)轴上还固定有位于端盖(11)外侧的风叶(12),所述风叶(12)与端盖(11)上相应位置分别安装有刹车片组(4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机失电制动结构,包括电机的机壳(10)与端盖(11),位于机壳(10)与端盖(11)之间转子(20),位于机壳(10)内壁与转子(20)配合的定子(30),以及分别位于转子(20)轴与端盖(11)上的刹车片组(4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0)具有外锥面(21),所述定子(30)具有内锥面(31),所述外锥面(21)与所述内锥面(31)锥度相匹配;所述转子(20)轴上上还设有弹簧(50),所述弹簧(50)位于转子(20)与端盖(11)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失电制动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制动速度快,制动效果好。
文档编号H02K7/102GK202721552SQ201220404418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5日
发明者樊兹夫, 单志定 申请人:奉化市微分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