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收缩编织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522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收缩编织护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磨收缩编织护套,包括护套本体,位于护套本体表面环绕分布水平设置的聚烯烃热收缩性纬向编织体与垂直设置的聚酯纤维无热收缩性经向编织体,同时,每两个相邻的经向编织体与纬向编织体相互交叉且垂直,所述经向编织体与纬向编织体包裹于护套本体外表面。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改变加工工艺,对材料做改性,根据客户的使用要求,对耐磨材料做变更,分别变更为PP、PA、PET等组合,使用双锁边工艺结构,可避免热缩丝散开。
【专利说明】一种耐磨收缩编织护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布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耐磨收缩编织护套。
【背景技术】
[0002]当今,全球保温、隔热、耐磨等材料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例如,用于高速运行的车辆上且用于防护车辆水管、油管,用来防止出现车辆漏油、漏水等材料,为了预防车辆的安全隐患,市场上一般使用的产品是PE和PET材料,使得现有产品的热缩丝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散开现象。同时,也无法满足不同档次的汽车,对耐磨材料而言,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因此,针对以上方面,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优越的耐磨性能、可预防车辆安全隐患、避免热缩丝散开、有利于满足客户需求的耐磨收缩编织护套,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耐磨收缩编织护套,包括护套本体,位于护套本体表面环绕分布水平设置的聚烯烃热收缩性纬向编织体与垂直设置的聚酯纤维无热收缩性经向编织体,同时,每两个相邻的经向编织体与纬向编织体相互交叉且垂直,所述经向编织体与纬向编织体包裹于护套本体外表面。
[0006]相应地,所述护套本体其中一端设置收缩延伸套,每两个相邻的聚烯烃热收缩性纬向编织体之间相隔一定间距,每两个相邻的聚酯纤维无热收缩性经向编织体之间相隔一定间距。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耐磨收缩编织护套的有益效果为:
[0008](I)通过改变加工工艺,对材料做改性,根据客户的使用要求,对耐磨材料做变更,分别变更为PP、PA、PET等组合,使用双锁边工艺结构,可避免热缩丝散开;
[0009](2)可根据不同档次的汽车,对耐磨材料做变更以满足客户需求,也可避免热缩丝散开现象;
[0010](3)在客户使用时,人工套在被保护的物体上,如橡胶管,使用加热设备加热,套在被保护的物体上,收缩后与被保护的物体外观基本一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耐磨收缩编织护套的结构剖面图。
[0013]图中:
[0014]1、护套本体;2、收缩延伸套;3、聚酯纤维无热收缩性经向编织体;4、聚烯烃热收缩性纬向编织体。【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耐磨收缩编织护套,包括护套本体1,所述护套本体I其中一端设置收缩延伸套2,位于护套本体I与收缩延伸套2表面均匀分布水平设置的聚烯烃热收缩性纬向编织体4与垂直设置的聚酯纤维无热收缩性经向编织体3,同时,每两个相邻的经向编织体与纬向编织体相互交叉且垂直。
[0016]以上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耐磨收缩编织护套,包括护套本体(I),其特征在于:位于护套本体(I)表面环绕分布水平设置的聚烯烃热收缩性纬向编织体(4)与垂直设置的聚酯纤维无热收缩性经向编织体(3),同时,每两个相邻的经向编织体与纬向编织体相互交叉且垂直,所述经向编织体与纬向编织体包裹于护套本体(I)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收缩编织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本体(I)其中一端设置收缩延伸套(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收缩编织护套,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聚烯烃热收缩性纬向编织体⑷之间相隔一定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收缩编织护套,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聚酯纤维无热收缩性经向编织体(3)之间相隔一定间距。
【文档编号】H02G3/04GK203423020SQ201320504252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4日
【发明者】朱莉 申请人:朱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