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加电荷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5447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累加电荷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累加电荷泵,属于电荷泵【技术领域】。解决MOSFET无源驱动电路从VDS取压的升压问题。初始化完成后,S4、D1因D1的反偏截止,该支路断开。先通过S1闭合将Ui缓冲到C1上,同时通过S3闭合将输出C3的电压反馈到C2上,这一过程中S2断开;然后通过S2闭合,S1、S3同时断开使C2串联C1给C3充电,实现对Ui电压的累加。每一个工作周期结束后各电容的电压为,U1=Ui,U2=U3-U1,U3=N×U1+U2,N即是开关周期数。应用于MOSFET的无源驱动电路、小功率升压型电荷泵等。
【专利说明】累加电荷泵【技术领域】
[0001]本技术属于电荷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容源的电容矩阵中,用MOSFET实现电容的串并联转换,使用有源的MOSFET驱动芯片就需要给每个驱动芯片加上电源,这使得MOSFET的应用很不方便。功率型MOSFET驱动的最小电压不低于10V,因为负载电流不确定性使MOSFET工作时的漏极-源极电压降不一致,从零点几伏到两三伏的都有,不同的漏极-源极工作电流其压降也不同。要实现无源的MOSFET驱动,驱动电路的电压就必须使用升压电路,将MOSFET的漏极-源极电压升压到IOV以上,以供驱动电路工作使用。由于输入电压的可变性,使用现有的电荷泵模式输出无法达到要求。累加电荷泵能适应不同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高低无关,只与稳压电路设定的输出电压值相关。

【发明内容】

[0003]累加电荷泵工作原理图,如图1。S1、S2、S3是累加工作时的开关管,S4、D1是电荷泵初始化时Ui给C3充电的电流通路,Dl是防止反压二极管,Cl是输入电容,C2是反馈电容,C3是累加电容。
[0004]初始化时,S4先闭合,给电容C3充电,充电值为输入电压减去二极管Dl的压降。累加电荷泵的一个周期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为S1、S3同时闭合且S2断开,SI闭合使Cl充电到Ui的值,S3闭合使C2充电到C3的电压值;第二个过程为S1、S3同时断开且S2闭合,SI断开使Cl与Ui隔离,S3断开使C2与C3隔离,S2闭合使Cl与C2形成正向串联给C3充电,充电电压为Cl与C2电压值的和。
[0005]设C1、C2、C3的初始化电压分别为Ul、U2、U3i,二极管压降为UD,累加过程中C3的电压为U3。则第一个周 期的第一个过程结束时,Ul=Ui, U2=U3i, U3i=U1-UD ;第一个周期的第二个过程结束时,C3的电压值为U3=Ui+U3i。此时,二极管Dl由于C3的电压值高于Ui而反偏截止,防止S4中有反向电流通过,S4开或关对电荷泵工作已经没有影响。第二个周期时,重复第一过程为S1、S3同时闭合且S2断开,SI闭合使Cl充电到Ui,即Ul=Ui, S3闭合使C3的电压值反馈到C2,则U2=U3=Ui+U3i ;重复第二个过程为S1、S3同时断开且S2闭合,SI断开使Cl与Ui隔离,S3断开使C2与C3隔离,S2闭合使Cl与C2形成正向串联给C3
充电,则U3=Ui+Ui+U3i=2Ui+U3i。......第N个周期结束时,Cl的电压为Ul=Ui,C2的电压为
U2= (N-1)Ui+U3i,C3的电压值为U3=NXUi+U3i。即工作过程中,Cl的电压值始终都是输入电压Ui,C2的电压值在(N-l)Ui+U3i至NXUi+U3i之间变化,C3的电压值U3=NXUi+U3i。如果没有稳压控制,这个过程将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电路的漏电流与输入电流达到平衡,C3的电压U3将不会再上升。
[0006]如果没有S4、D1给C3的初始化充电电压U3,累加电荷泵将不能完成累加工作。如图1,由于S1、S3断开S2闭合时,C1、C2、C3所组成的回路为串联回路,这个回路只有Cl有电荷提供充电电流,C2充得下正上负的电压,C3充得上正下负的电压,当要进行反馈将C3的电压U3反馈到C2时,由于U2与U3的电压极性相反,C2与C3的电荷将会被中和,无法完成反馈,也就不会进行累加。
[0007]从以上分析可知,输出有调整电路控制Cl的充电电压时,整个累加过程是可控的。当输出电压达到调整电路所预设的电压值时,调整电路开始控制开关Si的工作状态:改变Si的内阻或改变SI的工作频率,以达到输出电压不再累加Ui的满额值,或在一定工作周期数内累加Ui的个数减少,都能使输出电压不再上升,达到调整电路所预设的电压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累加电荷泵的原理图
[0009]图2 =MOSFET无源驱动电路
[0010]图3:累加电荷泵的调频升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应用一、用累加电荷泵构成MOSFET的无源驱动电路。
[0012]MOSFET关闭时,为了尽量减小漏电流,要求无源驱动电路在MOSFET关闭期间,应该停止工作,只由电容存储的电荷维持被驱动MOSFET的关闭;而开通时,要迅速建立驱动电压电流,并且要提供持续的驱动电流维持MOSFET的可靠开通。
[0013]如图2是一个N_M0SFET的驱动电路。Vi是控制信号输入端,Vd, Vs、Vg分别接MOSFET的漏极D、源极S、栅极G。图2中用虚线分出了三部分:带稳压的累加电荷泵、方波振荡器、驱动输出级。其中,方波振荡器和驱动输出级的主体均由晶体管电桥构成。例如
[0014]驱动输出级的晶体管电桥由晶体三极管Q14、Q15、Q16、Q17和触发电流电阻R15、R16以及输入电阻R14组成,R15、R16为等值电阻。Q14、Q15的基极-射极是逆着电流方向并联的,任意时刻其中一只导通时,另一只将得到基极-射极的负压。比如Vi接Vs时,G点通过D4被接在Vs上,因Vg为Ui的中点电压,则E点电压低于Vg,形成触发电流路径:U1、R15、Vg点、Q15基极-射极、E点、R14、G点,Q15因正向基极电流导通,Q14得到负向的基极-射极电压截止。Q15导通使Q17导通,Q17的集电极电流在Q15的基极形成基极电流的叠加,由此形成了 Q15、Q17的正反馈过程,直到Q15、Q17均饱和,R15被Q17短路,Vg点直接由Q17驱动输出,Vd对Vs为N_M0SFET的导通压降;同时Q14的基极-射极负压使Q14、Q16所组成的正反馈可靠截止。当Vi对Ns开路时,D4失去正向电流截止,Q15、Q17因Q15基极-射极电流减小正反馈截止,Q16、Q17均不导通,Vg点电压重新回到以R15、R16分压的中点电压Ui / 2,由于G点通过R13接在Ui上,则E点电压高于Vg点电压,形成触发电流路径=G点、R14、E点、Q14射极-基极、Vg点、R16、Vs, Q14因正向基极电流导通,Q15得到负向的基极-射极电压截止。Q14、Q16正反馈饱和,R16被Q16短路,Vg点直接由Q16驱动,Vd对Vs为N_M0SFET的开路压降;同时Q15的基极-射极负压使Q15、Q17所组成的正反馈可靠截止。由前分析知道这个晶体管电桥的特点:触发电流电阻R15、R16只需提供Q15、Q16的基极触发电流,输入电阻R14只需提供输出管Q16、Q17维持饱和的最小基极电流,在输出点Vg以正反馈形式翻转到Ui或Vs的过程中,不会有Ui对Vs短路的情况。[0015]方波振荡器。
[0016]Vi接Vs且电容C没有电压时:由Q13、Q12、Q11、Q10以及电阻Rll、R12、R组成的晶体管电桥的B点高于A点,该电桥翻转为Q13、Q11饱和Q12、Q10截止,B点电压等于Ui,A点电压低于B点一个PN结电压,A点通过R给C充电形成Ql I的射极电流,维持B点电压等于Ui ;当C的充电电流不能维持Q13的最小基极饱和电流时,Q13、Q11截止,由于C被充电到接近于Vg,A点高于B点,Q12、Q10饱和,B点电压等于Vs电压,C通过R放电形成QlO的射极电流,维持B点等于Vg。当放电电流不能维持Q12的最小基极饱和电流时,Q12、Q10截止,然后重复由于A点电压低于B点电压的过程,完成持续振荡过程。Q7、Q6、Q9、Q8以及电阻R9、R8、RlO构成了一个反相器,由于C点受B点控制,使D点的电压输出相位与B点反相180度:B点为Ui电压时,C点高于D点使Q8、Q6饱和,D点由Q6驱动输出Vs电压;B点为Vs电压时,C点低于D点使Q7、Q9饱和,D点由Q7驱动输出Ui电压。
[0017]带稳压的累加电荷泵。
[0018]累加电荷泵。当B点接U1、D点接Vs时:B点通过R5-R3和R6分别使Q2、Q5导通;D点通过R7使Q3截止。电容Cl通过Q2的射极电流充电(Dl是防止初始化时Cl的过充),C3通过Q5将其电压反馈到C2形成对C2的充电电流。当B点接Vs、D点接Ui时:B点的Vs电压使Q2、Q5截止;D点通过电阻R7使Q3导通。C1、C2通过Q3形成串联向C3充电完成累加。此后重复这个过程。
[0019]稳压控制。当Vi接Vs时:由于Vg接在Ui上,当Vg使R1、R2的分压值让Ql导通时,F点的电压开始下降,Q2的基极电压被迫下降,由于Cl的正极接在了 Q2的射极,当Cl要继续充高电压时Q2的射极电流就会减小,甚至处于微导通状态,从而限制Cl的充电电压不是满额的Vd-Vs电压,使C1、C2串联向C3充电时,累加到电容C3上的电压被减小,限制C3上的电压进一步上升,起到稳压的作用。
[0020]当Vg为Vs电压时,Rll和R9均没有触发电流,振荡器和反相器同时停止工作,累加电荷泵因没有开关脉冲也停止工作。
[0021]D4是防止Vi对Vs开路时,Q4的射极-基极通过R4、R14、Q14、Q16形成导通电流,造成非正常的MOSFET截止时的漏电流。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直接由RC决定。D3是防止Q4在MOSFET导通时有反向的集电极电流通过。Ql的集电极接在F点而不直接接在Q2的基极,因为R5、R3分压后的F点可以将Q2的基极电压调节到更细,使输出电压Ui有更小的纹波电压。采用调节Cl充电电压幅度而不采用频率调节也是为了降低Ui的纹波电压。
[0022]Vd-Vs为MOSFET的导通电压且Q2导通时:由于B点电压高于Vd电压,Cl的正极由于接在了 Q2的射极,Cl的电压是可以充电到比Vd电压高的,这会造成Q2有基极-集电极的反向电流。这可以通过设置工作频率解决:因为晶体管的基极-射极内阻总会比集电极-射极内阻大,并且由于电阻R5、R3的存在进一步加大了 Q2的基极-射极电阻。VcUUi均是对电容Cl充电,集电极-射极充电回路的时间常数要远小于基极-射极充电回路的时间常数,所以,只要控制适当的工作频率,反向的基极-集电极电流是可以控制的。由于MOSFET轻载时Vd-Vs压降很低,甚至会低于PN接的导通电压,所以采用射极充电的方式。可以有两个作用,一是初始化完成后,只要MOSFET开通有Vd-Vs压降,驱动电路就能正常工作,二是没有Q2射极-基极的反向高压造成Q2的发射结击穿。
[0023]当电荷泵的初始化完成后,MOSFET的关闭到开通的时间应小于电容C3放电到最低驱动电压的时间,以避免频繁的初始化造成输出Vg与输入Vi的不同步。
[0024]应用二:由累加电荷泵的调频方式构成的升压电路如图3。
[0025]这个电路将振荡器和反相器接在了输入端,它是在输入电压Ui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应用的,比如用一节1.5V的电池供电,它的输出可以设置到任意值,只要电池的电压高于一个PN结的导通电压,累加电荷泵就能完成升压工作。由晶体管电桥的结构看出只要Ui与GND之间的电压够一个PN结的饱和电压,振荡器就能正常振荡,反相器也能正常工作。
[0026]上电时,Dl给电容C3完成初始化充电,Ui通过R7、Q11的基极-射极、电容C、电阻R给电容C充电,使Q9、Qll饱和同时使Q8、QlO截止,C的充电维持B点为Ui的电压,B点通过R8、Q6的射极-基极、R4使反相器形成Q6的基极触发电流,Q6、Q4饱和使C点维持低电压,同时Q5、Q7截止,反相器输出D点为GND的电压。B点的Ui电压使Q2导通,D点的GND电压使Ql导通Q3截止,电容C3的电压反馈到C2,电容Cl充得Ui的电压。电容C的充电电流不能维持Q9、Qll饱和时,Q9、Qll翻转为截止,同时由于电容C已被充电到Ui, B点的电压比A点低,使Q8、QlO翻转为饱和,C的放电电流使Q8、QlO的饱和状态维持,B点输出GND的电压,C点通过R8被B点接在了 GND上,反相器的D点输出Ui的电压;B点的GND电压通过R2使Q2截止,D点的Ui电压通过Rl使Ql截止同时通过R3使Q3导通,电容Cl、C2形成串联给电容C3充电。当振荡电容C的放电电流不能维持Q8、QlO饱和时,由于C放电使A点电压低于B点电压,输入Ui又通过电阻R7、Q11的基极-射极、电容C、电阻R给电容C充电,又形成对Qll基极的触发电流,此后重复振荡过程,使Uo的电压不断的累加输入Ui的值。
[0027]当R9、R10的分压点E点电压使Q12导通时,Q8的基极电流被Q12分流,Q8的集电极电流减小,QlO的基极电流减小,Q8、QlO的导通内阻增加,从而使整个放电路径:振荡电容C从A点、Q10、Q8、振荡电阻R、到电容C的负极的放电电阻增加,放电时间变长,B点维持GND电压的时间变长,D点维持Ui电压的时间变长,Cl、C2串联向C3的放电时间变长,从而使放电电压更低,而充电时间常数没有变,这就间接的控制了充电最终电压的降低,从而达到使输出电压Uo恒定的效果。当输出电压Uo没有达到预设值时,控制电路的Q12是没有分流作用的。
[0028]输入采用PNP管没有反向基极-集电极电流的情况。由于输入没有高于输出的情况,所以这里没有使用图2中的Q4,图3中的Dl只需要完成初始化后将输入输出隔离就可以了。C4是为了维持输出在一定的稳定范围内的,因为调频工作方式会使输出在Ui电压较高时输出有较大的纹波,采用C4使Q12的基极电压稳定,从而避免振荡器有频繁的共振现象,使输出不稳定。
【权利要求】
1. 一种由开关、二极管、电容构成的升压电荷泵,其包含的四个特征分别为:开关一(SI)的一端连接在输入端(Ui),电容一(Cl)的一端和开关二(S2)的一端均连接在开关一(SI)的另一端,电容一(Cl)的另一端连接在公共端(GND)。
2.电容二(C2)的一端连接在输出端(Uo),开关三(3)的一端和开关二(S2)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电容二(C2)的另一端,开关三(3)的另一端连接在公共端(GND)。
3.开关四(S4)的一端连接在输入端(Ui),开关四(S4)的另一端连接在二极管一(Dl)的正极,二极管一(Dl)的负极连接在输出端(Uo)。
4.电容三(C3)的一端连接在输出端(Uo),电容三(C3)的另一端连接在公共端(GND)。
【文档编号】H02M3/07GK103441669SQ201310379545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1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马东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