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6357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为PIC12F675芯片,所述PIC12F675芯片的第一管脚连接电源,第二管脚与放电回路相连,第三管脚与充电电路相连,第四管脚通过一个开关与地相连,通过一个电阻与电源相连,第六管脚连接第一分压电路,第七管脚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第八管脚与三端集成稳压器相连;所述三端集成稳压器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相连,输出端与电源相连;所述蓄电池两端并联有负载和太阳能电池。本实用新型使得光伏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专利说明】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智能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光伏发电系统,其控制器在负载切换或外电路出现大的干扰时,经常会出现大功率开关器件的随机毁坏,这就大大降低了整个光伏发电系统可靠性(即MTBF),影响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由于系统可靠性低,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光伏发电系统的生产;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增加了设备的维护成本,影响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使得光伏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为PIC12F675芯片,所述PIC12F675芯片的第一管脚连接电源,第二管脚与放电回路相连,第三管脚与充电电路相连,第四管脚通过一个开关与地相连,通过一个电阻与电源相连,第六管脚连接第一分压电路,第七管脚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第八管脚与三端集成稳压器相连;所述三端集成稳压器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相连,输出端与电源相连;所述蓄电池两端并联有负载和太阳能电池。
[0005]所述放电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输入端与PIC12F675芯片的第二管脚相连,输出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
[0006]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输入端与PIC12F675芯片的第三管脚相连,输出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相连。
[0007]所述蓄电池两端还并联有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蓄电池的负极相连,负极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
[0008]所述太阳能电池与蓄电池之间还连接有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太阳能电池的正极相连,负极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
[0009]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还通过第三二极管接地。
[0010]所述PIC12F675芯片的第二管脚还与放电指示灯相连。
[0011]所述PIC12F675芯片的第三管脚还与充电指示灯相连。
[0012]有益效果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借助单片机技术,对整个电路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控制,使得电路的控制特性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消除了控制参数的离散性及电路中的随机参数的影响,控制参数一致性好,控制器电路工作更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如图1所示,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为PIC12F675芯片,所述PIC12F675芯片的第一管脚连接电源,第二管脚与放电回路相连,第三管脚与充电电路相连,第四管脚通过一个开关S与地相连,通过一个电阻R5与电源相连,第六管脚连接第一分压电路,第七管脚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第八管脚与三端集成稳压器相连;所述三端集成稳压器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相连,输出端与电源相连;所述蓄电池两端并联有负载和太阳能电池。
[0017]其中,所述放电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VT2和第一场效应管VT1,所述第一三极管VT2的输入端与PIC12F675芯片的第二管脚相连,输出端与第一场效应管VTl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VTl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
[0018]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VT3和第二场效应管VT4,所述第二三极管VT3的输入端与PIC12F675芯片的第三管脚相连,输出端与第二场效应管VT4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VT4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相连。
[0019]所述蓄电池两端还并联有第一二极管VD7,所述第一二极管VD7的正极与蓄电池的负极相连,负极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太阳能电池与蓄电池之间还连接有第二二极管VD5,第二二极管VD5的正极与太阳能电池的正极相连,负极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还通过第三二极管VD6接地。所述PIC12F675芯片的第二管脚还与放电指示灯VD2相连。所述PIC12F675芯片的第三管脚还与充电指示灯VD3相连。
[002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1]1、充电控制回路:
[0022]场效应管VT4是充电回路的电子开关,它的导通取决于其栅极的电位。当栅极处于高电位(8V)时导通,处于低电位(OV)时截止。而场效应管VT4栅极的电位又取决于三极管VT3的状态:当三极管VT3饱和时,场效应管VT4栅极处于低电位;当三极管VT3截止时,场效应管VT4栅极处于高电位(由电阻R9及二极管VD4串联的稳压电路提供8V的电位)。三极管VT3的饱和、截止又取决于PIC12F675芯片的第三管脚的输出电位。在正常情况下(指蓄电池需进行充电),PIC12F675芯片的第三管脚的输出低电位(0V),使得三极管VT3截止,从而使场效应管VT4导通(充电电子开关打开),实现蓄电池被充电。充电回路为:光伏电池正极一二极管VD5—熔断器一蓄电池的正极、负极一场效应管VT4—地(光伏电池负极)。[0023]在充电的同时,由于PIC12F675芯片的第三管脚输出低电位(0V),使发光二极管VD3导通发光,作为充电状态的指示灯,即充电指示灯打开。
[0024]由电阻RlO与电阻R11 分压后的电位作为控制电压送入PIC12F675芯片的第六管脚,当蓄电池充满后(即蓄电池的输出电压≥14.4V,PIC12F675芯片的第六管脚输入电压≥4.72时),PIC12F675芯片的第三管脚输出高电位(+5V),从而使场效应管VT4截止,切断充电回路,以保护蓄电池不致因过充而损坏。随着放电的进行,蓄电池的输出电压不断下降,当蓄电池的输出电压≤13.2V (PIC12F675芯片的第六管脚输入电压≤4.34V)时,场效应管VT4恢复导通,蓄电池又被充电。而当蓄电池的输出电压处于13.5~14V(PIC12F675芯片的第六管脚输入电压在4.44~4.59V)时,场效应管VT4将间隙导通,使蓄电池处于浮充状态,浮充的周期为3s,其中导通ls,截止2s。此时,充电指示灯也处于闪烁状态。
[0025]2、放电控制回路:
[0026]场效应管VTl是放电回路的电子开关,它的导通也同样取决于其栅极的电位。栅极处于高电位(8V)时导通;处于低电位(OV)时截止。而场效应管VTl栅极的电位又取决于三极管VT2的状态:当三极管VT2饱和时,场效应管VTl栅极处于低电位;当三极管VT2截止时,场效应管VTl栅极处于高电位(由电阻Rl及二极管VDl串联的稳压电路提供8V的电位)。三极管VT2的饱和、截止又取决于PIC12F675芯片的第二管脚的输出电位。当正常情况下(指蓄电池有向负载的供电能力,即处于不“亏电”的状态),PIC12F675芯片的第二管脚输出低电位(0V),使三极管VT2截止,从而场效应管VTl导通(放电电子开关打开),实现蓄电池向负载放电。放电回路为:蓄电池的正极——熔断器——负载——场效应管VTl——地——二极管VD6——蓄电池的负极。放电的同时,由于PIC12F675芯片的第二管脚输出低电位(0V),使发光二极管VD2导通发光,作为放电状态的指示灯。
[0027]由电阻R7与电阻R8分压后的电位作为控制电压送入PIC12F675芯片的第七管脚,以此来控制PIC12F675芯片的第二管脚输出的电位。当蓄电池的电压≥10.8V (即PIC12F675芯片的第七管脚输入的电位≥3.37V)时,PIC12F675芯片的第二管脚输出低电位,场效应管VTl导通,蓄电池向负载放电;而当蓄电池的电压< 10.8V (即PIC12F675芯片的第七管脚输入的电位< 3.37V)时,PIC12F675芯片的第二管脚输出高电位(+5V),场效应管VTl截止,蓄电池停止向负载放电,以保护蓄电池不至因过放而出现“亏电”的现象,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蓄电池一旦停止向负载放电后,只有当它的电压上升至13.2V(即PIC12F675芯片的第七管脚输入的电位≥4.17V)时,方能恢复放电PIC12F675芯片的第二管脚方输出低电位)。二极管VD6构成放电回路的辅助通道,当充电回路不工作(即场效应管VT4截止,如蓄电池处于过充状态)时,放电通过其构成回路。
[0028]另外,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充电自动控制回路出现了故障,即当蓄电池电压上升至14.4V时,电路尚不能自动切断充电回路,以至蓄电池电压继续上升,则有可能使负载电流过大导致负载损坏。因此,当蓄电池电压升至16.5V (即PIC12F675芯片的第七管脚输入的电位>5.50V)时,PIC12F675芯片的第二管脚输出高电位(+5V),场效应管VTl也处于截止状态,停止向负载供电,从而有效保护负载。一旦放电回路处于“负载保护”状态后,只有当蓄电池电压下降至15V时(即当PIC12F675芯片的第七管脚输入的电位≤5.0V)时,PIC12F675芯片的第二管脚方输出低电位(OV),场效应管VTl重又处于导通状态,恢复向负载供电。[0029]另外,电路中的IC2是三端集成稳压器,输入为蓄电池电压,输出为+5V,为PIC12F675芯片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电容Cl和电容C2分别是低、高频滤波电容。
[0030]PIC12F675芯片的第四管脚电位的高低,决定了场效应管VTl是否工作在间隙状态。当PIC12F675芯片的第四管脚为高电位(+5V)时,连续导通;而当PIC12F675芯片的第四管脚为低电位(OV)时,间隙导通,周期为4s,占空比为1/2。PIC12F675芯片的第四管脚电位的高低通过拨动开关S来实现。
[0031]二极管VD5在电路中的作用是防反充电保护:由于某种原因,在光伏电池接入电路时,错将其正、负极性接反,或是输电回路出现了短路,则有可能出现蓄电池向光伏电池回路反充电,二极管VD5的接入则有效的阻止了这种反充电。
[0032]二极管VD7在电路中也是起保护作用的。若由于操作失误,在将蓄电池接入电路时,错把其正、负极性接反,则有可能造成电路中器件的损坏。而把二极管VD7接入电路后,一旦蓄电池正、负极性接反,则蓄电池通过二极管VD7短路,引起的大电流使熔断器迅速烧毁,从而保护了电路。
[0033]二极管VD6的作用是:当场效应管VT4截止时,既在电路中构成了负载电流的通路,又有效的阻断了光伏电池利用该通路向蓄电池充电的电流(蓄电池处于过充保护状态)。
[0034]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借助单片机技术,对整个电路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控制,使得电路的控制特性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消除了控制参数的离散性及电路中的随机参数的影响,控制参数一致性好,控制器电路工作更可靠。
【权利要求】
1.一种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为PIC12F675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PIC12F675芯片的第一管脚连接电源,第二管脚与放电回路相连,第三管脚与充电电路相连,第四管脚通过一个开关与地相连,通过一个电阻与电源相连,第六管脚连接第一分压电路,第七管脚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第八管脚与三端集成稳压器相连;所述三端集成稳压器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相连,输出端与电源相连;所述蓄电池两端并联有负载和太阳能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回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输入端与PIC12F675芯片的第二管脚相连,输出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输入端与PIC12F675芯片的第三管脚相连,输出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两端还并联有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蓄电池的负极相连,负极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与蓄电池之间还连接有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太阳能电池的正极相连,负极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还通过第三二极管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IC12F675芯片的第二管脚还与放电指示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JT系列光伏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IC12F675芯片的第三管脚还与充电指示灯相连。
【文档编号】H02J7/00GK203574391SQ201320418161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2日
【发明者】卑五九, 王昌国 申请人:紫琅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