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以及具备其的移动终端用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244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以及具备其的移动终端用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了以非接触方式传输电力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以及具备该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的移动终端用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快速普及着一种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数字照相机、便携式电话机(特别是智能手机)等能够由人携带使用的移动终端。而且,这些移动终端几乎都安装有充电电池,需要定期地进行充电。为了简化对该移动终端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作业,通过利用了送电模块与受电模块之间的电磁感应的无线供电(无线电力传输)来对充电电池充电的设备不断增加(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将以下接收器(受电模块)安装于移动终端:从通过将交流施加到绕组、线圈或者任意类型的载流线而制作交变的磁场的基本单元(送电模块)接收到能量,将该能量传递到可再次充电的电池(参照图16)。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27226号公报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7948208B2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7952322B2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当将能够以无线方式供电的受电模块与充电电池一起安装于移动终端时,导致移动终端本身的厚度增加。另一方面,如果要维持移动终端本身的厚度,则需要使充电电池本身的厚度变薄,但是必须减少充电电池的容量,由此不方便。因此,要求受电模块本身的薄型化、小型化、轻量化。并且,在送电模块与受电模块之间的无线电力传输中,要求高功率和高送电效率的供电。而且,存在当以高功率和高送电效率在送电模块与受电模块之间进行无线电力传输时产生过量的热这种问题,因此还要求提高散热性。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能够实现使用了在送电模块与受电模块之间以无线方式传输电力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的移动终端用的受电模块本身的薄型化、小型化、轻量化,并且一边提高散热性一边能够以高送电效率接收电力。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发明是一种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使用了在送电模块与受电模块之间以无线方式传输电力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具备:片线圈,其在基板设置有由导体构成的线圈作为电路图案;以及磁片,其由分散有磁粉的树脂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含有树脂的磁片本身具有粘接性,因此利用该磁片的粘接性将该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粘贴于移动终端,由此能够将该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安装于移动终端。因此,不需要以往对移动终端安装受电模块时所需的粘接剂,从而能够实现移动终端的薄型化、小型化、轻量化。另外,在线圈发热时,能够通过片线圈和磁片使线圈的热进行散热,因此能够提高散热性。另外,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的上述片线圈中,在上述基板的整个表面和整个背面设置有上述线圈作为电路图案,在设置于上述基板背面的上述线圈的导体之间填充有上述磁片。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用于确保线圈的匝数而在基板的表面和背面形成线圈的情况下,通过在设置于基板背面的线圈的导体之间填充磁片的一部分,能够将设置于基板背面的线圈埋入磁片,从而能够将受电模块整体形成为薄型。另外,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发明是一种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的表面,仅在设置于上述基板的表面的上述线圈的导体之间填充有上述磁片。根据上述结构,在基板的表面仅在线圈的导体之间填充有磁片,因此能够提高电力从送电模块至受电模块的传输效率。另外,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发明是一种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磁片被设置成覆盖设置于上述基板的背面的上述线圈。根据上述结构,在表面和背面设置磁片,由此能够提高电力从送电模块至受电模块的传输效率。另外,在基板的表面侧,仅在线圈的导体之间填充有磁片,因此,在从送电模块传输电力时不会遮蔽磁通。另一方面,在基板的背面侧,线圈不仅线圈的导体之间被磁片覆盖,连线圈整体都被磁片覆盖,因此能够遮断磁通。另外,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发明是一种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磁片绝缘涂敷了分散于上述树脂的上述磁粉。根据上述结构,绝缘涂敷了磁粉,因此将磁片填充到线圈的导体之间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线圈的导体之间发生短路。另外,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发明是一种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涂敷的磁粉相对于上述磁片的体积比为60VO19T90Vol%。根据上述结构,绝缘涂敷了磁粉,因此即使在线圈的导体之间填充了包含高浓度的磁粉的磁片,也能够一边防止线圈的导体之间发生短路一边提高电力的传输效率。另外,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发明是一种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磁片包括:低浓度层,其是在紧贴于上述线圈的部分降低了上述磁粉相对于上述树脂的浓度而形成的;以及高浓度层,其是在没有紧贴于上述线圈的部分以浓度高于上述低浓度层的浓度将上述磁粉分散于上述树脂而形成的。根据上述结构,在磁片中,通过在紧贴于线圈的部分设置降低了磁粉相对于树脂的浓度的低浓度层,由此即使在线圈的导体之间填充了磁片,也能够防止线圈的导体之间发生短路。另一方面,通过在没有紧贴于线圈的部分设置以高于低浓度层的浓度将磁粉分散于树脂的高浓度层,由此能够提高电力的传输效率。另外,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发明是一种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磁片包括:低磁导率层,其是在紧贴于上述线圈的部分使具有低磁导率的磁粉分散于上述树脂而形成的;以及高磁导率层,其是在没有紧贴于上述线圈的部分使磁导率高于上述低磁导率层的磁导率的磁粉分散于上述树脂而形成的。根据上述结构,在磁片中,通过在紧贴于线圈的部分设置将具有低磁导率的磁粉分散于树脂的低磁导率层,由此即使在线圈的导体之间填充了磁片,也能够防止线圈的导体之间发生短路。另一方面,通过在没有紧贴于线圈的部分设置将具有高于低磁导率层的磁导率的磁粉分散于树脂的高磁导率层,由此能够提高电力的传输效率。另外,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发明是一种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磁片中,将分散有上述磁粉的树脂设为B阶段状。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磁片的粘接性能。另外,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发明是一种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磁片中使用粘接剂来代替上述树脂。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使用粘接剂代替树脂,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磁片的粘接性能。另外,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发明是一种移动终端用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上文所述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具备薄膜状地形成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的移动终端用充电电池。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形成为较薄,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移动终端用充电电池的容量。发明的效果能够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实现使用了在送电模块与受电模块之间以无线方式传输电力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的移动终端用的受电模块本身的薄型化、小型化、轻量化,并且一边提高散热性一边能够以高送电效率接收电力。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的结构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的磁场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的结构图。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的结构图。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的结构图。图8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的结构图。图9是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的结构图。图10是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2:充电电池组;3:充电电池;5:智能手机;7:送电模块;
11:接性电路基板;12:线圈;13:片线圈;14:磁片;B:间隙。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的概要)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在与充电电池3 —起收纳于笔记本电脑4、智能手机5内收纳的充电电池组2中的状态下使用。而且,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构成为与安装于送电片6的多个送电模块7成对,在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与送电模块7之间由于磁耦合而引起感应电动势。由此,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能够以无线方式从送电模块7接收电力。而且,使用接收到的电力对充电电池3充电。此外,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还能够使用于安装有充电电池的平板电脑、数字照相机、便携式电话机等,该充电电池能够通过利用了电磁感应的无线供电、利用了磁共振的无线供电来进行充电。如图2所示,上述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具有以下结构,即具有片线圈13和磁片14,该片线圈13在基板11设置有由导体构成的线圈12作为电路图案,该磁片14由分散有磁粉的树脂形成。此外,送电模块7也具有与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相同的结构。在此,图1中记载的磁耦合方向是指以下方向:如受电侧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与送电侧的送电模块7的中心部彼此相对配置的情况那样,在将引起磁耦合的一侧(送电侦D与被磁耦合的一侧(受电侧)相对配置时进行最强磁耦合,由此对处于产生最大的感应电动势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的引起磁耦合的一侧与被磁耦合的一侧的中心部彼此进行连结。根据上述结构,含有树脂的磁片14本身具有粘接性,因此利用该磁片14的粘接性将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粘贴于充电电池3,由此能够将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安装到智能手机5等移动终端。因此,不需要以往在对智能手机5安装受电模块时所需的粘接剂,从而能够实现智能手机5本身的薄型化、小型化、轻量化。另外,在线圈12发热时,能够通过片线圈13和磁片14使线圈12的热进行散热,因此能够提高散热性。接着,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的利用电磁感应从送电模块7对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进行供电的结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的结构)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在粘贴于充电电池3的状态下收纳于充电电池组2。而且,该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具有以下结构,即具有片线圈13和磁片14,该片线圈13在基板11设置有由导体构成的线圈12作为电路图案,该磁片14由分散有磁粉的树脂形成。将纵宽32mm、横宽46mm、厚度4.5mm的锂离子电池使用于充电电池3。(片线圈13)
将能够在表面和背面这两面制作电路图案的挠性电路基板11使用于构成片线圈13的基板1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挠性电路基板11构成为呈纵宽32mm、横宽46mm、厚度30 μ m(厚度也可以为12 μ πΓ75 μ m,优选为12 μ πΓ25 μ m)的薄板形状(片状),在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和背面粘贴了厚度60 μ m(厚度也可以为18μπΓ75μπι,优选为35μπΓ50μπι)的铜箔。另外,线圈12被加工形成为通过后述的减去法使设置于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和背面的铜箔呈卷绕为螺旋状的平面线圈状。由此,形成于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和背面的线圈12成为从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和背面突出60 μ m左右的状态。此夕卜,形成于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的线圈12与形成于背面的线圈12通过设置于挠性电路基板11的通孔进行连接。另外,与充电电池3的纵宽和横宽对应地适当地设定挠性电路基板11的纵宽和横宽。另外,关于线圈12,线圈12的两端与未图示的整流装置连接。而且,整流装置使通过电磁感应形成的交流电力平滑化为直流电力来对充电电池3进行充电。此外,如图1所示,关于设置于送电模块7的线圈71,线圈71的两端与电源装置8连接,能够以任意的频率提供交流电力。(磁片14)磁片14的纵宽和横宽形成为与基板11的纵宽和横宽相同的宽度,纵宽为32mm,横宽为46mm。另夕卜,磁片14的厚度为370 μηι(厚度也可以为5μ πΓ600 μ m,优选为50μπΓ500μπι),呈薄膜形状。如图3所示,磁片14紧贴于线圈12的壁面而接合,使得埋入挠性电路基板11背面设置的线圈12的导体之间设置的间隙B。(磁片14:树脂)磁片14由分散有磁粉的树脂形成。此处使用的树脂只要是树脂自身对充电电池3具有粘接性、能够长时间维持对粘接性的可靠性,则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均可。例如,若为热固性树脂,可举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乙烯基酯树脂、氰基酯树脂、马来酰亚胺树脂、硅树脂等。另外,若为热塑性树脂,可举出丙烯酸(酯)系树脂、醋酸乙烯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等。本实施方式中,从对粘接性的可靠性、对绝缘性的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使用以环氧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树脂(稍后详述)。对该环氧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三苯基甲烷型环氧树脂、双环戊二烯型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月旨、苯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月旨、改性双酚F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和苯氧基树脂等。另外,左边所举出的环氧树脂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2种以上使用。进而,环氧树脂中,可添加公知的酚醛树脂、酸酐、胺化合物等作为固化剂。另外,环氧树脂中可包含弹性体成分。通 过包含该弹性体成分,可以赋予片状的磁片14柔软性和挠性。只要是这样赋予磁片14柔软性和挠性,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弹性体成分,例如,可以使用聚丙烯酸酯等各种丙烯酸(酯)系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系共聚物、顺丁橡胶、丁苯橡胶(SBR)、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异戊橡胶、丁腈橡胶等橡胶质聚合物。尤其从环氧树脂中弹性体成分易于分散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上述举出的弹性体成分可单独使用,也可2种以上并用。需要说明的是,丙烯酸(酯)系共聚物可以使用例如将规定的混合比的丙烯酸单体混合物依照常法通过自由基聚合而合成的丙烯酸(酯)系共聚物。进而,为了促进环氧树脂的固化作用,也可向环氧树脂中添加固化促进剂。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固化促进剂,例如胺系、磷系、咪唑系等。其中,从反应性高出发,期望使用咪唑系化合物。(磁片14:磁粉)另外,磁片14在上述树脂中分散有磁粉。对于磁粉使用软磁粉,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粒径为106μπι以下的气体雾化粉(山阳特殊制造)Fe-3%Si。作为软磁粉,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纯Fe、Fe-Si, Fe-Al-Si (铁硅铝磁性合金)、Fe-Ni (坡莫合金)、FINEMET(日立金属制造)、软磁铁氧体、Fe基无定形、Co基无定形、Fe-Co (波明杜尔铁钴系高导磁率合金)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粒径为106μπι以下的软磁粉。在此,分散于树脂中的软磁粉的平均粒径可以为5 μ πΓ200 μ m,优选为50 μ πΓ ΟΟ μ m。此外,将软磁粉的平均粒径设为200 μ m以下的理由在于,当使用软磁粉的平均粒径大于200 μ m的软磁粉时磁片14本身的厚度增加,因此无法达到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的薄型化这种本发明的目的。另外,将软磁粉的平均粒径设为5 μ m以上的理由在于,当使用平均粒径小于5 μ m的软磁粉时,退磁场的影响变得明显,从而磁导率劣化而无法得到良好的吸收特性。另外,在磁片14中,以相对于树脂的添加量为体积比50VO19T99Vol%(优选为体积比60Vol9T90Vol%)的方式混合上述软磁粉。并且,分散于树脂的软磁粉的表面通过二氧化硅层进行绝缘涂敷。在软磁粉的表面的绝缘涂敷中不仅能够使用二氧化娃,还能够使用磷酸盐玻璃(Heganesu( 力'彳、> )公司Somaloy500等)等。此 外,在后文中说明对磁粉的绝缘涂敷工序。(动作)在上述结构中,如图1所示,将送电片6的各送电模块7与电源装置8进行连接,当提供高频的交流电流(交流电力)时,送电模块7通过电磁感应生成交变磁场。而且,在智能手机5的充电电池组2中收纳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的线圈12进行磁耦合而与交变磁场交链,产生感应电动势。而且,在整流装置中将通过感应电动势形成的交流电力平滑化为直流电力来对充电电池3进行充电。此时,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在与磁耦合方向一致的截面,在线圈12的导体之间填充磁片14而形成交替地并列配置的结构,由此关于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1,与在线圈12的间隙中没有填充磁片14的情况相比,减少线圈12周围的磁耦合无效的磁场,并且能够抑制磁场的整体宽度。其结果,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能够提高从送电模块7向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的磁通密度。由此,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能够以高送电效率从送电模块7接收电力。另外,在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的内部,由通过向线圈12流入交流电流而生成的磁场与并列配置的其它线圈12交错,由此产生感应电流,能够通过线圈12的间隙B中填充的磁片14来抑制该感应电流作为电阻而起作用的现象。由此,通过高磁通密度以及由感应电流引起的电阻的降低,能够以高送电效率接收电力。并且,在线圈12发热时,线圈12的热量经由线圈12的间隙B中填充的磁片14而有效地转移,因此能够使由线圈12产生的热量高效率地散热。(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的制造方法)接着,说明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的制造方法。(片线圈13的制作工序)首先,说明片线圈13的制作工序。对表面和背面设置有铜箔的挠性电路基板11实施通孔加工,对加工得到的孔进行铜镀加工,由此对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和背面进行电连接。接着,在设置于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和背面的铜箔部分,以成为螺旋状地卷绕的平面线圈的方式,通过丝网印刷等来涂敷成为防蚀膜的墨、涂料而覆盖(掩蔽),利用具有金属腐蚀性的药品进行蚀刻而形成螺旋状地卷绕的平面线圈状的线圈12(减去法)。由此,制作在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和背面设置线圈12作为电路图案的片线圈13。(磁片14的制作工序)接着,说明磁片14的制作工序。
(绝缘涂敷工序)首先,分散于树脂的软磁粉进行绝缘涂敷的工序进行说明。将加热固化型有机硅树脂(信越化学制造)KR220L用甲苯进行稀释,制作固体成分浓度为10wt%的有机硅树脂清漆。接着,作为软磁粉,准备粒径为106 μ m以下的气体雾化粉(山阳特殊制造)Fe-3%Si。该气体雾化粉Fe-3%Si通过气体雾化法被制造为杂质少的软磁粉。并且,使用可三维的粉体流动的转动流动涂敷装置(powrex公司),使气体雾化粉Fe_3%Si三维地流动,并通过喷雾甲苯稀释的有机硅树脂清漆而在气体雾化粉Fe-3%S i的表面被覆甲苯稀释的有机硅树脂清漆。接着,在氮的环境下以470°C对被覆有机硅树脂漆的气体雾化粉Fe_3%Si进行大约I小时热处理,由此去除有机硅树脂漆中的有机成分,在气体雾化粉Fe-3%Si的表面形成
二氧化硅层。此外,在以二氧化硅层对磁粉的表面进行绝缘涂敷时,也可以物理地将有机硅树脂等涂敷到磁粉之后,进行热处理而形成二氧化硅层。另外,也可以将TEOS等硅醇盐作为初始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等将二氧化硅层形成于磁粉表面。另外,也可以通过被称为布卡处理的磷酸盐玻璃处理在磁粉表面形成绝缘皮膜玻璃层。(树脂的配混工序)接着,对分散有软磁粉的树脂的配混工序进行说明。以树脂的配混量为:1.34g环氧树脂EXA-4850 - 150 (DIC公司制造)、0.57g环氧树脂EPPN - 50IHY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制造)、0.67g酚醛树脂GS-200 (群荣化学制造)、105.3g丙烯酸酯橡胶(以丙烯酸丁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85:8:7重量%形成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为80万)投入容器中。需要说明的是,丙烯酸酯橡胶为85wt%,使用甲基乙基酮(MEK)稀释的丙烯酸酯橡胶。使用甲基乙基酮(MEK)的目的是考虑到材料的混合和各种材料的溶解性而使用的。接着,将混合的树脂在分散机中搅拌混合,制成均一溶解的甲基乙基酮溶剂的混合树脂。(磁粉的分散工序)对上述树脂的配混工序制成的甲基乙基酮溶剂的混合树脂中投入331重量份以上述绝缘涂敷工序中制成的表面被二氧化硅层被覆的气体雾化粉Fe_3%Si,再一次将该混合树脂在分散机中搅拌混合,使二氧化硅层被覆的气体雾化粉Fe_3%Si在混合树脂中均匀地的分散。(固化促进剂的配混工序)在上述磁粉的分散工序中制成的混合树脂中添加0.1g 2-甲基咪唑(四国化成工业制造),再次在分散机中搅拌混合。(片材形状加工工序)接着,在表面被硅处理过的平板状的PET薄膜的表面使用涂膜器将上述固化促进剂的配混工序中混合的混合树脂涂布成薄膜状。需要说明的是,作为PET薄膜,还可使用聚酯、聚酰胺、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塑料制基材,和这些多孔质基材、透明玻璃纸、不含磨木衆的纸(Wood FreePaper)、日本纸等纸质基材、纤维素、聚酰胺、聚酯、芳族聚酰胺等无纺布、铜箔、铝箔、SUS箔、镍箔等金属酯薄膜基材。接着,使用微热干燥机在IIO0C的条件下使涂敷于PET薄膜表面的混合树脂干燥3分钟而使形成B阶段状。其结果,得到在PET薄膜表面形成B阶段状的厚度185 μ m的片状的混合树脂。在此,B阶段状是指热固性树脂处于半固化状态的情况。这种B阶段状的热固性树脂由于固化没有结束,因此能够在常温下或者根据需要通过加热来容易地与粘贴体进行粘接。此外,需要根据使用的树脂种类、涂敷的树脂厚度的差异对微热干燥的温度、时间进行调整。接着,通过设定为90°C的液压式层压机来叠加多个成为上述B阶段状的片状的混合树脂,使得形成期望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叠加两个成为B阶段状的片状的混合树脂来制作磁片14,使得形成厚度370 μ m。(片线圈13和磁片14的粘合工序)接着,使片线圈13和磁片14进行叠加而从上下进行真空加压。在该真空加压过程中,使用加压式真空层压装置进行抽真空之后,在温度100°c、加压力IMPa且加压时间I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加压。此外,与使用的树脂种类、树脂厚度的差异、制造环境相匹配地在加压力0.5MPa lOMPa、加压时间30秒钟 10分钟、加热温度50°C "150°C (优选为700C ~130°C )的范围内进行调整。这样,由于将磁片14设为B阶段状,因此在对片线圈13和B阶段状的磁片14进行叠加并加压的情况下,能够使设置于挠性电路基板11背面的线圈12紧贴于B阶段状的片线圈13而接合。即,在对邻接的导体之间存在间隙B的线圈12与B阶段状的磁片14进行叠加并加压的情况下,B阶段状的磁片14进入到间隙B,能够使磁片14紧贴于间隙B而接合。另外,通过进行真空加压,能够防止在磁片14中产生气泡。经过上述片线圈13和磁片14的粘合工序完成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根据上述说明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1,含有树脂的磁片14本身具有粘接性,因此利用该磁片14的粘接性将磁片14作为粘接面而将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粘贴到充电电池3,由此能够将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安装到智能手机5等移动终端。因此,不需要以往将受电模块安装于智能手机5时所需的粘接剂,从而能够实现智能手机5本身的薄型化、小型化、轻量化。另外,在线圈12发热时,能够经由片线圈13和磁片14使线圈12的热量散热,因此能够提高散热性。另外,在上述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的片线圈13中,在挠性电路基板11的整个表面和整个背面设置有线圈12作为电路图案,在设置于挠性电路基板11的背面的线圈12的导体之间设置的间隙B中填充有磁片14。因此,即使为了确保线圈12的匝数而在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和背面设置了线圈12的情况下,通过在设置于挠性电路基板11背面的线圈12的导体之间形成的间隙B中填充磁片14的一部分,由此也能够将设置于挠性电路基板11的背面的线圈12埋入磁片14,从而能够使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整体形成为薄型。另外,在上述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中,磁片14被设置成覆盖设置于挠性电路基板11的背面的线圈12,因此能够遮断磁通。另外,在上述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中,绝缘涂敷了分散于树脂的磁粉,因此即使在将磁片14填充到线圈12的导体之间形成的间隙B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线圈12的导体之间发生短路。另外,在上述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中,将绝缘涂敷的磁粉相对于磁片14的体积比优选设为60VO19T90Vol%,因此即使在线圈12的导体之间形成的间隙B中填充了含有高浓度的磁粉的磁片14,也能够一边防止线圈12的导体之间发生短路一边提高电力的传输效率。另外,在上述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中,在磁片14中,将分散有磁粉的树脂设为B阶段状,因此能够提高磁片14的粘接性能。另外,能够提供具备上述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的充电电池3。如上所述,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形成得薄,因此能够充分确保使用于智能手机5等中的充电电池3的容量。(第二实施方式)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中,为了确保线圈12的匝数,设为在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和背面这两面设置有线圈12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如图5所示,也可以设为仅在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设置有线圈12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对挠性电路基板11的背面进行加工,因此能够实现降低成本和制造工序的简化。(第三实施方式)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中,设为在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和背面这两面设置有线圈12的结构,将磁片14以埋入设置于挠性电路基板11的背面的线圈12的导体之间形成的间隙B的方式进行填充,但是如图6所示,也可以设为不在设置于挠性电路基板11的背面的线圈12的导体之间形成的间隙B填充磁片14而将磁片14与片线圈13进行粘贴的结构。(第四实施方式)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中,设为在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和背面这两面设置有线圈12的结构,仅将磁片14以埋入设置于挠性电路基板11的背面的线圈12的导体之间形成的间隙B的方式进行填充,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如图7所示,也可以设为将磁片14以仅埋入设置于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的线圈12的导体之间形成的间隙B的方式进行填充的结构。但是,磁片14并没有形成覆盖设置于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的线圈12整体的结构。这是由于,如果磁片14覆盖了设置于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的线圈12整体,则遮蔽由线圈12产生的磁通。由此,在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仅在线圈12的导体之间形成的间隙B填充有磁片14,因此能够提高电力从送电模块7至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的传输效率。根据图7示出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1,通过在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和背面设置磁片14,由此能够提高电力从送电模块7至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的传输效率。另外,在挠性电路基板11的表面侧,仅在线圈12的导体之间形成的间隙B填充有磁片14,因此在从送电模块7传输电力时不会遮蔽磁通。另一方面,在挠性电路基板11的背面侧,关于线圈12,不仅线圈12的导体之间被磁片14所覆盖,连线圈12整体都被磁片14所覆盖,因此能够遮断磁通。(第五实施方式)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中,使用了使磁粉分散于树脂的磁片14,但是如图8所示,在磁片14中,也可以设为在没有与片线圈13进行粘贴一侧的面设置主要由粘接剂构成的粘接层30的结构。例如,根据覆盖充电电池3的材料的性质,有时不粘贴树脂制的磁片14,因此通过设置更具有粘接性的粘接层30,能够可靠地将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粘接到充电电池3。(第六实施方式)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中,在磁片14中,对分散于树脂的磁粉进行了绝缘涂敷,但是也可以使用没有进行绝缘涂敷的磁粉。但是,在磁片14中使用没有进行绝缘涂敷的磁粉的情况下,在线圈12的导体之间的间隙B中填充的磁片14中的磁粉彼此相接触,有时在线圈12的导体之间发生短路。为了防止其短路,如图9所示,也可以将磁片14设为具有以下部分的结构:低浓度层141,其是在紧贴于线圈12的部分降低磁粉相对于树脂的浓度而形成的;以及高浓度层142,其是在没有紧贴于线圈12的部分以高于低浓度层141的浓度使磁粉分散于树脂而形成的。在该情况下,在磁片14中,在紧贴于线圈12的部分设置降低了磁粉相对于树脂的浓度的低浓度层141,由此即使在线圈12的导体之间形成的间隙B中填充有磁片14,也能够防止线圈12的导体之间发生短路。另一方面,在没有紧贴于线圈12的部分设置以高于低浓度层141的浓度使磁粉分散于树脂的高浓度层142,由此能够提高电力的传输效率。(第七实施方式)另外,在磁片14中使用没有进行绝缘涂敷的磁粉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短路,如图10所示,也可以将磁片14设为具有以下部分的结构:低磁导率层145,其是在紧贴于线圈12的部分使具有低磁导率的磁粉分散于树脂而形成的;以及高磁导率层146,其是在没有紧贴于线圈12的部分使具有高于低磁导率层145的磁导率的磁粉分散于树脂而形成的。在该情况下,在磁片14中,在紧贴于线圈12的部分设置使具有低磁导率的磁粉分散于树脂的低磁导率层145,即使在线圈12的导体之间形成的间隙B中填充有磁片14,也能够防止线圈12的导体之间发生短路。另一方面,在没有紧贴于线圈12的部分设置使具有高于低磁导率层145的磁导率的磁粉分散于树脂的高磁导率层146,由此能够提高电力的传输效率。(其它实施方式)另外,也可以使多种磁粉分散于构成磁片14的树脂。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多种磁粉均匀地分散于树脂,如图10所示,也可以将分散于低磁导率层145与高磁导率层146中的磁粉的种类分开使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I中,在磁片14中,使用分散有磁粉的树脂,但是也可以使用粘接剂代替树脂。作为所使用的粘接剂的种类,可举出橡胶系、丙烯酸类系、有机硅系、聚氨酯系等。当这样使用粘接剂代替树脂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磁片14的粘接性能。在上述详细说明中,为了能够更容易理解本发明,以特征性部分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详细说明所记载的实施方式,也能够应用于其它实施方式,其应用范围应该尽可能广泛进行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语法是用于准确地说明本发明而使用的术语和语法,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解释而使用的。另外,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发明的概念来容易地推测出包含在本发明的概念中的其它结构、系统、方法等。因而,权利要求的记载应该被视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包括等效结构。另外,为了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本发明的效果,期望充分参考已公开的文献等。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使用在送电模块与受电模块之间以无线方式传输电力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该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的特征在于,具备: 片线圈,其在基板设置有由导体构成的线圈作为电路图案;以及 磁片,其由分散有磁粉的树脂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片线圈中,在上述基板的整个表面和整个背面设置有上述线圈作为电路图案, 在设置于上述基板的背面的上述线圈的导体之间填充有上述磁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板的表面,仅在设置于上述基板的表面的上述线圈的导体之间填充有上述磁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片被设置成覆盖设置于上述基板的背面的上述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片绝缘涂敷了分散于上述树脂的上述磁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绝缘涂敷的磁粉相对于上述磁片的体积比为60VO19T90Vo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磁片具有: 低浓度层,其是在紧贴于上述线圈的部分降低了上述磁粉相对于上述树脂的浓度而形成的;以及 高浓度层,其是在没有紧贴于上述线圈的部分以浓度高于上述低浓度层的浓度使上述磁粉分散于上述树脂而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上述磁片具有: 低磁导率层,其是在紧贴于上述线圈的部分使具有低磁导率的磁粉分散于上述树脂而形成的;以及 高磁导率层,其是在没有紧贴于上述线圈的部分使磁导率高于上述低磁导率层的磁导率的磁粉分散于上述树脂而形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磁片中,将分散有上述磁粉的树脂设为B阶段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磁片中使用粘接剂来代替上述树脂。
11.一种移动终端用充电电池,具备根据权利要求f 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以及具备其的移动终端用充电电池,能够实现移动终端用的受电模块本身的薄型化、小型化、轻量化,并且一边提高散热性一边能够在高送电效率下接收电力,其中,该移动终端用的受电模块使用在送电模块与受电模块之间以无线方式传输电力的无线电力传输方式。将与充电电池(3)一起收纳在充电电池组(2)中的移动终端用受电模块(1)设为具有片线圈(13)和磁片(14)的结构,片线圈(13)在挠性电路基板(11)设置有包括导体的线圈(12)作为电路图案,磁片(14)包括磁粉发生了分散的树脂,充电电池组(2)收纳在智能手机(5)等移动终端中。
文档编号H02J17/00GK103198917SQ20131000086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5日
发明者山崎博司, 龟山工次郎, 丰田英志, 砂原肇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